第59章 衙門討債

字數:4330   加入書籤

A+A-


    ……
    見薑落落不在凶肆,衙門需要仵作,便拖著老戈返回縣衙。
    “老戈,來來來,你快來瞧瞧!”
    張州瑉急著招呼老戈再次驗屍。
    老戈見薑落落就在跟前,“怎麽,還有我家這丫頭驗不了的?”
    “師父,張主簿是想讓你幫他壓壓驚。”薑落落上前,幫老戈取下隨身褡褳。
    “我已經聽衙差說了,不就是幾塊骨頭麽?”
    老戈滿不在乎的走進斂屍房。
    薑落落從褡褳裏取出布手套、麻油撚子、生薑等。
    “你師父有那麽嬌氣?”老戈掃了眼薑落落已經揭開蒙布的屍首,隻戴上了布手套,上前查看。
    屍身隻是剛開始腐化,散出的氣味對於他們常年與各種屍身打交道的人來說算不得什麽,也就沒必要防臭。
    ……
    不一會兒,老戈就都上下查看完,又去對之前記好的驗屍格目。
    “嗯,也沒什麽特殊,就是平常被殺死之後又慘遭分屍,這格目上記的沒錯。”
    老戈摘下布手套丟給薑落落,把張州瑉拉到一旁,低聲道,“至於說讓我幫張主簿壓驚,這我可是做不到。”
    隻是聽衙差們說從東南西北中五處發現屍塊,老戈不覺得驚奇,當他查看這具屍身之後,才明白薑落落所說的“壓驚”之意。
    “真是……三個人?”
    已見識過薑落落手段的張州瑉明知她的話也挺靠譜,可在見到老戈之前,還是心存了那麽一絲僥幸,希望她是驗錯了。
    老戈點點頭。
    從頭涼到腳底的張州瑉無奈,隻得讓曹書吏繼續補充驗屍格目。
    初次聽聞這等結果的曹書吏記下最後一個字時,手心握滿了汗。
    老戈親自在那紙驗屍格目上畫了押。
    “此事暫且僅我們幾人知曉,不得宣揚。”張州瑉吩咐。
    “是。”曹書吏拱手。
    “還有一事。”薑落落道。
    “還有何事?”
    張州瑉不知怎的,聽薑落落一會兒左一句,一會兒右一句,頭皮就跟著發麻。
    薑落落瞟了眼身側那具已經遮蓋好的屍身,“實話說,那顆頭顱是在龍王廟發現的。”
    “什麽!”
    張州瑉感覺自己體內的血這回是要衝破天靈蓋。
    “請張主簿定奪。”
    “我如何定奪!”張州瑉那張瘦長臉緊繃著往短縮,攥握雙手,大步出了斂屍房。
    薑落落、老戈,還有曹書吏跟出來。
    張州瑉踱步幾圈,回頭來到三人麵前,“此事也僅限我們幾人知曉,不得宣揚!”
    “嗯。”駝著背的老戈眼皮淡淡的垂耷著。
    “此事你明明可以不說!”張州瑉有些責怪薑落落多這個嘴,“這顆頭出現在哪兒,並不影響追查凶手。”
    不止這顆頭,身體的其他部位棄屍之處對探查線索也不會有什麽幫助。
    東南西北中,再加上龍王廟,除能知道是凶犯刻意而為的張揚,傳出去驚擾民心之外,不會再有半點用處!
    “所以我沒有在大堂上當眾回複張主簿。可實情如何,理應稟報官府。”薑落落道。
    她這已經是折中之舉。
    “此事不要記錄。待此案明了之後再說。”張州瑉回頭,特意告知曹書吏,又四下張望,“怎麽一直不見羅捕頭?他人呢?”
    想想之前,羅星河背地裏“綁架”走伍寶兒,張州瑉怕他此時又在私下鼓搗什麽。
    薑落落剛要回答,卻聽衙門外的鳴冤鼓咚咚響起。
    “又發生何事?!”
    張州瑉第一反應就是羅星河引來什麽人?
    也許與凶手有關?
    張州瑉匆匆向大堂趕去。
    原來,是他想多了。
    湧至衙門的這些人都是來找於貴討債的。
    見了他這位在縣衙做主的張主簿,七嘴八舌地高嚷著。
    這個欠了兩壺酒,那個欠了半吊錢,又一個被抓走了一隻老母雞……
    來了一群人,每家欠一點,鬧哄哄的擠滿了大堂。
    “於貴欠了你們這麽多人?之前怎未聽說?”張州瑉奇怪。
    鄧知縣遇害前,剛判了於貴的一個官司。
    於貴從一家成衣坊穿走了件上好的綢衫,那綢衫本是客人定做的,掌櫃交代不了主顧,便將於貴告到衙門。
    被穿過的綢衫肯定不能再賣,於貴也沒有足夠的錢賠償,以那綢衫折價,值一匹布,已達笞刑。最後於貴挨了二十大板,並役身折酬,責其在鄰縣修繕河堤,以勞役所得抵償欠資。
    按說,於貴如今也該在鄰縣繼續勞作才是,結果突然被人殺了,還落了個屍骨分離的慘狀。
    “主簿大人,我們之前不敢啊!我們做小本生意的,就圖個安生,若為這兩壺酒,引得那魚頭天天跑到店裏來撒潑,我們還如何營生?”
    “是啊,魚頭隻是逮了我家一隻雞,若把他逼急了,把我家連雞窩整個燒了怎麽辦?就算報官,讓他挨了打,我家的損失誰來賠?即便役身折酬,別家都還沒賠夠,何時才能輪到我家?”
    ……
    一幫人你一言我一語,都是在說於貴活著不敢問他討這點債。
    死了就敢麽?
    死了又問誰去討?
    “主簿大人,嚴老知縣與鄧知縣都說,欠債的人在,就該欠債的還,還不起便罰其挨板子,以役抵債,可現在那魚頭死了……”
    “子債父償,天經地義,總不能讓於家人把我們的債都賴掉吧!”
    “就是,我的也不多,就是去年秋天收的一筐桃子。”
    “我也不多,就是今年正月裏花燈節上賣的兩隻香囊。”
    “我家那兩壺酒也就是五十文錢。”
    ……
    家家戶戶不多,總算起來也有好幾吊錢。
    “我們與那孽子早已斷絕關係!”
    一道蒼老而悲憤的聲音在大堂外響起。
    “於貴家爹娘,你們來的正好。”
    眾人回頭,見一對年老夫婦相互攙扶著,步履緩慢地走進大堂。
    跟在他們身後的衙差向張州瑉拱手道,“張主簿,於家的人執意不肯來領屍,我們好不容易才將他們帶來。”
    那對老夫婦雙雙跪倒在大堂之中,“張主簿,差爺說,我們若不來這趟衙門,官府就要以尋滋生事拿下我家大郎。這是什麽王法啊!這孽子活著給我們惹了多少事?死了還要連累我家那老實本分的孩子?沒天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