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魄力

字數:7890   加入書籤

A+A-


    第107章  魄力
    “陛下英明神武,承諾既往不咎!”
    “什麽?”一聽這話,楊坤、郭雲龍等人,皆是驚訝萬分,就如同聽到了非常好笑的事情一般,帶著不可思議的表情確認道,“大帥,他咋就變成英明神武了呢?”
    作為吳三桂的心腹,大明朝的局勢一年年的敗壞,他們豈會私下沒有感慨對於當今皇帝如何,本是早有定論的事情!
    聽到手下的這些話,吳三桂也是有點感慨,看著他們,認真地說道:“不要忘記了,諸事突變,皆源自太祖皇帝托夢指點,那當今皇帝變得英明神武起來,豈不順理成章?”
    “不是!”郭雲龍一聽,很是意外,道,“大帥前些日不是說,這怕是假的吧?”
    楊坤聽了,也是點點頭附
    吳三桂看他們這樣子,便解釋道:“如果隻是京師之事,那確實還有可能是假的,可皇帝領兵親征,非但不是意欲南下,而是先北上宣大兩地,斬了兩地的總兵,誅殺了八家大晉商,及時救下了寧武關……”
    說到這裏,他見手下心腹似乎還是不解的樣子,便又進一步解釋道:“不管宣府和大同的總兵是否真的要降賊,他殺人那便是立威,誅殺那八家大晉商,便是又湊集了大量的糧草物資和軍隻是這一步,就能讓皇上把宣大兩地給掌控在加上救下了寧武關,那李賊雖有百萬之眾,本帥也料定奈何不得陛下所部人馬了!”
    楊坤等人一直在遼東打仗,對於兵事當然是有眼光的,聽到吳三桂的這番介紹,立刻想到皇帝如今是糧草充足,又有兩個重鎮的兵源,還有周遇吉這樣的猛將,確實是不可輕視的一支軍隊
    他們在想著,吳三桂還在說道:“且據那錦衣衛所說,陛下趕到宣府的時候,剛好有晉商勾結宦官杜勳以及宣府總兵王承允寫下了降書,那王承允事情敗露之時甚至試圖刺殺皇帝,結果被皇帝一腳踹下了城還有大同那邊,又剛好逮住了總兵薑瓖派人送降如此種種,可以斷定是真有太祖皇帝顯靈指點!”
    郭雲龍聽了,有不同意見道:“那就不能是皇帝誣陷他們,早就準備好了的麽?”
    “是啊,殿下,天下已經夠亂了,這要是明旨發了,就真的是太亂了!”
    崇禎皇帝在密旨中就給了吳三桂兩條路,一條就是從此以後聽話,不要再有小心思,那就既往不咎;另外一條,就讓吳三桂造反或者投靠滿清好了,他發誓最後一定要吳三桂的命!
    這種二者取其一,很有可能逼反吳三桂的做法,當時就嚇了方正化一不過對崇禎皇帝來說,卻是一定要做
    對以吳三桂為首的關寧軍來說,就占據遼東走廊的要害,擁兵自重,左右逢源是最好
    一聽這話,幾個將領都是楞了下,然後?
    不過他們都沒有想到,在這份旨意中,崇禎皇帝其實還暗藏了一個小心
    因此,皇帝卻知道這事,這絕對是最震驚吳三桂
    他可以肯定,如果他把山海關獻給了滿清,那皇帝肯定領著他掌握的軍隊,或者以晉地為根基重新打天下,或者領軍南下,以南方為根基再戰天而不是以前的皇帝,隻會躲在紫禁城瞎逼
    三通鼓畢,該到的將領全部已
    在崇禎皇帝看來,天下大亂,或者王朝周期,其實都是分配出了問
    範景文一聽,立刻反問道:“何人能拿下劉澤清、左良玉之流?如今的他們,皆在軍中,出著兵甲跟隨,何人能使喚動他們,拿下他們?”
    要是說,太祖皇帝真的顯靈了,那大明朝還會不會有問題,根本就不用懷疑
    這個事情,說起來的話,該是崇禎皇帝的因為孫傳庭知道不宜追擊,但是朝廷下旨,要孫傳庭不得延誤剿賊,不追,就會治他的無奈之下才犯了兵家大忌,隻能追擊,結果敗
    崇禎皇帝一聽,立刻追問道:“然後呢?”
    有了範景文來解釋打圓場,最終文華殿內的臣子,終於勉強接受了崇禎皇帝的這份旨於是,明旨發於天下,可以想象,必然又會引發天下震動!
    此時的崇禎皇帝聽了,感覺周遇吉說得很有道
    別的不說,就孔有德等人,封了王爵又如何,見了女真人也像狗見了主子一樣;聽說那多鐸甚至都強玩漢人大學士範文程的老婆,能奈人家何!
    他們發現一個情況,就是太子朱慈烺真的是以皇帝為尊,不管什麽,皇帝是什麽樣的意思,他就怎麽據說連晚上批閱奏章的時間,都是學皇帝
    然後便是兩軍決戰於太原啊!
    要拉關寧軍去剿賊,那肯定也不至少崇禎年間從關寧軍拉出去的幾支隊伍,包括曹文詔,祖寬等人,哪怕開局連勝,最後也是灰飛煙
    隨後,他出麵打圓場道:“陛下旨意,未必沒有道劉澤清,左良玉之流,明為官軍,實和賊寇又有何兩樣?殺良冒功,劫掠地方,無視上官節製,無論哪樣,都對朝廷有很大的危害!”
    這種事情,除了幾個心腹之外,自然不可能被外人知
    崇禎皇帝在方正化的陪同下,從後帳轉出,坐上主
    說到這裏,他似乎是更理解了皇帝的做法,便懇切地說道:“明旨天下,雖有一時之痛,卻利於久陛下能有此決心,我等該支持才對!”
    倒是一直不說話的周遇吉,此時皺著眉頭說道:“末將以為,李賊大軍是要讓我軍放棄天險,且拉長糧草補給線,再和我軍決戰!”
    他舅便是祖大壽了,此時已經投降滿清,並且還奉皇太極旨意給吳三桂寫過幾次書信,用高官厚祿利誘他歸降滿
    然而,太子朱慈烺任憑他們怎麽說,就是沒有一點同意的表現,反而到了後來,便問他們道:“是你們大還是我父皇大?孤是聽你們的還是聽我父皇的?”
    李自成軍隊的追贓助餉,左良玉等人劫掠地方,他們的對象肯定都是地方鄉紳,隻有這些人才有錢有這些人被幹掉了,那就都是無主之田回頭崇禎皇帝領兵打過去,就能輕鬆解決土地分配問
    聽到這話,郭雲龍等人也是傻眼
    因為退入關內的話,吳三桂這支關寧軍就要聽朝廷的了,沒法再擁兵自重,這是他肯定不願意
    “朝廷當使驅狼吞虎之策,方為上策啊!”
    div  cass=”ntentadv”        “……”
    結果,他的所有心思,都被崇禎皇帝看破,直接點明
    關寧軍這些人,對滿清那邊的情況,自然是有所了解知道皇帝說這話,還真是事
    如果是崇禎皇帝出京之前給吳三桂,他也不一定會聽哪怕他最親的家人都在京師,也是一因為他知道,朝廷根本沒法承受把山海關交給滿清的後
    楊坤雖然不說話,卻是在點頭,認為有這種可能
    要讓關寧軍去和建虜決戰,那肯定不手中的軍隊拚沒了就沒了!
    為此,遼東巡撫黎玉田到任後,在崇禎十五年年底就提出,關外已經沒有守的價值,退守山海關為但是,這個提議壓根就沒起什麽水
    要是以前,多少都要粉飾下太平,至少不能說得那麽不可如今皇帝已經領軍出征地方上,豈會不知道外麵情況如何,因此,實話實說便可,沒有粉飾太平的必要
    他的這份密旨,如果早一個月給吳三桂的話,吳三桂肯定不會聽就以前的崇禎皇帝,要真有能力處罰吳三桂,那鬆錦之戰後論罪就該罰吳三桂的,結果為了安撫吳三桂,反而給他升了
    已經從陽和到達這裏的魏師貞,也同樣很積極,出列奏道:“陛下,我軍可兵分兩路,一路出雁門關向南追擊賊軍,另外一路出寧武關,過寧化所,靜樂,直插太原西部!”
    在諸將見禮之後,他便嚴肅地宣布道:“李自成大軍從代州撤走了,目前消息,是往南夜不收前探消息,甚至發現連忻州之敵都有退兵的跡象!”
    隻聽吳三桂對他們說道:“陛下在密旨中說,讓我把遼民遷入關內之後,不用擔心糧草物資的供應,安心守好山海關,他對我等種種心思皆既往不咎,以後一定要聽他的,再敢陽奉陰違,就算我們投靠了清國,他也終有一日會禦駕親征,攻滅清國,斬殺我們!”
    身處抗擊建虜的前線,眼看著朝廷敗仗一場又一場,關內還烽火遍地,以吳三桂為代表的遼東軍事集團,早已學會了擁兵自
    說到這裏,他似乎是為了讓自己的話更有說服力,便舉例說道:“去年孫督師和李賊的決戰,便是如那李賊先佯裝不敵,一路退至襄城,爾後築小土城二十餘座,城前一二裏皆鑿坑塹,其城之隙處亦然,以此固再派劉宗敏領騎軍切斷了孫督師拉長的糧道,最終打敗了孫督”
    所以哪怕到了崇禎十七年,局勢已經非常危機,上下一致認為關寧軍要勤王救駕,吳三桂也是磨磨唧唧的,比劉澤清之流用更合理的理由來拖延時間,靜觀其
    因此,崇禎皇帝寧可吳三桂直接造反,或者投靠滿清,局勢明朗之下,反而更容易操
    因此,聽到皇帝的話之後,賀讚當即抱拳出列,興奮地奏道:“陛下,末將願領本部人馬追擊賊軍,奪回忻州、太原!”
    聽到他的這些話,內閣輔臣蔣德璟還是皺眉說道:“那不能先暗中使人拿下劉澤清、左良玉等人,然後宣布其罪狀,如此引發之危害豈不更小?”
    此時,他的心腹手下聽到他的話,也都震撼於皇帝的決心,竟然連這話都說出來了,那就隻能二選一,不可能再左右逢源,兩頭撈好處了!
    良久,楊坤不由得感慨道:“他就真不怕我們投了清國啊!”
    可是,如今把這份密旨交給吳三桂,他卻是能看出,皇帝是真有這個魄力不說,更有太祖皇帝顯靈的事情,皇帝已經變得和以前不一樣,真具備了破罐子破摔的本錢
    真還有其他路的,確實不會選投靠清國!
    這麽想著,感慨著,吳三桂便動筆開始寫奏章
    可是,退入了關內,就不是關寧軍的地盤,失去了自己的糧草供應,就會受製於朝廷
    他有這個自信,知道這個事情的人,絕對不可能去告密,甚至可以說,連書信中幾個關鍵的話都知道,這可是隻有他本人才知道的,但是皇帝還是知除了太祖皇帝顯靈之外,真的沒法解釋
    ………………
    其他將領聽了,也是躍躍欲試,想要請戰之時,卻見崇禎皇帝皺眉問道:“李賊大軍兵力雄厚,為何退得如此幹脆?”
    一聽這話,中軍帳內的將領都是驚
    明旨宣布左良玉和劉澤清等人的罪狀,除了他們理解的那些原因之外,還有一條,就是可以重新分配土地!
    他們想過,朝廷這邊控製了險要的寧武關和雁門關,並且糧草和兵源都充足的情況下,李自成大軍要想再攻打的可能性估計很
    看到同僚都用詫異的眼睛看向他,範景文繼續說道:“驅狼吞虎,也是說起來好聽而且不說這狼是否會如願去吞虎,光是這狼荼毒地方,就不是朝廷能承受諸位可見,那李賊都提出了均田免糧的說法來收買人不明旨天下,民心之向背,可想而”
    “殿下,這份旨意萬不敢明發天下啊!”
    他這話一說出來,群臣就傻眼
    範景文聽了,搖搖頭歎了口氣說道:“你可知地方上誰和他們有來往,誰聽朝廷的不會通風報信?如今之天下,還有多少地方能真聽朝廷旨意的?”
    但是,他們卻沒想過,李賊大軍竟然這麽幹脆,直接退走了,甚至連代州南邊的忻州都有放棄的跡要知道,忻州可是太原的北大門,一旦忻州被朝廷奪回來的話,那朝廷官軍的兵鋒便能直指太原了!
    太原可是晉地的省府,得失意義重大!
    眼看著文華殿內要陷入僵局了,唯一沒有跪下的首輔範景文心中不由得歎了口
    如果不逼吳三桂表態,那吳三桂就很可能會是一個定時炸彈,要是在關鍵時候爆炸,這不是他能承受
    理由很簡單,山海關到寧遠這一片遼西走廊,能為關寧軍提供糧草輜重,就算朝廷撥得錢不夠,關寧軍其實也能自給自當然,要是朝廷敢不撥錢,鬧下兵變,朝廷自然也會嚇得撥錢
    方嶽貢聽到這話,便插嘴道:“至少,該讓地方上有個準備,對他們有所防範再明旨天下,如此危害也能減輕一二!”
    一聽這話,眾將愣了下,隨後朱三樂出列奏道:“李賊該是知道拿不下雁門關,隻會被動挨打,又聞陛下之威名,就幹脆撤軍,守太原重鎮去了!”
    再說崇禎皇帝這邊,宣府、大同挑選的精銳陸續到達寧武關、雁門關一帶,也就是大同盆地的南端,而後重新整編軍隊,除地方軍隊之外,屬於新京營的兵力中,騎軍兵力達到一萬兩千騎,步軍也達到了兩萬五千在訓練之餘,也派出了夜不收刺探李自成大軍的消
    吳三桂沉默片刻,悠悠地說道:“皇上在密旨中還提到,說投靠清國的人,不管封了什麽官,必然是低女真人一等,一如前元時一般,讓我找機會,策動我舅回關內,便是大功一件!”
    以此相對的,滿清試圖招攬關寧軍,在還有退路的情況下,吳三桂也不可能到建虜手下去討飯吃,聽其軍
    吳三桂聽了,點點頭,但是表情卻是很嚴峻地說道:“可陛下給本帥的密旨中,卻對本帥之事了如指掌,就連和我舅的幾次書信,他都是知道的,這又如何說?”
    這一日,位於雁門關背後的軍營內,聚將鼓響起,正在領兵訓練的各路將領,便紛紛齊聚中軍
    當大部分財物集中到了小部分人手中,他們可以吃香喝辣,酒池肉林,但是大部分人沒有了財物,饑餓困頓,甚至餓死凍死之時,便是天下大亂之最後,財物重新分配,天下重新安
    他其實不知道,崇禎皇帝的魄力,還遠不止如就在密旨送到山海關的時候,另外一份明旨也已經到了京師,頓時就引發了巨大的轟動,準確地說,是震驚!
    這不,文華殿內,內閣輔臣,還有聞訊趕來的六部尚書,皆是跪了一地,在向太子監國諫
    晉地這邊的戰事,打到這個份上,穿越者扇動的蝴蝶翅膀,已經引發了一係列的事件,早已和原本的曆史麵目全非,該如何抉擇,崇禎皇帝已經沒有了未卜先知的本
    這裏,就有一個陷阱
    當崇禎皇帝領兵追擊的時候,會發現周遇吉說得並不對,因為李自成大軍其實沒在太原,他就輕鬆收複了晉地,然後,晉地的糧草沒有,一個天大的麻煩便會擺在他的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