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接兵
字數:8461 加入書籤
第114章 接兵
這才是春末初夏,離秋收還早呢,就沒有糧食的話,有點難以想
保定的地方官也是好奇,如果這個點都有饑荒,那太原那邊今年就有難以想象的大饑荒了!
賀珍聽了,露出一點憤怒之色說道:“據那信使交代,似乎是李賊大軍離開太原的時候,把太原的糧草都帶走了!”
李自成的軍隊,每控製一個地方,都會追贓助餉,哪怕是投降的那些地方,也是會追贓助餉,區別最多是強度的大
如此一來,本來當地富戶肯定有存糧,但是追贓助餉之下,糧食財富都會被李自成軍隊搜如果再分之與民,那沒什麽好說的,可如果把這些都帶走的話,可想而知,就等於是把地方上刮幹搜淨,地方上的人鐵定會遭受饑荒!
震驚之下,崇禎皇帝當即下旨帶信使,親自審
結果這一問之下,基本上就把事情給還原
原來這裏麵是好大一個陷阱,等著他去結果沒想到,他惦記先打敗李自成的偏師,就回師北直隸而沒有南下,幸運地躲過了這個陷
留守太原那邊的李自成軍隊,已經幾次派信使求援,但是都沒有音訊,似乎是不理不
聽到這個真相,邵宗元等人都是大驚失色,隨後轉為憤怒,紛紛痛罵李自成的殘忍無
崇禎皇帝聽了,當即震怒道:“傳旨天下,公告此事,朕可赦其他被逼無奈而造反的賊人,獨不赦如此喪盡天良之賊首!”
這是一個好機會,他當然不會錯
因此,王永吉聽了,便立刻詢問道:“如何不可?何以不可?”
他至今還震驚於大明皇帝的神力,可以說,大明皇帝是他最為佩服的人
想著這些,王永吉有點意動
他們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劉芳亮軍中的雜牌軍,是劉芳亮從太原一路進攻北直隸的路上收編的朝廷官也是如此,他們才會在見勢不妙時就選擇放下武器投
吳甘來看向他,馬上解釋道:“前些日有錦衣衛校尉經過居庸關,是從山海關那邊返回算算時間,山海關那邊該是知道陛下在晉地征討賊人,可如今賊人卻到了京師而又不見陛下,下官怕山海關那邊會被騙!”
他在滿清那邊有很多認識的人,多次收到清國皇帝還有他的那些親朋給他的信,早就知道清國對關內其實是有野心
對此,崇禎皇帝不由得也是感慨,做事還須堂堂正正為好,否則一旦陰謀敗露,則必會反
這邊無奈,便派出信使,急赴京師問情
至於劉芳亮的嫡係老賊,大都是有強烈的抵抗意願而被殺,又或者見機不妙不願投降,便跟著劉芳亮逃因此,三萬俘虜中的老賊不說沒有,肯定是很少
而這一次,李自成怕謠言被揭穿,就給了很短的期限,不讓他們有慢慢核實的機會,這就讓他們都著急
兩天之後,一切準備妥當,吳三桂正要領軍出發時,卻突然得到夜不收報回去的消息,說圍攻京師的流賊退了!
這一下,他們就有點傻眼了!
族人都在宣府巡撫手下過活,莫日根雖然不以為意,還是接過了書信,日夜兼程趕往薊
特別是當今皇帝把糧食分給他們作為對比,更是顯出來當今皇帝的仁慈,以及賊首的冷
吳甘來在末尾也署了名,然後用印章在封泥上用
朱敏泰一聽,有些吃驚,當即問道:“怎麽講?”
宋獻策聽了,搖搖頭說道:“明國皇帝很可能是沒去太原,過平型關,出紫荊關,便到了保定府”
莫日根這新歸化的五百騎兵,都是騎射了得,因此被吳甘來暫時當夜不收來用,刺探軍情,打聽消
所有人都看著童逵行,就聽他大聲說道:“以下官之見,可效仿唐時向回紇借兵平定安史之亂的先例,派人向大清國求援,借兵剿賊,解京師之圍!”
div cass=”ntentadv” 王永吉一聽,頓時有點猶豫道:“清國乃是虎狼之國,這麽做怕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一聽這話,朱敏泰頓時臉色也變
皇帝真以為領兵打仗是鬧著玩的麽?竟然真得領兵出京師去打流賊!
那麽多的名將名臣,打流賊打到後來怎麽樣了?基本上都是一個結局!
隻聽王永吉表情沉重地說道:“大順國的使者就在後衙等消息,諸位同僚,國事如此,敢問如何應對?”
崇禎皇帝想著這個,當即北望京師方保定戰敗的消息,估計明天會傳到他那邊,太原陰謀的敗露,他也遲早會知道,到時候,不知道他會是個什麽想法?
隻是這麽一想,崇禎皇帝又下旨,全軍盡快完成休整,定於明日一早出發,趕往接應周遇吉那邊,實施關鍵的第二步作戰計
皇帝那邊,臨出發前,有給他旨意,處置逃走的晉商,安置歸化的這些蒙古人等等,因此他是最清楚前線情況
他們不知道,李自成一開始是真心想打京師但是,就在他準備了兩日,準備得差不多,想要攻打京師的時候,保定這邊有一部分敗卒是往北逃的,把消息帶到了京師城
王永吉有點惱羞成怒,因為他覺得了解當今皇帝,就憑他去領兵打仗這事本身就不靠譜,吃敗仗傷亡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最是相信流賊謠言,並把流賊使者帶來山海關開了這個會
“你是說,他奪回太原之後,不管太原那邊的事,又追殺過來了?”李自成聽了,有點不理解,道,“就算如此,固關可不好打,孤事先怎麽沒收到一點消息?”
一人雙騎,蒙古人的天賦還能在馬背上睡覺,就這送信趕路的差事,對他們來說沒有一點難
不過,流賊的追贓助餉之策,他們同樣有耳聞,專門和當官的過不去,抄家都是家常便投降流賊,萬一流賊不認賬了怎麽辦?
當然,他們也考慮過,萬一皇帝沒死呢?畢竟眼下還隻是流賊在說,又沒有信物,雖然流賊主力從晉地跑來圍攻京師,大概率是打敗了皇帝的軍隊才會跑但是,皇帝真死沒有,也是很重要的事
這麽想著,也就沒理他,王永吉和黎玉田分別拿了各自的信看了起
這一次,李自成算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這個消息,首先在保定城傳開,一時之間,群情激
眾人聞聲一看,發現是寧遠總兵吳三
最終,他便站了出來,說出了這麽一番
一聽有人開口,王永吉便立刻追問道:“那以你之見呢?”
兩個文官聽到他的話,壓根沒理他,自顧自地很快寫了兩封差不多內容的
就連那些被吸納進京營的原流賊,也是震
………………
如今他手中兵力最為雄厚,哪怕他是武將,他的意見也是舉重若輕
次日臨近中午時分,山海關內的遼東巡撫府大堂,主位上坐著的不是遼東巡撫黎玉田,而是薊遼總督王永吉,滿堂的文武官員,都在聽他說
雖然他們猜測,皇帝大概率是駕崩了,可萬一,確實如吳三桂所言,沒駕崩呢?
正當大堂內的人,再次不知道該信還是不該信時,卻聽外麵有人進來稟告道:“宣府巡撫的信使求見各位大人!”
但是,等他趕到薊鎮的時候,卻被告知薊遼總督已經趕去了山海關,不在總督莫日根沒辦法,便又趕往山海關那邊去
他們這些人,在原本曆史上,李自成大軍攻下京師之後,也曾麵臨這樣一場抉擇,那一次,是商議了五天,最終才有了結
他在原本曆史上,雖然最終投降了滿清,但是在吳三桂獻關之時該是沒有想法,並沒有去京師投靠滿清,而是先南下,不如意之後最終投降了滿
倒是宋獻策很快就想到了,立刻向李自成奏道:“殿下,這明軍絕非憑空冒出,而是明國皇帝親領之軍無疑!”
想到這個,吳三桂就震驚
大堂內的人,皆是沉默不語,並沒有人馬上回
保定那邊可是有磁侯劉芳亮的六萬人馬,怎麽一戰就沒了呢!
能被李自成封為侯爵,那可都是跟隨李自成的老人,並且還是能打的老人!什麽時候,朝廷還有這麽一支強軍,竟然突襲了劉芳亮!
於是,他當即就說道:“我立刻寫份信告知,揭穿流賊的謠言!”
聽到他這話,童逵行立刻回道:“回紇一樣是虎狼之兵,劫掠長安而如若清國之兵能助朝廷剿滅流賊,任他劫掠京師又如何?至少大明江山依舊是能保住的!”
曆史到了這裏,是而非是,開始變得不一樣
於是,立刻嚴刑拷打,審問那個流賊的使者,大概問出,流賊其實也就二十來萬人馬而雖然確實還是很多,但是也不是誇張的那
就算不說這個事情,就李自成火並其他人,壯大自己的隊伍,當他一帆風順的時候還沒什麽,但他遭遇重大挫折的時候,曆史已經證明,他的勢力便會分崩離析,山頭極多,遠不是其他勢力能是一條心的表
因為如果按照幾位文官這麽商議下去,最終的結果很可能便是降清
他們也都聽說了太祖皇帝顯靈的事情,並且傳得很但是,對他們來說,其實還是不信這種神鬼之說
從太原到北直隸,就是過固關是最近李自成早就想到了這個可能,因為在固關那邊是留下了重兵把守
到了這時,自然可以確認,皇帝已駕崩這事,就是流賊的謠言
朱敏泰一聽,當即冷笑道:“賊人這是說反了,陛下禦駕親征,攝於天威便從晉地逃入北直隸,不敢和陛下對抗,竟然還編造如此謊言,真是笑話!”
這麽一來,一旦向清國借兵,放開了山海關的話,吳三桂敢肯定,清兵必然會賴在關內,不可能幫你打敗流賊就會回去
這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吳甘來親自給朱敏泰磨墨,堂下的莫日根看到他們這麽緊張的樣子,便笑道:“諸位大人過慮了,陛下神勇蓋世,怎麽可能會被殺,想想就不可能!”
如何抉擇,是影響在場這些人後半輩子的,誰都不敢輕易下決
如今好了,流賊大軍圍攻京師,還言辭鑿鑿地說皇帝已經被他們打死了,馬上要換天了,讓他們做出抉擇,如果此時投降,便是從龍之臣,是為開國功臣;如果不降,就等著流賊攻下京師之後發兵討伐他們,那時候就沒有榮華富貴可言
一聽這話,馬永吉連忙追問道:“皇上無恙?”
此時,王永吉等人聽他說得這麽斬釘截鐵,他們也有點不知怎麽說
有唐朝的曆史可以參考,清兵也是多次入關劫掠,最終還是會出
很快,宣府巡撫的信使,也就是莫日根便來到了大堂上,看到這麽多人,便從懷裏掏出書信道:“我們中丞大人的書信,怕伱們被流賊騙了,特此寫信給你”
一旦這道聖旨傳遍天下之後,流賊會知道他有赦免他們的心思,抵抗就不會強烈;百姓會認清李自成這個梟雄,其實隻是玩弄人心而已,根子裏就是鐵血無情之
山海關的重要性,那是毋庸置疑一旦山海關那邊判斷出錯的話,很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後
牛金星一聽,忍不住問道:“太原都不要了?”
一聽這話,馬永吉有點意外,想到是晉地的人,便連忙吩咐道:“傳!”
得到這個結論,他立刻想起崇禎皇帝在信中嚴厲告誡他的事情,那就是絕不能降
然而,就在這時,卻見一個武將站了出來,大聲說道:“末將以為不可!”
一聽這話,眾人皆是麵麵相
居庸關這邊,宣府巡撫朱敏泰親領援軍趕到,正在和戶科給事中吳甘來商議救援京師的事情,就見新歸化民莫日根回來了,帶著一些詫異,向他們稟告道:“大人,那些賊人在傳,說皇帝已在晉地被他們殺了!”
原本崇禎皇帝想要的思想改造,在這個事情傳開之後,基本上就等於是做到
不過吳甘來聽了之後,卻是一驚說道:“不好,賊人這謠言怕是威力甚大!”
不止是李自成,當他召開軍議,把消息一說時,所有人都大吃一
這流賊到底是怎麽回事?雷聲那麽大,雨點那麽小,至於麽?
這樣的英雄好漢會被流賊所殺,打死他都不更不用說,他也是知道,皇帝壓根沒
莫日根看看坐在主位上的官,帶著一點嘲諷回答道:“大明皇帝武勇蓋世,還有皇帝身邊的一個大紅緋袍的官,也是厲害得很,他們怎麽可能會有事?”
皇帝沒說他降賊,卻如此嚴厲地警告他不要降清,他隱約感覺,該不會是今日之事的應驗吧?
王永吉見所有人都不說話,頓時就急了,便道:“如若諸位都不願開口,不然就效仿廷推,各人皆寫上自己所選,得票最高是為我等未來,如何?”
剛才聽這些文官說話,他原本還隻是聽著,但是等聽到童逵行說要借清
朱敏泰表情嚴肅地看向莫日根,吩咐道:“你立刻趕往薊鎮的薊遼總督府,把信送到,然後再趕往山海關,把另外一封書信送到遼東巡撫手要快,一定要快!”
王永吉和黎玉田商量之後,便決定勤吳三桂也想要表現下,便去準備兵馬
吳三桂聽了,語氣有點堅定地說道:“末將不信陛下已駕崩,諸位大人別忘了,陛下身後,可有太祖皇帝顯靈,那李賊能奈何得陛下?”
此時,聽到他的話,監紀同知,是為五品官的童逵行出列,斷然說道:“下官以為,我等皆為大明朝之臣,如何能降賊?賊軍殘暴,乃是眾所皆知之事!”
想著這些,吳三桂的壓力就大了,太祖皇帝顯靈,那可是太祖皇帝啊!
但是,吳三桂不一樣,他收到崇禎皇帝的密旨,那裏麵可是說了別人絕對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如果沒有神鬼之助,他才是不信
大堂內的文官武將,聽到他這話,一個個都覺得他說得誇不過是誇皇帝的話,誰不想誇?
真是難怪了,太原那邊派快馬來要糧,這是對上
但是,他實在想不明白,明國皇帝為什麽不要太原?
宋獻策沒回答他這個問題,因為回答對或者錯都沒意就聽他對李自成說道:“微臣可以確定,明國皇帝必然是在保以微臣之見,我軍當回師保定,擊敗這支明軍,不管是抓住還是殺了明國皇帝,都將比眼下繼續攻打京師更重”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之後,提高了聲音又強調道:“且我們糧草和家小皆在真定,也要防著明國皇帝南下去攻打真定!”
上次被那明國皇帝攻了一次囤積糧草的代州,嚇了李自成一跳,這次竟然又給了明國皇帝一個機會,被他溜在大軍後方,不管怎麽樣,李自成是不放心的,便當即決斷,揮師南下,尋明國皇帝決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