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人禍
字數:8491 加入書籤
第127章 人禍
城外確實有非常多的人,並且從動靜上判斷,從遠處還有很多人在往這邊
並且,城外到處都是喊聲,口音很重,崇禎皇帝聽著,好像確實是在喊“救命並且從聲音上聽,似乎是男女老少都
站他身後的總兵劉九卿見皇帝凝神聽著,便又一次提醒道:“流賊狡猾,有可能是利用夜色詐城也不一當年襄陽被流賊攻破,就是流賊假冒了官軍詐開了城門所”
這個事情,崇禎皇帝是記得張獻忠那廝幹的,詐開了城門,拿下了襄陽,殺了藩王,導致楊嗣昌自
不過他才剛問過張天琳,晉地的流賊已經逃離了發生饑荒的太原等地南下了,這個時候,哪來的流賊?
更多的,城外應該就是遭受饑荒的災民,可能是聽到前麵派出夜不收的消息,知道這裏有吃的,便連夜趕來了!
想到這,崇禎皇帝便轉身看向身後的一群總兵說道:“我們大軍駐紮在這裏,還怕什麽流賊詐城?劉卿!”
劉九卿聽了,立刻抱拳候旨道:“末將在!”
崇禎皇帝看著他,當即吩咐道:“卿領一千步軍,舉火把出城,查清情況!”
“末將遵旨!”劉九卿聽了,不敢怠慢,連忙應下,便匆匆離
沒過多久,城門打開,一隊火龍當即出城而
城頭上,崇禎皇帝等人看著,就見劉九卿的手下將士,手中舉著火把,戒備而
火光照亮之處,便能看到一個又一個,一群又一群的百姓,跪在路中間,或者路邊都有,有的在伸手,手中端著一個碗,有的在磕頭,不知道在說什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但是最多的還是一些青壯男女,老人和小孩比較少,且男性又比女性多一
方正化看到,便對崇禎皇帝說道:“萬歲爺聖明,果然都是一些災民,連夜趕來求吃”
這可是在太行山中,雖有一條官道,但是這可是亂世,白天估計都要成群結隊走山但是這些人不顧盜賊野獸,不顧山路崎嶇,竟然連夜摸黑趕來!
想到這,崇禎皇帝心中立刻明白,晉中百姓怕是被餓得狠
於是,他立刻下旨道:“快,熬粥去,準備施粥!”
災荒之年賑災的話,都是施粥,不是說小氣不給幹而是饑民大都餓久了,一下吃幹的反而容易出
皇帝旨意一下,自然有人去
而崇禎皇帝自己,則繼續在城頭上看情
就見劉九卿的一千將士,就列隊向外,去了很遠,皆無發現什麽賊跡,有的,隻是還在往這邊趕來的災
方正化看看城外,又偷看了下崇禎皇帝,然後開口說道:“奴婢在這邊看著賑災,讓他們都能吃上熱乎乎的粥,萬歲爺去歇息吧,時辰已經不早了!”
崇禎皇帝看看城外,然後轉頭看向方正化,還沒說呢,周遇吉等將領也跟著勸,於是,他便點點頭說道:“那朕就交給卿等”
黑夜中,如果他要出城去看情況的話,怕這些人會集體反
不管怎麽樣,今天已經刷了一波聲望,順帶算是單騎下固關吧,也有些累
再一個,由他們去賑災,和自己去賑災,區別也不
崇禎皇帝這麽想著,便回衙門去處理了下公務,然後便睡
次日天亮,崇禎皇帝起來之後,惦記著城外的災民,便對服侍他的方正化道:“走,朕去看看那些災民!”
聽到這話,沒想到方正化卻是對他說道:“萬歲爺,用了膳再去吧,今天還要開拔,不知道什麽時候再用”
崇禎皇帝一想也是,便先用了膳,然後才往城外而大軍開拔的事情,不需要他操心,幾個總兵自己會搞
沿途都是將士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一直排到很
崇禎皇帝巡視的時候,就看到道路兩邊的災民,或者在休息,或者在吃東每個人的精神狀態,都是那種鬆懈之後的疲
崇禎皇帝沒讓人驚動他們,隻是往前走著看
忽然,他發現,晉中的災情似乎比他想象中要好一點,至少眼前這些災民,不像是那種餓得皮包骨頭,瘦骨嶙峋的那種,隻要有吃的,他們恢複之後都是能做事
虧了之前夜不收還回報說,山上的綠色都被吃掉了!
一想到這,他抬頭遠眺,忽然,他又愣住
因為他看到,遠處的山,似乎確實缺少綠都是太行山,沒道理固關這裏有綠色,而遠的地方就沒有植物!
這麽想著,崇禎皇帝便催馬走快了點,繼續往前巡
忽然,他發現偏離官道的一條小路上,有不少將士在那於是,他便用馬鞭一指道:“那邊是什麽情況?”
方正化聽了,稍微猶豫了一下,然後才回答道:“回萬歲爺,那邊在埋死人!”
說到這裏,他見崇禎皇帝眉頭一皺,便連忙解釋道:“從昨晚到今晨,有不少災民趕過來時都熬不住死了,這種最怕瘟疫,就趕緊埋了!”
一聽這話,崇禎皇帝算是明白了,自己看到的那些災民,都是屬於比較強壯或者運氣好的,所以他們活下來而有的人,就沒這麽好命晉中的災情,還是嚴重
這麽想著,他也不再說話,當即驅馬過去看看情
就見將士們在忙碌的這段山坡平地上,已經有幾個大的墳包,另外還有不少屍體堆積在哪裏,正等著新的大坑挖好了
這些屍體,果然以老弱為
崇禎皇帝甚至聽說過,災年的時候甚至有吃土的,擋餓,但是拉不出來,最終也是
此時的他,就看到了有兩具屍體,就符合這個特
或許是晉中這邊的饑荒發生沒有太長時間,因此看不到多少骨瘦如柴但是這都有了吃土而死的,說明饑荒其實是很嚴重
這就難怪了,這些災民聽說有吃的,便不顧路上危險而連夜趕隻是有些人,就這一段路成了他們生命中的最後一段
如果他們保持體力在原地等著,或許還能救回來
這麽想著,崇禎皇帝便轉頭下旨道:“傳旨,令忠勇伯立刻攜糧草先行出發,沿途城鎮,皆留將士賑”
一名錦衣衛校尉聽了,立刻答應一聲,調轉馬頭,策馬趕回關內傳皇帝的口
軍隊的一個好處就是,令行禁止,絕不會拖拖拉
隨著崇禎皇帝的旨意下達,周遇吉最先領著軍隊,押送糧草上
崇禎皇帝這邊也不慢,讓劉九卿留守固關,安置好災民返鄉,然後他便領著大軍,也押運著糧草出發
一路上,崇禎皇帝不時看到有倒在路邊的餓殍,或者已經是被野獸啃成了白骨,或者腐爛發後世極難見到的死人,在這裏真得是不時可
見識了後世的繁華,再對比眼前,崇禎皇帝感覺身上的責任很重,很重!
………………
div cass=”ntentadv” 天長古鎮是過了固關之後第一個城鎮,當崇禎皇帝領軍到達這裏時,周遇吉的手下將士已經占據了這裏,並且在給災民施
當然,周遇吉並不在這裏,已經領軍繼續往太原開進
崇禎皇帝並沒有下馬,看著大軍在這裏駐紮,準備過這裏的災民,明顯比固關城下見到的要虛弱一些但是,此時的他們,臉上多了一些欣該是知道,他們不用擔心挨餓了!
他正在想著呢,忽然聽到有什麽動靜,便轉頭看
就見鎮外的山上,似乎有個女人正滾落下
不對,那女人是連滾帶爬地往山下衝,同時,一邊還在大喊著什
在她的身後,還有兩個男人在追趕,甚至有一個男人看到引發這麽大動靜,便在那張弓搭箭,似乎要射殺那女
隻是那女人是連滾帶爬地下山,跌倒爬起又翻滾之類,行跡很難掌握,那男人射了兩箭,都是射空
在外圍的朝廷官軍看到這一幕,立刻有一隊將士迎了過
那兩個男的見此,連忙逃
很快,禦前直屬標營的參將金振孫,便帶著人到了崇禎皇帝這邊,向他稟告道:“陛下,這女人聽聞官軍過道,就從山賊窩裏逃出來了……”
他的話還沒說完,在後麵被兩個將士看著的女人,突然大喊了起來,就衝著崇禎皇帝這邊大喊道:“大人,救救我兒,大人,大人,行行好,救救我兒,救救我兒啊……”
披頭散發地,臉上似乎還有下山時蹭破的血跡,充滿了焦灼,一邊帶著哭腔大喊,一邊想衝往崇禎皇帝這邊,不過被兩個將士給按住了,便一邊掙紮一邊哭
崇禎皇帝一見,便大聲說道:“什麽事情,好好說,朕為你做主!”
那女人聽了,連忙磕頭,一邊急忙說道:“我兒還在山上,他才五歲,他們要吃了他,還請大人快點救救我兒吧,大人,救救……”
一聽這話,崇禎皇帝頓時震驚,雖然這個女人帶著口音,但是他還是聽明白了,山上的賊人要吃人!
這種災荒年,史書上確實有易子而食的記山賊吃人,肯定也
這種事情,崇禎皇帝肯定不能不管,便立刻吩咐金振孫道:“去問清楚情況,帶兵剿了賊人,再來見朕!”
“末將遵命!”金振孫聽了,立刻答應一聲,當即帶著那女人,點了一隊手下便走
大約一個時辰之後,金振孫便滿頭汗水地來見崇禎皇帝,稟告道:“陛下,山賊有三十二人,當場殺了十六個,剩餘地都活捉寨中有婦孺七十八人,都……都被他們當作兩腳羊關著……”
一聽這話,崇禎皇帝頓時就站了起來:兩腳羊,就這麽三個字,但是卻代表以人為食,喪盡天良!
看到皇帝的動作,金振孫停頓了下,沒見皇帝說話,便繼續稟告道:“那女人的孩子已被賊人所害,另外山寨懸崖那,清晰可見底下有不少人之白”
崇禎皇帝的目光陰冷,厲聲冷喝道:“把那些賊人都吊路邊示傳旨,任何敢以人為食的,無需奏報,殺無赦!”
“末將遵旨!”金振孫一聽,立刻大聲回應,然後大步而
方正化看到崇禎皇帝非常生氣的樣子,便安慰道:“萬歲爺保重龍體,不好氣壞了身凡有大災,必有人禍,這種事情也是在所難免”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便看著他喝道:“傳旨魏師貞,令他領騎軍沿途掃蕩,遇到趁火打劫之賊寇,殺無赦!”
自己手中有權,既然有人禍,那就讓那些在大災時候為所欲為的付出代價便是!
方正化聽了,沒有再說什麽,連忙去傳
很快,隆隆的馬蹄聲響起,該是魏師貞領軍出發
等到中軍再度出發之時,劉蘭玉過來向崇禎皇帝稟告,說有一些婦人想參加蘭陵
對此,崇禎皇帝沒說什麽,讓劉蘭玉自己決定就
又過一天之後,他正在行軍路上呢,卻見魏師貞匆匆而回,這讓他有點奇怪,不知道是什麽事情讓他要返回來見自
就見魏師貞到了近前,下馬向他奏道:“陛下,末將發現一村子謀害外地逃難路過的災民,皆有存在殺人為食之此等村子,如何處置?”
如果是占山為王的賊寇,他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就掃平但是如今發現一個村子都有這情況,他就有點拿捏不定
方正化偷看了下崇禎皇帝的臉色,沒等崇禎皇帝說話,便冷臉喝斥道:“這事還用回來稟告麽?吃人的都是賊寇,何有良善之村民?”
魏師貞一聽這話,不敢怠慢,連忙抱拳致禮,然後匆匆離
方正化這邊,歎息地對崇禎皇帝說道:“如今賊人不但占據山寨,也會占據村子為所欲為,這世道太亂了!”
大災之下,秩序崩壞,人道沉淪,真得是什麽樣的情況都有!
崇禎皇帝心中歎息一聲,便交代方正化道:“擬旨,傳大同巡撫衛景瑗到太原覲”
衛景瑗是個好官,能為民做主的,讓他到太原來擔任巡撫,盡快恢複地方秩序才
方正化聽了,連忙答應一聲,很快便派出了快
大軍這邊,隨著魏師貞領著騎軍掃蕩,又有周遇吉沿途賑災,在後麵走的崇禎皇帝,就沒有再聽到更多的糟心事,抵達了太
當今皇帝領著精銳之師,帶著糧草入太原,沿途賑災,懲治賊盜的消息,猶如風一般傳開,整個太原府,包括和太原府鄰近的汾州、遼州,就如同當初李自成領兵剛入晉地一樣,當地李自成留下的大順軍軍卒,或者聞風而逃,或者迎風而
幾乎可以說,隻要朝廷官軍兵鋒所至之處,便都一一光複,壓根不需要打
如果不是崇禎皇帝有意壓著收複失地的速度,要想光複整個晉地根本不需要多少時
人心之向背,在晉地提現得淋漓盡
而崇禎皇帝之所以有意壓著收複失地的速度,是因為他手裏缺乏必要的軍隊和治理地方的官
他自己所領的這支京營軍隊,是他要征戰天下的嫡係部隊,每占領一地就不得不分兵駐守的話,就他手中這點兵力,很快就會都撒出去
還有地方官員,大順軍所過之處,皆是追贓助餉,當地的鄉紳,有錢人不是逃走就是被殺,少數幾個投降而活下來的,崇禎皇帝對文官投降,那是沒有手軟的,一樣會
事實上,李自成所控製的地方,基本上來說,都是屬於軍管,也就是地方將領為軍政一把
因此,崇禎皇帝收複一次地方之後,就缺少能治理地方的文為此,他需要從晉北那邊調地方官過來才行,收複的地盤太大的話,晉北的官員也不夠
至於其他地方,保定的張羅俊等人,算是離得比較近的,也已經快馬去調但是,再遠就是遠水難救近
重振地方秩序時,地方軍隊的招募,也在進行
京營中傷殘的將士,都會留在晉中地區充當各級軍官,另外就是從晉北再調一些軍官過
或許是因為災荒之年,或許是朝廷官軍的名聲打出去了,軍隊的招募非常順利,就連蘭陵營都擴充到了將近一千女
這一次的女兵中,有一些大概以前是大家閨秀,因為饑荒而家破人亡,被朝廷官軍解救就加入了蘭陵營,能讀書識這樣的女子,以前根本招不到,但這一次就有五十多
崇禎皇帝很忙,到衛景瑗帶著一群文官奉旨趕到之後,他才算緩了口在這段時間內,山東的加急奏書一直都有,但是被崇禎皇帝丟在一邊沒
不過很快,王承恩派人快馬送達的奏章也到了,連同吳三桂的那份書信一起呈送禦前之後,才一下吸引了崇禎皇帝的注
別人不知道,他可是記得曆史上的一些信息,頓時就頭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