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索要
字數:3081 加入書籤
回到書房的李鬆端著聖旨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楚惠帝是想要打亂武將的權力範圍,怎麽最後又將自己和蕭寅褚安排到了邊關,等等,蕭寅褚?
李鬆心中悚然一驚,李欣然曾經講過的過去又一次浮現在他腦海裏。
蕭寅褚跟鎮國將軍撐不到援軍來的那一刻,被切斷的糧草補給供應,城破人亡……
狠狠的握緊了手中明黃色的聖旨,雖然不知道楚惠帝為什麽提前這麽久開啟計劃,但如今的現狀管不了這麽多了。
“來人!”李鬆道,“傳公子小姐前來書房。”
李欣然和彭瓊宇到的時候,李鬆已經喝了五杯茶水了。
全是後顧之憂地戰役,他還真的沒怎麽打過,馮柯的實驗還沒有成果,馬上就要冬天了,雖然可以趁著現在跟皇帝要上冬衣,但打仗畢竟是個勞民傷財地事情,隻是第一批地糧草根本不夠,還有損壞的兵器,替換的鎧甲……
“爹?”聽到了李欣然的聲音,李鬆第一反應便是:“你們都出去,欣然把門關上,你們倆過來。”
看著李鬆嚴肅的臉上第一次重現如此凝重愁苦的表情,李欣然和彭瓊宇不敢耽擱,直接按李鬆說的做了。
李鬆將聖旨遞給他倆,並且將自己的猜測和擔憂說了。
“該死!到底哪裏出了錯!”李欣然一目十行的看完了聖旨,心中也是惱怒不已,本以為重生搶占了先機,卻不料一切都不按前世的套路走。
“從一開始就亂了啊。”彭瓊宇看完聖旨長歎了一聲,“你的重生本身就是最大的變數,如果你沒有重生,逍天郡王就會去世,安義公主也會戰死,跟先帝先太子有關的武將就會去其一,隨後便是你跟公孫柔同時加入鎮邊王府,等同於爹和公孫鉞同時成了鎮邊王也就是聖上的人,再然後就是張老大人去世,大長公主等人沒有成功造勢,沒有流言的協助,出兵也隻能成為亂臣賊子。他們的盤算都沒有發生,如今的局勢還完全不利於他們,他們當然會著急,你能憑借預知躲避災禍,他們也可以順水推舟,提前計劃啊。”
彭瓊宇看向有些挫敗的李欣然,笑了笑,伸手揉了揉李欣然的頭,語氣格外的溫柔:“好啦,你已經很棒了。”
“哥哥……”李欣然有些感動的看著彭瓊宇,都不想追究他揉自己頭發的事情。
“畢竟你前世這麽笨,重生隻能長年紀又沒法長腦子……”
“死吧!”
“別鬧了,”李鬆無奈的看著一雙兒女,“都什麽時候了還在打鬧,瓊宇你也別老欺負你妹妹。”
看著兩個人乖乖坐好,李鬆問道:“說說吧,對於現在的情況,你們有什麽解決辦法?”
彭瓊宇思考了一會後道:“爹,我覺得這件事情還是要在糧草上做文章,南夷打不過安義公主,南方糧食多,我覺得應當安排人員前往南方,在安義公主的幫助下收集糧草,不光可以打敗西戎,也為了日後……”
李鬆微微點了點頭:“不失為一個辦法,欣然你怎麽看?”
李欣然聽見李鬆在問她,粲然一笑:“我覺得,我們不用太過於操心這件事情。”
“哦?”李鬆好奇了,“為什麽?皇帝明顯就要針對我們家了啊。”
李欣然笑了笑:“許是當局者迷,爹,哥哥,你們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
“什麽問題?”二人同時發問道。
“時間問題。”李欣然舉起了一根手指。“我回來的時候,皇帝剛開始了他的屠殺,每一步實際上都有規律可循,安義公主是先帝的義女,與先太子關係很好而且剛有了孩子,退居二線手上無兵,所以成為了第一個被屠戮的人。”
李欣然取過一張紙,在上麵寫寫畫畫,繼續道:“殺死逍天郡王的,是一群盤踞在虎王嶺的悍匪,前世是公孫鉞滅的虎王嶺,今生也是,但就公孫鉞那能力,給他一群流民都打不過,哪來的能力滅掉一群悍匪?隻能是後麵有人,那一群怎麽都滅不掉的悍匪,最後卻被一個廢物滅掉了,他們後麵最有可能的人是誰呢?”
看著李鬆和彭瓊宇陷入沉思,李欣然嫣然一笑:“是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上麵那個,一定知道虎王嶺的存在,再根據前世今生的情況判斷,虎王嶺後麵的人,前期是誰都不重要,最後他們背後的人一定是皇帝。”
李欣然用毛筆點了點宣紙,看著墨點慢慢暈開:“然後再說皇孫那邊,從鎮國將軍沒有被召見開始,皇帝和鎮國將軍就已經默認對方是敵對陣營的了,他們既然敢安排張老大人死亡,說明在他們的心裏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包括但不限於軍隊,糧草,張老大人的死亡,是為了給他們完善最後一塊拚圖,名聲。”
說著,李欣然輕輕一勾:“從這些證據可以看出來,不管是皇帝陣營還是皇孫陣營,從先太子死亡,皇帝登基的那一刻兩方都已經開始準備排除異己,拱衛自己的王權了,而我們,”李欣然抬頭看了看兩張黝黑懵逼的臉,笑了笑:
“我們從半年前才開始決定投奔另一個陣營,你們是有多大的自信可以獨自對抗一個準備了快二十年的陣營?”
“那欣然你的意思是……”李鬆的眼神中出現恍然。
“去問大長公主啊,之前他們以為自己在暗,皇帝在明,所以總以為自己在皇帝後麵,但很明顯,皇帝在不知道什麽時候,躲在了暗處,他們的很多大動作都成為了黑暗裏的火光,雖然不清晰,但足以讓皇帝知道該狙擊哪裏。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
她停下了筆,“告訴大長公主情況,讓他們重新隱入黑暗。”
李鬆點了點頭:“事不宜遲,我馬上派人去通知。”
“那我們要做什麽呢爹爹?”李欣然問道。
李鬆轉頭看向女兒,笑了笑:“準備行禮,回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