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江州楚家
字數:3078 加入書籤
八坦城破,朱氏殺害親姐,偽裝李鬆親娘,欺騙李淳德消息,被宣揚至大江南北。
消息傳到江州楚家,楚家當代家主憤怒的摔了一個彩粉花瓶。
楚家當代家主是楚汀蘭的親弟弟楚幽白,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姐姐竟然是被朱氏害死的。想到當年姐姐的死後的場景,想著這些年朱家囂張跋扈的模樣,楚幽白恨意從心底騰升。
楚家和朱家早已斷絕了姻親,從楚汀蘭死後沒有一年,李淳便要娶朱氏開始。
楚母在娘家本就不受重視,雖然因為嫁給了楚父,被娘家人捧著,但是楚母心裏很清楚她的根基還是在楚家。所以在楚汀蘭死的時候,楚母整個人直接老了十歲,而李淳在楚汀蘭剛下葬便要迎娶朱氏這一行為,更是讓楚母傷心欲絕,而在楚母回了娘家一趟之後,回來便病倒了,纏綿病榻幾年之後,便撒手人寰了。
而隨著李淳的升遷以及李鬆的嶄露頭角,朱家在江州也越發的囂張跋扈,甚至有幾次踩到了楚幽白的頭上。
楚幽白因母親之死而選擇狠狠反擊,卻被當時顧及李鬆地位的人攔下,甚至反手幫朱家撕下了楚家的一大塊肉,當時楚父還在,聽見這個消息後,就著急上火,出門後還被朱家人刺激,一時間怒急攻心,昏迷了過去,不到半月,便走了。
對於楚幽白來說,朱家不是親人,而是仇人,殺他全家的仇人,隻是礙於李鬆,楚幽白都避其鋒芒,暗自發展,可心裏卻對李鬆恨之入骨。所以對於李鬆,楚家從來沒有認過這門親事,楚幽白也任由李鬆以為隻有朱家是外家,從來不曾提出過自己的姐姐才是李淳的原配。
顧及之前父親被氣死的經曆,楚幽白這些年的反擊格外的悄無聲息,隨著李鬆的官職越來越高,楚幽白的反擊也越來越無力。所幸楚幽白不是那種被憤怒衝昏頭腦的人,報不了仇就不報,專心致誌地在朱家地包圍圈裏尋找自家地出路。
世家能維係的重要原因,就是讀書人,隻有讀書當官,才能保證世家的穩定傳承。
作為新一任的家主,楚幽白很清楚這一點,所以這些年,楚家一直在向朝廷輸送人才,隻不過沒有一人可以比得上李鬆。
其實也很好理解,戰場永遠是最快獲取戰功的地方。相比於武官,文官想要升遷所做的功績,並非一時一刻就能看到的,但所做的事情,有時卻可以傳千秋萬代。
所以文官看武官,帶著嫉妒和蔑視,武官看文官,帶著不滿和費解。
費解為什麽這些文官天天找他們的麻煩。
而如今,朱家最大的背景,竟然被他們自己打碎了,楚幽白憤怒之餘,還暗自有了些許的痛快。
如今,他終於可以放開手腳處理朱家了。
“來人”楚幽白高聲喊道,“去把大少爺叫來!”
陽光透過格窗探進屋裏,折射出楚幽白眼中,興奮的光芒。
八坦城破之後,兵卒在城牆下發現了朱氏和李楊的身影。
李楊已經死了,在城破的時候被飛箭射死的。但朱氏還活著,縮在角落裏,抱著李楊的屍體苟延殘喘,曾經精致的妝容和衣著如今已經是一塌糊塗。
“你們是李鬆的人嗎!快帶我去見他!我要見他!”朱氏看到了他們,將手裏的李楊拋下,猛地撲了過來。
兵卒們麵麵相覷,不知道該不該將她帶走,朱氏怒了:“論血緣,我是他的小姨,論法理,我是他的繼母!他不顧我的死活已是不孝,如今我讓你們帶我去見他,他還敢拒絕我嗎!”
士兵們被眼前女人的模樣震驚了,糾結了一會,便派了一個人去回複隊長,另一個在這裏盯著她。
看著離開的士兵,朱氏昂著頭,格外的倨傲,嘴裏還在不停的嚷嚷:“他不敢不見我,他愧對我,他娘也愧對我。我雖然沒有生他,但我將他養大了,我在他爹死了之後將他養大了,他就得孝敬我,如果他不肯,我就去告他不孝!”
看著遠處走來的幾個穿著鎧甲的人影,朱氏滿臉的自得。
離得近了,他們才看到,竟然是李爍和幾個不認識的男子,那幾個穿著鎧甲的男子將李爍往朱氏那邊一推,李爍一個踉蹌便跟朱氏撞在了一起,二人一同摔了個大馬趴。
李爍迅速爬了起來,滿臉的瑟縮,站在那裏,看到了李楊的屍體,也仿佛沒有看到一般,朱氏躺在地上哎呦了半天,也沒見人扶她起來,無奈之下,隻能自己開口:“爍兒,”她喚道,“扶祖母起來。”
李爍迅速得看了一眼那幾個兵的方向,見他們沒有什麽反應,才滿臉不耐煩得轉頭,一把薅住朱氏得胳膊拉了起來,同時還格外不耐煩得低聲說道:“老東西別找事,別害勞資!”
朱氏詫異的看了一眼跟之前完全不一樣了的李爍,抓著李爍的胳膊不樂意道:“爍兒,你怎麽跟祖母說話的?你爹娘怎麽教你的!”
見李爍沉著臉不回話,朱氏反而來勁了,抓著李爍的胳膊尖聲道:“啊!你說啊!你的教養呢!”
刺耳的聲音仿佛要穿透了耳膜,李爍壓抑許久的怒火被朱氏“噌”的一下激了起來。
“我爹娘已經死了!”李爍衝著朱氏吼道,“被你害死的!你為什麽要害我大伯的娘!都怪你!”說著,李爍狠狠的推了朱氏一下,朱氏猝不及防被推倒在地,仰麵朝天,倒在了地上,躺在地上哎呦哎呦的站不起來了。
“不許動手!”兵卒吼了一嗓子,一鞭子甩了過來。李爍被抽了一鞭子,渾身一抖,便縮到了角落。
小隊長冷冷的看了一眼躺在地上的朱氏和縮在腳落的李爍,拍了拍手。
一個兵卒牽著一輛馬車走了過來,小隊長冷冷道:“朱氏害死將軍之母,本應以命抵命,但將軍仁善,既然那李鬆已經代母受過,便不再追究,顧及朱氏的養育之恩,特賜下馬車一輛,特許朱氏攜其孫返回娘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