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各懷心思
字數:3287 加入書籤
黃沙漫天,馬蹄飛揚,蕭寅褚跟李欣然帶著人往南方奔馳而去。
在昨天,蕭寅褚傳了李鬆和彭瓊宇到軍帳,當場宣布要兵分兩路,他帶著李欣然和段齊星前往南方跟安義公主匯合,而李鬆和彭瓊宇則帶著人繼續往京都行進。
兩隊兵馬剛剛分別,蕭寅褚便改換行裝,帶著李欣然和隨從,騎上快馬往南方奔馳而去。
段齊星則守在營帳中,處理著本該屬於蕭寅褚的軍機事務,看著看著,段齊星忍不住低聲笑出聲來:“小混蛋,跟你爹一樣,一肚子壞水。”
蕭寅褚帶著李欣然獨自離開並非戀愛腦上頭,就像蕭寅褚說的,皇太子之事,隻有蕭寅褚李欣然和段齊星知道,段齊星一直是戰鬥的主力,如果讓他突然消失,必然會引起大部分人的懷疑,這個時候,如果有心人往下查去,不能保證皇太子會不會被暴露出來。
而帶著李欣然,則是為了防備製約著李鬆父子。
現如今還活著的將領中,有能力的不過三家,鎮國將軍段齊星,鎮邊王康浩毅,還有李家父子,李鬆和彭瓊宇。
段齊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段景雲,生性木訥,是一員猛將,但不能帶兵打仗,小兒子段景逸,就是個紈絝子弟;康浩毅的兒子康盛就是個自以為是的廢物,所以現今能打還能帶兵的,隻剩下了李家兩父子,李鬆和彭瓊宇。
彭瓊宇不是李鬆的親兒子,到目前為止,李鬆隻有李欣然這麽一個親生女兒,在邊關這麽多年,李楊都找了妾室,李鬆卻依舊還是孤身一人,說明這人對美色並不看重,而從小在他身邊長大的親女,對他來說肯定很重要,帶走了李欣然,也就相當於帶走了李鬆的軟肋。
當然,如果李鬆是個野心很重的人,也許能做出為了皇位罔顧親女死活的事情,但根據蕭寅褚的觀察,李鬆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利益和安全性更高的選擇,就是蕭寅褚帶上李欣然,然後讓李鬆和彭瓊宇一同出兵,段齊星在他們之後作為保障。
畢竟,若是讓李鬆和彭瓊宇分開,蕭寅褚也不能確定他們兩個人之間彼此能否互相製衡。
而這一點,李欣然心裏也清楚的很,不過這並不能讓她反感,以維護自身利益為前提,且不傷害他人的算計,是能接受的,李欣然接受不了的不是算計,而是那種損人利己的算計,將別人的真心當作樂子來耍的算計。
李欣然心裏清楚皇太子這件事情的利害關係,也知道蕭寅褚這麽做是最好的選擇,不過她相信自己的爹爹,別說她爹不想造反,就是想要造反,也不會選在這種時候。
皇孫手執大義大旗,各路聖賢將士響應都是因為先太子的仁德,為他的經曆而不忿,天下共主早已人心所向,這個時候,她爹因為手裏握了點兵權,便想要舉旗造反,誰跟你呢?
不過一場笑話罷了。
兩個各有心思的人在馬上相視一笑,不約而同地加快了速度。
……
李鬆的營帳裏,彭瓊宇也在跟李鬆討論這件事情:“爹,你說皇孫為什麽要分開行進啊?”
“因為分兩頭更快,而且安義公主那邊應該是出了什麽事了。”李鬆低著頭看著前線傳來的戰報,分析著局勢。
“那為什麽要把妹妹也帶走啊,我還想讓她幫我探一下呢,而且她自己一個小姑娘獨自跟著皇孫他們,我不放心。”
李鬆看著戰報,一點也不想理自家傻兒子:“就是因為你有這種想法,所以他們才要將你妹妹帶走。”
“為什麽……”彭瓊宇話剛抱怨到一半,突然反應過來,收住了聲,“他們不放心我們!他們怎麽這樣,爹……”
李鬆歎了口氣,放下戰報:“你如果沒事做就去訓練,不想訓練就跟著先遣隊去查探情報。”
總之一句話,別在這裏煩我。
彭瓊宇欲言又止,狠狠的歎了口氣,轉身離開了。
李鬆看著手上的戰報,突然沒有了看下去的欲望,他也默默歎了口氣,朝堂之上,都是這樣,領導者不信任手下臣子,臣子絞盡腦汁讓上位者信任自己,人心算計人心,從什麽時候都沒有變過。
也許自己確實應該退了,李鬆心想,一家兩猛將,確實會讓上位者忌憚。
這次不正說明問題嗎?若這次隻有瓊宇自己帶兵,也許欣然便不會被蕭寅褚帶走。
這一次事情結束,自己便退了吧,李鬆心道。給女兒找個夫家,有爹爹的軍功在,有哥哥做靠山,想必那人也不敢對自己女兒不好,到時候養養花,種種樹,生活還是很自在的。
“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了啊。”李鬆看著帳外的藍天,感慨了一句。
……
蕭寅褚再下一城的消息傳到京都,並沒有惹得楚惠帝發怒,但朝堂上的氣氛,卻越發低壓到所有人都在戰戰兢兢。
高台之上的楚惠帝坐在陰影之中,曾經,這裏是最為耀眼的位置。
“各位愛卿,別都低著頭啊,來,說說,該如何抵擋叛賊啊?”楚惠帝輕笑了一聲,聲音不高,但帶著冰碴。
曾經一個兩個能言善辯,甚至可以靠一張嘴就把政敵說倒台的嘴,現在一個個沉默的仿佛木雕做成的一般。
“說啊!”楚惠帝一拍桌子,吼了出來。
“嘩啦啦”堂下跪倒了一片:“請皇上息怒。”
嗯,隻有這個時候是響亮且整齊劃一的。
楚惠帝掃過下方所有的大臣,心中突然湧現出一股悲涼,曾經這派就是,他們總是能大獲全勝。
後來……
後來,他擔心他們會欲望過大企圖造反,早早的便將大部分人收拾了,朝堂上塞滿了“自己的人”,不管他學識如何,隻要可以得到楚惠帝的信任,從此便是一路青雲。
但這也造成了一個後果,便是真的遇到了事情,這些會說漂亮話的,一個也用不上。
“回父皇,兒臣有本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