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4章 朕才是皇帝

字數:4147   加入書籤

A+A-




    朱棣口幹舌燥,渾身說不出的燥熱。
    仿佛有一股炙熱的火焰,從他的腳底板一直躥到天靈蓋。
    三十二年來,他從未有任何一刻,如此時一般,心聲如雷。
    咚咚咚的心跳聲,蓋過了一切聲音,擠壓著滿腔熱血,往四肢百骸。
    沸騰的血液灼燒著他的麵龐,一雙虎目在昏暗的奉天殿內,散著炙熱的光。
    多年沙場征戰磨礪出來的理智,此刻搖搖欲墜,隨時都可能崩塌。
    太子之位,未來的儲君,帝國的繼承者,如果落在自己頭上……
    朱棣深呼吸一口氣,定了定神,心中不免產生幾分猶疑。
    大哥病逝,儲君之位懸而未決,按照禮法,這個位置不該落在他的頭上。
    是爹的試探嗎?
    為了某人,而特意做出的決定,以用來清掃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爹。”
    朱棣的聲調有幾分變化,竭盡全部控製著心中那份緊張和不安,道:
    “兒臣並非嫡長子,此舉不合禮法,諸臣工不會支持,幾位兄長也會反對。”
    以爹的威望和手段,足可以壓下全部不服的聲音,但如果這隻是一次試探……
    朱棣不敢去賭,哪怕他是第四子,尊貴的燕王,也不敢去賭爹逐漸瘋狂的內心。
    來應天之前,姚廣孝曾千叮嚀萬囑咐,行事切勿急躁,多思慎慮,切不可因言語亂了陣腳,失了心神。
    他安插在皇宮中的眼線,也曾傳來消息,陛下曾召翰林學士劉三吾入後園訓話,雖不知內容,但劉三吾回去之後,對此諱莫如深。
    劉三吾此人,朱棣有所了解,行事剛直,敢於直言勸諫,是堅定的禮法維護者。
    如果爹召他詢問皇儲之事,朱棣心想,劉三吾必不可能幫助自己,反而會給他上一番眼藥。
    這幫臣工,更中意於大哥膝下的孩子,朱允熥和朱允炆年齡相仿,是哪一個呢?
    這些時間,朱棣常接到宮中眼線消息,朱允炆孝心淳厚、為父守靈,悲痛欲絕,仁孝之名遍傳百官。
    朱棣心中一凜,他的這個好大侄,隻不過十五歲,性子名聲與大哥如出一轍,爹難道會不喜歡?
    如此一來,爹今日所言,不過是一番試探,看他這位藩王中勢力雄壯的燕王,有沒有入主東宮的野心。
    好險!
    朱棣額頭冷汗涔涔,方才若是答錯一句,恐怕爹的屠刀便已經落在頭上。
    這番思緒變化不過是在轉瞬間,朱棣咂摸過滋味來,心中愈發惶恐,袍服中的雙手也忍不住顫抖起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有些意思。
    朱元璋感受到朱棣內心的緊張和恐懼,頓時便明白過來,這具老朽的身體,在這個龐大的帝國中,有著極為恐怖的威望。
    哪怕是早已經獨當一麵的藩王,麵對最為誘惑的儲君之位,也在盡可能的保持冷靜,唯恐龍顏震怒。
    積威如此,絕非一日可成,這具老朽的身體,到底是做了什麽?
    從之前的心腹臣工,到如今的骨肉至親,似乎都極為懼怕。
    這份懼怕,並非是表麵樣子,而是發自內心,從每個毛孔中滲透出來的恐懼。
    怎麽做到的?
    前世他身為大修,距離渡劫僅一步之遙,那些宗門宿老,對他隻有敬,卻無畏。
    雖說言行恭敬有禮,但他能夠明顯感覺到,與現在情形很不一樣。
    兩世為人,這等敬畏之感,出現在如此老朽的身體之上,倒讓他內心有些微驚奇。
    不過,這般敬畏,他做事便可隨意許多,對於國運的轉交,極為有利。
    違背禮法?
    臣工反對?
    兄長記恨?
    可是……
    “朕是皇帝,千秋一統,說一不二。”
    他的語氣非常平淡,但在寂靜的奉天殿中,有如雷鳴般炸響。
    朱棣的瞳孔劇烈張大,望著身處帝位的爹,心髒劇烈的跳動著。
    爹不是在試探,而是真的要將自己,推到太子的位置上。
    他清楚爹的性格,城府極深,每一句話,都可能蘊藏著深意。
    但……
    如此強調皇帝的地位,在爹身上,還是頭一回。
    這是讓他不用擔心,一切後顧之憂,爹都會掃平嗎?
    朱棣艱難的吞了吞口水,緩緩跪倒在地,喉嚨因為緊張和激動,發出的聲音有些幹澀。
    “朱棣,領旨!”
    一個影響到整個大明王朝興衰的決策,在無聲無息之間,在泛黃燭火搖曳的光影下,在一群太監的注視之下,宣告確立。
    朱元璋坐在龍椅之上,寬大僵硬的龍椅坐著並不舒服。
    他的目光,掃過跪伏在地的朱棣,掃過大殿外陰沉的天色,似乎在遙望著萬裏江山。
    國運的轉交,他終於走出了第一步,隻不過他並未感受到國運的離開,反倒感受到國運有昂揚的勢頭。
    就像是一條蒼莽的巨龍,隨著他的暮氣沉沉染上了幾分暮氣,又因為太子朱標的薨逝,多出幾分衰弱。
    但就在剛才,父子二人就太子之位,做出了口頭的承諾之後,這份有所損傷的國運之龍,重又變得生龍活虎,多出了新生的朝氣。
    此事,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最好的征兆,意味著大明天下,馬上又能夠更進一步,創造出更好的盛世。
    但是對於朱元璋而言,並非是好消息,國運並未離開,反而更加龐大,這意味著他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轉交國運。
    而且,口頭承諾的太子之位,並沒有轉交出太多國運,顯然他還需要做更多的準備,比如說某些盛大的儀式。
    還有文武百官,天下臣民,都需要知道,這個龐大的帝國,現在有了新的儲君!
    此事無法操之過急,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做準備,而且,有些事情,還需要這個朝堂上的官員進行商討。
    雖說對於國家的人事安排,朱元璋並不了解,但近些日處理奏折,多少還是知道些基本概念。
    若要議事,大抵是逃不過六部的最高長官,至於丞相,這東西似乎早被這具老朽的軀體廢除。
    他覺得奇怪,世間還會有人喜歡多做事情,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不過眼下並非是細思這些事情的時候,他直接開口:“宣六部尚書及翰林學士劉三吾議事。”
    ……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