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1章 進一步集權
字數:3679 加入書籤
閣部架構已經有細致的章程,相當於是骨架完整。
之前對其內部議事所做的設想,還是太過於理想化,趕不上現實的骨感,這才導致如今問題頗多。
這種事情難以避免,作為一種新鮮出爐的政策,在實行過程之中有所謬誤,實在是正常的事情,一蹴而就的事情本就不多見。
先前已經提及,閣部內官員,不具備有實際權力,隻有對政事的建議權,這些建議能否被采納,實際上還是由皇帝決定。
這樣就避免了閣部權力的膨脹,威脅到皇權,讓閣部無法成長為實際上的宰相。
現如今閣部存在的效率低下問題,是由於文武官員之間天然的對立引起,雖說達到了製衡的效果,但每一條建議想要出爐,都勢必會引起雙方的警覺。
這樣的閣部,與朱元璋設想中的還是差了不少,故此做出一些調整必不可免。
他先是詢問了朱高熾,如今閣部運作時的具體流程。
朱高熾對此爛熟於心,畢竟已經有兩日時間切身體會,故此回答的很快,道:“奏疏進入閣部之後,由孫兒進行閱覽,很多小事情孫兒一人就足以決定。那些孫兒難以處理的事情,則是先交給閣部官員,讓他們商討出一個合適的法子,在交回孫兒這裏,孫兒判斷其是否可行,再進行決定。”
這些事情本應該是朱元璋來做,但朱元璋不想搭理,之前交給了朱棣,奈何朱棣去了陝西,重擔就直接落在了朱高熾身上。
若不是朱高熾聰慧,還未必處理得過來,即便是如此,很多事情他都需要閣部官員幫忙,才能夠有效的進行處理。
“大部分事情,閣部處理的都很快,給出的建議的確有可取之處,孫兒將其采納之後,再交給皇爺爺禦覽。隻不過有一部分事情,閣部官員也吵得很凶,往往一兩天時間,都沒能給出合適的建議,孫兒對此也是束手無策。”
“那你覺得,他們為什麽給不出合適的建議?”
朱元璋並不急著說自己的見解,而是循循善誘的問道,他要培養出一個敢於質疑、敢於思考的承繼者。
提起這個,朱高熾顯然是早有腹稿,不假思索便道:“這很簡單,如今閣部內文武分列,當一件事情不怎麽觸及到他們的利益時,往往能很快通過;但當一件事情,觸及到他們的利益時,就會引發矛盾,從而引起爭吵,難以決議。”
“很好,就是這個道理!”
朱元璋拍了拍手,道:“高熾,你要明白,這些臣子們給出的建議,不一定最好,但一定符合他們的利益,否則也不會通過,而臣子的利益,與你我的利益,未必相同。而這些難以決議的事情,他們還沒能找到利益平衡點,才會如此爭吵,一旦找到,則也會快速通過,無非是誰讓步的事情。高熾,你有沒有想過,長此以往下去,閣部之中原本對立的文武官員,就會想方設法的開始合流。”
“這……”
朱高熾細細思索,小眼睛悚然一驚,現如今文武官員隔閡頗深,自然難以合流,但是等以後文武之間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合流便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到時候在進行議事,這回你吃點虧,滿足咱們的要求,下一次咱們吃點虧,滿足你們的要求,長此以往,勢必會形成一個新的利益集團。
而這個利益集團,在充分的掌握了閣部運行規律之後,勢必會極大地威脅到皇帝的權力。
甚至因為文武合流,導致軍政在某個層麵達成利害一致,改朝換代也隻在一念之間。
一瞬間,朱高熾就驚出了一身冷汗,這種事情現在雖然不可能發生,但誰知道以後會不會出現?
這些問題他之前並沒有想到,甚至還有幾分自得,閣部的成立,他也頗有幾分功勞在其中,這種促成新事物的成就感,讓他獲得了極大地滿足。
眼下聽皇爺爺這麽一說,他才明白過來,心中除去驚駭之外,更是對皇爺爺的敬佩。
這些問題,皇爺爺之前肯定早已經想到,隻不過為了提點我,才拖到現在才說。
朱高熾感動不已,道:“孫兒明白了,皇爺爺這可怎麽解決?強行挑起他們之間的不睦,也隻是權宜之計。”
“用不著那麽麻煩。”
朱元璋擺了擺手,現在閣部已成定製,他沒什麽太多的顧忌,故此說話也直接許多,道:“之前伱說的要給閣部官員俸祿官職,咱已經駁了,這回咱還得駁你一條,這閣部官員,為何要固定為那幾人呢?大明天下能人無數,莫非隻有他們才能入閣部,其他人就不能入了?”
“皇爺爺,恕孫兒愚鈍,若是閣部官員並不固定,那要如何選拔?”
朱高熾的觀念顯然還是固定在選官用官之上,不過這實屬正常,人的認知難以超越時代的局限,就好比朱元璋設計的戶籍管理製度一般,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對此,朱元璋並不意外,這好胖孫能想到這點,也算是開悟,隻不過還差點勁頭,需要他在後麵再加一把勁。
“為何要選拔,隻要咱想,無論是誰,都能入閣部商議軍政大事!”
“啊?”
朱高熾被朱元璋這一句話驚得說不出話來,他從未想過這一點,倒不是他愚笨,而是思維的局限。
他一直覺得,這選官用官需要謹慎,不能全憑喜惡去做決定,但朱元璋這一句,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訴他,隻要你喜歡,誰都行。
當然,他也明白,這是一種較為通俗的說法,並不是任何阿貓阿狗都能進閣部。
畢竟這天下還是老朱家的天下,皇帝就相當於大家長,總不會希望天下崩壞,改朝換代。
故此,被選出來的人,自然也是擁有真才實學,否則哪裏能入得了皇帝的眼?
如此一來,閣部官員並不固定,全憑皇帝旨意,就不可能存在文武合流之說。
而且,由於人員的不確定,閣部之內,也不會形成所謂的利益小團體,誰知道明天皇帝會換誰參與軍政大事。
甚至於,隻要皇帝願意,隨時都可以掀起朝堂爭鬥,將所有官員,都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中。
朱高熾細細思索,越發覺得皇爺爺深不可測,在他眼中無法解決的難題,到了皇爺爺手裏,竟然談笑間就完美謝幕。
可隨之而來的疑惑,並沒有減少,反而愈發多了起來,朱高熾稍作梳理,敏銳的找到了其中問題,道:“皇爺爺,按照這個方法,確實能夠避免文武合流威脅皇權,但是萬一遇到棘手的問題,長時間得不出解決辦法,該如何去做?總不能中途換人,那豈不是徒勞無功,白白浪費了時間?”
……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