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肉身觀想大手印
字數:4016 加入書籤
我欲九天攬月正文卷第一百五十八章肉身觀想大手印把城外的人接回來的過程很順利,不隻是之前蘇寒山遇到的那一批,居然還有先前不知逃藏在哪裏的三批人,也陸續回到了城中。
可見他們本來離城池也沒有太遠。
這是理所當然的。
東平城附近曾經被前幾任城主清理過,沒有多少活屍的蹤跡,但離得稍遠可就難說了。
更關鍵的是,還有一個多月,就到了秋收的時候。
這些人原本也有打算,就是帶著自家存糧,靠著城外樹皮草根野菜小獸之類的,在外麵抱團生存一陣子,再試著搶收一些糧食。
這樣,能避開陳萬川安排的苦役、供糧,避開那幾百號人天天在城中尋釁滋事,戲弄淩辱,勉強還能活得下去。
至於更長遠的打算,他們就沒有那麽清晰了。
藏身在附近的話,有多大的概率被抓回去,他們也沒有心思深想。
本來就是無可奈何的選擇,還想考慮長遠,那隻能叫癡人說夢。
蘇寒山這兩天裏,觀望了一下城中的情況,還有那些逃離者的狀態,倒是覺得頗顯勇決。
他見過大楚王朝那邊逃難的人,相比較而言,東平城這幾批人,其實還沒淒慘到那個地步。
這些人是在還保有一點活命本錢的時候,預見到了繼續被陳萬川壓榨下去,可能發生的事情,就果斷的抓緊了這點本錢,決定出逃。
這跟大楚王朝那邊,梁王九郡的百姓徹底走投無路,一點本錢都沒有,才開始逃離的情況,就很不一樣。
感覺像是這幾十年裏,兵荒馬亂加活屍的亂世,給他們曆練出來了。
與其活活煎熬,徹底被壓榨到死,他們更願意賭一賭,自己出逃後,是先被抓到弄死,還是能撐到下一任城主上位。
同樣是無可奈何中,混著一點僥幸心理,這些人卻比那些偶遇大災的普通百姓,多了不少主觀積極性。
就算有不少人,已經賭輸了,在蘇寒山來之前,準備逃離的人也沒有減少,反而有增多的趨勢。
“真是彪悍啊!”
蘇寒山坐在城主府裏,翻了翻統計城中最近動向的幾份文書。
城主府原本的吏員,還殘留了一些,是陳萬川留著,輔助征收糧食的,最近又從城裏補充了一批。
蘇寒山那天第一個叫醒的人,名叫劉甲子,就在這批補充人員之內。
這人辦事非常盡心,不但在統計城中戶口,還對全城現存的餘糧做了一個查問估算。
蘇寒山用腳趾頭想,都知道麵對他這個初來乍到,暴力上位的城主,這份有關糧食的查問結果,會有多少水份。
不過他並不在意。
“反正按你們查問的結果是,如果停止所有勞役苦工,城裏的餘糧,還勉強可以撐到秋收之時,秋收之後,就能撐更長的時間了?”
劉甲子畢恭畢敬的說道:“正是,不過今年的收成,比往年要差很多,光靠糧食,未必撐得到下一輪穀物成熟,還是要趁周邊山林沒有凋敝的時候,尋些可吃的枝葉草梗,晾幹了囤在家裏。”
東平城是典型的小城寡民,自給自足。
遇到難事,也根本不會想著跟拒馬城之類的地方,商談生意,交換糧食等等。
畢竟對他們來說,長途跋涉的風險太大了,而且幾十年下來,他們已經有些脫節,也很難算清,城中究竟有什麽東西,可以擔保換到一定的糧食。
蘇寒山暫時沒有給他們什麽意見,點頭道:“那就明確告訴他們,停掉所有勞役苦工吧。”
劉甲子臉上露出欣喜之色,繼續說道:“秋收之後,城主府也要征收糧食,這是前幾任城主征糧的細規。”
蘇寒山拿過來,瞥了一眼,就隨手放下:“到時候再說。”
“我讓你們審問陳萬川那些手下,結果怎麽樣了?”
陳萬川那些手下,看起來勇悍,二十多人就能押回一百多號人,在城裏橫行無忌。
但五十年來,本土的武學流傳非常普遍,能活下來的百姓裏麵,練武登堂入室的人也不少。
隻要沒有了陳萬川壓場子,像劉甲子他們這些大戶帶頭,選人手拿鋼刀,對麵則全部被浸水麻繩捆住,敢有異動,一刀就先剁下去,也不怕那些俘虜翻得了天。
“頑固之輩都殺了,還剩下三百零二人,可之前陳萬川派了幾隊騎兵出去抓捕逃離的百姓,至今還有兩隊未歸,不知去向。”
劉甲子說道,“這些願意答話的俘虜,對於陳萬川屍變的事情,都不知情,但關於他們修煉的觀想法,我們已經問得差不多,今晚應該就能補充完整,遞交給城主。”
劉甲子對此是有些不解的,那些人來自拒馬城軍隊之中,修煉的觀想法,基本都是同一套,也沒有什麽格外出奇之處。
陳萬川練的那套拳法具體細節,根本就沒傳下來。
蘇寒山連陳萬川都能打死,最近又已經把東平城裏流傳的幾類觀想法,全部要走,仍然想要那些俘虜的觀想法,也不知道是什麽樣的癖好。
“嗯,你們繼續去忙吧。”
蘇寒山拿起桌上一本書,緩聲說道,“隻要辦事得力,你們有想要提攜的人手,可以安排,但不要太過分,就算想撈點好處,也得等東平城緩過這口氣來。”
劉甲子連忙彎腰,拱手說道:“屬下明白。”
他們明不明白,蘇寒山會自己去看。
反正蘇寒山在這個世界,足足有半年的時間,至少秋收之前的這段日子,一直都會在城中,時間很寬裕。
劉甲子等人離開之後,蘇寒山給自己泡了壺茶,把手上那本書慢慢翻完。
東平城內流傳的幾套觀想法,包括那些大戶人家和前幾代城主自己保存的,蘇寒山都已經翻閱過。
其中最精妙的,就是他手中這一卷《雷火清風開天門》。
要觀想出上空雷雲,下方火海,人的意念懸浮在其中,清風繞體,不受雷火阻擾。
直到清風壯大,嚐試壓滅火海,衝擊雷雲,進入雷雲上的天門,就完成了一輪修煉,如此循環往複,錘煉精神。
典籍圖案中,描繪雷雲、火光、狂風的方式,有一套完整的邏輯在裏麵,不同的角度,會有多少筆畫,勾勒出怎樣的細節,都井井有條。
雖然書籍上可以記載的視角圖案有限,但是把這套表達邏輯弄懂之後,在腦海中觀想的時候,整個場景,從任何細微的角度,就都可以觀想出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