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專家的認可

字數:4540   加入書籤

A+A-


    “吳老師您剛從省城來,旅途勞頓。”
    “農科站的同誌們也都在等著你呢。”
    “咱們還是先去農科站給同誌們講一講。”
    王站長見吳老師現在就準備下鄉,頓時急了。
    “我跟他們有什麽好講的。”
    “我的東西交給農民才有用。”
    “他們又不搞養殖。”
    吳老師顯得很不耐煩。
    像吳老師這種人真的是太少了,心裏隻裝著農民。
    “您要下鄉也成,吳老師上車吧,我們送您過去。”
    “往後啊,我們負責接送您。”
    王站長見吳老師要下鄉,隻好同意了,畢竟吳老師可是省城派下來的,他不敢得罪。
    “不必了,我往後要和農民兄弟們住在一起。”
    “你們送我到桃源村就可以了。”
    “時不我待,張成你也一起上車,我們去桃源村看看。”
    吳老師催促道。
    “好吳老師。”
    兩人上了車,便趕往桃源村。
    盡管路上顛簸,可是吳老師沒有露出一點疲憊,眼睛不停看著窗外。
    到達桃源村口,看著遠處大大小小的池塘。
    此時正值農忙時節,田裏都種上綠油油的稻穀,不少村民都在田間勞作,此情此景,吳老師非常的高興。
    當即便要求主動下車看看。
    走到池塘旁邊,看著清澈的水,池塘裏時不時的傳出蛙鳴聲,遠處的山村不時的傳出雞鳴狗吠聲。
    吳老師非常感慨的說道:“張成這桃源村真如同你說的那樣,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啊。”
    “氣候宜人,水資源豐富,給牛蛙養殖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
    “牛蛙養殖這個事我們必須要做成功,否則就是對不起這裏的村民們。”
    張成聽到這話當即也表態:“吳老師,我相信有您的指導,我們一定可以成功。”
    此時,他們又剛好碰到往村裏走的村長和他的兩個兒子金寶和銀寶。
    看到張成出現。
    他們都停了下來。
    “張成你怎麽回來了。”
    “牛蛙養殖的事有眉目了吧。”
    “現在啊,田裏的事都料理完了,我們可都等著你的好消息呢。”
    村長非常關心的問道。
    “叔你問得好,這位是從省城來的吳老師。”
    “是農科站從省城裏請下來,專門指導咱們養殖牛蛙的專家。”
    “有了吳老師坐鎮,咱們的牛蛙養殖很快可以開始了。”
    張成非常熱情跟村長介紹起了吳老師。
    “專家老師您好,我是桃源村的村長。”
    “我們村民盼了那麽久,總算把您給盼來了。”
    “走走跟我回家去。”
    “今天中午就在我家吃飯。”
    “您得好好指導我們,怎麽養殖牛蛙。”
    村長非常熱情握住專家的手,拉著吳老師就往村裏走。
    “好好。”
    吳老師非常高興的跟著村長就往村子裏走去。
    進了院子,放下農具後,村長便對金寶和銀寶喊道:“你們兩個趕緊去抓雞。”
    “把大公雞殺了,今天咱們給吳老師和王站長接風洗塵。”
    吳老師見狀連忙阻止:“村長不用了,隨便做一點吃就行。”
    “你們養隻公雞非常的不容易。”
    80年代那會,哪怕是城裏的人家,買隻公雞也都要好好考慮才敢買。
    何況是農村人,一隻公雞就是一戶人家的命根子,過年的時候才舍得殺的。
    吳老師哪裏能讓村長破費。
    “吳老師,您別阻止。”
    “以前啊我們桃源村卻是過得很辛苦。”
    “可是最近半年來,我們的日子可過得好多了。”
    “自從張成做起牛蛙生意後。”
    “一直都在收我們的牛蛙。”
    “這半年來,大家的日子都好過了不少,以前半年都吃不上一頓肉。”
    “現在則不同了。”
    “我們基本上一個月可以吃幾頓肉。”
    “我們殺隻公雞招待不算什麽。”
    村長笑著說道。
    吳老師非常驚訝的看著張成:“小張啊,沒想到你這麽有本事啊。”
    “僅僅半年的時間,你就讓桃源村生活變好了這麽多。”
    “你真的太了不起了。”
    村長張萬福笑著說道:“吳老師我們都相信,跟著張成將來村裏的日子一定越過越紅火。”
    “隻要把牛蛙養殖的事做起來,村裏生計就真的穩定下來了。”
    “我們估算過,咱們村的池塘,一年可以出幾十萬斤的牛蛙。”
    “隻要勤奮,咱們桃源村,以後家家戶戶都能變成萬元戶。”
    80年代,哪怕是在大城市,萬元戶這個詞,仍然隻發生在少數人身上。
    可見張成的貢獻有多麽大。
    “張成真沒想到,短短半年,你就讓桃源村變了個樣。”
    “你這個事,應該早點告訴縣裏啊。”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非常偉大的事啊。”
    “應該要讓縣裏、省裏,甚至是全國都知道你啊。”
    “回去後,我一定根據你的事跡,寫一篇文章。”
    王站長十分激動的說道。
    “可千萬別,我這人以前犯過錯誤。”
    “多虧村民們沒有放棄我,我做的這些事不算什麽。”
    張成顯得非常謙虛。不過能得到王站長這種思想很古板的人的認可,他還是非常高興的。
    “別謙虛了,在我看來,你就是扶貧先鋒,這個時代的榜樣。”
    “你不是要資金嗎,這個事要是通過報紙傳達出去,牛蛙養殖資金的事情,一定不是問題。”
    王站長的這一句話,點醒了張成。
    “既然王站長要寫,那就寫吧。”
    張成便不再拒絕,名聲雖然累人,可是有了名聲,如果能對他的產業發展有好處,他不介意這麽做。
    因為清河縣需要這麽個人站出來。
    眼下國家改革開放如火如荼的進行。
    自己所做的事情,正是符合主旋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