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禪位你想都不要想

字數:4501   加入書籤

A+A-


    永樂十七年春,帝遷都北京。
    定北京為京師,去行在之稱,設六部,並取南京諸司印給北京各衙門,別鑄南諸司印加“南京”二字,以遷都北京詔告天下。
    曆時十三年的北京新都,自此迎來了它作為大明帝國中樞的榮耀時刻。
    但帝國首都從南京改為北京,除卻滿朝文武忙得不可開交外,作為天子的朱棣同樣也很忙碌。
    首選最要緊之事,便是他需要確定兩京七部人員名單。
    南京雖然不再是京師,但畢竟是大明王朝曾經的都城,有著極其重要的政治地位。
    並且大明疆土比之先前暴漲了十倍不止,朝廷遷都北京之後,也難免會對南方的統治力與掌控力下降,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基於種種原因,朱棣決定保留南京的都城地位,並且保留一套中央機構,設七部、都察院、通政司、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國子監等機構,官員的級別也和北京相同。
    現在,朱棣要做的事情,就是定下這多出來的南京朝堂班子名單。
    其實這件事情朱棣早就與朱高煦商議過,隻是一時間還沒有下定決心。
    現任朝堂九卿,自然是要跟著自己去北京新都的,他們到了北京之後各自還有要事。
    如此一來,多出來的人選,可就不太好確定了。
    朱棣正看著一份名單,陷入了沉思。
    小鼻涕匆匆走來,低聲提醒道。
    “陛下,金老大人來了!”
    “快宣!”
    片刻之後,金忠匆匆走了進來,正準備行禮,卻被朱棣阻止了。
    “不用這些虛禮,你我君臣這麽多年了,快坐吧!”
    金忠笑著點了點頭,也沒有磨嘰,直接坐在了錦凳上麵。
    想當初皇上還是燕王的時候,他和姚廣孝就坐在燕王左右兩側,商討著靖難事宜。
    如今皇上下令遷都北京,他們也要回到當年起兵靖難的地方。
    隻是可惜,物是人非啊!
    看著金忠那蒼老的麵容,朱棣仿佛也想起了什麽,莫名慨歎了一聲。
    “時間過得好快啊!”
    “朕已經禦極天下十七個年頭了!”
    金忠笑著點了點頭,“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之際,再來十七個年頭也不礙事,倒是老臣身子骨愈發虛弱,隻怕熬不過今年冬天了。”
    聽到這話,朱棣頓時變了臉色。
    現在還陪伴在他身邊的靖難老臣,可就隻剩下金忠了!
    “你身體不好,就不要過度操勞了。”
    “要不朕再給兵部配一個尚書,讓他輔佐你處理雜事,你就安心養病就是。”
    “當年追隨朕一起打天下的老臣,現在可就隻剩下你了啊!你可萬萬不就這樣棄朕而去了!”
    金忠聽了朱棣的肺腑之言,同樣很是感動。
    但為人臣者,哪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讓皇帝陛下掛念憂心?
    所以金忠果斷拒絕了,笑著搖了搖頭。
    “皇上,臣這一把老骨頭,當年就該埋進土裏了。”
    “是太子殿下替朕續了命,一直苟延殘喘到了現在。”
    “老臣能夠親眼見到皇上橫掃漠北降服草原,已經此生無憾了。”
    朱棣聽到這話,沒好氣地冷哼了一聲。
    現在一提到朱高煦,他就一肚子怒火。
    “太子那個混賬!”
    “朝廷正要遷都,各部寺監都忙得不可開交!”
    “他這個太子倒好,一聲不吭地跑去巡視江南去了,朕恨不得抽他一頓!”
    金忠聞言一陣愕然,不知道該說什麽是好。
    還是一樣的行為,還是一樣的味道,太子還是太子啊!
    “皇上,太子行事一向謀定而後動,不必過多苛責於他。”
    這句話意思很簡單,人家能力本事擺在那裏,他要巡視江南就讓他去吧,你管這麽多幹什麽!
    朱棣沒好氣地給了他一個白眼,佯怒道“你這老貨是在幫太子說話嗎?”
    “哈哈,老臣可不敢。”金忠無辜地搖著腦袋。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有些話不必說得太過直白。
    朱棣將那份名單遞給了金忠,示意後者看看。
    “這是太子擬定的南京七部尚書名單,你覺得如何?”
    金忠接過名單一看,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南京吏部尚書,王冀!
    南京戶部尚書,周忱!
    南京禮部尚書,鄒輯!
    南京兵部尚書,陳洽!
    南京學部尚書,曾啟!
    除了南京刑部尚書與南京工部尚書沒有人選外,其他五部清一色地全是他朱高煦的黨羽!
    太子爺啊太子爺,你這是想幹嘛啊,你要造反啊你!
    雖然說朝廷遷都北京直接,南京六部尚書職權勢必會下降,哪怕名義上地位與北京六部尚書等同,可大家都明白二者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上。
    但是這畢竟是朝堂公卿,正二品的朝堂大員,你丫跟賣白菜一樣,在這兒打批發呢?
    你丫想幹什麽,在南京建一個自己的小朝廷?
    皇帝陛下可還沒死呢!
    簡直就是混賬至極,狂妄至極!
    金忠很是無語地搖了搖頭,有些苦笑不得。
    這還真是朱高煦那小子幹得出來的事情!
    也難怪皇帝陛下現在對他意見很大了!
    你換個太子這麽做試試!
    皮都給你扒了!
    “咳咳,皇上,太子殿下這是……”
    “很離譜吧?他要是在身邊,朕非但把他吊起來打一頓!”
    朱棣氣呼呼地喝道,一巴掌拍在了案桌上麵。
    “這個混賬東西還有理由,他說他舉薦的全是賢才幹吏,把他們留在南京曆練一番。”
    金忠聞言再次看向名單,有些恍然地點了點頭。
    “皇上,這麽說的話,倒是真有幾分道理。”
    “其他人暫且不談,這個周忱周恂如,皇上應該還有印象吧?”
    “一條鞭法成功在江南推行,此子功不可沒,老臣聽聞他現在名聲已經臭不可聞了,士紳豪強對他恨之入骨!”
    提及周忱,朱棣也是點了點頭。
    這的確是一個幹吏啊!
    為了推行一條鞭法,差點把命都搭進去了!
    而且人家完美地完成了差事,立下如此大功,升官也是應有之理!
    “隻是陳洽並不合適留在南京,他應該隨皇上去北京。”
    此話一出,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