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稅務專局給戶部挖坑

字數:3893   加入書籤

A+A-


    朱高煦說完,
    永樂皇帝頓時陷入了沉思。
    不得不承認,他這套內閣新製度,堪稱大大加強了皇帝的權力!
    畢竟進入內閣的重臣,全都是因為皇帝的信任器重,這才得以進入內閣這個小圈子。
    換句話說,內閣裏麵的人,全都是皇帝的心腹近臣。
    而且因為人員不定沒有編製的原因,內閣眾人也不會被有心人整合在一起,凝聚出相權,從而挑戰皇權。
    不過問題在於,這個逆子提及了昏君一事,內閣可以製衡掣肘昏君,這怎麽可能呢?
    即便朱棣不願去細想,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老朱家的子孫後人,少不了會出現昏庸之君,這是曆代王朝都無法避免的事情!
    王朝盛極必衰,而國力衰微之際,就是昏君迭出之時。
    那老二這個逆子,如何去限製那些昏君呢?
    “逆子,你方才提到了掣肘限製?”
    朱高煦點了點頭,沒有藏著掖著。
    “爹,也不怕你不高興,我老朱家日後肯定少不了一些昏君闇君!”
    何止是一些啊!
    大明王朝的昏君闇君那可是出了名的多!
    “大明戰神”,“叫門天子”,“瓦剌留學生”,正統皇帝朱祁鎮!
    “姐弟戀天子”,“西廠創始人”,成化皇帝朱見深。
    “朱壽大將軍”,“兼職鎮國公”,“民婦愛好者”,正德皇帝朱厚照。
    “道士皇帝”,“修仙天子”,“絕不上朝第一人”,嘉靖皇帝朱厚熜。
    這之後還有“宅男皇帝”朱翊鈞,“短命皇帝”朱常洛,“木匠皇帝”朱由校,“亡國勞模”朱由檢。
    每一位那可都是鼎鼎大名的奇葩皇帝,每一位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愛好,因此飽受世人詬病!
    朱高煦對內閣改製,實際上就是按照滿清軍機處的模式,這樣大大加強了皇帝的權力,也徹底杜絕了內閣出現相權的可能。
    但也正因為如此,日後一旦出現這些不成器的不孝子弟,那對大明王朝而言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所以,朱高煦覺得有必要給這些不肖子孫套上一層枷鎖!
    即便他們再昏庸無能,群臣也有辦法加以製衡,不至於讓大明王朝就這麽轟然崩塌了。
    “爹,您做了這麽久的皇帝,在您看來,那些文臣縉紳為什麽要當官?”
    為什麽要當官?
    朱棣聞言一怔,並沒有吭聲。
    與其多說多錯,平白讓這逆子教育自己,還不如靜靜地聽著。
    “如金忠、蹇義、夏元吉等純臣良臣,他們入朝為官,自然是有著自己的追求和抱負!”
    “儒家講究一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們入朝為官一開始也不是為了貪腐受賄,畢竟誰年輕的時候沒有熱血沒有夢想,都想著能夠登堂入室執掌中樞,治國平天下,實踐自己的政治理想,造福天下百姓!”
    他這個說法,朱棣並沒有反駁
    誠然,自洪武朝到永樂朝,大明王朝出現了不少貪官汙吏。
    但是這些貪官汙吏也不是生下來就是貪官汙吏,他們之中有很多都是真正入朝為官後,迫於生計迫於環境,所以自甘墮落選擇同流合汙。
    而且還有很多純臣良臣,如金忠、蹇義、夏元吉等人,始終堅守為官初心,一心一意地為國為民,在實踐自己政治理想的道路上麵越走越遠,也為大明朝廷為天下百姓做出了很多貢獻。
    比如戶部尚書夏元吉,朱棣一直念著他的功績。
    如果不是這個小算盤,艱苦支撐著永樂初期的大明財政,大明王朝隻怕早就分崩離析轟然崩塌了。
    朱棣作為始作俑者,哪裏不知道永樂初期朝廷財政是何等艱難,說是舉步維艱也絲毫不為過。
    但他朱棣為了文治武功,為了證明自己這個天子的合法性,隻能不斷壓榨手下人的能力。
    朱棣至今都還記得,為了籌措錢糧,夏元吉不知道多少個日日夜夜都說不好覺,待在戶部值房裏麵冥思苦想思考解決辦法,第二天就頂著一雙布滿血絲的眼睛找自己大吵大鬧,試圖削減一下各項新政的用度。
    偏偏他朱棣還不能鬆口,也不敢鬆口!
    永樂新政,是洗清建文舊朝影響、穩固永樂統治的根基,所以任何一項新政都必須按時進行,不能停下也不能廢除!
    那段日子,是真的艱難啊!
    朱棣和夏元吉吵了無數次,也商量了無數次,好在最後都熬過來了!
    如夏元吉這等良臣純臣,一心為國為民,誰能從他身上挑出什麽過錯呢?
    大明有此等無雙國士,實乃大明之幸!
    “那麽,文臣儒臣最期待的治政模式是什麽呢?”
    “皇帝垂拱而治,天下交由儒臣打理,作為天子隻需要簽字蓋章就好了!”
    不等朱棣開口,朱高煦直接給出了答案。
    “換句話說,前宋那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運轉模式,就是儒臣心目中最理想的模式!”
    “這不可能!”朱棣瞪眼,直接搖頭拒絕!
    “前宋朝廷也已經證明了,這種運轉模式隱患太大,足以動搖江山社稷!”
    “文官掌握朝廷大權,連皇權都要受到掣肘製衡,武官勳貴淪為文官縉紳的陪襯奴仆,這樣畸形的製度之下,王朝不轟然崩塌才怪!”
    “確實是這樣!”朱高煦沒有反駁,“但那隻是因為,前宋王朝這條路走得太極端了!”
    “他們徹底把朝堂大權交給了文官縉紳,所以那些士大夫才會氣焰囂張,才會肆無忌憚,最後葬送了前宋的國家氣數!”
    “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放權給文臣,也有正麵作用。”
    “比如宋仁宗有一次答應要提拔張貴妃的一位親戚,時任禦史的包公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大聲咆哮朝堂,爭論中包拯唾沫飛舞,濺了宋仁宗一臉,此事最後也不了了之。”
    “言官諫臣不懼生死不畏強權,指責皇帝的過失,這就是正麵作用!”
    朱棣聽後臉色陰晴不定,他想不明白這個逆子到底想說什麽。
    明明要打壓文官集團的人是你,現在怎麽聽這意思又要放權給文官集團了?
    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朱高煦幽幽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