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播州楊氏原來是條深海巨鱷

字數:4125   加入書籤

A+A-


    乾清宮外。
    七部尚書、左都禦史、通政使等朝堂公卿,正在等候皇帝召見。
    吏部尚書蹇義和戶部尚書夏元吉則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著,述說著各自的苦悶。
    二人都是能力卓著且品行端吼的治世能臣,因此朝野上下讚譽頗多,敬稱為“蹇夏”。
    不過這二位治世能臣現在也有不少麻煩事情,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大明王朝步子邁得太快了。
    遼東大開發計劃還算好的,至少等那些蠻夷把腦漿子打出來之前,朝廷還不用支出些什麽。
    可西南改土歸流與交趾大開發計劃,這就完全不一樣了。
    朝廷不但要補貼錢糧,還要補貼人才,甚至還要遷徙百姓。
    光是這三件事情,就讓整個朝廷忙得不可開交。
    蹇義主持吏部大局,夏元吉執掌戶部大權,二人近期都沒怎麽閑聊過。
    實在是太忙了啊!
    “宜之,吏部應該還算好的吧?”
    “好?”蹇義眼睛裏麵布滿了血絲,“哪裏好了?”
    “張輔和沐晟這兩個臭丘八,一直在問我吏部要人!”
    “甚至還放出了狠話,要是吏部再不派人過去,他們就再回京一趟,堵著我吏部官署!”
    聽到這話,夏元吉搖頭失笑,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是好。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以這些武夫丘八的脾氣秉性,他們還真有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那你給他們人不就行了嗎?”
    “說得輕巧,我上哪兒找人才去?”
    蹇義歎了口氣,語氣有些悲憤。
    “別人不知道吏部的難處,你還不知道嗎?”
    “科舉一停就是七八年,這期間咱們那位太子爺還多次流放發配官員!”
    “一流放發配還不是個人,而是整整一族,搞得那些士族學閥都快要斷層了!”
    “宜之啊!”夏元吉捋了捋胡須,“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難是難了點,可太子爺這麽做,自然有著他的考量。”
    “士族學閥勾結地方官員,掌控科舉大考,要是再不出手懲治,寒門學子恐怕再無出頭之日啊!”
    “道理我都懂!”蹇義苦澀一笑,“可是也要考慮一下實際情況吧?”
    “僅靠薦舉還有國子監,根本就補不上官員的缺口,幸虧朝廷恢複了科舉,不然老夫真想辭職歸鄉了。”
    聽著蹇義的埋怨,夏元吉嗬嗬一笑,心中舒爽無比。
    曾幾何時,他戶部的情況比如今吏部還要苦上千倍萬倍,,不也是照樣熬過來了嗎?
    不容易啊!
    得虧太子爺良心發現啊!
    很快小鼻涕走了出來,恭敬地將大佬們迎了進去。
    群臣魚貫而入,這才驚訝地發現,太子朱高煦正坐在一旁。
    顯然這次禦前會議,又會出什麽大事。
    朱高煦當了這麽久的太子爺,群臣也算是發現了一個規律。
    這位太子爺要麽不出手,平常鬼影子都見不到一個,一出手就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一見到朱高煦,蹇義臉色就變了,心中有些惴惴不安。
    這位太子爺,不會又要搞什麽幺蛾子吧?
    科舉大考可是已經開始了。
    群臣行禮之後,朱棣就揮了揮手,示意群臣各自落座。
    而後朱棣看向了朱高煦,給了他一個眼神。
    畢竟貴為大明皇帝,朱棣現在很多時間都不想親力親為,隻是用皇帝的身份,給朱高煦這個太子爺壓一下場子。
    “諸位,幾個月過去了,新政推行得如何?”
    朱高煦臉色一正,神情肅穆地開始發問。
    七部尚書依次開口,大體交代了一下各項新政的推行進度。
    吏部首要大事,就是配合朝廷的改土歸流大計與交趾大開發,說白了就是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過去。
    雖然蹇義嘴裏一直訴苦叫著沒人,但他畢竟是治世能臣蹇義啊,總歸是有辦法的,所以進度倒是沒有怎麽落下。
    戶部新政比較繁多。
    其一是配合南京戶部尚書周忱,在南直隸推行一條鞭法,雖然過程有些波折,遇到了不少負隅頑抗的頑固分子,但是朝廷處理起來毫不手軟,所以一條鞭法推行得頗為順利。
    其二則是神種土豆甘薯等物的培植與栽種。
    “經過太子殿下的提點,土豆和甘薯都已經培植成功,且北直隸已經推廣了下去。”
    “唯一的問題在於,蔬菜大棚成本不低,這對於老百姓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沒錯,因為耽誤了農時,所以朱高煦為了培植土豆甘薯等作物,專門讓戶部打造了一個個蔬菜大棚。
    “這不是問題。”朱高煦笑了笑,“蔬菜大棚培植作物,隻是為了培植糧種,等到明年開春,就可以將這些糧種推廣下去,並不需要蔬菜大棚。”
    “尤其是土豆,適應能力極強,夏尚書大可放心!”
    聽到這話,夏元吉臉色一喜,美滋滋地點了點頭。
    如此一來等到明年開春,將這批神種作物推廣下去後,大明再也不會因為糧食發愁了!
    他這個戶部尚書的苦日子,總算是熬到頭了啊!
    禮部職權反倒輕鬆,因為天下學政大權都被分割給了學部,所以禮部隻需要配合學部推廣新學就行了,最近一直忙著準備科舉大考事務。
    而學部還是那一樣,推廣新學,死了都要推廣新學!
    學部尚書解縉曆經漂泊滄桑,氣質愈發穩重,簡單描述了一下各行省新學推廣進度。
    值得一提的是,解公豹專門點出了山東行省,新學推行難度極大,受到了極大的阻力。
    畢竟山東行省可是至聖先師孔聖人的老家,那裏還屹立著一座衍聖公府!
    新學摻雜了太多內容,雖然主體大多還是儒學思想,可明顯不是純粹的儒學,所以自然被衍聖公府視為離經叛道。
    作為至聖先師的傳承之地,衍聖公府於天下士林中有著莫大影響力。
    因為其在暗中阻擾抵觸,所以新學在山東行省推行得極為不順利。
    甚至此次科舉大考恢複,山東學子喊出了“罷考”的口號,引得天下嘩然!
    一聽到這個消息,朱高煦眼中閃過了一絲寒芒。
    嗬,衍聖公府,投元降清降日,毫無文人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