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狀元及第

字數:3334   加入書籤

A+A-


    呼延瑾撇了撇嘴後說道:“我們呼延家門風清正,可從不幹這種瑞哥哥考功名的事情,我也是才知而且就算能走你這裏的門路,以我對叔父的了解,他也不會開口求人”
    “哦?不知道這位叔父,如今位列何職,脾氣竟然這麽不過滿朝文武當中,我也沒聽過除了嶽父和大哥之外,其他呼延家的官員”趙穆問
    呼延瑾搖了搖頭說道:“叔父這些年並沒有出而且我們兩家除了逢年過節互有探望,平時也鮮有往我聽父王說起過,叔父是祖父的庶但他這個人剛直不對於朝中那些迎來送往的虛偽禮節非常的討遠不如父王圓因此他多為祖父不聽父王說過,祖父去世之後,眾兄弟便分了家其他的叔父們降級襲封,大多都是侯叔父便分了一個最小的雲陽伯的爵之後叔父參加科舉考中了舉人,自此就再也沒有入仕”
    趙穆喃喃道:“雲陽伯?怪不得沒聽說”
    在大宋,雖然有爵位在身的,就高過所有平民和官吏一等但也不是所有的爵位都值
    趙穆當年冊封的縣侯,算是主流爵位當中最小的一個爵位
    而之後的伯子男,在地方上或許勉強算根蔥,但在京城這種地方,一板磚下去如果砸死十個人,其中有五個是侯爺,剩下的五個當中,四個是侯府世
    伯,子,男這種爵位在京城甚至可以直接忽略不甚至這個爵位的實際含金量,還不如舉人這個功名值
    而且最關鍵的就是,王公侯三個爵位的繼承人可以稱“世子”,生女兒的話,可以稱郡主,縣而再往下的伯,子,男三級,隻能叫公子小姐這類大眾稱
    呼延瑾此時說道:“不過叔父人很好的,他雖然是個有些迂腐的讀書人,但也稱得上是文武雙全,俠肝義這些年來他用自己為數不多的俸祿,接濟了不少的鄉在周圍百姓當中是很有人望而且他還開設了學堂,專門則選一些品格良好,但是念不起書的孩子們讀而我這個堂兄即便是他的兒子,也沒有得到過什麽特別的待遇,和其他人都是一視同”
    趙穆驚訝道:“啊?如此當真是令人欽”
    趙穆從呼延瑾的口中了解了一些雲陽伯父子的生他們父子二人的性格都差不太多,都是恥於求
    尤其是呼延瑞,他十三歲就中了秀才,十六歲時中了舉人,可謂是少年得但之後數次參加科舉都是屢試不直到三十多歲的這場恩科,他的答卷才得到了趙穆的賞讓他進入到了殿試的環
    但凡當年他肯求求自己的叔叔忠孝王,甚至是堂兄呼延現,他都不會混到這份
    趙穆倒是挺賞識這父子二人的,他倒是想做一次他們的伯
    第二天趙穆被召到了禦書房中,與哲宗一同批閱殿試的考
    哲宗看著不少人的答卷,也都是不由得皺甚至嫌棄的扔到了一
    趙穆到來之時,哲宗正拿著呼延瑞的答卷說道:“皇叔快來,此次恩科殿試,朕感覺此子可點為狀”
    趙穆問道:“陛下看的可是呼延瑞的答卷?”
    哲宗隻是看這洋洋灑灑的文章頗得心意,還沒來得及看名
    他看了一下卷麵上的名字之後笑道:“嗬嗬,朕還以為有良才,原來是皇叔泄題”
    趙穆笑著走上前說道:“陛下這就冤枉微臣微臣知道這個名字是,因為昨日的殿試之上,微臣幾乎審視了所有參加應考的生其中大部分人除了會複述司馬遷的鬼話外,就沒有幾個有自己見解唯獨這一份頗得心微臣也是多留意”
    哲宗聞言笑了笑說道()
    :“哦?朕還以為這人是忠孝王的親眷,皇叔特意給他泄題,讓他得中”
    趙穆回答道:“微臣回家之後詢問過瑾兒,這人是忠孝王之弟,雲陽伯呼延準的兒他的確是靠著自己的本事作答”
    哲宗仔細想了想後說道:“雲陽伯?呼延準?這人是誰?朕好似從未聽說過,如今可在京城為官?亦或者是被外放到了邊關鎮守?他官居幾品?為何朕從來沒聽說過這人?”
    看著哲宗一臉懵的樣子,趙穆也是感覺有點好畢竟一個王爺的親兄弟,竟然能沒存在感到這種程度,足見此人當真剛直不
    於是趙穆便將呼延準父子的過往都說與哲宗
    哲宗聽罷後也是笑道:“哈哈哈哈,朕也沒想到這天下竟然真有這種榆木腦不過這品性剛直的忠義之人,雖然腦子有點不開竅,但卻是最好的幫皇叔,朕打算欽點這位什麽伯家的公子做狀元,你意下如何?”
    趙穆回答道:“全憑陛下做”
    麵對趙穆的回答,哲宗也是笑而不隨後哲宗朱筆一揮,便在呼延瑞的卷子上寫上了甲科第一名的字
    不過哲宗也並未完全看中呼延瑞的才華,相反哲宗作為統治者,有的時候還挺討厭這種過於剛直,不會權變的“蠢材”這些腦袋一根筋的人,雖然他們製衡朝堂政局的時候是最趁手的兵器,最能呲牙的
    但這幫人跟自己對著幹的時候,動不動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也挺傷腦筋
    哲宗欽點呼延瑞為狀元,完完全全是因為呼延家和趙穆的姻親關如果沒有這層關係的話,他雖有才華,哲宗也就是給他一個進士出然後對於這種人該貶的時候貶下去讓他避避風該用他咬人或者辦實事的時候,就再拉上來官複原主打一個溜溜球的靈
    比如對待蘇軾就是這而且用蘇軾還能控製蘇可謂是一箭雙
    之後趙穆又跟哲宗反複商議之後,選出了兩個政見和他們兩個差不多的人,成為了甲科的榜眼,探
    之後也給其他人進行了一個排其中和兩人政見較為接近的排在甲科榜,而其他人都上了乙
    這個排名和榜單也是很有講究的,吏部派官的優先順序,也是按照這個排名來排名越靠前的補實缺的機會,官職就越其他的就隻能候有些兩榜的進士,等了七八年也就補上一個知府的實
    隨著皇榜的公布,趙穆也徹底鬆了口他主持的恩科也終於結束
    趙穆也該出去走走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