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買房

字數:32472   加入書籤

A+A-


    這年月,鎮上往外賣房子的人真不多,陳大力又沒有大張旗鼓的去找尋合適的房子,自己琢磨了一段時間下來,按照陳大力的眼光,勉強能看上的房子就兩套。
    一套在橡膠廠家屬院那邊,地理位置那是相當不錯,生活也比較方便,距離老董家不算遠,如果住過去的話,他們家還能有個認識的人,周燕不至於對搬家那麽陌生。
    橡膠廠家屬院那邊的房子是紅磚紅瓦,一層半的樣子,為什麽說是一層半呢?
    家屬院一開始分配的時候,隻修建了平房,後來賣房的主家,搬進來的人太多了沒地方住,自己找人蓋房子往上麵續的一層斜角閣樓。閣樓既不用蓋的太高,又騰出了空間給家人住,也算是一舉兩得。不過閣樓是夏熱冬冷,陳大力家也用不著,即便是買下來了,也隻是放置一些雜物。
    這家是陳大力自己溜達著發展的,他們家也是真心想賣,陳大力還過去看過房子,怎麽說呢,院子有點小,屋裏也被主家隔的有點亂。不是陳大力想要的那種寬敞的風格。
    要是真買下來了,還原以前的格局也得費上一番功夫。
    這家的院子一開始是四方的,也不算大,勉強可以入眼,但是主家為了多些房子,又蓋了間廂房。
    總之,原來的模樣早就主人修改的麵目全非了,但地理位置是真好,以前橡膠廠有屬於自己的工廠小學,後來橡膠廠破產以後,這家學校被政府接管了。
    學校就在家門,真買下來,接送陳意茹就輕鬆了好多。
    缺點顯而易見的,買了這處院子,陳大力估計就得重新翻蓋房子,這比隻買一個空的宅基地還麻煩。
    不過為了位置,陳大力還是把它放在了備用選項上。
    而丁有糧家這邊的這座院子,如果不考慮位置的話,真的很符合陳大力的期許。
    從丁有糧打探來的消息裏得知,這房子是大爺的祖父修建的,他祖父以前是老家在南省那邊,有一年鬧饑荒跟著人遷徙到了這裏,想來早先這家也是富戶,逃荒居然還帶著不少的銀錢,直接在這異鄉成家立業。
    聽說以前南省那邊還有人過來找過,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大爺一家沒有回故土。
    丁有糧家裏是本地土生土長的人家,也是老坐地戶了,她家人知道的也確實多一些。
    據說大爺的祖父還會一些拳腳功夫,在這邊還收了不少徒弟,結果大爺的父親是一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祖父死後家業也慢慢的沒落了,隻留下了這處大宅子。
    大爺家在本地除了這裏祖輩收到那些徒弟的孩子外,也以後媳婦這邊的親戚還在。
    房子雖說有些年頭,看起來沒有旁邊的新房子顏色鮮亮,卻自有自己的古樸。
    老院子的磚,選擇的那種有些厚度的大青磚。想來當年,這戶人家也對自己家的未來充滿了憧憬,才選擇了這麽好的材料。
    青磚和紅磚都是用粘土製作的,但是紅磚裏麵會加一些像煤尖石這樣的東西。而青磚就是純粘土。
    雖說都是蓋房子用的,燒製的方法也不一樣,紅磚的溫度隻需要900度以上,而青磚必須得在1000度左右才行。
    紅磚燒製完成以後,放在那自然冷卻就行了,也不需要什麽處理。
    青磚燒製好了以後還得往磚窯裏麵淋水,讓青磚冷卻下來之後,使粘土裏麵的鐵物質不完全氧化,這樣燒製出來的磚才是青黑色的。
    相比紅磚直接燒製的工藝,青磚是經過窯中燃燒,再在還原反應下悶窯製成的。
    這樣的製作而成的青磚比紅磚更加的結實,耐堿性也非常的好,使用壽命也非常的長。
    紅磚由於燒製工藝簡單,產量高,可以廣泛的使用,也能夠機械化大量的生產,一般想修建房子的多數會選擇它。
    而青磚因為工藝複雜,價格就比較昂貴了,修建一座青磚房子的成本要比紅磚房子多出一倍的成本,因此沒有幾戶人家願意費這麽大的力氣。
    修建好的青磚房子透氣性強,吸水性好,耐磨損,可以支撐好多年不壞。
    聽丁有糧說,裏麵的格局是三間正房,四間廂房,房子空間都比較大,不用看裏麵的格局,陳大力覺得就衝這外觀,自己也想去碰一碰運氣。
    丁有糧捎回來的消息不好也不壞,人家大爺得先看看買房子的人才決定他們家房子賣不賣?
    這條件可相當奇葩了,誰家不是真金白銀的誠心交易,這老頭可倒好,賣房子還得看看人家買房子的長什麽樣?
    丁有糧覺得這老頭估計是故意刁難人,才會提出這樣的理由來,難不成買房子還得看顏值不成?這也太離譜了吧。
    丁有糧相當不看好陳大力買這的房子,還熱情的給陳大力介紹了自己親戚家的宿舍,房子是真不錯,是個樓房地二層,大小方正,還有朝陽大窗戶,可惜沒有院子,不符合陳大力的要求。
    不過是見上一麵而已,即便是有直接被拒絕的可能,他還是想試上一試。
    和丁有糧道謝後,陳大力直接來到大爺家,有禮貌的扣了三下門上的門環。
    “誰呀?”木門發出“吱呀”的調子,一個滿頭白發的大爺開口問道。陳大力聽丁有糧說過,大爺這頭發是兒子溺水後受了刺激,一夜全白的。
    “大爺,我之前拖丁有糧來問過房子,知道了您的條件,過來看看。”
    大爺的眼光在陳大力身上來回打量,也不知道在看些什麽?
    少傾,他把門拉大,讓出位置來對陳大力說:“進來聊一聊吧?”
    陳大力跟著大爺進了院子,大爺把他領到院子裏一個石桌的位置上,石桌上還擺著一些散落的棋子,看來大爺還是一個頗有閑情雅致的人。
    “你幹什麽的?”大爺先自我介紹了一番,大爺姓張,祖籍南省南市,他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這院子的布局,一邊說一邊指著給陳大力看。
    大爺家也是講究人,房子修的大氣,院子也打理的特別幹淨,還種了不少花,估計大爺是個強迫症,左右都是對稱的。
    “之前扛大包,現在跟著別人跑車。”陳大力一五一十的回複道。
    “見一麵隻是第一個條件,你幫我往南市捎個東西,事成之後我把這處院子賣給你。房子連地契,一共一千,你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我們就免談了。”張大爺也沒有為難陳大力,直接開除了自己的條件,他愛惜地環視了一眼自己的院子,這個院子,幾乎包含了他一生的回憶。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年月,鎮上往外賣房子的人真不多,陳大力又沒有大張旗鼓的去找尋合適的房子,自己琢磨了一段時間下來,按照陳大力的眼光,勉強能看上的房子就兩套。
    一套在橡膠廠家屬院那邊,地理位置那是相當不錯,生活也比較方便,距離老董家不算遠,如果住過去的話,他們家還能有個認識的人,周燕不至於對搬家那麽陌生。
    橡膠廠家屬院那邊的房子是紅磚紅瓦,一層半的樣子,為什麽說是一層半呢?
    家屬院一開始分配的時候,隻修建了平房,後來賣房的主家,搬進來的人太多了沒地方住,自己找人蓋房子往上麵續的一層斜角閣樓。閣樓既不用蓋的太高,又騰出了空間給家人住,也算是一舉兩得。不過閣樓是夏熱冬冷,陳大力家也用不著,即便是買下來了,也隻是放置一些雜物。
    這家是陳大力自己溜達著發展的,他們家也是真心想賣,陳大力還過去看過房子,怎麽說呢,院子有點小,屋裏也被主家隔的有點亂。不是陳大力想要的那種寬敞的風格。
    要是真買下來了,還原以前的格局也得費上一番功夫。
    這家的院子一開始是四方的,也不算大,勉強可以入眼,但是主家為了多些房子,又蓋了間廂房。
    總之,原來的模樣早就主人修改的麵目全非了,但地理位置是真好,以前橡膠廠有屬於自己的工廠小學,後來橡膠廠破產以後,這家學校被政府接管了。
    學校就在家門,真買下來,接送陳意茹就輕鬆了好多。
    缺點顯而易見的,買了這處院子,陳大力估計就得重新翻蓋房子,這比隻買一個空的宅基地還麻煩。
    不過為了位置,陳大力還是把它放在了備用選項上。
    而丁有糧家這邊的這座院子,如果不考慮位置的話,真的很符合陳大力的期許。
    從丁有糧打探來的消息裏得知,這房子是大爺的祖父修建的,他祖父以前是老家在南省那邊,有一年鬧饑荒跟著人遷徙到了這裏,想來早先這家也是富戶,逃荒居然還帶著不少的銀錢,直接在這異鄉成家立業。
    聽說以前南省那邊還有人過來找過,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大爺一家沒有回故土。
    丁有糧家裏是本地土生土長的人家,也是老坐地戶了,她家人知道的也確實多一些。
    據說大爺的祖父還會一些拳腳功夫,在這邊還收了不少徒弟,結果大爺的父親是一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祖父死後家業也慢慢的沒落了,隻留下了這處大宅子。
    大爺家在本地除了這裏祖輩收到那些徒弟的孩子外,也以後媳婦這邊的親戚還在。
    房子雖說有些年頭,看起來沒有旁邊的新房子顏色鮮亮,卻自有自己的古樸。
    老院子的磚,選擇的那種有些厚度的大青磚。想來當年,這戶人家也對自己家的未來充滿了憧憬,才選擇了這麽好的材料。
    青磚和紅磚都是用粘土製作的,但是紅磚裏麵會加一些像煤尖石這樣的東西。而青磚就是純粘土。
    雖說都是蓋房子用的,燒製的方法也不一樣,紅磚的溫度隻需要900度以上,而青磚必須得在1000度左右才行。
    紅磚燒製完成以後,放在那自然冷卻就行了,也不需要什麽處理。
    青磚燒製好了以後還得往磚窯裏麵淋水,讓青磚冷卻下來之後,使粘土裏麵的鐵物質不完全氧化,這樣燒製出來的磚才是青黑色的。
    相比紅磚直接燒製的工藝,青磚是經過窯中燃燒,再在還原反應下悶窯製成的。
    這樣的製作而成的青磚比紅磚更加的結實,耐堿性也非常的好,使用壽命也非常的長。
    紅磚由於燒製工藝簡單,產量高,可以廣泛的使用,也能夠機械化大量的生產,一般想修建房子的多數會選擇它。
    而青磚因為工藝複雜,價格就比較昂貴了,修建一座青磚房子的成本要比紅磚房子多出一倍的成本,因此沒有幾戶人家願意費這麽大的力氣。
    修建好的青磚房子透氣性強,吸水性好,耐磨損,可以支撐好多年不壞。
    聽丁有糧說,裏麵的格局是三間正房,四間廂房,房子空間都比較大,不用看裏麵的格局,陳大力覺得就衝這外觀,自己也想去碰一碰運氣。
    丁有糧捎回來的消息不好也不壞,人家大爺得先看看買房子的人才決定他們家房子賣不賣?
    這條件可相當奇葩了,誰家不是真金白銀的誠心交易,這老頭可倒好,賣房子還得看看人家買房子的長什麽樣?
    丁有糧覺得這老頭估計是故意刁難人,才會提出這樣的理由來,難不成買房子還得看顏值不成?這也太離譜了吧。
    丁有糧相當不看好陳大力買這的房子,還熱情的給陳大力介紹了自己親戚家的宿舍,房子是真不錯,是個樓房地二層,大小方正,還有朝陽大窗戶,可惜沒有院子,不符合陳大力的要求。
    不過是見上一麵而已,即便是有直接被拒絕的可能,他還是想試上一試。
    和丁有糧道謝後,陳大力直接來到大爺家,有禮貌的扣了三下門上的門環。
    “誰呀?”木門發出“吱呀”的調子,一個滿頭白發的大爺開口問道。陳大力聽丁有糧說過,大爺這頭發是兒子溺水後受了刺激,一夜全白的。
    “大爺,我之前拖丁有糧來問過房子,知道了您的條件,過來看看。”
    大爺的眼光在陳大力身上來回打量,也不知道在看些什麽?
    少傾,他把門拉大,讓出位置來對陳大力說:“進來聊一聊吧?”
    陳大力跟著大爺進了院子,大爺把他領到院子裏一個石桌的位置上,石桌上還擺著一些散落的棋子,看來大爺還是一個頗有閑情雅致的人。
    “你幹什麽的?”大爺先自我介紹了一番,大爺姓張,祖籍南省南市,他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這院子的布局,一邊說一邊指著給陳大力看。
    大爺家也是講究人,房子修的大氣,院子也打理的特別幹淨,還種了不少花,估計大爺是個強迫症,左右都是對稱的。
    “之前扛大包,現在跟著別人跑車。”陳大力一五一十的回複道。
    “見一麵隻是第一個條件,你幫我往南市捎個東西,事成之後我把這處院子賣給你。房子連地契,一共一千,你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我們就免談了。”張大爺也沒有為難陳大力,直接開除了自己的條件,他愛惜地環視了一眼自己的院子,這個院子,幾乎包含了他一生的回憶。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年月,鎮上往外賣房子的人真不多,陳大力又沒有大張旗鼓的去找尋合適的房子,自己琢磨了一段時間下來,按照陳大力的眼光,勉強能看上的房子就兩套。
    一套在橡膠廠家屬院那邊,地理位置那是相當不錯,生活也比較方便,距離老董家不算遠,如果住過去的話,他們家還能有個認識的人,周燕不至於對搬家那麽陌生。
    橡膠廠家屬院那邊的房子是紅磚紅瓦,一層半的樣子,為什麽說是一層半呢?
    家屬院一開始分配的時候,隻修建了平房,後來賣房的主家,搬進來的人太多了沒地方住,自己找人蓋房子往上麵續的一層斜角閣樓。閣樓既不用蓋的太高,又騰出了空間給家人住,也算是一舉兩得。不過閣樓是夏熱冬冷,陳大力家也用不著,即便是買下來了,也隻是放置一些雜物。
    這家是陳大力自己溜達著發展的,他們家也是真心想賣,陳大力還過去看過房子,怎麽說呢,院子有點小,屋裏也被主家隔的有點亂。不是陳大力想要的那種寬敞的風格。
    要是真買下來了,還原以前的格局也得費上一番功夫。
    這家的院子一開始是四方的,也不算大,勉強可以入眼,但是主家為了多些房子,又蓋了間廂房。
    總之,原來的模樣早就主人修改的麵目全非了,但地理位置是真好,以前橡膠廠有屬於自己的工廠小學,後來橡膠廠破產以後,這家學校被政府接管了。
    學校就在家門,真買下來,接送陳意茹就輕鬆了好多。
    缺點顯而易見的,買了這處院子,陳大力估計就得重新翻蓋房子,這比隻買一個空的宅基地還麻煩。
    不過為了位置,陳大力還是把它放在了備用選項上。
    而丁有糧家這邊的這座院子,如果不考慮位置的話,真的很符合陳大力的期許。
    從丁有糧打探來的消息裏得知,這房子是大爺的祖父修建的,他祖父以前是老家在南省那邊,有一年鬧饑荒跟著人遷徙到了這裏,想來早先這家也是富戶,逃荒居然還帶著不少的銀錢,直接在這異鄉成家立業。
    聽說以前南省那邊還有人過來找過,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大爺一家沒有回故土。
    丁有糧家裏是本地土生土長的人家,也是老坐地戶了,她家人知道的也確實多一些。
    據說大爺的祖父還會一些拳腳功夫,在這邊還收了不少徒弟,結果大爺的父親是一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祖父死後家業也慢慢的沒落了,隻留下了這處大宅子。
    大爺家在本地除了這裏祖輩收到那些徒弟的孩子外,也以後媳婦這邊的親戚還在。
    房子雖說有些年頭,看起來沒有旁邊的新房子顏色鮮亮,卻自有自己的古樸。
    老院子的磚,選擇的那種有些厚度的大青磚。想來當年,這戶人家也對自己家的未來充滿了憧憬,才選擇了這麽好的材料。
    青磚和紅磚都是用粘土製作的,但是紅磚裏麵會加一些像煤尖石這樣的東西。而青磚就是純粘土。
    雖說都是蓋房子用的,燒製的方法也不一樣,紅磚的溫度隻需要900度以上,而青磚必須得在1000度左右才行。
    紅磚燒製完成以後,放在那自然冷卻就行了,也不需要什麽處理。
    青磚燒製好了以後還得往磚窯裏麵淋水,讓青磚冷卻下來之後,使粘土裏麵的鐵物質不完全氧化,這樣燒製出來的磚才是青黑色的。
    相比紅磚直接燒製的工藝,青磚是經過窯中燃燒,再在還原反應下悶窯製成的。
    這樣的製作而成的青磚比紅磚更加的結實,耐堿性也非常的好,使用壽命也非常的長。
    紅磚由於燒製工藝簡單,產量高,可以廣泛的使用,也能夠機械化大量的生產,一般想修建房子的多數會選擇它。
    而青磚因為工藝複雜,價格就比較昂貴了,修建一座青磚房子的成本要比紅磚房子多出一倍的成本,因此沒有幾戶人家願意費這麽大的力氣。
    修建好的青磚房子透氣性強,吸水性好,耐磨損,可以支撐好多年不壞。
    聽丁有糧說,裏麵的格局是三間正房,四間廂房,房子空間都比較大,不用看裏麵的格局,陳大力覺得就衝這外觀,自己也想去碰一碰運氣。
    丁有糧捎回來的消息不好也不壞,人家大爺得先看看買房子的人才決定他們家房子賣不賣?
    這條件可相當奇葩了,誰家不是真金白銀的誠心交易,這老頭可倒好,賣房子還得看看人家買房子的長什麽樣?
    丁有糧覺得這老頭估計是故意刁難人,才會提出這樣的理由來,難不成買房子還得看顏值不成?這也太離譜了吧。
    丁有糧相當不看好陳大力買這的房子,還熱情的給陳大力介紹了自己親戚家的宿舍,房子是真不錯,是個樓房地二層,大小方正,還有朝陽大窗戶,可惜沒有院子,不符合陳大力的要求。
    不過是見上一麵而已,即便是有直接被拒絕的可能,他還是想試上一試。
    和丁有糧道謝後,陳大力直接來到大爺家,有禮貌的扣了三下門上的門環。
    “誰呀?”木門發出“吱呀”的調子,一個滿頭白發的大爺開口問道。陳大力聽丁有糧說過,大爺這頭發是兒子溺水後受了刺激,一夜全白的。
    “大爺,我之前拖丁有糧來問過房子,知道了您的條件,過來看看。”
    大爺的眼光在陳大力身上來回打量,也不知道在看些什麽?
    少傾,他把門拉大,讓出位置來對陳大力說:“進來聊一聊吧?”
    陳大力跟著大爺進了院子,大爺把他領到院子裏一個石桌的位置上,石桌上還擺著一些散落的棋子,看來大爺還是一個頗有閑情雅致的人。
    “你幹什麽的?”大爺先自我介紹了一番,大爺姓張,祖籍南省南市,他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這院子的布局,一邊說一邊指著給陳大力看。
    大爺家也是講究人,房子修的大氣,院子也打理的特別幹淨,還種了不少花,估計大爺是個強迫症,左右都是對稱的。
    “之前扛大包,現在跟著別人跑車。”陳大力一五一十的回複道。
    “見一麵隻是第一個條件,你幫我往南市捎個東西,事成之後我把這處院子賣給你。房子連地契,一共一千,你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我們就免談了。”張大爺也沒有為難陳大力,直接開除了自己的條件,他愛惜地環視了一眼自己的院子,這個院子,幾乎包含了他一生的回憶。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年月,鎮上往外賣房子的人真不多,陳大力又沒有大張旗鼓的去找尋合適的房子,自己琢磨了一段時間下來,按照陳大力的眼光,勉強能看上的房子就兩套。
    一套在橡膠廠家屬院那邊,地理位置那是相當不錯,生活也比較方便,距離老董家不算遠,如果住過去的話,他們家還能有個認識的人,周燕不至於對搬家那麽陌生。
    橡膠廠家屬院那邊的房子是紅磚紅瓦,一層半的樣子,為什麽說是一層半呢?
    家屬院一開始分配的時候,隻修建了平房,後來賣房的主家,搬進來的人太多了沒地方住,自己找人蓋房子往上麵續的一層斜角閣樓。閣樓既不用蓋的太高,又騰出了空間給家人住,也算是一舉兩得。不過閣樓是夏熱冬冷,陳大力家也用不著,即便是買下來了,也隻是放置一些雜物。
    這家是陳大力自己溜達著發展的,他們家也是真心想賣,陳大力還過去看過房子,怎麽說呢,院子有點小,屋裏也被主家隔的有點亂。不是陳大力想要的那種寬敞的風格。
    要是真買下來了,還原以前的格局也得費上一番功夫。
    這家的院子一開始是四方的,也不算大,勉強可以入眼,但是主家為了多些房子,又蓋了間廂房。
    總之,原來的模樣早就主人修改的麵目全非了,但地理位置是真好,以前橡膠廠有屬於自己的工廠小學,後來橡膠廠破產以後,這家學校被政府接管了。
    學校就在家門,真買下來,接送陳意茹就輕鬆了好多。
    缺點顯而易見的,買了這處院子,陳大力估計就得重新翻蓋房子,這比隻買一個空的宅基地還麻煩。
    不過為了位置,陳大力還是把它放在了備用選項上。
    而丁有糧家這邊的這座院子,如果不考慮位置的話,真的很符合陳大力的期許。
    從丁有糧打探來的消息裏得知,這房子是大爺的祖父修建的,他祖父以前是老家在南省那邊,有一年鬧饑荒跟著人遷徙到了這裏,想來早先這家也是富戶,逃荒居然還帶著不少的銀錢,直接在這異鄉成家立業。
    聽說以前南省那邊還有人過來找過,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大爺一家沒有回故土。
    丁有糧家裏是本地土生土長的人家,也是老坐地戶了,她家人知道的也確實多一些。
    據說大爺的祖父還會一些拳腳功夫,在這邊還收了不少徒弟,結果大爺的父親是一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祖父死後家業也慢慢的沒落了,隻留下了這處大宅子。
    大爺家在本地除了這裏祖輩收到那些徒弟的孩子外,也以後媳婦這邊的親戚還在。
    房子雖說有些年頭,看起來沒有旁邊的新房子顏色鮮亮,卻自有自己的古樸。
    老院子的磚,選擇的那種有些厚度的大青磚。想來當年,這戶人家也對自己家的未來充滿了憧憬,才選擇了這麽好的材料。
    青磚和紅磚都是用粘土製作的,但是紅磚裏麵會加一些像煤尖石這樣的東西。而青磚就是純粘土。
    雖說都是蓋房子用的,燒製的方法也不一樣,紅磚的溫度隻需要900度以上,而青磚必須得在1000度左右才行。
    紅磚燒製完成以後,放在那自然冷卻就行了,也不需要什麽處理。
    青磚燒製好了以後還得往磚窯裏麵淋水,讓青磚冷卻下來之後,使粘土裏麵的鐵物質不完全氧化,這樣燒製出來的磚才是青黑色的。
    相比紅磚直接燒製的工藝,青磚是經過窯中燃燒,再在還原反應下悶窯製成的。
    這樣的製作而成的青磚比紅磚更加的結實,耐堿性也非常的好,使用壽命也非常的長。
    紅磚由於燒製工藝簡單,產量高,可以廣泛的使用,也能夠機械化大量的生產,一般想修建房子的多數會選擇它。
    而青磚因為工藝複雜,價格就比較昂貴了,修建一座青磚房子的成本要比紅磚房子多出一倍的成本,因此沒有幾戶人家願意費這麽大的力氣。
    修建好的青磚房子透氣性強,吸水性好,耐磨損,可以支撐好多年不壞。
    聽丁有糧說,裏麵的格局是三間正房,四間廂房,房子空間都比較大,不用看裏麵的格局,陳大力覺得就衝這外觀,自己也想去碰一碰運氣。
    丁有糧捎回來的消息不好也不壞,人家大爺得先看看買房子的人才決定他們家房子賣不賣?
    這條件可相當奇葩了,誰家不是真金白銀的誠心交易,這老頭可倒好,賣房子還得看看人家買房子的長什麽樣?
    丁有糧覺得這老頭估計是故意刁難人,才會提出這樣的理由來,難不成買房子還得看顏值不成?這也太離譜了吧。
    丁有糧相當不看好陳大力買這的房子,還熱情的給陳大力介紹了自己親戚家的宿舍,房子是真不錯,是個樓房地二層,大小方正,還有朝陽大窗戶,可惜沒有院子,不符合陳大力的要求。
    不過是見上一麵而已,即便是有直接被拒絕的可能,他還是想試上一試。
    和丁有糧道謝後,陳大力直接來到大爺家,有禮貌的扣了三下門上的門環。
    “誰呀?”木門發出“吱呀”的調子,一個滿頭白發的大爺開口問道。陳大力聽丁有糧說過,大爺這頭發是兒子溺水後受了刺激,一夜全白的。
    “大爺,我之前拖丁有糧來問過房子,知道了您的條件,過來看看。”
    大爺的眼光在陳大力身上來回打量,也不知道在看些什麽?
    少傾,他把門拉大,讓出位置來對陳大力說:“進來聊一聊吧?”
    陳大力跟著大爺進了院子,大爺把他領到院子裏一個石桌的位置上,石桌上還擺著一些散落的棋子,看來大爺還是一個頗有閑情雅致的人。
    “你幹什麽的?”大爺先自我介紹了一番,大爺姓張,祖籍南省南市,他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這院子的布局,一邊說一邊指著給陳大力看。
    大爺家也是講究人,房子修的大氣,院子也打理的特別幹淨,還種了不少花,估計大爺是個強迫症,左右都是對稱的。
    “之前扛大包,現在跟著別人跑車。”陳大力一五一十的回複道。
    “見一麵隻是第一個條件,你幫我往南市捎個東西,事成之後我把這處院子賣給你。房子連地契,一共一千,你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我們就免談了。”張大爺也沒有為難陳大力,直接開除了自己的條件,他愛惜地環視了一眼自己的院子,這個院子,幾乎包含了他一生的回憶。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年月,鎮上往外賣房子的人真不多,陳大力又沒有大張旗鼓的去找尋合適的房子,自己琢磨了一段時間下來,按照陳大力的眼光,勉強能看上的房子就兩套。
    一套在橡膠廠家屬院那邊,地理位置那是相當不錯,生活也比較方便,距離老董家不算遠,如果住過去的話,他們家還能有個認識的人,周燕不至於對搬家那麽陌生。
    橡膠廠家屬院那邊的房子是紅磚紅瓦,一層半的樣子,為什麽說是一層半呢?
    家屬院一開始分配的時候,隻修建了平房,後來賣房的主家,搬進來的人太多了沒地方住,自己找人蓋房子往上麵續的一層斜角閣樓。閣樓既不用蓋的太高,又騰出了空間給家人住,也算是一舉兩得。不過閣樓是夏熱冬冷,陳大力家也用不著,即便是買下來了,也隻是放置一些雜物。
    這家是陳大力自己溜達著發展的,他們家也是真心想賣,陳大力還過去看過房子,怎麽說呢,院子有點小,屋裏也被主家隔的有點亂。不是陳大力想要的那種寬敞的風格。
    要是真買下來了,還原以前的格局也得費上一番功夫。
    這家的院子一開始是四方的,也不算大,勉強可以入眼,但是主家為了多些房子,又蓋了間廂房。
    總之,原來的模樣早就主人修改的麵目全非了,但地理位置是真好,以前橡膠廠有屬於自己的工廠小學,後來橡膠廠破產以後,這家學校被政府接管了。
    學校就在家門,真買下來,接送陳意茹就輕鬆了好多。
    缺點顯而易見的,買了這處院子,陳大力估計就得重新翻蓋房子,這比隻買一個空的宅基地還麻煩。
    不過為了位置,陳大力還是把它放在了備用選項上。
    而丁有糧家這邊的這座院子,如果不考慮位置的話,真的很符合陳大力的期許。
    從丁有糧打探來的消息裏得知,這房子是大爺的祖父修建的,他祖父以前是老家在南省那邊,有一年鬧饑荒跟著人遷徙到了這裏,想來早先這家也是富戶,逃荒居然還帶著不少的銀錢,直接在這異鄉成家立業。
    聽說以前南省那邊還有人過來找過,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大爺一家沒有回故土。
    丁有糧家裏是本地土生土長的人家,也是老坐地戶了,她家人知道的也確實多一些。
    據說大爺的祖父還會一些拳腳功夫,在這邊還收了不少徒弟,結果大爺的父親是一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祖父死後家業也慢慢的沒落了,隻留下了這處大宅子。
    大爺家在本地除了這裏祖輩收到那些徒弟的孩子外,也以後媳婦這邊的親戚還在。
    房子雖說有些年頭,看起來沒有旁邊的新房子顏色鮮亮,卻自有自己的古樸。
    老院子的磚,選擇的那種有些厚度的大青磚。想來當年,這戶人家也對自己家的未來充滿了憧憬,才選擇了這麽好的材料。
    青磚和紅磚都是用粘土製作的,但是紅磚裏麵會加一些像煤尖石這樣的東西。而青磚就是純粘土。
    雖說都是蓋房子用的,燒製的方法也不一樣,紅磚的溫度隻需要900度以上,而青磚必須得在1000度左右才行。
    紅磚燒製完成以後,放在那自然冷卻就行了,也不需要什麽處理。
    青磚燒製好了以後還得往磚窯裏麵淋水,讓青磚冷卻下來之後,使粘土裏麵的鐵物質不完全氧化,這樣燒製出來的磚才是青黑色的。
    相比紅磚直接燒製的工藝,青磚是經過窯中燃燒,再在還原反應下悶窯製成的。
    這樣的製作而成的青磚比紅磚更加的結實,耐堿性也非常的好,使用壽命也非常的長。
    紅磚由於燒製工藝簡單,產量高,可以廣泛的使用,也能夠機械化大量的生產,一般想修建房子的多數會選擇它。
    而青磚因為工藝複雜,價格就比較昂貴了,修建一座青磚房子的成本要比紅磚房子多出一倍的成本,因此沒有幾戶人家願意費這麽大的力氣。
    修建好的青磚房子透氣性強,吸水性好,耐磨損,可以支撐好多年不壞。
    聽丁有糧說,裏麵的格局是三間正房,四間廂房,房子空間都比較大,不用看裏麵的格局,陳大力覺得就衝這外觀,自己也想去碰一碰運氣。
    丁有糧捎回來的消息不好也不壞,人家大爺得先看看買房子的人才決定他們家房子賣不賣?
    這條件可相當奇葩了,誰家不是真金白銀的誠心交易,這老頭可倒好,賣房子還得看看人家買房子的長什麽樣?
    丁有糧覺得這老頭估計是故意刁難人,才會提出這樣的理由來,難不成買房子還得看顏值不成?這也太離譜了吧。
    丁有糧相當不看好陳大力買這的房子,還熱情的給陳大力介紹了自己親戚家的宿舍,房子是真不錯,是個樓房地二層,大小方正,還有朝陽大窗戶,可惜沒有院子,不符合陳大力的要求。
    不過是見上一麵而已,即便是有直接被拒絕的可能,他還是想試上一試。
    和丁有糧道謝後,陳大力直接來到大爺家,有禮貌的扣了三下門上的門環。
    “誰呀?”木門發出“吱呀”的調子,一個滿頭白發的大爺開口問道。陳大力聽丁有糧說過,大爺這頭發是兒子溺水後受了刺激,一夜全白的。
    “大爺,我之前拖丁有糧來問過房子,知道了您的條件,過來看看。”
    大爺的眼光在陳大力身上來回打量,也不知道在看些什麽?
    少傾,他把門拉大,讓出位置來對陳大力說:“進來聊一聊吧?”
    陳大力跟著大爺進了院子,大爺把他領到院子裏一個石桌的位置上,石桌上還擺著一些散落的棋子,看來大爺還是一個頗有閑情雅致的人。
    “你幹什麽的?”大爺先自我介紹了一番,大爺姓張,祖籍南省南市,他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這院子的布局,一邊說一邊指著給陳大力看。
    大爺家也是講究人,房子修的大氣,院子也打理的特別幹淨,還種了不少花,估計大爺是個強迫症,左右都是對稱的。
    “之前扛大包,現在跟著別人跑車。”陳大力一五一十的回複道。
    “見一麵隻是第一個條件,你幫我往南市捎個東西,事成之後我把這處院子賣給你。房子連地契,一共一千,你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我們就免談了。”張大爺也沒有為難陳大力,直接開除了自己的條件,他愛惜地環視了一眼自己的院子,這個院子,幾乎包含了他一生的回憶。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年月,鎮上往外賣房子的人真不多,陳大力又沒有大張旗鼓的去找尋合適的房子,自己琢磨了一段時間下來,按照陳大力的眼光,勉強能看上的房子就兩套。
    一套在橡膠廠家屬院那邊,地理位置那是相當不錯,生活也比較方便,距離老董家不算遠,如果住過去的話,他們家還能有個認識的人,周燕不至於對搬家那麽陌生。
    橡膠廠家屬院那邊的房子是紅磚紅瓦,一層半的樣子,為什麽說是一層半呢?
    家屬院一開始分配的時候,隻修建了平房,後來賣房的主家,搬進來的人太多了沒地方住,自己找人蓋房子往上麵續的一層斜角閣樓。閣樓既不用蓋的太高,又騰出了空間給家人住,也算是一舉兩得。不過閣樓是夏熱冬冷,陳大力家也用不著,即便是買下來了,也隻是放置一些雜物。
    這家是陳大力自己溜達著發展的,他們家也是真心想賣,陳大力還過去看過房子,怎麽說呢,院子有點小,屋裏也被主家隔的有點亂。不是陳大力想要的那種寬敞的風格。
    要是真買下來了,還原以前的格局也得費上一番功夫。
    這家的院子一開始是四方的,也不算大,勉強可以入眼,但是主家為了多些房子,又蓋了間廂房。
    總之,原來的模樣早就主人修改的麵目全非了,但地理位置是真好,以前橡膠廠有屬於自己的工廠小學,後來橡膠廠破產以後,這家學校被政府接管了。
    學校就在家門,真買下來,接送陳意茹就輕鬆了好多。
    缺點顯而易見的,買了這處院子,陳大力估計就得重新翻蓋房子,這比隻買一個空的宅基地還麻煩。
    不過為了位置,陳大力還是把它放在了備用選項上。
    而丁有糧家這邊的這座院子,如果不考慮位置的話,真的很符合陳大力的期許。
    從丁有糧打探來的消息裏得知,這房子是大爺的祖父修建的,他祖父以前是老家在南省那邊,有一年鬧饑荒跟著人遷徙到了這裏,想來早先這家也是富戶,逃荒居然還帶著不少的銀錢,直接在這異鄉成家立業。
    聽說以前南省那邊還有人過來找過,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大爺一家沒有回故土。
    丁有糧家裏是本地土生土長的人家,也是老坐地戶了,她家人知道的也確實多一些。
    據說大爺的祖父還會一些拳腳功夫,在這邊還收了不少徒弟,結果大爺的父親是一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祖父死後家業也慢慢的沒落了,隻留下了這處大宅子。
    大爺家在本地除了這裏祖輩收到那些徒弟的孩子外,也以後媳婦這邊的親戚還在。
    房子雖說有些年頭,看起來沒有旁邊的新房子顏色鮮亮,卻自有自己的古樸。
    老院子的磚,選擇的那種有些厚度的大青磚。想來當年,這戶人家也對自己家的未來充滿了憧憬,才選擇了這麽好的材料。
    青磚和紅磚都是用粘土製作的,但是紅磚裏麵會加一些像煤尖石這樣的東西。而青磚就是純粘土。
    雖說都是蓋房子用的,燒製的方法也不一樣,紅磚的溫度隻需要900度以上,而青磚必須得在1000度左右才行。
    紅磚燒製完成以後,放在那自然冷卻就行了,也不需要什麽處理。
    青磚燒製好了以後還得往磚窯裏麵淋水,讓青磚冷卻下來之後,使粘土裏麵的鐵物質不完全氧化,這樣燒製出來的磚才是青黑色的。
    相比紅磚直接燒製的工藝,青磚是經過窯中燃燒,再在還原反應下悶窯製成的。
    這樣的製作而成的青磚比紅磚更加的結實,耐堿性也非常的好,使用壽命也非常的長。
    紅磚由於燒製工藝簡單,產量高,可以廣泛的使用,也能夠機械化大量的生產,一般想修建房子的多數會選擇它。
    而青磚因為工藝複雜,價格就比較昂貴了,修建一座青磚房子的成本要比紅磚房子多出一倍的成本,因此沒有幾戶人家願意費這麽大的力氣。
    修建好的青磚房子透氣性強,吸水性好,耐磨損,可以支撐好多年不壞。
    聽丁有糧說,裏麵的格局是三間正房,四間廂房,房子空間都比較大,不用看裏麵的格局,陳大力覺得就衝這外觀,自己也想去碰一碰運氣。
    丁有糧捎回來的消息不好也不壞,人家大爺得先看看買房子的人才決定他們家房子賣不賣?
    這條件可相當奇葩了,誰家不是真金白銀的誠心交易,這老頭可倒好,賣房子還得看看人家買房子的長什麽樣?
    丁有糧覺得這老頭估計是故意刁難人,才會提出這樣的理由來,難不成買房子還得看顏值不成?這也太離譜了吧。
    丁有糧相當不看好陳大力買這的房子,還熱情的給陳大力介紹了自己親戚家的宿舍,房子是真不錯,是個樓房地二層,大小方正,還有朝陽大窗戶,可惜沒有院子,不符合陳大力的要求。
    不過是見上一麵而已,即便是有直接被拒絕的可能,他還是想試上一試。
    和丁有糧道謝後,陳大力直接來到大爺家,有禮貌的扣了三下門上的門環。
    “誰呀?”木門發出“吱呀”的調子,一個滿頭白發的大爺開口問道。陳大力聽丁有糧說過,大爺這頭發是兒子溺水後受了刺激,一夜全白的。
    “大爺,我之前拖丁有糧來問過房子,知道了您的條件,過來看看。”
    大爺的眼光在陳大力身上來回打量,也不知道在看些什麽?
    少傾,他把門拉大,讓出位置來對陳大力說:“進來聊一聊吧?”
    陳大力跟著大爺進了院子,大爺把他領到院子裏一個石桌的位置上,石桌上還擺著一些散落的棋子,看來大爺還是一個頗有閑情雅致的人。
    “你幹什麽的?”大爺先自我介紹了一番,大爺姓張,祖籍南省南市,他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這院子的布局,一邊說一邊指著給陳大力看。
    大爺家也是講究人,房子修的大氣,院子也打理的特別幹淨,還種了不少花,估計大爺是個強迫症,左右都是對稱的。
    “之前扛大包,現在跟著別人跑車。”陳大力一五一十的回複道。
    “見一麵隻是第一個條件,你幫我往南市捎個東西,事成之後我把這處院子賣給你。房子連地契,一共一千,你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我們就免談了。”張大爺也沒有為難陳大力,直接開除了自己的條件,他愛惜地環視了一眼自己的院子,這個院子,幾乎包含了他一生的回憶。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年月,鎮上往外賣房子的人真不多,陳大力又沒有大張旗鼓的去找尋合適的房子,自己琢磨了一段時間下來,按照陳大力的眼光,勉強能看上的房子就兩套。
    一套在橡膠廠家屬院那邊,地理位置那是相當不錯,生活也比較方便,距離老董家不算遠,如果住過去的話,他們家還能有個認識的人,周燕不至於對搬家那麽陌生。
    橡膠廠家屬院那邊的房子是紅磚紅瓦,一層半的樣子,為什麽說是一層半呢?
    家屬院一開始分配的時候,隻修建了平房,後來賣房的主家,搬進來的人太多了沒地方住,自己找人蓋房子往上麵續的一層斜角閣樓。閣樓既不用蓋的太高,又騰出了空間給家人住,也算是一舉兩得。不過閣樓是夏熱冬冷,陳大力家也用不著,即便是買下來了,也隻是放置一些雜物。
    這家是陳大力自己溜達著發展的,他們家也是真心想賣,陳大力還過去看過房子,怎麽說呢,院子有點小,屋裏也被主家隔的有點亂。不是陳大力想要的那種寬敞的風格。
    要是真買下來了,還原以前的格局也得費上一番功夫。
    這家的院子一開始是四方的,也不算大,勉強可以入眼,但是主家為了多些房子,又蓋了間廂房。
    總之,原來的模樣早就主人修改的麵目全非了,但地理位置是真好,以前橡膠廠有屬於自己的工廠小學,後來橡膠廠破產以後,這家學校被政府接管了。
    學校就在家門,真買下來,接送陳意茹就輕鬆了好多。
    缺點顯而易見的,買了這處院子,陳大力估計就得重新翻蓋房子,這比隻買一個空的宅基地還麻煩。
    不過為了位置,陳大力還是把它放在了備用選項上。
    而丁有糧家這邊的這座院子,如果不考慮位置的話,真的很符合陳大力的期許。
    從丁有糧打探來的消息裏得知,這房子是大爺的祖父修建的,他祖父以前是老家在南省那邊,有一年鬧饑荒跟著人遷徙到了這裏,想來早先這家也是富戶,逃荒居然還帶著不少的銀錢,直接在這異鄉成家立業。
    聽說以前南省那邊還有人過來找過,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大爺一家沒有回故土。
    丁有糧家裏是本地土生土長的人家,也是老坐地戶了,她家人知道的也確實多一些。
    據說大爺的祖父還會一些拳腳功夫,在這邊還收了不少徒弟,結果大爺的父親是一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祖父死後家業也慢慢的沒落了,隻留下了這處大宅子。
    大爺家在本地除了這裏祖輩收到那些徒弟的孩子外,也以後媳婦這邊的親戚還在。
    房子雖說有些年頭,看起來沒有旁邊的新房子顏色鮮亮,卻自有自己的古樸。
    老院子的磚,選擇的那種有些厚度的大青磚。想來當年,這戶人家也對自己家的未來充滿了憧憬,才選擇了這麽好的材料。
    青磚和紅磚都是用粘土製作的,但是紅磚裏麵會加一些像煤尖石這樣的東西。而青磚就是純粘土。
    雖說都是蓋房子用的,燒製的方法也不一樣,紅磚的溫度隻需要900度以上,而青磚必須得在1000度左右才行。
    紅磚燒製完成以後,放在那自然冷卻就行了,也不需要什麽處理。
    青磚燒製好了以後還得往磚窯裏麵淋水,讓青磚冷卻下來之後,使粘土裏麵的鐵物質不完全氧化,這樣燒製出來的磚才是青黑色的。
    相比紅磚直接燒製的工藝,青磚是經過窯中燃燒,再在還原反應下悶窯製成的。
    這樣的製作而成的青磚比紅磚更加的結實,耐堿性也非常的好,使用壽命也非常的長。
    紅磚由於燒製工藝簡單,產量高,可以廣泛的使用,也能夠機械化大量的生產,一般想修建房子的多數會選擇它。
    而青磚因為工藝複雜,價格就比較昂貴了,修建一座青磚房子的成本要比紅磚房子多出一倍的成本,因此沒有幾戶人家願意費這麽大的力氣。
    修建好的青磚房子透氣性強,吸水性好,耐磨損,可以支撐好多年不壞。
    聽丁有糧說,裏麵的格局是三間正房,四間廂房,房子空間都比較大,不用看裏麵的格局,陳大力覺得就衝這外觀,自己也想去碰一碰運氣。
    丁有糧捎回來的消息不好也不壞,人家大爺得先看看買房子的人才決定他們家房子賣不賣?
    這條件可相當奇葩了,誰家不是真金白銀的誠心交易,這老頭可倒好,賣房子還得看看人家買房子的長什麽樣?
    丁有糧覺得這老頭估計是故意刁難人,才會提出這樣的理由來,難不成買房子還得看顏值不成?這也太離譜了吧。
    丁有糧相當不看好陳大力買這的房子,還熱情的給陳大力介紹了自己親戚家的宿舍,房子是真不錯,是個樓房地二層,大小方正,還有朝陽大窗戶,可惜沒有院子,不符合陳大力的要求。
    不過是見上一麵而已,即便是有直接被拒絕的可能,他還是想試上一試。
    和丁有糧道謝後,陳大力直接來到大爺家,有禮貌的扣了三下門上的門環。
    “誰呀?”木門發出“吱呀”的調子,一個滿頭白發的大爺開口問道。陳大力聽丁有糧說過,大爺這頭發是兒子溺水後受了刺激,一夜全白的。
    “大爺,我之前拖丁有糧來問過房子,知道了您的條件,過來看看。”
    大爺的眼光在陳大力身上來回打量,也不知道在看些什麽?
    少傾,他把門拉大,讓出位置來對陳大力說:“進來聊一聊吧?”
    陳大力跟著大爺進了院子,大爺把他領到院子裏一個石桌的位置上,石桌上還擺著一些散落的棋子,看來大爺還是一個頗有閑情雅致的人。
    “你幹什麽的?”大爺先自我介紹了一番,大爺姓張,祖籍南省南市,他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這院子的布局,一邊說一邊指著給陳大力看。
    大爺家也是講究人,房子修的大氣,院子也打理的特別幹淨,還種了不少花,估計大爺是個強迫症,左右都是對稱的。
    “之前扛大包,現在跟著別人跑車。”陳大力一五一十的回複道。
    “見一麵隻是第一個條件,你幫我往南市捎個東西,事成之後我把這處院子賣給你。房子連地契,一共一千,你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我們就免談了。”張大爺也沒有為難陳大力,直接開除了自己的條件,他愛惜地環視了一眼自己的院子,這個院子,幾乎包含了他一生的回憶。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年月,鎮上往外賣房子的人真不多,陳大力又沒有大張旗鼓的去找尋合適的房子,自己琢磨了一段時間下來,按照陳大力的眼光,勉強能看上的房子就兩套。
    一套在橡膠廠家屬院那邊,地理位置那是相當不錯,生活也比較方便,距離老董家不算遠,如果住過去的話,他們家還能有個認識的人,周燕不至於對搬家那麽陌生。
    橡膠廠家屬院那邊的房子是紅磚紅瓦,一層半的樣子,為什麽說是一層半呢?
    家屬院一開始分配的時候,隻修建了平房,後來賣房的主家,搬進來的人太多了沒地方住,自己找人蓋房子往上麵續的一層斜角閣樓。閣樓既不用蓋的太高,又騰出了空間給家人住,也算是一舉兩得。不過閣樓是夏熱冬冷,陳大力家也用不著,即便是買下來了,也隻是放置一些雜物。
    這家是陳大力自己溜達著發展的,他們家也是真心想賣,陳大力還過去看過房子,怎麽說呢,院子有點小,屋裏也被主家隔的有點亂。不是陳大力想要的那種寬敞的風格。
    要是真買下來了,還原以前的格局也得費上一番功夫。
    這家的院子一開始是四方的,也不算大,勉強可以入眼,但是主家為了多些房子,又蓋了間廂房。
    總之,原來的模樣早就主人修改的麵目全非了,但地理位置是真好,以前橡膠廠有屬於自己的工廠小學,後來橡膠廠破產以後,這家學校被政府接管了。
    學校就在家門,真買下來,接送陳意茹就輕鬆了好多。
    缺點顯而易見的,買了這處院子,陳大力估計就得重新翻蓋房子,這比隻買一個空的宅基地還麻煩。
    不過為了位置,陳大力還是把它放在了備用選項上。
    而丁有糧家這邊的這座院子,如果不考慮位置的話,真的很符合陳大力的期許。
    從丁有糧打探來的消息裏得知,這房子是大爺的祖父修建的,他祖父以前是老家在南省那邊,有一年鬧饑荒跟著人遷徙到了這裏,想來早先這家也是富戶,逃荒居然還帶著不少的銀錢,直接在這異鄉成家立業。
    聽說以前南省那邊還有人過來找過,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大爺一家沒有回故土。
    丁有糧家裏是本地土生土長的人家,也是老坐地戶了,她家人知道的也確實多一些。
    據說大爺的祖父還會一些拳腳功夫,在這邊還收了不少徒弟,結果大爺的父親是一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祖父死後家業也慢慢的沒落了,隻留下了這處大宅子。
    大爺家在本地除了這裏祖輩收到那些徒弟的孩子外,也以後媳婦這邊的親戚還在。
    房子雖說有些年頭,看起來沒有旁邊的新房子顏色鮮亮,卻自有自己的古樸。
    老院子的磚,選擇的那種有些厚度的大青磚。想來當年,這戶人家也對自己家的未來充滿了憧憬,才選擇了這麽好的材料。
    青磚和紅磚都是用粘土製作的,但是紅磚裏麵會加一些像煤尖石這樣的東西。而青磚就是純粘土。
    雖說都是蓋房子用的,燒製的方法也不一樣,紅磚的溫度隻需要900度以上,而青磚必須得在1000度左右才行。
    紅磚燒製完成以後,放在那自然冷卻就行了,也不需要什麽處理。
    青磚燒製好了以後還得往磚窯裏麵淋水,讓青磚冷卻下來之後,使粘土裏麵的鐵物質不完全氧化,這樣燒製出來的磚才是青黑色的。
    相比紅磚直接燒製的工藝,青磚是經過窯中燃燒,再在還原反應下悶窯製成的。
    這樣的製作而成的青磚比紅磚更加的結實,耐堿性也非常的好,使用壽命也非常的長。
    紅磚由於燒製工藝簡單,產量高,可以廣泛的使用,也能夠機械化大量的生產,一般想修建房子的多數會選擇它。
    而青磚因為工藝複雜,價格就比較昂貴了,修建一座青磚房子的成本要比紅磚房子多出一倍的成本,因此沒有幾戶人家願意費這麽大的力氣。
    修建好的青磚房子透氣性強,吸水性好,耐磨損,可以支撐好多年不壞。
    聽丁有糧說,裏麵的格局是三間正房,四間廂房,房子空間都比較大,不用看裏麵的格局,陳大力覺得就衝這外觀,自己也想去碰一碰運氣。
    丁有糧捎回來的消息不好也不壞,人家大爺得先看看買房子的人才決定他們家房子賣不賣?
    這條件可相當奇葩了,誰家不是真金白銀的誠心交易,這老頭可倒好,賣房子還得看看人家買房子的長什麽樣?
    丁有糧覺得這老頭估計是故意刁難人,才會提出這樣的理由來,難不成買房子還得看顏值不成?這也太離譜了吧。
    丁有糧相當不看好陳大力買這的房子,還熱情的給陳大力介紹了自己親戚家的宿舍,房子是真不錯,是個樓房地二層,大小方正,還有朝陽大窗戶,可惜沒有院子,不符合陳大力的要求。
    不過是見上一麵而已,即便是有直接被拒絕的可能,他還是想試上一試。
    和丁有糧道謝後,陳大力直接來到大爺家,有禮貌的扣了三下門上的門環。
    “誰呀?”木門發出“吱呀”的調子,一個滿頭白發的大爺開口問道。陳大力聽丁有糧說過,大爺這頭發是兒子溺水後受了刺激,一夜全白的。
    “大爺,我之前拖丁有糧來問過房子,知道了您的條件,過來看看。”
    大爺的眼光在陳大力身上來回打量,也不知道在看些什麽?
    少傾,他把門拉大,讓出位置來對陳大力說:“進來聊一聊吧?”
    陳大力跟著大爺進了院子,大爺把他領到院子裏一個石桌的位置上,石桌上還擺著一些散落的棋子,看來大爺還是一個頗有閑情雅致的人。
    “你幹什麽的?”大爺先自我介紹了一番,大爺姓張,祖籍南省南市,他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這院子的布局,一邊說一邊指著給陳大力看。
    大爺家也是講究人,房子修的大氣,院子也打理的特別幹淨,還種了不少花,估計大爺是個強迫症,左右都是對稱的。
    “之前扛大包,現在跟著別人跑車。”陳大力一五一十的回複道。
    “見一麵隻是第一個條件,你幫我往南市捎個東西,事成之後我把這處院子賣給你。房子連地契,一共一千,你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我們就免談了。”張大爺也沒有為難陳大力,直接開除了自己的條件,他愛惜地環視了一眼自己的院子,這個院子,幾乎包含了他一生的回憶。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年月,鎮上往外賣房子的人真不多,陳大力又沒有大張旗鼓的去找尋合適的房子,自己琢磨了一段時間下來,按照陳大力的眼光,勉強能看上的房子就兩套。
    一套在橡膠廠家屬院那邊,地理位置那是相當不錯,生活也比較方便,距離老董家不算遠,如果住過去的話,他們家還能有個認識的人,周燕不至於對搬家那麽陌生。
    橡膠廠家屬院那邊的房子是紅磚紅瓦,一層半的樣子,為什麽說是一層半呢?
    家屬院一開始分配的時候,隻修建了平房,後來賣房的主家,搬進來的人太多了沒地方住,自己找人蓋房子往上麵續的一層斜角閣樓。閣樓既不用蓋的太高,又騰出了空間給家人住,也算是一舉兩得。不過閣樓是夏熱冬冷,陳大力家也用不著,即便是買下來了,也隻是放置一些雜物。
    這家是陳大力自己溜達著發展的,他們家也是真心想賣,陳大力還過去看過房子,怎麽說呢,院子有點小,屋裏也被主家隔的有點亂。不是陳大力想要的那種寬敞的風格。
    要是真買下來了,還原以前的格局也得費上一番功夫。
    這家的院子一開始是四方的,也不算大,勉強可以入眼,但是主家為了多些房子,又蓋了間廂房。
    總之,原來的模樣早就主人修改的麵目全非了,但地理位置是真好,以前橡膠廠有屬於自己的工廠小學,後來橡膠廠破產以後,這家學校被政府接管了。
    學校就在家門,真買下來,接送陳意茹就輕鬆了好多。
    缺點顯而易見的,買了這處院子,陳大力估計就得重新翻蓋房子,這比隻買一個空的宅基地還麻煩。
    不過為了位置,陳大力還是把它放在了備用選項上。
    而丁有糧家這邊的這座院子,如果不考慮位置的話,真的很符合陳大力的期許。
    從丁有糧打探來的消息裏得知,這房子是大爺的祖父修建的,他祖父以前是老家在南省那邊,有一年鬧饑荒跟著人遷徙到了這裏,想來早先這家也是富戶,逃荒居然還帶著不少的銀錢,直接在這異鄉成家立業。
    聽說以前南省那邊還有人過來找過,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大爺一家沒有回故土。
    丁有糧家裏是本地土生土長的人家,也是老坐地戶了,她家人知道的也確實多一些。
    據說大爺的祖父還會一些拳腳功夫,在這邊還收了不少徒弟,結果大爺的父親是一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祖父死後家業也慢慢的沒落了,隻留下了這處大宅子。
    大爺家在本地除了這裏祖輩收到那些徒弟的孩子外,也以後媳婦這邊的親戚還在。
    房子雖說有些年頭,看起來沒有旁邊的新房子顏色鮮亮,卻自有自己的古樸。
    老院子的磚,選擇的那種有些厚度的大青磚。想來當年,這戶人家也對自己家的未來充滿了憧憬,才選擇了這麽好的材料。
    青磚和紅磚都是用粘土製作的,但是紅磚裏麵會加一些像煤尖石這樣的東西。而青磚就是純粘土。
    雖說都是蓋房子用的,燒製的方法也不一樣,紅磚的溫度隻需要900度以上,而青磚必須得在1000度左右才行。
    紅磚燒製完成以後,放在那自然冷卻就行了,也不需要什麽處理。
    青磚燒製好了以後還得往磚窯裏麵淋水,讓青磚冷卻下來之後,使粘土裏麵的鐵物質不完全氧化,這樣燒製出來的磚才是青黑色的。
    相比紅磚直接燒製的工藝,青磚是經過窯中燃燒,再在還原反應下悶窯製成的。
    這樣的製作而成的青磚比紅磚更加的結實,耐堿性也非常的好,使用壽命也非常的長。
    紅磚由於燒製工藝簡單,產量高,可以廣泛的使用,也能夠機械化大量的生產,一般想修建房子的多數會選擇它。
    而青磚因為工藝複雜,價格就比較昂貴了,修建一座青磚房子的成本要比紅磚房子多出一倍的成本,因此沒有幾戶人家願意費這麽大的力氣。
    修建好的青磚房子透氣性強,吸水性好,耐磨損,可以支撐好多年不壞。
    聽丁有糧說,裏麵的格局是三間正房,四間廂房,房子空間都比較大,不用看裏麵的格局,陳大力覺得就衝這外觀,自己也想去碰一碰運氣。
    丁有糧捎回來的消息不好也不壞,人家大爺得先看看買房子的人才決定他們家房子賣不賣?
    這條件可相當奇葩了,誰家不是真金白銀的誠心交易,這老頭可倒好,賣房子還得看看人家買房子的長什麽樣?
    丁有糧覺得這老頭估計是故意刁難人,才會提出這樣的理由來,難不成買房子還得看顏值不成?這也太離譜了吧。
    丁有糧相當不看好陳大力買這的房子,還熱情的給陳大力介紹了自己親戚家的宿舍,房子是真不錯,是個樓房地二層,大小方正,還有朝陽大窗戶,可惜沒有院子,不符合陳大力的要求。
    不過是見上一麵而已,即便是有直接被拒絕的可能,他還是想試上一試。
    和丁有糧道謝後,陳大力直接來到大爺家,有禮貌的扣了三下門上的門環。
    “誰呀?”木門發出“吱呀”的調子,一個滿頭白發的大爺開口問道。陳大力聽丁有糧說過,大爺這頭發是兒子溺水後受了刺激,一夜全白的。
    “大爺,我之前拖丁有糧來問過房子,知道了您的條件,過來看看。”
    大爺的眼光在陳大力身上來回打量,也不知道在看些什麽?
    少傾,他把門拉大,讓出位置來對陳大力說:“進來聊一聊吧?”
    陳大力跟著大爺進了院子,大爺把他領到院子裏一個石桌的位置上,石桌上還擺著一些散落的棋子,看來大爺還是一個頗有閑情雅致的人。
    “你幹什麽的?”大爺先自我介紹了一番,大爺姓張,祖籍南省南市,他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這院子的布局,一邊說一邊指著給陳大力看。
    大爺家也是講究人,房子修的大氣,院子也打理的特別幹淨,還種了不少花,估計大爺是個強迫症,左右都是對稱的。
    “之前扛大包,現在跟著別人跑車。”陳大力一五一十的回複道。
    “見一麵隻是第一個條件,你幫我往南市捎個東西,事成之後我把這處院子賣給你。房子連地契,一共一千,你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我們就免談了。”張大爺也沒有為難陳大力,直接開除了自己的條件,他愛惜地環視了一眼自己的院子,這個院子,幾乎包含了他一生的回憶。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