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搬到鎮上
字數:32931 加入書籤
鞭炮聲陣陣,炸開的碎紅紙好像翻飛的蝴蝶,引來了鄉親們的觀望。
孩童們在胡同裏麵,來回地穿梭著搶拾地上的花生和糖塊。
“我怎麽聽到有鞭炮聲呀?誰家有喜事呀,走出去看看去。”有好打聽的人家立刻出來瞧了瞧。
“哪來的大卡車啊,這是幹什麽呢?”
“呦,陳大力搬家了搬到哪去啊?”
“你走路招呼著點兒,小心碰到了我兒子。兒子,那邊有個糖,快去撿。”
“大力出息了啊,以後可記得常回來看看村裏人啊。”
鄉親們的七嘴八舌,陳大力差點應付不過來。
日頭大了,不敢再耽擱,陳大力拱手跟鄉親們道個謝,就攀上了卡車後廂。
“走了,有空到家裏來坐坐。”
卡車慢慢的駛離了壯鄉屯,隻留下一群鄉親聚集在一起,聊著這全新出爐的重大新聞。
“陳大力真是能耐了,這才上鎮裏幹活幹多長時間呀,就買了房子了。要我說呀,他指不定在鎮上幹些什麽事兒呢?”曾經因為偷窺養豬的那個院子,被陳大力嚇的魂差點沒丟掉的李嫂子嘴裏炫著花生,還陰陽怪氣地地嘟囔著。
“這花生,怎麽就沒有卡死你啊?整天竟說一些不中聽的話,你那張嘴要是不會說話,就幹脆閉上它!沒人拿你當啞巴。大力賣豬的時候你眼瞎沒看見了啊。”姥娘家和周燕是一個莊上的章嬸子不幹了,她正嗑著陳大力親手抓給她的一把瓜子呢,聞言直接呸了一口瓜子皮,差點沒吐在李嫂子身上。
“嘿,你這樣娘們兒幹什麽呢?我這可是新衣服!”李嫂子拍了拍身上的衣服,心疼的不得了。
“我這不是隨便說說嘛,你那麽大火氣幹什麽。”
“隨便說說,我看你就是嘴裏噴糞亂造謠。”章嬸子不依不饒地罵著。
“人家大力能夠搬到鎮上去,那是人家自己的本事,你倒是想搬到鎮上去?你去的了嗎?指望著你那整天躺在床上睡大覺的男人嗎?”
“誒,你們說陳大力搬到鎮上去住,怎麽不把他娘也帶過去,老婆子自己呆在家裏麵也挺寂寞的。”有人不懷好意的挑撥。
“放你娘的狗屁,她整天在家寂寞?你看見了?還帶她過去,別不知足了,陳大力對她還不夠好嗎?一年20塊錢啊,還管著她的口糧,你兒子一年給你多少個子?來!說出來,讓我們也聽聽,讓我們幾家的孩子都跟他學學。”王大娘接過章嬸子的班,火力猛烈輸出,直接罵的來人不敢再吭聲了。
“你還好意思出來挑事?別人家兒子爭氣我也不說什麽了,就你們家那窩瓜樣的兒子,以後能讓你吃飽飯,就是你們家祖墳冒青煙了,就你家那孩子的德行,可別等你老了,直接讓你騎在牆頭上。呸!”
騎在牆頭上這比喻,在鄉下可不是什麽好聽的話。
他們這地方每年唱戲都會有一個曲目叫做《牆頭記》,演的內容是一家老漢有兩個兒子,老漢年輕時費盡心思拉巴兩個兒子長大,等老漢年紀大了,幹不了活的時候,兩個兒子約定好每一家照顧老人半個月,可月份有大小,兩個兒子都覺得對方占了便宜,都不願意多孝順老人一天,因此雙方都各有爭執。
有一次又到了輪流照顧老人的時候,大兒子把父親送到二兒子家門口,結果,怎麽敲門二兒子不肯開門,大兒子就直接把自己的父親扶上二兒子家的牆上麵揚長而去。二兒子也肯扶自己的父親下來,千辛萬苦養育大的孩子就這樣任由自己的老父親騎在牆頭上……
騎牆頭,就是由這個故事引發而來的俚語。這個詞語,和那些不孝順的子孫牽連在一起。大概的意思就是罵人不孝順,在以孝為天的屯子裏已經是比較難聽的話了。
也是因為今天是陳大力大好的日子,王大娘不願意跟這些人計較,要不然,換平常的時候,王大娘得罵得更難聽,這樣的貨來十個,王大娘也不再怕的。
屯子裏的紛紛擾擾早就被拋在腦後,即便是陳大力知道了,他也不會在意了。
此時的陳大力正和王大東幾人在卡車後箱聊著天,本來王大東他們幾個就是過來幫下忙,然後就想直接回家去了呢。
老董哥爽快的大手一揮:“能來幫忙的都沒有外人,都是我大力兄弟的親近人,都跟著去吧,怎麽也得認認門,別擔心回來的事,回頭讓我兒子把你們送回來。”
老董哥心裏盤算著,依他和陳大力的關係,今天怎麽也得喝的天昏地暗,至於兒子嘛,就是一塊磚,專門為人民服務的,哪裏需要哪裏搬。
難得的坐卡車的機會,幾個小夥子都很心動,陳大力勸了兩次就跟著上車了。
卡車後廂夠大,陳大力搬的家具也不多,大部分都是糧食和鋪蓋被子。
幾個人坐在糧食袋子上也一點不窩屈。
幾個大老爺們就這麽聊著天,說這話,也不覺得無聊。
搬家的路線講究也不少,從哪往哪走,得按照陰陽先生算出來的來做,要不然會衝撞了主人家的財氣和福氣。
好在,陳大力搬家正好順方向,要不然他們還得繞上一段路程。
搬家的時辰也是算好的,一說是請鎮上的陰陽先生算得,老董哥比陳大力還在意呢,早早的就把這些問清楚了,必須趕在之前前搬完東西,卡著吉時讓陳大力點鞭炮。
陳大力買的那點小鞭炮,這會兒,已經被拆開了,王二東跟沒長大的孩子似得,隔一會兒就點一個往外扔,聽著“砰砰”的響聲樂得合不攏嘴。
陳意茹這丫頭一點也不害怕,竟然躍躍欲試的要去接王二東手裏的火柴,這還了得,周燕趕緊把陳意茹抱在一邊的糧食袋子上。
“意茹的膽子真不小!”王二東正說著呢,腦門上就被自己親哥蹦了一個大腦崩。
“這炮一會都讓你禍敗完了,別戳記孩子,你給我後麵站著去!”
“我哪有。”王二東委屈的看向他大哥,他大哥天天古板的要命,唉。
卡車開的不算慢,壯鄉屯距離鎮上也不算太遠,很快就開到地方。
陳大力新買的這座院子就在鎮上收公糧的那個糧所後麵那條巷子裏,因為收公糧時過往的驢車、板車不少,所以這邊的路修的非常寬敞,老董哥按著陳大力的指引,直接把車開到了他家的門口。
“是這一出院子嗎?”老董哥停下車來問陳大力。
“是,就這一出,來,我去開門。”陳大力自己先跳下車後廂,再把陳意茹從周燕懷裏接過來,然後才護著周燕從車後廂爬下來。
孩童們在胡同裏麵,來回地穿梭著搶拾地上的花生和糖塊。
“我怎麽聽到有鞭炮聲呀?誰家有喜事呀,走出去看看去。”有好打聽的人家立刻出來瞧了瞧。
“哪來的大卡車啊,這是幹什麽呢?”
“呦,陳大力搬家了搬到哪去啊?”
“你走路招呼著點兒,小心碰到了我兒子。兒子,那邊有個糖,快去撿。”
“大力出息了啊,以後可記得常回來看看村裏人啊。”
鄉親們的七嘴八舌,陳大力差點應付不過來。
日頭大了,不敢再耽擱,陳大力拱手跟鄉親們道個謝,就攀上了卡車後廂。
“走了,有空到家裏來坐坐。”
卡車慢慢的駛離了壯鄉屯,隻留下一群鄉親聚集在一起,聊著這全新出爐的重大新聞。
“陳大力真是能耐了,這才上鎮裏幹活幹多長時間呀,就買了房子了。要我說呀,他指不定在鎮上幹些什麽事兒呢?”曾經因為偷窺養豬的那個院子,被陳大力嚇的魂差點沒丟掉的李嫂子嘴裏炫著花生,還陰陽怪氣地地嘟囔著。
“這花生,怎麽就沒有卡死你啊?整天竟說一些不中聽的話,你那張嘴要是不會說話,就幹脆閉上它!沒人拿你當啞巴。大力賣豬的時候你眼瞎沒看見了啊。”姥娘家和周燕是一個莊上的章嬸子不幹了,她正嗑著陳大力親手抓給她的一把瓜子呢,聞言直接呸了一口瓜子皮,差點沒吐在李嫂子身上。
“嘿,你這樣娘們兒幹什麽呢?我這可是新衣服!”李嫂子拍了拍身上的衣服,心疼的不得了。
“我這不是隨便說說嘛,你那麽大火氣幹什麽。”
“隨便說說,我看你就是嘴裏噴糞亂造謠。”章嬸子不依不饒地罵著。
“人家大力能夠搬到鎮上去,那是人家自己的本事,你倒是想搬到鎮上去?你去的了嗎?指望著你那整天躺在床上睡大覺的男人嗎?”
“誒,你們說陳大力搬到鎮上去住,怎麽不把他娘也帶過去,老婆子自己呆在家裏麵也挺寂寞的。”有人不懷好意的挑撥。
“放你娘的狗屁,她整天在家寂寞?你看見了?還帶她過去,別不知足了,陳大力對她還不夠好嗎?一年20塊錢啊,還管著她的口糧,你兒子一年給你多少個子?來!說出來,讓我們也聽聽,讓我們幾家的孩子都跟他學學。”王大娘接過章嬸子的班,火力猛烈輸出,直接罵的來人不敢再吭聲了。
“你還好意思出來挑事?別人家兒子爭氣我也不說什麽了,就你們家那窩瓜樣的兒子,以後能讓你吃飽飯,就是你們家祖墳冒青煙了,就你家那孩子的德行,可別等你老了,直接讓你騎在牆頭上。呸!”
騎在牆頭上這比喻,在鄉下可不是什麽好聽的話。
他們這地方每年唱戲都會有一個曲目叫做《牆頭記》,演的內容是一家老漢有兩個兒子,老漢年輕時費盡心思拉巴兩個兒子長大,等老漢年紀大了,幹不了活的時候,兩個兒子約定好每一家照顧老人半個月,可月份有大小,兩個兒子都覺得對方占了便宜,都不願意多孝順老人一天,因此雙方都各有爭執。
有一次又到了輪流照顧老人的時候,大兒子把父親送到二兒子家門口,結果,怎麽敲門二兒子不肯開門,大兒子就直接把自己的父親扶上二兒子家的牆上麵揚長而去。二兒子也肯扶自己的父親下來,千辛萬苦養育大的孩子就這樣任由自己的老父親騎在牆頭上……
騎牆頭,就是由這個故事引發而來的俚語。這個詞語,和那些不孝順的子孫牽連在一起。大概的意思就是罵人不孝順,在以孝為天的屯子裏已經是比較難聽的話了。
也是因為今天是陳大力大好的日子,王大娘不願意跟這些人計較,要不然,換平常的時候,王大娘得罵得更難聽,這樣的貨來十個,王大娘也不再怕的。
屯子裏的紛紛擾擾早就被拋在腦後,即便是陳大力知道了,他也不會在意了。
此時的陳大力正和王大東幾人在卡車後箱聊著天,本來王大東他們幾個就是過來幫下忙,然後就想直接回家去了呢。
老董哥爽快的大手一揮:“能來幫忙的都沒有外人,都是我大力兄弟的親近人,都跟著去吧,怎麽也得認認門,別擔心回來的事,回頭讓我兒子把你們送回來。”
老董哥心裏盤算著,依他和陳大力的關係,今天怎麽也得喝的天昏地暗,至於兒子嘛,就是一塊磚,專門為人民服務的,哪裏需要哪裏搬。
難得的坐卡車的機會,幾個小夥子都很心動,陳大力勸了兩次就跟著上車了。
卡車後廂夠大,陳大力搬的家具也不多,大部分都是糧食和鋪蓋被子。
幾個人坐在糧食袋子上也一點不窩屈。
幾個大老爺們就這麽聊著天,說這話,也不覺得無聊。
搬家的路線講究也不少,從哪往哪走,得按照陰陽先生算出來的來做,要不然會衝撞了主人家的財氣和福氣。
好在,陳大力搬家正好順方向,要不然他們還得繞上一段路程。
搬家的時辰也是算好的,一說是請鎮上的陰陽先生算得,老董哥比陳大力還在意呢,早早的就把這些問清楚了,必須趕在之前前搬完東西,卡著吉時讓陳大力點鞭炮。
陳大力買的那點小鞭炮,這會兒,已經被拆開了,王二東跟沒長大的孩子似得,隔一會兒就點一個往外扔,聽著“砰砰”的響聲樂得合不攏嘴。
陳意茹這丫頭一點也不害怕,竟然躍躍欲試的要去接王二東手裏的火柴,這還了得,周燕趕緊把陳意茹抱在一邊的糧食袋子上。
“意茹的膽子真不小!”王二東正說著呢,腦門上就被自己親哥蹦了一個大腦崩。
“這炮一會都讓你禍敗完了,別戳記孩子,你給我後麵站著去!”
“我哪有。”王二東委屈的看向他大哥,他大哥天天古板的要命,唉。
卡車開的不算慢,壯鄉屯距離鎮上也不算太遠,很快就開到地方。
陳大力新買的這座院子就在鎮上收公糧的那個糧所後麵那條巷子裏,因為收公糧時過往的驢車、板車不少,所以這邊的路修的非常寬敞,老董哥按著陳大力的指引,直接把車開到了他家的門口。
“是這一出院子嗎?”老董哥停下車來問陳大力。
“是,就這一出,來,我去開門。”陳大力自己先跳下車後廂,再把陳意茹從周燕懷裏接過來,然後才護著周燕從車後廂爬下來。
孩童們在胡同裏麵,來回地穿梭著搶拾地上的花生和糖塊。
“我怎麽聽到有鞭炮聲呀?誰家有喜事呀,走出去看看去。”有好打聽的人家立刻出來瞧了瞧。
“哪來的大卡車啊,這是幹什麽呢?”
“呦,陳大力搬家了搬到哪去啊?”
“你走路招呼著點兒,小心碰到了我兒子。兒子,那邊有個糖,快去撿。”
“大力出息了啊,以後可記得常回來看看村裏人啊。”
鄉親們的七嘴八舌,陳大力差點應付不過來。
日頭大了,不敢再耽擱,陳大力拱手跟鄉親們道個謝,就攀上了卡車後廂。
“走了,有空到家裏來坐坐。”
卡車慢慢的駛離了壯鄉屯,隻留下一群鄉親聚集在一起,聊著這全新出爐的重大新聞。
“陳大力真是能耐了,這才上鎮裏幹活幹多長時間呀,就買了房子了。要我說呀,他指不定在鎮上幹些什麽事兒呢?”曾經因為偷窺養豬的那個院子,被陳大力嚇的魂差點沒丟掉的李嫂子嘴裏炫著花生,還陰陽怪氣地地嘟囔著。
“這花生,怎麽就沒有卡死你啊?整天竟說一些不中聽的話,你那張嘴要是不會說話,就幹脆閉上它!沒人拿你當啞巴。大力賣豬的時候你眼瞎沒看見了啊。”姥娘家和周燕是一個莊上的章嬸子不幹了,她正嗑著陳大力親手抓給她的一把瓜子呢,聞言直接呸了一口瓜子皮,差點沒吐在李嫂子身上。
“嘿,你這樣娘們兒幹什麽呢?我這可是新衣服!”李嫂子拍了拍身上的衣服,心疼的不得了。
“我這不是隨便說說嘛,你那麽大火氣幹什麽。”
“隨便說說,我看你就是嘴裏噴糞亂造謠。”章嬸子不依不饒地罵著。
“人家大力能夠搬到鎮上去,那是人家自己的本事,你倒是想搬到鎮上去?你去的了嗎?指望著你那整天躺在床上睡大覺的男人嗎?”
“誒,你們說陳大力搬到鎮上去住,怎麽不把他娘也帶過去,老婆子自己呆在家裏麵也挺寂寞的。”有人不懷好意的挑撥。
“放你娘的狗屁,她整天在家寂寞?你看見了?還帶她過去,別不知足了,陳大力對她還不夠好嗎?一年20塊錢啊,還管著她的口糧,你兒子一年給你多少個子?來!說出來,讓我們也聽聽,讓我們幾家的孩子都跟他學學。”王大娘接過章嬸子的班,火力猛烈輸出,直接罵的來人不敢再吭聲了。
“你還好意思出來挑事?別人家兒子爭氣我也不說什麽了,就你們家那窩瓜樣的兒子,以後能讓你吃飽飯,就是你們家祖墳冒青煙了,就你家那孩子的德行,可別等你老了,直接讓你騎在牆頭上。呸!”
騎在牆頭上這比喻,在鄉下可不是什麽好聽的話。
他們這地方每年唱戲都會有一個曲目叫做《牆頭記》,演的內容是一家老漢有兩個兒子,老漢年輕時費盡心思拉巴兩個兒子長大,等老漢年紀大了,幹不了活的時候,兩個兒子約定好每一家照顧老人半個月,可月份有大小,兩個兒子都覺得對方占了便宜,都不願意多孝順老人一天,因此雙方都各有爭執。
有一次又到了輪流照顧老人的時候,大兒子把父親送到二兒子家門口,結果,怎麽敲門二兒子不肯開門,大兒子就直接把自己的父親扶上二兒子家的牆上麵揚長而去。二兒子也肯扶自己的父親下來,千辛萬苦養育大的孩子就這樣任由自己的老父親騎在牆頭上……
騎牆頭,就是由這個故事引發而來的俚語。這個詞語,和那些不孝順的子孫牽連在一起。大概的意思就是罵人不孝順,在以孝為天的屯子裏已經是比較難聽的話了。
也是因為今天是陳大力大好的日子,王大娘不願意跟這些人計較,要不然,換平常的時候,王大娘得罵得更難聽,這樣的貨來十個,王大娘也不再怕的。
屯子裏的紛紛擾擾早就被拋在腦後,即便是陳大力知道了,他也不會在意了。
此時的陳大力正和王大東幾人在卡車後箱聊著天,本來王大東他們幾個就是過來幫下忙,然後就想直接回家去了呢。
老董哥爽快的大手一揮:“能來幫忙的都沒有外人,都是我大力兄弟的親近人,都跟著去吧,怎麽也得認認門,別擔心回來的事,回頭讓我兒子把你們送回來。”
老董哥心裏盤算著,依他和陳大力的關係,今天怎麽也得喝的天昏地暗,至於兒子嘛,就是一塊磚,專門為人民服務的,哪裏需要哪裏搬。
難得的坐卡車的機會,幾個小夥子都很心動,陳大力勸了兩次就跟著上車了。
卡車後廂夠大,陳大力搬的家具也不多,大部分都是糧食和鋪蓋被子。
幾個人坐在糧食袋子上也一點不窩屈。
幾個大老爺們就這麽聊著天,說這話,也不覺得無聊。
搬家的路線講究也不少,從哪往哪走,得按照陰陽先生算出來的來做,要不然會衝撞了主人家的財氣和福氣。
好在,陳大力搬家正好順方向,要不然他們還得繞上一段路程。
搬家的時辰也是算好的,一說是請鎮上的陰陽先生算得,老董哥比陳大力還在意呢,早早的就把這些問清楚了,必須趕在之前前搬完東西,卡著吉時讓陳大力點鞭炮。
陳大力買的那點小鞭炮,這會兒,已經被拆開了,王二東跟沒長大的孩子似得,隔一會兒就點一個往外扔,聽著“砰砰”的響聲樂得合不攏嘴。
陳意茹這丫頭一點也不害怕,竟然躍躍欲試的要去接王二東手裏的火柴,這還了得,周燕趕緊把陳意茹抱在一邊的糧食袋子上。
“意茹的膽子真不小!”王二東正說著呢,腦門上就被自己親哥蹦了一個大腦崩。
“這炮一會都讓你禍敗完了,別戳記孩子,你給我後麵站著去!”
“我哪有。”王二東委屈的看向他大哥,他大哥天天古板的要命,唉。
卡車開的不算慢,壯鄉屯距離鎮上也不算太遠,很快就開到地方。
陳大力新買的這座院子就在鎮上收公糧的那個糧所後麵那條巷子裏,因為收公糧時過往的驢車、板車不少,所以這邊的路修的非常寬敞,老董哥按著陳大力的指引,直接把車開到了他家的門口。
“是這一出院子嗎?”老董哥停下車來問陳大力。
“是,就這一出,來,我去開門。”陳大力自己先跳下車後廂,再把陳意茹從周燕懷裏接過來,然後才護著周燕從車後廂爬下來。
孩童們在胡同裏麵,來回地穿梭著搶拾地上的花生和糖塊。
“我怎麽聽到有鞭炮聲呀?誰家有喜事呀,走出去看看去。”有好打聽的人家立刻出來瞧了瞧。
“哪來的大卡車啊,這是幹什麽呢?”
“呦,陳大力搬家了搬到哪去啊?”
“你走路招呼著點兒,小心碰到了我兒子。兒子,那邊有個糖,快去撿。”
“大力出息了啊,以後可記得常回來看看村裏人啊。”
鄉親們的七嘴八舌,陳大力差點應付不過來。
日頭大了,不敢再耽擱,陳大力拱手跟鄉親們道個謝,就攀上了卡車後廂。
“走了,有空到家裏來坐坐。”
卡車慢慢的駛離了壯鄉屯,隻留下一群鄉親聚集在一起,聊著這全新出爐的重大新聞。
“陳大力真是能耐了,這才上鎮裏幹活幹多長時間呀,就買了房子了。要我說呀,他指不定在鎮上幹些什麽事兒呢?”曾經因為偷窺養豬的那個院子,被陳大力嚇的魂差點沒丟掉的李嫂子嘴裏炫著花生,還陰陽怪氣地地嘟囔著。
“這花生,怎麽就沒有卡死你啊?整天竟說一些不中聽的話,你那張嘴要是不會說話,就幹脆閉上它!沒人拿你當啞巴。大力賣豬的時候你眼瞎沒看見了啊。”姥娘家和周燕是一個莊上的章嬸子不幹了,她正嗑著陳大力親手抓給她的一把瓜子呢,聞言直接呸了一口瓜子皮,差點沒吐在李嫂子身上。
“嘿,你這樣娘們兒幹什麽呢?我這可是新衣服!”李嫂子拍了拍身上的衣服,心疼的不得了。
“我這不是隨便說說嘛,你那麽大火氣幹什麽。”
“隨便說說,我看你就是嘴裏噴糞亂造謠。”章嬸子不依不饒地罵著。
“人家大力能夠搬到鎮上去,那是人家自己的本事,你倒是想搬到鎮上去?你去的了嗎?指望著你那整天躺在床上睡大覺的男人嗎?”
“誒,你們說陳大力搬到鎮上去住,怎麽不把他娘也帶過去,老婆子自己呆在家裏麵也挺寂寞的。”有人不懷好意的挑撥。
“放你娘的狗屁,她整天在家寂寞?你看見了?還帶她過去,別不知足了,陳大力對她還不夠好嗎?一年20塊錢啊,還管著她的口糧,你兒子一年給你多少個子?來!說出來,讓我們也聽聽,讓我們幾家的孩子都跟他學學。”王大娘接過章嬸子的班,火力猛烈輸出,直接罵的來人不敢再吭聲了。
“你還好意思出來挑事?別人家兒子爭氣我也不說什麽了,就你們家那窩瓜樣的兒子,以後能讓你吃飽飯,就是你們家祖墳冒青煙了,就你家那孩子的德行,可別等你老了,直接讓你騎在牆頭上。呸!”
騎在牆頭上這比喻,在鄉下可不是什麽好聽的話。
他們這地方每年唱戲都會有一個曲目叫做《牆頭記》,演的內容是一家老漢有兩個兒子,老漢年輕時費盡心思拉巴兩個兒子長大,等老漢年紀大了,幹不了活的時候,兩個兒子約定好每一家照顧老人半個月,可月份有大小,兩個兒子都覺得對方占了便宜,都不願意多孝順老人一天,因此雙方都各有爭執。
有一次又到了輪流照顧老人的時候,大兒子把父親送到二兒子家門口,結果,怎麽敲門二兒子不肯開門,大兒子就直接把自己的父親扶上二兒子家的牆上麵揚長而去。二兒子也肯扶自己的父親下來,千辛萬苦養育大的孩子就這樣任由自己的老父親騎在牆頭上……
騎牆頭,就是由這個故事引發而來的俚語。這個詞語,和那些不孝順的子孫牽連在一起。大概的意思就是罵人不孝順,在以孝為天的屯子裏已經是比較難聽的話了。
也是因為今天是陳大力大好的日子,王大娘不願意跟這些人計較,要不然,換平常的時候,王大娘得罵得更難聽,這樣的貨來十個,王大娘也不再怕的。
屯子裏的紛紛擾擾早就被拋在腦後,即便是陳大力知道了,他也不會在意了。
此時的陳大力正和王大東幾人在卡車後箱聊著天,本來王大東他們幾個就是過來幫下忙,然後就想直接回家去了呢。
老董哥爽快的大手一揮:“能來幫忙的都沒有外人,都是我大力兄弟的親近人,都跟著去吧,怎麽也得認認門,別擔心回來的事,回頭讓我兒子把你們送回來。”
老董哥心裏盤算著,依他和陳大力的關係,今天怎麽也得喝的天昏地暗,至於兒子嘛,就是一塊磚,專門為人民服務的,哪裏需要哪裏搬。
難得的坐卡車的機會,幾個小夥子都很心動,陳大力勸了兩次就跟著上車了。
卡車後廂夠大,陳大力搬的家具也不多,大部分都是糧食和鋪蓋被子。
幾個人坐在糧食袋子上也一點不窩屈。
幾個大老爺們就這麽聊著天,說這話,也不覺得無聊。
搬家的路線講究也不少,從哪往哪走,得按照陰陽先生算出來的來做,要不然會衝撞了主人家的財氣和福氣。
好在,陳大力搬家正好順方向,要不然他們還得繞上一段路程。
搬家的時辰也是算好的,一說是請鎮上的陰陽先生算得,老董哥比陳大力還在意呢,早早的就把這些問清楚了,必須趕在之前前搬完東西,卡著吉時讓陳大力點鞭炮。
陳大力買的那點小鞭炮,這會兒,已經被拆開了,王二東跟沒長大的孩子似得,隔一會兒就點一個往外扔,聽著“砰砰”的響聲樂得合不攏嘴。
陳意茹這丫頭一點也不害怕,竟然躍躍欲試的要去接王二東手裏的火柴,這還了得,周燕趕緊把陳意茹抱在一邊的糧食袋子上。
“意茹的膽子真不小!”王二東正說著呢,腦門上就被自己親哥蹦了一個大腦崩。
“這炮一會都讓你禍敗完了,別戳記孩子,你給我後麵站著去!”
“我哪有。”王二東委屈的看向他大哥,他大哥天天古板的要命,唉。
卡車開的不算慢,壯鄉屯距離鎮上也不算太遠,很快就開到地方。
陳大力新買的這座院子就在鎮上收公糧的那個糧所後麵那條巷子裏,因為收公糧時過往的驢車、板車不少,所以這邊的路修的非常寬敞,老董哥按著陳大力的指引,直接把車開到了他家的門口。
“是這一出院子嗎?”老董哥停下車來問陳大力。
“是,就這一出,來,我去開門。”陳大力自己先跳下車後廂,再把陳意茹從周燕懷裏接過來,然後才護著周燕從車後廂爬下來。
孩童們在胡同裏麵,來回地穿梭著搶拾地上的花生和糖塊。
“我怎麽聽到有鞭炮聲呀?誰家有喜事呀,走出去看看去。”有好打聽的人家立刻出來瞧了瞧。
“哪來的大卡車啊,這是幹什麽呢?”
“呦,陳大力搬家了搬到哪去啊?”
“你走路招呼著點兒,小心碰到了我兒子。兒子,那邊有個糖,快去撿。”
“大力出息了啊,以後可記得常回來看看村裏人啊。”
鄉親們的七嘴八舌,陳大力差點應付不過來。
日頭大了,不敢再耽擱,陳大力拱手跟鄉親們道個謝,就攀上了卡車後廂。
“走了,有空到家裏來坐坐。”
卡車慢慢的駛離了壯鄉屯,隻留下一群鄉親聚集在一起,聊著這全新出爐的重大新聞。
“陳大力真是能耐了,這才上鎮裏幹活幹多長時間呀,就買了房子了。要我說呀,他指不定在鎮上幹些什麽事兒呢?”曾經因為偷窺養豬的那個院子,被陳大力嚇的魂差點沒丟掉的李嫂子嘴裏炫著花生,還陰陽怪氣地地嘟囔著。
“這花生,怎麽就沒有卡死你啊?整天竟說一些不中聽的話,你那張嘴要是不會說話,就幹脆閉上它!沒人拿你當啞巴。大力賣豬的時候你眼瞎沒看見了啊。”姥娘家和周燕是一個莊上的章嬸子不幹了,她正嗑著陳大力親手抓給她的一把瓜子呢,聞言直接呸了一口瓜子皮,差點沒吐在李嫂子身上。
“嘿,你這樣娘們兒幹什麽呢?我這可是新衣服!”李嫂子拍了拍身上的衣服,心疼的不得了。
“我這不是隨便說說嘛,你那麽大火氣幹什麽。”
“隨便說說,我看你就是嘴裏噴糞亂造謠。”章嬸子不依不饒地罵著。
“人家大力能夠搬到鎮上去,那是人家自己的本事,你倒是想搬到鎮上去?你去的了嗎?指望著你那整天躺在床上睡大覺的男人嗎?”
“誒,你們說陳大力搬到鎮上去住,怎麽不把他娘也帶過去,老婆子自己呆在家裏麵也挺寂寞的。”有人不懷好意的挑撥。
“放你娘的狗屁,她整天在家寂寞?你看見了?還帶她過去,別不知足了,陳大力對她還不夠好嗎?一年20塊錢啊,還管著她的口糧,你兒子一年給你多少個子?來!說出來,讓我們也聽聽,讓我們幾家的孩子都跟他學學。”王大娘接過章嬸子的班,火力猛烈輸出,直接罵的來人不敢再吭聲了。
“你還好意思出來挑事?別人家兒子爭氣我也不說什麽了,就你們家那窩瓜樣的兒子,以後能讓你吃飽飯,就是你們家祖墳冒青煙了,就你家那孩子的德行,可別等你老了,直接讓你騎在牆頭上。呸!”
騎在牆頭上這比喻,在鄉下可不是什麽好聽的話。
他們這地方每年唱戲都會有一個曲目叫做《牆頭記》,演的內容是一家老漢有兩個兒子,老漢年輕時費盡心思拉巴兩個兒子長大,等老漢年紀大了,幹不了活的時候,兩個兒子約定好每一家照顧老人半個月,可月份有大小,兩個兒子都覺得對方占了便宜,都不願意多孝順老人一天,因此雙方都各有爭執。
有一次又到了輪流照顧老人的時候,大兒子把父親送到二兒子家門口,結果,怎麽敲門二兒子不肯開門,大兒子就直接把自己的父親扶上二兒子家的牆上麵揚長而去。二兒子也肯扶自己的父親下來,千辛萬苦養育大的孩子就這樣任由自己的老父親騎在牆頭上……
騎牆頭,就是由這個故事引發而來的俚語。這個詞語,和那些不孝順的子孫牽連在一起。大概的意思就是罵人不孝順,在以孝為天的屯子裏已經是比較難聽的話了。
也是因為今天是陳大力大好的日子,王大娘不願意跟這些人計較,要不然,換平常的時候,王大娘得罵得更難聽,這樣的貨來十個,王大娘也不再怕的。
屯子裏的紛紛擾擾早就被拋在腦後,即便是陳大力知道了,他也不會在意了。
此時的陳大力正和王大東幾人在卡車後箱聊著天,本來王大東他們幾個就是過來幫下忙,然後就想直接回家去了呢。
老董哥爽快的大手一揮:“能來幫忙的都沒有外人,都是我大力兄弟的親近人,都跟著去吧,怎麽也得認認門,別擔心回來的事,回頭讓我兒子把你們送回來。”
老董哥心裏盤算著,依他和陳大力的關係,今天怎麽也得喝的天昏地暗,至於兒子嘛,就是一塊磚,專門為人民服務的,哪裏需要哪裏搬。
難得的坐卡車的機會,幾個小夥子都很心動,陳大力勸了兩次就跟著上車了。
卡車後廂夠大,陳大力搬的家具也不多,大部分都是糧食和鋪蓋被子。
幾個人坐在糧食袋子上也一點不窩屈。
幾個大老爺們就這麽聊著天,說這話,也不覺得無聊。
搬家的路線講究也不少,從哪往哪走,得按照陰陽先生算出來的來做,要不然會衝撞了主人家的財氣和福氣。
好在,陳大力搬家正好順方向,要不然他們還得繞上一段路程。
搬家的時辰也是算好的,一說是請鎮上的陰陽先生算得,老董哥比陳大力還在意呢,早早的就把這些問清楚了,必須趕在之前前搬完東西,卡著吉時讓陳大力點鞭炮。
陳大力買的那點小鞭炮,這會兒,已經被拆開了,王二東跟沒長大的孩子似得,隔一會兒就點一個往外扔,聽著“砰砰”的響聲樂得合不攏嘴。
陳意茹這丫頭一點也不害怕,竟然躍躍欲試的要去接王二東手裏的火柴,這還了得,周燕趕緊把陳意茹抱在一邊的糧食袋子上。
“意茹的膽子真不小!”王二東正說著呢,腦門上就被自己親哥蹦了一個大腦崩。
“這炮一會都讓你禍敗完了,別戳記孩子,你給我後麵站著去!”
“我哪有。”王二東委屈的看向他大哥,他大哥天天古板的要命,唉。
卡車開的不算慢,壯鄉屯距離鎮上也不算太遠,很快就開到地方。
陳大力新買的這座院子就在鎮上收公糧的那個糧所後麵那條巷子裏,因為收公糧時過往的驢車、板車不少,所以這邊的路修的非常寬敞,老董哥按著陳大力的指引,直接把車開到了他家的門口。
“是這一出院子嗎?”老董哥停下車來問陳大力。
“是,就這一出,來,我去開門。”陳大力自己先跳下車後廂,再把陳意茹從周燕懷裏接過來,然後才護著周燕從車後廂爬下來。
孩童們在胡同裏麵,來回地穿梭著搶拾地上的花生和糖塊。
“我怎麽聽到有鞭炮聲呀?誰家有喜事呀,走出去看看去。”有好打聽的人家立刻出來瞧了瞧。
“哪來的大卡車啊,這是幹什麽呢?”
“呦,陳大力搬家了搬到哪去啊?”
“你走路招呼著點兒,小心碰到了我兒子。兒子,那邊有個糖,快去撿。”
“大力出息了啊,以後可記得常回來看看村裏人啊。”
鄉親們的七嘴八舌,陳大力差點應付不過來。
日頭大了,不敢再耽擱,陳大力拱手跟鄉親們道個謝,就攀上了卡車後廂。
“走了,有空到家裏來坐坐。”
卡車慢慢的駛離了壯鄉屯,隻留下一群鄉親聚集在一起,聊著這全新出爐的重大新聞。
“陳大力真是能耐了,這才上鎮裏幹活幹多長時間呀,就買了房子了。要我說呀,他指不定在鎮上幹些什麽事兒呢?”曾經因為偷窺養豬的那個院子,被陳大力嚇的魂差點沒丟掉的李嫂子嘴裏炫著花生,還陰陽怪氣地地嘟囔著。
“這花生,怎麽就沒有卡死你啊?整天竟說一些不中聽的話,你那張嘴要是不會說話,就幹脆閉上它!沒人拿你當啞巴。大力賣豬的時候你眼瞎沒看見了啊。”姥娘家和周燕是一個莊上的章嬸子不幹了,她正嗑著陳大力親手抓給她的一把瓜子呢,聞言直接呸了一口瓜子皮,差點沒吐在李嫂子身上。
“嘿,你這樣娘們兒幹什麽呢?我這可是新衣服!”李嫂子拍了拍身上的衣服,心疼的不得了。
“我這不是隨便說說嘛,你那麽大火氣幹什麽。”
“隨便說說,我看你就是嘴裏噴糞亂造謠。”章嬸子不依不饒地罵著。
“人家大力能夠搬到鎮上去,那是人家自己的本事,你倒是想搬到鎮上去?你去的了嗎?指望著你那整天躺在床上睡大覺的男人嗎?”
“誒,你們說陳大力搬到鎮上去住,怎麽不把他娘也帶過去,老婆子自己呆在家裏麵也挺寂寞的。”有人不懷好意的挑撥。
“放你娘的狗屁,她整天在家寂寞?你看見了?還帶她過去,別不知足了,陳大力對她還不夠好嗎?一年20塊錢啊,還管著她的口糧,你兒子一年給你多少個子?來!說出來,讓我們也聽聽,讓我們幾家的孩子都跟他學學。”王大娘接過章嬸子的班,火力猛烈輸出,直接罵的來人不敢再吭聲了。
“你還好意思出來挑事?別人家兒子爭氣我也不說什麽了,就你們家那窩瓜樣的兒子,以後能讓你吃飽飯,就是你們家祖墳冒青煙了,就你家那孩子的德行,可別等你老了,直接讓你騎在牆頭上。呸!”
騎在牆頭上這比喻,在鄉下可不是什麽好聽的話。
他們這地方每年唱戲都會有一個曲目叫做《牆頭記》,演的內容是一家老漢有兩個兒子,老漢年輕時費盡心思拉巴兩個兒子長大,等老漢年紀大了,幹不了活的時候,兩個兒子約定好每一家照顧老人半個月,可月份有大小,兩個兒子都覺得對方占了便宜,都不願意多孝順老人一天,因此雙方都各有爭執。
有一次又到了輪流照顧老人的時候,大兒子把父親送到二兒子家門口,結果,怎麽敲門二兒子不肯開門,大兒子就直接把自己的父親扶上二兒子家的牆上麵揚長而去。二兒子也肯扶自己的父親下來,千辛萬苦養育大的孩子就這樣任由自己的老父親騎在牆頭上……
騎牆頭,就是由這個故事引發而來的俚語。這個詞語,和那些不孝順的子孫牽連在一起。大概的意思就是罵人不孝順,在以孝為天的屯子裏已經是比較難聽的話了。
也是因為今天是陳大力大好的日子,王大娘不願意跟這些人計較,要不然,換平常的時候,王大娘得罵得更難聽,這樣的貨來十個,王大娘也不再怕的。
屯子裏的紛紛擾擾早就被拋在腦後,即便是陳大力知道了,他也不會在意了。
此時的陳大力正和王大東幾人在卡車後箱聊著天,本來王大東他們幾個就是過來幫下忙,然後就想直接回家去了呢。
老董哥爽快的大手一揮:“能來幫忙的都沒有外人,都是我大力兄弟的親近人,都跟著去吧,怎麽也得認認門,別擔心回來的事,回頭讓我兒子把你們送回來。”
老董哥心裏盤算著,依他和陳大力的關係,今天怎麽也得喝的天昏地暗,至於兒子嘛,就是一塊磚,專門為人民服務的,哪裏需要哪裏搬。
難得的坐卡車的機會,幾個小夥子都很心動,陳大力勸了兩次就跟著上車了。
卡車後廂夠大,陳大力搬的家具也不多,大部分都是糧食和鋪蓋被子。
幾個人坐在糧食袋子上也一點不窩屈。
幾個大老爺們就這麽聊著天,說這話,也不覺得無聊。
搬家的路線講究也不少,從哪往哪走,得按照陰陽先生算出來的來做,要不然會衝撞了主人家的財氣和福氣。
好在,陳大力搬家正好順方向,要不然他們還得繞上一段路程。
搬家的時辰也是算好的,一說是請鎮上的陰陽先生算得,老董哥比陳大力還在意呢,早早的就把這些問清楚了,必須趕在之前前搬完東西,卡著吉時讓陳大力點鞭炮。
陳大力買的那點小鞭炮,這會兒,已經被拆開了,王二東跟沒長大的孩子似得,隔一會兒就點一個往外扔,聽著“砰砰”的響聲樂得合不攏嘴。
陳意茹這丫頭一點也不害怕,竟然躍躍欲試的要去接王二東手裏的火柴,這還了得,周燕趕緊把陳意茹抱在一邊的糧食袋子上。
“意茹的膽子真不小!”王二東正說著呢,腦門上就被自己親哥蹦了一個大腦崩。
“這炮一會都讓你禍敗完了,別戳記孩子,你給我後麵站著去!”
“我哪有。”王二東委屈的看向他大哥,他大哥天天古板的要命,唉。
卡車開的不算慢,壯鄉屯距離鎮上也不算太遠,很快就開到地方。
陳大力新買的這座院子就在鎮上收公糧的那個糧所後麵那條巷子裏,因為收公糧時過往的驢車、板車不少,所以這邊的路修的非常寬敞,老董哥按著陳大力的指引,直接把車開到了他家的門口。
“是這一出院子嗎?”老董哥停下車來問陳大力。
“是,就這一出,來,我去開門。”陳大力自己先跳下車後廂,再把陳意茹從周燕懷裏接過來,然後才護著周燕從車後廂爬下來。
孩童們在胡同裏麵,來回地穿梭著搶拾地上的花生和糖塊。
“我怎麽聽到有鞭炮聲呀?誰家有喜事呀,走出去看看去。”有好打聽的人家立刻出來瞧了瞧。
“哪來的大卡車啊,這是幹什麽呢?”
“呦,陳大力搬家了搬到哪去啊?”
“你走路招呼著點兒,小心碰到了我兒子。兒子,那邊有個糖,快去撿。”
“大力出息了啊,以後可記得常回來看看村裏人啊。”
鄉親們的七嘴八舌,陳大力差點應付不過來。
日頭大了,不敢再耽擱,陳大力拱手跟鄉親們道個謝,就攀上了卡車後廂。
“走了,有空到家裏來坐坐。”
卡車慢慢的駛離了壯鄉屯,隻留下一群鄉親聚集在一起,聊著這全新出爐的重大新聞。
“陳大力真是能耐了,這才上鎮裏幹活幹多長時間呀,就買了房子了。要我說呀,他指不定在鎮上幹些什麽事兒呢?”曾經因為偷窺養豬的那個院子,被陳大力嚇的魂差點沒丟掉的李嫂子嘴裏炫著花生,還陰陽怪氣地地嘟囔著。
“這花生,怎麽就沒有卡死你啊?整天竟說一些不中聽的話,你那張嘴要是不會說話,就幹脆閉上它!沒人拿你當啞巴。大力賣豬的時候你眼瞎沒看見了啊。”姥娘家和周燕是一個莊上的章嬸子不幹了,她正嗑著陳大力親手抓給她的一把瓜子呢,聞言直接呸了一口瓜子皮,差點沒吐在李嫂子身上。
“嘿,你這樣娘們兒幹什麽呢?我這可是新衣服!”李嫂子拍了拍身上的衣服,心疼的不得了。
“我這不是隨便說說嘛,你那麽大火氣幹什麽。”
“隨便說說,我看你就是嘴裏噴糞亂造謠。”章嬸子不依不饒地罵著。
“人家大力能夠搬到鎮上去,那是人家自己的本事,你倒是想搬到鎮上去?你去的了嗎?指望著你那整天躺在床上睡大覺的男人嗎?”
“誒,你們說陳大力搬到鎮上去住,怎麽不把他娘也帶過去,老婆子自己呆在家裏麵也挺寂寞的。”有人不懷好意的挑撥。
“放你娘的狗屁,她整天在家寂寞?你看見了?還帶她過去,別不知足了,陳大力對她還不夠好嗎?一年20塊錢啊,還管著她的口糧,你兒子一年給你多少個子?來!說出來,讓我們也聽聽,讓我們幾家的孩子都跟他學學。”王大娘接過章嬸子的班,火力猛烈輸出,直接罵的來人不敢再吭聲了。
“你還好意思出來挑事?別人家兒子爭氣我也不說什麽了,就你們家那窩瓜樣的兒子,以後能讓你吃飽飯,就是你們家祖墳冒青煙了,就你家那孩子的德行,可別等你老了,直接讓你騎在牆頭上。呸!”
騎在牆頭上這比喻,在鄉下可不是什麽好聽的話。
他們這地方每年唱戲都會有一個曲目叫做《牆頭記》,演的內容是一家老漢有兩個兒子,老漢年輕時費盡心思拉巴兩個兒子長大,等老漢年紀大了,幹不了活的時候,兩個兒子約定好每一家照顧老人半個月,可月份有大小,兩個兒子都覺得對方占了便宜,都不願意多孝順老人一天,因此雙方都各有爭執。
有一次又到了輪流照顧老人的時候,大兒子把父親送到二兒子家門口,結果,怎麽敲門二兒子不肯開門,大兒子就直接把自己的父親扶上二兒子家的牆上麵揚長而去。二兒子也肯扶自己的父親下來,千辛萬苦養育大的孩子就這樣任由自己的老父親騎在牆頭上……
騎牆頭,就是由這個故事引發而來的俚語。這個詞語,和那些不孝順的子孫牽連在一起。大概的意思就是罵人不孝順,在以孝為天的屯子裏已經是比較難聽的話了。
也是因為今天是陳大力大好的日子,王大娘不願意跟這些人計較,要不然,換平常的時候,王大娘得罵得更難聽,這樣的貨來十個,王大娘也不再怕的。
屯子裏的紛紛擾擾早就被拋在腦後,即便是陳大力知道了,他也不會在意了。
此時的陳大力正和王大東幾人在卡車後箱聊著天,本來王大東他們幾個就是過來幫下忙,然後就想直接回家去了呢。
老董哥爽快的大手一揮:“能來幫忙的都沒有外人,都是我大力兄弟的親近人,都跟著去吧,怎麽也得認認門,別擔心回來的事,回頭讓我兒子把你們送回來。”
老董哥心裏盤算著,依他和陳大力的關係,今天怎麽也得喝的天昏地暗,至於兒子嘛,就是一塊磚,專門為人民服務的,哪裏需要哪裏搬。
難得的坐卡車的機會,幾個小夥子都很心動,陳大力勸了兩次就跟著上車了。
卡車後廂夠大,陳大力搬的家具也不多,大部分都是糧食和鋪蓋被子。
幾個人坐在糧食袋子上也一點不窩屈。
幾個大老爺們就這麽聊著天,說這話,也不覺得無聊。
搬家的路線講究也不少,從哪往哪走,得按照陰陽先生算出來的來做,要不然會衝撞了主人家的財氣和福氣。
好在,陳大力搬家正好順方向,要不然他們還得繞上一段路程。
搬家的時辰也是算好的,一說是請鎮上的陰陽先生算得,老董哥比陳大力還在意呢,早早的就把這些問清楚了,必須趕在之前前搬完東西,卡著吉時讓陳大力點鞭炮。
陳大力買的那點小鞭炮,這會兒,已經被拆開了,王二東跟沒長大的孩子似得,隔一會兒就點一個往外扔,聽著“砰砰”的響聲樂得合不攏嘴。
陳意茹這丫頭一點也不害怕,竟然躍躍欲試的要去接王二東手裏的火柴,這還了得,周燕趕緊把陳意茹抱在一邊的糧食袋子上。
“意茹的膽子真不小!”王二東正說著呢,腦門上就被自己親哥蹦了一個大腦崩。
“這炮一會都讓你禍敗完了,別戳記孩子,你給我後麵站著去!”
“我哪有。”王二東委屈的看向他大哥,他大哥天天古板的要命,唉。
卡車開的不算慢,壯鄉屯距離鎮上也不算太遠,很快就開到地方。
陳大力新買的這座院子就在鎮上收公糧的那個糧所後麵那條巷子裏,因為收公糧時過往的驢車、板車不少,所以這邊的路修的非常寬敞,老董哥按著陳大力的指引,直接把車開到了他家的門口。
“是這一出院子嗎?”老董哥停下車來問陳大力。
“是,就這一出,來,我去開門。”陳大力自己先跳下車後廂,再把陳意茹從周燕懷裏接過來,然後才護著周燕從車後廂爬下來。
孩童們在胡同裏麵,來回地穿梭著搶拾地上的花生和糖塊。
“我怎麽聽到有鞭炮聲呀?誰家有喜事呀,走出去看看去。”有好打聽的人家立刻出來瞧了瞧。
“哪來的大卡車啊,這是幹什麽呢?”
“呦,陳大力搬家了搬到哪去啊?”
“你走路招呼著點兒,小心碰到了我兒子。兒子,那邊有個糖,快去撿。”
“大力出息了啊,以後可記得常回來看看村裏人啊。”
鄉親們的七嘴八舌,陳大力差點應付不過來。
日頭大了,不敢再耽擱,陳大力拱手跟鄉親們道個謝,就攀上了卡車後廂。
“走了,有空到家裏來坐坐。”
卡車慢慢的駛離了壯鄉屯,隻留下一群鄉親聚集在一起,聊著這全新出爐的重大新聞。
“陳大力真是能耐了,這才上鎮裏幹活幹多長時間呀,就買了房子了。要我說呀,他指不定在鎮上幹些什麽事兒呢?”曾經因為偷窺養豬的那個院子,被陳大力嚇的魂差點沒丟掉的李嫂子嘴裏炫著花生,還陰陽怪氣地地嘟囔著。
“這花生,怎麽就沒有卡死你啊?整天竟說一些不中聽的話,你那張嘴要是不會說話,就幹脆閉上它!沒人拿你當啞巴。大力賣豬的時候你眼瞎沒看見了啊。”姥娘家和周燕是一個莊上的章嬸子不幹了,她正嗑著陳大力親手抓給她的一把瓜子呢,聞言直接呸了一口瓜子皮,差點沒吐在李嫂子身上。
“嘿,你這樣娘們兒幹什麽呢?我這可是新衣服!”李嫂子拍了拍身上的衣服,心疼的不得了。
“我這不是隨便說說嘛,你那麽大火氣幹什麽。”
“隨便說說,我看你就是嘴裏噴糞亂造謠。”章嬸子不依不饒地罵著。
“人家大力能夠搬到鎮上去,那是人家自己的本事,你倒是想搬到鎮上去?你去的了嗎?指望著你那整天躺在床上睡大覺的男人嗎?”
“誒,你們說陳大力搬到鎮上去住,怎麽不把他娘也帶過去,老婆子自己呆在家裏麵也挺寂寞的。”有人不懷好意的挑撥。
“放你娘的狗屁,她整天在家寂寞?你看見了?還帶她過去,別不知足了,陳大力對她還不夠好嗎?一年20塊錢啊,還管著她的口糧,你兒子一年給你多少個子?來!說出來,讓我們也聽聽,讓我們幾家的孩子都跟他學學。”王大娘接過章嬸子的班,火力猛烈輸出,直接罵的來人不敢再吭聲了。
“你還好意思出來挑事?別人家兒子爭氣我也不說什麽了,就你們家那窩瓜樣的兒子,以後能讓你吃飽飯,就是你們家祖墳冒青煙了,就你家那孩子的德行,可別等你老了,直接讓你騎在牆頭上。呸!”
騎在牆頭上這比喻,在鄉下可不是什麽好聽的話。
他們這地方每年唱戲都會有一個曲目叫做《牆頭記》,演的內容是一家老漢有兩個兒子,老漢年輕時費盡心思拉巴兩個兒子長大,等老漢年紀大了,幹不了活的時候,兩個兒子約定好每一家照顧老人半個月,可月份有大小,兩個兒子都覺得對方占了便宜,都不願意多孝順老人一天,因此雙方都各有爭執。
有一次又到了輪流照顧老人的時候,大兒子把父親送到二兒子家門口,結果,怎麽敲門二兒子不肯開門,大兒子就直接把自己的父親扶上二兒子家的牆上麵揚長而去。二兒子也肯扶自己的父親下來,千辛萬苦養育大的孩子就這樣任由自己的老父親騎在牆頭上……
騎牆頭,就是由這個故事引發而來的俚語。這個詞語,和那些不孝順的子孫牽連在一起。大概的意思就是罵人不孝順,在以孝為天的屯子裏已經是比較難聽的話了。
也是因為今天是陳大力大好的日子,王大娘不願意跟這些人計較,要不然,換平常的時候,王大娘得罵得更難聽,這樣的貨來十個,王大娘也不再怕的。
屯子裏的紛紛擾擾早就被拋在腦後,即便是陳大力知道了,他也不會在意了。
此時的陳大力正和王大東幾人在卡車後箱聊著天,本來王大東他們幾個就是過來幫下忙,然後就想直接回家去了呢。
老董哥爽快的大手一揮:“能來幫忙的都沒有外人,都是我大力兄弟的親近人,都跟著去吧,怎麽也得認認門,別擔心回來的事,回頭讓我兒子把你們送回來。”
老董哥心裏盤算著,依他和陳大力的關係,今天怎麽也得喝的天昏地暗,至於兒子嘛,就是一塊磚,專門為人民服務的,哪裏需要哪裏搬。
難得的坐卡車的機會,幾個小夥子都很心動,陳大力勸了兩次就跟著上車了。
卡車後廂夠大,陳大力搬的家具也不多,大部分都是糧食和鋪蓋被子。
幾個人坐在糧食袋子上也一點不窩屈。
幾個大老爺們就這麽聊著天,說這話,也不覺得無聊。
搬家的路線講究也不少,從哪往哪走,得按照陰陽先生算出來的來做,要不然會衝撞了主人家的財氣和福氣。
好在,陳大力搬家正好順方向,要不然他們還得繞上一段路程。
搬家的時辰也是算好的,一說是請鎮上的陰陽先生算得,老董哥比陳大力還在意呢,早早的就把這些問清楚了,必須趕在之前前搬完東西,卡著吉時讓陳大力點鞭炮。
陳大力買的那點小鞭炮,這會兒,已經被拆開了,王二東跟沒長大的孩子似得,隔一會兒就點一個往外扔,聽著“砰砰”的響聲樂得合不攏嘴。
陳意茹這丫頭一點也不害怕,竟然躍躍欲試的要去接王二東手裏的火柴,這還了得,周燕趕緊把陳意茹抱在一邊的糧食袋子上。
“意茹的膽子真不小!”王二東正說著呢,腦門上就被自己親哥蹦了一個大腦崩。
“這炮一會都讓你禍敗完了,別戳記孩子,你給我後麵站著去!”
“我哪有。”王二東委屈的看向他大哥,他大哥天天古板的要命,唉。
卡車開的不算慢,壯鄉屯距離鎮上也不算太遠,很快就開到地方。
陳大力新買的這座院子就在鎮上收公糧的那個糧所後麵那條巷子裏,因為收公糧時過往的驢車、板車不少,所以這邊的路修的非常寬敞,老董哥按著陳大力的指引,直接把車開到了他家的門口。
“是這一出院子嗎?”老董哥停下車來問陳大力。
“是,就這一出,來,我去開門。”陳大力自己先跳下車後廂,再把陳意茹從周燕懷裏接過來,然後才護著周燕從車後廂爬下來。
孩童們在胡同裏麵,來回地穿梭著搶拾地上的花生和糖塊。
“我怎麽聽到有鞭炮聲呀?誰家有喜事呀,走出去看看去。”有好打聽的人家立刻出來瞧了瞧。
“哪來的大卡車啊,這是幹什麽呢?”
“呦,陳大力搬家了搬到哪去啊?”
“你走路招呼著點兒,小心碰到了我兒子。兒子,那邊有個糖,快去撿。”
“大力出息了啊,以後可記得常回來看看村裏人啊。”
鄉親們的七嘴八舌,陳大力差點應付不過來。
日頭大了,不敢再耽擱,陳大力拱手跟鄉親們道個謝,就攀上了卡車後廂。
“走了,有空到家裏來坐坐。”
卡車慢慢的駛離了壯鄉屯,隻留下一群鄉親聚集在一起,聊著這全新出爐的重大新聞。
“陳大力真是能耐了,這才上鎮裏幹活幹多長時間呀,就買了房子了。要我說呀,他指不定在鎮上幹些什麽事兒呢?”曾經因為偷窺養豬的那個院子,被陳大力嚇的魂差點沒丟掉的李嫂子嘴裏炫著花生,還陰陽怪氣地地嘟囔著。
“這花生,怎麽就沒有卡死你啊?整天竟說一些不中聽的話,你那張嘴要是不會說話,就幹脆閉上它!沒人拿你當啞巴。大力賣豬的時候你眼瞎沒看見了啊。”姥娘家和周燕是一個莊上的章嬸子不幹了,她正嗑著陳大力親手抓給她的一把瓜子呢,聞言直接呸了一口瓜子皮,差點沒吐在李嫂子身上。
“嘿,你這樣娘們兒幹什麽呢?我這可是新衣服!”李嫂子拍了拍身上的衣服,心疼的不得了。
“我這不是隨便說說嘛,你那麽大火氣幹什麽。”
“隨便說說,我看你就是嘴裏噴糞亂造謠。”章嬸子不依不饒地罵著。
“人家大力能夠搬到鎮上去,那是人家自己的本事,你倒是想搬到鎮上去?你去的了嗎?指望著你那整天躺在床上睡大覺的男人嗎?”
“誒,你們說陳大力搬到鎮上去住,怎麽不把他娘也帶過去,老婆子自己呆在家裏麵也挺寂寞的。”有人不懷好意的挑撥。
“放你娘的狗屁,她整天在家寂寞?你看見了?還帶她過去,別不知足了,陳大力對她還不夠好嗎?一年20塊錢啊,還管著她的口糧,你兒子一年給你多少個子?來!說出來,讓我們也聽聽,讓我們幾家的孩子都跟他學學。”王大娘接過章嬸子的班,火力猛烈輸出,直接罵的來人不敢再吭聲了。
“你還好意思出來挑事?別人家兒子爭氣我也不說什麽了,就你們家那窩瓜樣的兒子,以後能讓你吃飽飯,就是你們家祖墳冒青煙了,就你家那孩子的德行,可別等你老了,直接讓你騎在牆頭上。呸!”
騎在牆頭上這比喻,在鄉下可不是什麽好聽的話。
他們這地方每年唱戲都會有一個曲目叫做《牆頭記》,演的內容是一家老漢有兩個兒子,老漢年輕時費盡心思拉巴兩個兒子長大,等老漢年紀大了,幹不了活的時候,兩個兒子約定好每一家照顧老人半個月,可月份有大小,兩個兒子都覺得對方占了便宜,都不願意多孝順老人一天,因此雙方都各有爭執。
有一次又到了輪流照顧老人的時候,大兒子把父親送到二兒子家門口,結果,怎麽敲門二兒子不肯開門,大兒子就直接把自己的父親扶上二兒子家的牆上麵揚長而去。二兒子也肯扶自己的父親下來,千辛萬苦養育大的孩子就這樣任由自己的老父親騎在牆頭上……
騎牆頭,就是由這個故事引發而來的俚語。這個詞語,和那些不孝順的子孫牽連在一起。大概的意思就是罵人不孝順,在以孝為天的屯子裏已經是比較難聽的話了。
也是因為今天是陳大力大好的日子,王大娘不願意跟這些人計較,要不然,換平常的時候,王大娘得罵得更難聽,這樣的貨來十個,王大娘也不再怕的。
屯子裏的紛紛擾擾早就被拋在腦後,即便是陳大力知道了,他也不會在意了。
此時的陳大力正和王大東幾人在卡車後箱聊著天,本來王大東他們幾個就是過來幫下忙,然後就想直接回家去了呢。
老董哥爽快的大手一揮:“能來幫忙的都沒有外人,都是我大力兄弟的親近人,都跟著去吧,怎麽也得認認門,別擔心回來的事,回頭讓我兒子把你們送回來。”
老董哥心裏盤算著,依他和陳大力的關係,今天怎麽也得喝的天昏地暗,至於兒子嘛,就是一塊磚,專門為人民服務的,哪裏需要哪裏搬。
難得的坐卡車的機會,幾個小夥子都很心動,陳大力勸了兩次就跟著上車了。
卡車後廂夠大,陳大力搬的家具也不多,大部分都是糧食和鋪蓋被子。
幾個人坐在糧食袋子上也一點不窩屈。
幾個大老爺們就這麽聊著天,說這話,也不覺得無聊。
搬家的路線講究也不少,從哪往哪走,得按照陰陽先生算出來的來做,要不然會衝撞了主人家的財氣和福氣。
好在,陳大力搬家正好順方向,要不然他們還得繞上一段路程。
搬家的時辰也是算好的,一說是請鎮上的陰陽先生算得,老董哥比陳大力還在意呢,早早的就把這些問清楚了,必須趕在之前前搬完東西,卡著吉時讓陳大力點鞭炮。
陳大力買的那點小鞭炮,這會兒,已經被拆開了,王二東跟沒長大的孩子似得,隔一會兒就點一個往外扔,聽著“砰砰”的響聲樂得合不攏嘴。
陳意茹這丫頭一點也不害怕,竟然躍躍欲試的要去接王二東手裏的火柴,這還了得,周燕趕緊把陳意茹抱在一邊的糧食袋子上。
“意茹的膽子真不小!”王二東正說著呢,腦門上就被自己親哥蹦了一個大腦崩。
“這炮一會都讓你禍敗完了,別戳記孩子,你給我後麵站著去!”
“我哪有。”王二東委屈的看向他大哥,他大哥天天古板的要命,唉。
卡車開的不算慢,壯鄉屯距離鎮上也不算太遠,很快就開到地方。
陳大力新買的這座院子就在鎮上收公糧的那個糧所後麵那條巷子裏,因為收公糧時過往的驢車、板車不少,所以這邊的路修的非常寬敞,老董哥按著陳大力的指引,直接把車開到了他家的門口。
“是這一出院子嗎?”老董哥停下車來問陳大力。
“是,就這一出,來,我去開門。”陳大力自己先跳下車後廂,再把陳意茹從周燕懷裏接過來,然後才護著周燕從車後廂爬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