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成功
字數:31932 加入書籤
對於小王同誌而言,他這邊能夠吸引的村裏人越多,就越有利於自己同事們後繼的行動。
村長為了方便大家,把結現金的地方選在了他們家門口,地板車就在一旁待命著。村長媳婦還有村長兩個人在一旁幫襯著。收購點蘆葦杆子,人手不用太多,因為是要分錢的原因,村長家門口被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
大家都想知道,這個蘆葦杆子到底能不能賣錢?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所以不少人都拖家帶口出來看熱鬧。
“真的收蘆葦杆子啊!”
“我還以為是騙子呢,這東西遍地都是,我以為是騙人的,就沒讓孩子去割,現在可咋整?”
“我也以為是騙人的,我們家也沒有割,現在去過也來不及了呀?”
“先看看給的啥價格?村長不是說人家長期收嗎?下回再賣也可以。”
看著烏泱烏泱的人群,聽著雜亂的聲音,小王同誌把身上放錢的包取了下來,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趁著小王這邊抓住了人們的眼球,站在他旁邊的同事,趕緊給擠在人群中的夥伴使眼色,示意他們可以開始行動。
為了抓住大家的眼球,小王也有意的得瑟了起來。他也不害怕別人搶他的,直接把放錢的包扔在桌子上。包口沒有拉鏈,是那種敞口的包,從裂開的包口可以直接看到裏麵整整齊齊的現金。
剛才還顯得十分躁動的老百姓呢,說話的聲音都低了八度。眼睛忍不住落在那個包上。
那裏麵可都是錢呀!
蘆葦杆是人工割的,為了方便整理,村長媳婦都讓村裏人捆成一捆一捆的。
村長家裏有秤,村長媳婦拿著一個自己家孩子寫過字的本子,在背麵記斤數,村長維持秩序,小王身邊一個瘦高個的同事負責稱斤數。小王同誌分量最重了,負責給人家賣蘆葦杆的人拿錢。
村長媳婦記多少斤數,隻要是蘆葦杆子質量過關,她可以從裏麵抽點錢來,因此村長媳婦對這事可上心了,不但主動的動員村裏人去割蘆葦杆,在小王同誌他們來之前還把大部分蘆葦杆都簡單的檢查了一遍,被她發現質量不過關的蘆葦杆直接就被退了回去。
這時候,可不是同村人最近了,誰要是耽誤了她掙錢,那村長媳婦是絕對不會給人家好臉色看的。
村長有意幫襯村裏那些即肯幹,生活條件又確實太差的鄉親。他把這些鄉親都排在了前麵,自家人知自家事。雖然大家都迫切的想把自己趁著閑時收割的蘆葦杆子賣掉,但是看到村長把那幾個人排在前麵,也都不吭聲了。
“哎,大兄弟,我們三嬸子的這些有多少斤?”村長媳婦看著小王的同事接過來排在第一位的婦女提著的那一個挎籃子,把裏麵捆的整整齊齊的蘆葦杆放在秤上麵,立刻出聲問道。
三嬸子也非常急切的看向了稱,生怕一眨眼就聽不到多少斤了。
“八十多斤,這個大娘可是割的不少呀!”要知道,小王同誌為了案子的進度,隻給了人家長王莊的村裏人兩天的時間。這個被村長媳婦稱為“三嬸子”的婦女,可是一個瘦巴巴的老太太,能在兩天內可以割出這麽多的蘆葦杆,可見沒少費功夫。
得出來了斤數,這會兒就到了顯示小王同誌重要性的時候了,在場的所有人都非常眼熱地看向了小王同誌。
是真是假這時候才能夠顯出來正章。小王同誌有意的得瑟。他故意拿錢的時候動作放得慢慢地,在眾人熱切的注視下,取出來一踏紙幣。抽出來幾張和老太太把賣蘆葦杆的錢結清了!
蘆葦杆的價格是之前就已經商定好了的,村長媳婦也已經夠提前告知了,村裏人蘆葦杆這個東西四個人都知道地理很常見哪哪都有課,所以定的價格並不高,可是。蘆葦這個東西輕,但是也好收割,手一抓鐮刀一割就是一大把。
村長媳婦提前就和別人說好啦,你能接受這個價格呢,你就去收割蘆葦幹,你要是接受不了了,這會兒你也就別幹了,不可能坐在家裏麵平板等著天上往下砸錢。
你在家裏麵一點活都不幹,誰也不可能平白無故地給你錢,你去收割蘆葦杆了,要是勤快一點,說不定一天就能掙個塊兒八毛的,所以說太多的錢是掙不了的,但是掙點小錢還是可以的,最起碼,自己需要買個針頭線腦的時候,不至於再問自家男人伸手要吧。
本來嘛,長王莊這個村子裏麵,因為靠水,常年容易水澇,糧食的收成也並不高。大家的水平常年都處在溫飽線上。
他們這個村子裏麵的人不是不勤勞不是不願意幹活,主要是沒有什麽掙錢的路子,曾經有村裏的人外出打工,結果因為太過老實,容易相信被人,輕易就被人坑了,此後村裏的人對外麵的花花世界產生了恐懼,不願意再外出掙錢,開始固執得守著自己的田地。
對於這種現象,村長也想改變,但是卻不知道從哪裏下手,村裏人固執的生活態度,讓他著實有些無力。
現在有人注意到了他們這個村莊,哪怕收購的隻是低廉的蘆葦杆,村長也願意配合著小王同誌,最起碼他們的這個村子正在做出改變。
三嬸子用發抖的手接過了小王同誌遞過去的錢,她的滿是皸裂的手指上還殘留著青綠色的汁液留下來的顏色,看著髒兮兮的,不過沒有任何一個人嘲笑她,人家努力掙錢呢,有什麽不對呢?
三嬸子的心裏激動極了,她小心的把這幾張紙幣疊起來,包在自己的手絹裏麵,這才鄭重的把它放進了自己腰間的口袋裏麵。
她的年紀大了,家裏的田地早已多分給了自己的兒子,兒孫不孝順,老人也跟著吃苦受罪,她日常的生活來源,全部取自於自己開墾的一小片自留地,
村長把她排在賣蘆葦杆的最前麵,也是由於這方麵的原因。
她賣的蘆葦杆並不是村子裏麵最多的,但是換來的這些錢足夠維持她生活一段時間了。
眼看著他們村的三嬸子已經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拿到了賣蘆葦杆的錢,排隊的人群裏麵立刻引起了一陣騷動。
“三嬸子居然割了八十多斤,她可真是厲害!”
“有錢拿當然得積極一些了!我怎麽感覺我割的沒有三嬸子割的多呀!”
“怎麽沒有,你的可比我割的多多了,你自己去割的?”
“我哪有那麽多空閑的時間呀?這不是讓我們家幾個孩子都去了蘆葦蕩了嗎?這才割了這麽多!”
“你家那幾個孩子,可真聽話!還肯幫你割這些蘆葦杆!像我們家倆孩子!別說幫我幹活了,吃完飯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你找都找不到他倆的蹤跡,真是幹啥啥不行,也不知道幫幫我。”
村長為了方便大家,把結現金的地方選在了他們家門口,地板車就在一旁待命著。村長媳婦還有村長兩個人在一旁幫襯著。收購點蘆葦杆子,人手不用太多,因為是要分錢的原因,村長家門口被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
大家都想知道,這個蘆葦杆子到底能不能賣錢?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所以不少人都拖家帶口出來看熱鬧。
“真的收蘆葦杆子啊!”
“我還以為是騙子呢,這東西遍地都是,我以為是騙人的,就沒讓孩子去割,現在可咋整?”
“我也以為是騙人的,我們家也沒有割,現在去過也來不及了呀?”
“先看看給的啥價格?村長不是說人家長期收嗎?下回再賣也可以。”
看著烏泱烏泱的人群,聽著雜亂的聲音,小王同誌把身上放錢的包取了下來,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趁著小王這邊抓住了人們的眼球,站在他旁邊的同事,趕緊給擠在人群中的夥伴使眼色,示意他們可以開始行動。
為了抓住大家的眼球,小王也有意的得瑟了起來。他也不害怕別人搶他的,直接把放錢的包扔在桌子上。包口沒有拉鏈,是那種敞口的包,從裂開的包口可以直接看到裏麵整整齊齊的現金。
剛才還顯得十分躁動的老百姓呢,說話的聲音都低了八度。眼睛忍不住落在那個包上。
那裏麵可都是錢呀!
蘆葦杆是人工割的,為了方便整理,村長媳婦都讓村裏人捆成一捆一捆的。
村長家裏有秤,村長媳婦拿著一個自己家孩子寫過字的本子,在背麵記斤數,村長維持秩序,小王身邊一個瘦高個的同事負責稱斤數。小王同誌分量最重了,負責給人家賣蘆葦杆的人拿錢。
村長媳婦記多少斤數,隻要是蘆葦杆子質量過關,她可以從裏麵抽點錢來,因此村長媳婦對這事可上心了,不但主動的動員村裏人去割蘆葦杆,在小王同誌他們來之前還把大部分蘆葦杆都簡單的檢查了一遍,被她發現質量不過關的蘆葦杆直接就被退了回去。
這時候,可不是同村人最近了,誰要是耽誤了她掙錢,那村長媳婦是絕對不會給人家好臉色看的。
村長有意幫襯村裏那些即肯幹,生活條件又確實太差的鄉親。他把這些鄉親都排在了前麵,自家人知自家事。雖然大家都迫切的想把自己趁著閑時收割的蘆葦杆子賣掉,但是看到村長把那幾個人排在前麵,也都不吭聲了。
“哎,大兄弟,我們三嬸子的這些有多少斤?”村長媳婦看著小王的同事接過來排在第一位的婦女提著的那一個挎籃子,把裏麵捆的整整齊齊的蘆葦杆放在秤上麵,立刻出聲問道。
三嬸子也非常急切的看向了稱,生怕一眨眼就聽不到多少斤了。
“八十多斤,這個大娘可是割的不少呀!”要知道,小王同誌為了案子的進度,隻給了人家長王莊的村裏人兩天的時間。這個被村長媳婦稱為“三嬸子”的婦女,可是一個瘦巴巴的老太太,能在兩天內可以割出這麽多的蘆葦杆,可見沒少費功夫。
得出來了斤數,這會兒就到了顯示小王同誌重要性的時候了,在場的所有人都非常眼熱地看向了小王同誌。
是真是假這時候才能夠顯出來正章。小王同誌有意的得瑟。他故意拿錢的時候動作放得慢慢地,在眾人熱切的注視下,取出來一踏紙幣。抽出來幾張和老太太把賣蘆葦杆的錢結清了!
蘆葦杆的價格是之前就已經商定好了的,村長媳婦也已經夠提前告知了,村裏人蘆葦杆這個東西四個人都知道地理很常見哪哪都有課,所以定的價格並不高,可是。蘆葦這個東西輕,但是也好收割,手一抓鐮刀一割就是一大把。
村長媳婦提前就和別人說好啦,你能接受這個價格呢,你就去收割蘆葦幹,你要是接受不了了,這會兒你也就別幹了,不可能坐在家裏麵平板等著天上往下砸錢。
你在家裏麵一點活都不幹,誰也不可能平白無故地給你錢,你去收割蘆葦杆了,要是勤快一點,說不定一天就能掙個塊兒八毛的,所以說太多的錢是掙不了的,但是掙點小錢還是可以的,最起碼,自己需要買個針頭線腦的時候,不至於再問自家男人伸手要吧。
本來嘛,長王莊這個村子裏麵,因為靠水,常年容易水澇,糧食的收成也並不高。大家的水平常年都處在溫飽線上。
他們這個村子裏麵的人不是不勤勞不是不願意幹活,主要是沒有什麽掙錢的路子,曾經有村裏的人外出打工,結果因為太過老實,容易相信被人,輕易就被人坑了,此後村裏的人對外麵的花花世界產生了恐懼,不願意再外出掙錢,開始固執得守著自己的田地。
對於這種現象,村長也想改變,但是卻不知道從哪裏下手,村裏人固執的生活態度,讓他著實有些無力。
現在有人注意到了他們這個村莊,哪怕收購的隻是低廉的蘆葦杆,村長也願意配合著小王同誌,最起碼他們的這個村子正在做出改變。
三嬸子用發抖的手接過了小王同誌遞過去的錢,她的滿是皸裂的手指上還殘留著青綠色的汁液留下來的顏色,看著髒兮兮的,不過沒有任何一個人嘲笑她,人家努力掙錢呢,有什麽不對呢?
三嬸子的心裏激動極了,她小心的把這幾張紙幣疊起來,包在自己的手絹裏麵,這才鄭重的把它放進了自己腰間的口袋裏麵。
她的年紀大了,家裏的田地早已多分給了自己的兒子,兒孫不孝順,老人也跟著吃苦受罪,她日常的生活來源,全部取自於自己開墾的一小片自留地,
村長把她排在賣蘆葦杆的最前麵,也是由於這方麵的原因。
她賣的蘆葦杆並不是村子裏麵最多的,但是換來的這些錢足夠維持她生活一段時間了。
眼看著他們村的三嬸子已經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拿到了賣蘆葦杆的錢,排隊的人群裏麵立刻引起了一陣騷動。
“三嬸子居然割了八十多斤,她可真是厲害!”
“有錢拿當然得積極一些了!我怎麽感覺我割的沒有三嬸子割的多呀!”
“怎麽沒有,你的可比我割的多多了,你自己去割的?”
“我哪有那麽多空閑的時間呀?這不是讓我們家幾個孩子都去了蘆葦蕩了嗎?這才割了這麽多!”
“你家那幾個孩子,可真聽話!還肯幫你割這些蘆葦杆!像我們家倆孩子!別說幫我幹活了,吃完飯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你找都找不到他倆的蹤跡,真是幹啥啥不行,也不知道幫幫我。”
村長為了方便大家,把結現金的地方選在了他們家門口,地板車就在一旁待命著。村長媳婦還有村長兩個人在一旁幫襯著。收購點蘆葦杆子,人手不用太多,因為是要分錢的原因,村長家門口被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
大家都想知道,這個蘆葦杆子到底能不能賣錢?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所以不少人都拖家帶口出來看熱鬧。
“真的收蘆葦杆子啊!”
“我還以為是騙子呢,這東西遍地都是,我以為是騙人的,就沒讓孩子去割,現在可咋整?”
“我也以為是騙人的,我們家也沒有割,現在去過也來不及了呀?”
“先看看給的啥價格?村長不是說人家長期收嗎?下回再賣也可以。”
看著烏泱烏泱的人群,聽著雜亂的聲音,小王同誌把身上放錢的包取了下來,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趁著小王這邊抓住了人們的眼球,站在他旁邊的同事,趕緊給擠在人群中的夥伴使眼色,示意他們可以開始行動。
為了抓住大家的眼球,小王也有意的得瑟了起來。他也不害怕別人搶他的,直接把放錢的包扔在桌子上。包口沒有拉鏈,是那種敞口的包,從裂開的包口可以直接看到裏麵整整齊齊的現金。
剛才還顯得十分躁動的老百姓呢,說話的聲音都低了八度。眼睛忍不住落在那個包上。
那裏麵可都是錢呀!
蘆葦杆是人工割的,為了方便整理,村長媳婦都讓村裏人捆成一捆一捆的。
村長家裏有秤,村長媳婦拿著一個自己家孩子寫過字的本子,在背麵記斤數,村長維持秩序,小王身邊一個瘦高個的同事負責稱斤數。小王同誌分量最重了,負責給人家賣蘆葦杆的人拿錢。
村長媳婦記多少斤數,隻要是蘆葦杆子質量過關,她可以從裏麵抽點錢來,因此村長媳婦對這事可上心了,不但主動的動員村裏人去割蘆葦杆,在小王同誌他們來之前還把大部分蘆葦杆都簡單的檢查了一遍,被她發現質量不過關的蘆葦杆直接就被退了回去。
這時候,可不是同村人最近了,誰要是耽誤了她掙錢,那村長媳婦是絕對不會給人家好臉色看的。
村長有意幫襯村裏那些即肯幹,生活條件又確實太差的鄉親。他把這些鄉親都排在了前麵,自家人知自家事。雖然大家都迫切的想把自己趁著閑時收割的蘆葦杆子賣掉,但是看到村長把那幾個人排在前麵,也都不吭聲了。
“哎,大兄弟,我們三嬸子的這些有多少斤?”村長媳婦看著小王的同事接過來排在第一位的婦女提著的那一個挎籃子,把裏麵捆的整整齊齊的蘆葦杆放在秤上麵,立刻出聲問道。
三嬸子也非常急切的看向了稱,生怕一眨眼就聽不到多少斤了。
“八十多斤,這個大娘可是割的不少呀!”要知道,小王同誌為了案子的進度,隻給了人家長王莊的村裏人兩天的時間。這個被村長媳婦稱為“三嬸子”的婦女,可是一個瘦巴巴的老太太,能在兩天內可以割出這麽多的蘆葦杆,可見沒少費功夫。
得出來了斤數,這會兒就到了顯示小王同誌重要性的時候了,在場的所有人都非常眼熱地看向了小王同誌。
是真是假這時候才能夠顯出來正章。小王同誌有意的得瑟。他故意拿錢的時候動作放得慢慢地,在眾人熱切的注視下,取出來一踏紙幣。抽出來幾張和老太太把賣蘆葦杆的錢結清了!
蘆葦杆的價格是之前就已經商定好了的,村長媳婦也已經夠提前告知了,村裏人蘆葦杆這個東西四個人都知道地理很常見哪哪都有課,所以定的價格並不高,可是。蘆葦這個東西輕,但是也好收割,手一抓鐮刀一割就是一大把。
村長媳婦提前就和別人說好啦,你能接受這個價格呢,你就去收割蘆葦幹,你要是接受不了了,這會兒你也就別幹了,不可能坐在家裏麵平板等著天上往下砸錢。
你在家裏麵一點活都不幹,誰也不可能平白無故地給你錢,你去收割蘆葦杆了,要是勤快一點,說不定一天就能掙個塊兒八毛的,所以說太多的錢是掙不了的,但是掙點小錢還是可以的,最起碼,自己需要買個針頭線腦的時候,不至於再問自家男人伸手要吧。
本來嘛,長王莊這個村子裏麵,因為靠水,常年容易水澇,糧食的收成也並不高。大家的水平常年都處在溫飽線上。
他們這個村子裏麵的人不是不勤勞不是不願意幹活,主要是沒有什麽掙錢的路子,曾經有村裏的人外出打工,結果因為太過老實,容易相信被人,輕易就被人坑了,此後村裏的人對外麵的花花世界產生了恐懼,不願意再外出掙錢,開始固執得守著自己的田地。
對於這種現象,村長也想改變,但是卻不知道從哪裏下手,村裏人固執的生活態度,讓他著實有些無力。
現在有人注意到了他們這個村莊,哪怕收購的隻是低廉的蘆葦杆,村長也願意配合著小王同誌,最起碼他們的這個村子正在做出改變。
三嬸子用發抖的手接過了小王同誌遞過去的錢,她的滿是皸裂的手指上還殘留著青綠色的汁液留下來的顏色,看著髒兮兮的,不過沒有任何一個人嘲笑她,人家努力掙錢呢,有什麽不對呢?
三嬸子的心裏激動極了,她小心的把這幾張紙幣疊起來,包在自己的手絹裏麵,這才鄭重的把它放進了自己腰間的口袋裏麵。
她的年紀大了,家裏的田地早已多分給了自己的兒子,兒孫不孝順,老人也跟著吃苦受罪,她日常的生活來源,全部取自於自己開墾的一小片自留地,
村長把她排在賣蘆葦杆的最前麵,也是由於這方麵的原因。
她賣的蘆葦杆並不是村子裏麵最多的,但是換來的這些錢足夠維持她生活一段時間了。
眼看著他們村的三嬸子已經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拿到了賣蘆葦杆的錢,排隊的人群裏麵立刻引起了一陣騷動。
“三嬸子居然割了八十多斤,她可真是厲害!”
“有錢拿當然得積極一些了!我怎麽感覺我割的沒有三嬸子割的多呀!”
“怎麽沒有,你的可比我割的多多了,你自己去割的?”
“我哪有那麽多空閑的時間呀?這不是讓我們家幾個孩子都去了蘆葦蕩了嗎?這才割了這麽多!”
“你家那幾個孩子,可真聽話!還肯幫你割這些蘆葦杆!像我們家倆孩子!別說幫我幹活了,吃完飯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你找都找不到他倆的蹤跡,真是幹啥啥不行,也不知道幫幫我。”
村長為了方便大家,把結現金的地方選在了他們家門口,地板車就在一旁待命著。村長媳婦還有村長兩個人在一旁幫襯著。收購點蘆葦杆子,人手不用太多,因為是要分錢的原因,村長家門口被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
大家都想知道,這個蘆葦杆子到底能不能賣錢?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所以不少人都拖家帶口出來看熱鬧。
“真的收蘆葦杆子啊!”
“我還以為是騙子呢,這東西遍地都是,我以為是騙人的,就沒讓孩子去割,現在可咋整?”
“我也以為是騙人的,我們家也沒有割,現在去過也來不及了呀?”
“先看看給的啥價格?村長不是說人家長期收嗎?下回再賣也可以。”
看著烏泱烏泱的人群,聽著雜亂的聲音,小王同誌把身上放錢的包取了下來,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趁著小王這邊抓住了人們的眼球,站在他旁邊的同事,趕緊給擠在人群中的夥伴使眼色,示意他們可以開始行動。
為了抓住大家的眼球,小王也有意的得瑟了起來。他也不害怕別人搶他的,直接把放錢的包扔在桌子上。包口沒有拉鏈,是那種敞口的包,從裂開的包口可以直接看到裏麵整整齊齊的現金。
剛才還顯得十分躁動的老百姓呢,說話的聲音都低了八度。眼睛忍不住落在那個包上。
那裏麵可都是錢呀!
蘆葦杆是人工割的,為了方便整理,村長媳婦都讓村裏人捆成一捆一捆的。
村長家裏有秤,村長媳婦拿著一個自己家孩子寫過字的本子,在背麵記斤數,村長維持秩序,小王身邊一個瘦高個的同事負責稱斤數。小王同誌分量最重了,負責給人家賣蘆葦杆的人拿錢。
村長媳婦記多少斤數,隻要是蘆葦杆子質量過關,她可以從裏麵抽點錢來,因此村長媳婦對這事可上心了,不但主動的動員村裏人去割蘆葦杆,在小王同誌他們來之前還把大部分蘆葦杆都簡單的檢查了一遍,被她發現質量不過關的蘆葦杆直接就被退了回去。
這時候,可不是同村人最近了,誰要是耽誤了她掙錢,那村長媳婦是絕對不會給人家好臉色看的。
村長有意幫襯村裏那些即肯幹,生活條件又確實太差的鄉親。他把這些鄉親都排在了前麵,自家人知自家事。雖然大家都迫切的想把自己趁著閑時收割的蘆葦杆子賣掉,但是看到村長把那幾個人排在前麵,也都不吭聲了。
“哎,大兄弟,我們三嬸子的這些有多少斤?”村長媳婦看著小王的同事接過來排在第一位的婦女提著的那一個挎籃子,把裏麵捆的整整齊齊的蘆葦杆放在秤上麵,立刻出聲問道。
三嬸子也非常急切的看向了稱,生怕一眨眼就聽不到多少斤了。
“八十多斤,這個大娘可是割的不少呀!”要知道,小王同誌為了案子的進度,隻給了人家長王莊的村裏人兩天的時間。這個被村長媳婦稱為“三嬸子”的婦女,可是一個瘦巴巴的老太太,能在兩天內可以割出這麽多的蘆葦杆,可見沒少費功夫。
得出來了斤數,這會兒就到了顯示小王同誌重要性的時候了,在場的所有人都非常眼熱地看向了小王同誌。
是真是假這時候才能夠顯出來正章。小王同誌有意的得瑟。他故意拿錢的時候動作放得慢慢地,在眾人熱切的注視下,取出來一踏紙幣。抽出來幾張和老太太把賣蘆葦杆的錢結清了!
蘆葦杆的價格是之前就已經商定好了的,村長媳婦也已經夠提前告知了,村裏人蘆葦杆這個東西四個人都知道地理很常見哪哪都有課,所以定的價格並不高,可是。蘆葦這個東西輕,但是也好收割,手一抓鐮刀一割就是一大把。
村長媳婦提前就和別人說好啦,你能接受這個價格呢,你就去收割蘆葦幹,你要是接受不了了,這會兒你也就別幹了,不可能坐在家裏麵平板等著天上往下砸錢。
你在家裏麵一點活都不幹,誰也不可能平白無故地給你錢,你去收割蘆葦杆了,要是勤快一點,說不定一天就能掙個塊兒八毛的,所以說太多的錢是掙不了的,但是掙點小錢還是可以的,最起碼,自己需要買個針頭線腦的時候,不至於再問自家男人伸手要吧。
本來嘛,長王莊這個村子裏麵,因為靠水,常年容易水澇,糧食的收成也並不高。大家的水平常年都處在溫飽線上。
他們這個村子裏麵的人不是不勤勞不是不願意幹活,主要是沒有什麽掙錢的路子,曾經有村裏的人外出打工,結果因為太過老實,容易相信被人,輕易就被人坑了,此後村裏的人對外麵的花花世界產生了恐懼,不願意再外出掙錢,開始固執得守著自己的田地。
對於這種現象,村長也想改變,但是卻不知道從哪裏下手,村裏人固執的生活態度,讓他著實有些無力。
現在有人注意到了他們這個村莊,哪怕收購的隻是低廉的蘆葦杆,村長也願意配合著小王同誌,最起碼他們的這個村子正在做出改變。
三嬸子用發抖的手接過了小王同誌遞過去的錢,她的滿是皸裂的手指上還殘留著青綠色的汁液留下來的顏色,看著髒兮兮的,不過沒有任何一個人嘲笑她,人家努力掙錢呢,有什麽不對呢?
三嬸子的心裏激動極了,她小心的把這幾張紙幣疊起來,包在自己的手絹裏麵,這才鄭重的把它放進了自己腰間的口袋裏麵。
她的年紀大了,家裏的田地早已多分給了自己的兒子,兒孫不孝順,老人也跟著吃苦受罪,她日常的生活來源,全部取自於自己開墾的一小片自留地,
村長把她排在賣蘆葦杆的最前麵,也是由於這方麵的原因。
她賣的蘆葦杆並不是村子裏麵最多的,但是換來的這些錢足夠維持她生活一段時間了。
眼看著他們村的三嬸子已經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拿到了賣蘆葦杆的錢,排隊的人群裏麵立刻引起了一陣騷動。
“三嬸子居然割了八十多斤,她可真是厲害!”
“有錢拿當然得積極一些了!我怎麽感覺我割的沒有三嬸子割的多呀!”
“怎麽沒有,你的可比我割的多多了,你自己去割的?”
“我哪有那麽多空閑的時間呀?這不是讓我們家幾個孩子都去了蘆葦蕩了嗎?這才割了這麽多!”
“你家那幾個孩子,可真聽話!還肯幫你割這些蘆葦杆!像我們家倆孩子!別說幫我幹活了,吃完飯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你找都找不到他倆的蹤跡,真是幹啥啥不行,也不知道幫幫我。”
村長為了方便大家,把結現金的地方選在了他們家門口,地板車就在一旁待命著。村長媳婦還有村長兩個人在一旁幫襯著。收購點蘆葦杆子,人手不用太多,因為是要分錢的原因,村長家門口被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
大家都想知道,這個蘆葦杆子到底能不能賣錢?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所以不少人都拖家帶口出來看熱鬧。
“真的收蘆葦杆子啊!”
“我還以為是騙子呢,這東西遍地都是,我以為是騙人的,就沒讓孩子去割,現在可咋整?”
“我也以為是騙人的,我們家也沒有割,現在去過也來不及了呀?”
“先看看給的啥價格?村長不是說人家長期收嗎?下回再賣也可以。”
看著烏泱烏泱的人群,聽著雜亂的聲音,小王同誌把身上放錢的包取了下來,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趁著小王這邊抓住了人們的眼球,站在他旁邊的同事,趕緊給擠在人群中的夥伴使眼色,示意他們可以開始行動。
為了抓住大家的眼球,小王也有意的得瑟了起來。他也不害怕別人搶他的,直接把放錢的包扔在桌子上。包口沒有拉鏈,是那種敞口的包,從裂開的包口可以直接看到裏麵整整齊齊的現金。
剛才還顯得十分躁動的老百姓呢,說話的聲音都低了八度。眼睛忍不住落在那個包上。
那裏麵可都是錢呀!
蘆葦杆是人工割的,為了方便整理,村長媳婦都讓村裏人捆成一捆一捆的。
村長家裏有秤,村長媳婦拿著一個自己家孩子寫過字的本子,在背麵記斤數,村長維持秩序,小王身邊一個瘦高個的同事負責稱斤數。小王同誌分量最重了,負責給人家賣蘆葦杆的人拿錢。
村長媳婦記多少斤數,隻要是蘆葦杆子質量過關,她可以從裏麵抽點錢來,因此村長媳婦對這事可上心了,不但主動的動員村裏人去割蘆葦杆,在小王同誌他們來之前還把大部分蘆葦杆都簡單的檢查了一遍,被她發現質量不過關的蘆葦杆直接就被退了回去。
這時候,可不是同村人最近了,誰要是耽誤了她掙錢,那村長媳婦是絕對不會給人家好臉色看的。
村長有意幫襯村裏那些即肯幹,生活條件又確實太差的鄉親。他把這些鄉親都排在了前麵,自家人知自家事。雖然大家都迫切的想把自己趁著閑時收割的蘆葦杆子賣掉,但是看到村長把那幾個人排在前麵,也都不吭聲了。
“哎,大兄弟,我們三嬸子的這些有多少斤?”村長媳婦看著小王的同事接過來排在第一位的婦女提著的那一個挎籃子,把裏麵捆的整整齊齊的蘆葦杆放在秤上麵,立刻出聲問道。
三嬸子也非常急切的看向了稱,生怕一眨眼就聽不到多少斤了。
“八十多斤,這個大娘可是割的不少呀!”要知道,小王同誌為了案子的進度,隻給了人家長王莊的村裏人兩天的時間。這個被村長媳婦稱為“三嬸子”的婦女,可是一個瘦巴巴的老太太,能在兩天內可以割出這麽多的蘆葦杆,可見沒少費功夫。
得出來了斤數,這會兒就到了顯示小王同誌重要性的時候了,在場的所有人都非常眼熱地看向了小王同誌。
是真是假這時候才能夠顯出來正章。小王同誌有意的得瑟。他故意拿錢的時候動作放得慢慢地,在眾人熱切的注視下,取出來一踏紙幣。抽出來幾張和老太太把賣蘆葦杆的錢結清了!
蘆葦杆的價格是之前就已經商定好了的,村長媳婦也已經夠提前告知了,村裏人蘆葦杆這個東西四個人都知道地理很常見哪哪都有課,所以定的價格並不高,可是。蘆葦這個東西輕,但是也好收割,手一抓鐮刀一割就是一大把。
村長媳婦提前就和別人說好啦,你能接受這個價格呢,你就去收割蘆葦幹,你要是接受不了了,這會兒你也就別幹了,不可能坐在家裏麵平板等著天上往下砸錢。
你在家裏麵一點活都不幹,誰也不可能平白無故地給你錢,你去收割蘆葦杆了,要是勤快一點,說不定一天就能掙個塊兒八毛的,所以說太多的錢是掙不了的,但是掙點小錢還是可以的,最起碼,自己需要買個針頭線腦的時候,不至於再問自家男人伸手要吧。
本來嘛,長王莊這個村子裏麵,因為靠水,常年容易水澇,糧食的收成也並不高。大家的水平常年都處在溫飽線上。
他們這個村子裏麵的人不是不勤勞不是不願意幹活,主要是沒有什麽掙錢的路子,曾經有村裏的人外出打工,結果因為太過老實,容易相信被人,輕易就被人坑了,此後村裏的人對外麵的花花世界產生了恐懼,不願意再外出掙錢,開始固執得守著自己的田地。
對於這種現象,村長也想改變,但是卻不知道從哪裏下手,村裏人固執的生活態度,讓他著實有些無力。
現在有人注意到了他們這個村莊,哪怕收購的隻是低廉的蘆葦杆,村長也願意配合著小王同誌,最起碼他們的這個村子正在做出改變。
三嬸子用發抖的手接過了小王同誌遞過去的錢,她的滿是皸裂的手指上還殘留著青綠色的汁液留下來的顏色,看著髒兮兮的,不過沒有任何一個人嘲笑她,人家努力掙錢呢,有什麽不對呢?
三嬸子的心裏激動極了,她小心的把這幾張紙幣疊起來,包在自己的手絹裏麵,這才鄭重的把它放進了自己腰間的口袋裏麵。
她的年紀大了,家裏的田地早已多分給了自己的兒子,兒孫不孝順,老人也跟著吃苦受罪,她日常的生活來源,全部取自於自己開墾的一小片自留地,
村長把她排在賣蘆葦杆的最前麵,也是由於這方麵的原因。
她賣的蘆葦杆並不是村子裏麵最多的,但是換來的這些錢足夠維持她生活一段時間了。
眼看著他們村的三嬸子已經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拿到了賣蘆葦杆的錢,排隊的人群裏麵立刻引起了一陣騷動。
“三嬸子居然割了八十多斤,她可真是厲害!”
“有錢拿當然得積極一些了!我怎麽感覺我割的沒有三嬸子割的多呀!”
“怎麽沒有,你的可比我割的多多了,你自己去割的?”
“我哪有那麽多空閑的時間呀?這不是讓我們家幾個孩子都去了蘆葦蕩了嗎?這才割了這麽多!”
“你家那幾個孩子,可真聽話!還肯幫你割這些蘆葦杆!像我們家倆孩子!別說幫我幹活了,吃完飯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你找都找不到他倆的蹤跡,真是幹啥啥不行,也不知道幫幫我。”
村長為了方便大家,把結現金的地方選在了他們家門口,地板車就在一旁待命著。村長媳婦還有村長兩個人在一旁幫襯著。收購點蘆葦杆子,人手不用太多,因為是要分錢的原因,村長家門口被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
大家都想知道,這個蘆葦杆子到底能不能賣錢?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所以不少人都拖家帶口出來看熱鬧。
“真的收蘆葦杆子啊!”
“我還以為是騙子呢,這東西遍地都是,我以為是騙人的,就沒讓孩子去割,現在可咋整?”
“我也以為是騙人的,我們家也沒有割,現在去過也來不及了呀?”
“先看看給的啥價格?村長不是說人家長期收嗎?下回再賣也可以。”
看著烏泱烏泱的人群,聽著雜亂的聲音,小王同誌把身上放錢的包取了下來,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趁著小王這邊抓住了人們的眼球,站在他旁邊的同事,趕緊給擠在人群中的夥伴使眼色,示意他們可以開始行動。
為了抓住大家的眼球,小王也有意的得瑟了起來。他也不害怕別人搶他的,直接把放錢的包扔在桌子上。包口沒有拉鏈,是那種敞口的包,從裂開的包口可以直接看到裏麵整整齊齊的現金。
剛才還顯得十分躁動的老百姓呢,說話的聲音都低了八度。眼睛忍不住落在那個包上。
那裏麵可都是錢呀!
蘆葦杆是人工割的,為了方便整理,村長媳婦都讓村裏人捆成一捆一捆的。
村長家裏有秤,村長媳婦拿著一個自己家孩子寫過字的本子,在背麵記斤數,村長維持秩序,小王身邊一個瘦高個的同事負責稱斤數。小王同誌分量最重了,負責給人家賣蘆葦杆的人拿錢。
村長媳婦記多少斤數,隻要是蘆葦杆子質量過關,她可以從裏麵抽點錢來,因此村長媳婦對這事可上心了,不但主動的動員村裏人去割蘆葦杆,在小王同誌他們來之前還把大部分蘆葦杆都簡單的檢查了一遍,被她發現質量不過關的蘆葦杆直接就被退了回去。
這時候,可不是同村人最近了,誰要是耽誤了她掙錢,那村長媳婦是絕對不會給人家好臉色看的。
村長有意幫襯村裏那些即肯幹,生活條件又確實太差的鄉親。他把這些鄉親都排在了前麵,自家人知自家事。雖然大家都迫切的想把自己趁著閑時收割的蘆葦杆子賣掉,但是看到村長把那幾個人排在前麵,也都不吭聲了。
“哎,大兄弟,我們三嬸子的這些有多少斤?”村長媳婦看著小王的同事接過來排在第一位的婦女提著的那一個挎籃子,把裏麵捆的整整齊齊的蘆葦杆放在秤上麵,立刻出聲問道。
三嬸子也非常急切的看向了稱,生怕一眨眼就聽不到多少斤了。
“八十多斤,這個大娘可是割的不少呀!”要知道,小王同誌為了案子的進度,隻給了人家長王莊的村裏人兩天的時間。這個被村長媳婦稱為“三嬸子”的婦女,可是一個瘦巴巴的老太太,能在兩天內可以割出這麽多的蘆葦杆,可見沒少費功夫。
得出來了斤數,這會兒就到了顯示小王同誌重要性的時候了,在場的所有人都非常眼熱地看向了小王同誌。
是真是假這時候才能夠顯出來正章。小王同誌有意的得瑟。他故意拿錢的時候動作放得慢慢地,在眾人熱切的注視下,取出來一踏紙幣。抽出來幾張和老太太把賣蘆葦杆的錢結清了!
蘆葦杆的價格是之前就已經商定好了的,村長媳婦也已經夠提前告知了,村裏人蘆葦杆這個東西四個人都知道地理很常見哪哪都有課,所以定的價格並不高,可是。蘆葦這個東西輕,但是也好收割,手一抓鐮刀一割就是一大把。
村長媳婦提前就和別人說好啦,你能接受這個價格呢,你就去收割蘆葦幹,你要是接受不了了,這會兒你也就別幹了,不可能坐在家裏麵平板等著天上往下砸錢。
你在家裏麵一點活都不幹,誰也不可能平白無故地給你錢,你去收割蘆葦杆了,要是勤快一點,說不定一天就能掙個塊兒八毛的,所以說太多的錢是掙不了的,但是掙點小錢還是可以的,最起碼,自己需要買個針頭線腦的時候,不至於再問自家男人伸手要吧。
本來嘛,長王莊這個村子裏麵,因為靠水,常年容易水澇,糧食的收成也並不高。大家的水平常年都處在溫飽線上。
他們這個村子裏麵的人不是不勤勞不是不願意幹活,主要是沒有什麽掙錢的路子,曾經有村裏的人外出打工,結果因為太過老實,容易相信被人,輕易就被人坑了,此後村裏的人對外麵的花花世界產生了恐懼,不願意再外出掙錢,開始固執得守著自己的田地。
對於這種現象,村長也想改變,但是卻不知道從哪裏下手,村裏人固執的生活態度,讓他著實有些無力。
現在有人注意到了他們這個村莊,哪怕收購的隻是低廉的蘆葦杆,村長也願意配合著小王同誌,最起碼他們的這個村子正在做出改變。
三嬸子用發抖的手接過了小王同誌遞過去的錢,她的滿是皸裂的手指上還殘留著青綠色的汁液留下來的顏色,看著髒兮兮的,不過沒有任何一個人嘲笑她,人家努力掙錢呢,有什麽不對呢?
三嬸子的心裏激動極了,她小心的把這幾張紙幣疊起來,包在自己的手絹裏麵,這才鄭重的把它放進了自己腰間的口袋裏麵。
她的年紀大了,家裏的田地早已多分給了自己的兒子,兒孫不孝順,老人也跟著吃苦受罪,她日常的生活來源,全部取自於自己開墾的一小片自留地,
村長把她排在賣蘆葦杆的最前麵,也是由於這方麵的原因。
她賣的蘆葦杆並不是村子裏麵最多的,但是換來的這些錢足夠維持她生活一段時間了。
眼看著他們村的三嬸子已經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拿到了賣蘆葦杆的錢,排隊的人群裏麵立刻引起了一陣騷動。
“三嬸子居然割了八十多斤,她可真是厲害!”
“有錢拿當然得積極一些了!我怎麽感覺我割的沒有三嬸子割的多呀!”
“怎麽沒有,你的可比我割的多多了,你自己去割的?”
“我哪有那麽多空閑的時間呀?這不是讓我們家幾個孩子都去了蘆葦蕩了嗎?這才割了這麽多!”
“你家那幾個孩子,可真聽話!還肯幫你割這些蘆葦杆!像我們家倆孩子!別說幫我幹活了,吃完飯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你找都找不到他倆的蹤跡,真是幹啥啥不行,也不知道幫幫我。”
村長為了方便大家,把結現金的地方選在了他們家門口,地板車就在一旁待命著。村長媳婦還有村長兩個人在一旁幫襯著。收購點蘆葦杆子,人手不用太多,因為是要分錢的原因,村長家門口被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
大家都想知道,這個蘆葦杆子到底能不能賣錢?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所以不少人都拖家帶口出來看熱鬧。
“真的收蘆葦杆子啊!”
“我還以為是騙子呢,這東西遍地都是,我以為是騙人的,就沒讓孩子去割,現在可咋整?”
“我也以為是騙人的,我們家也沒有割,現在去過也來不及了呀?”
“先看看給的啥價格?村長不是說人家長期收嗎?下回再賣也可以。”
看著烏泱烏泱的人群,聽著雜亂的聲音,小王同誌把身上放錢的包取了下來,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趁著小王這邊抓住了人們的眼球,站在他旁邊的同事,趕緊給擠在人群中的夥伴使眼色,示意他們可以開始行動。
為了抓住大家的眼球,小王也有意的得瑟了起來。他也不害怕別人搶他的,直接把放錢的包扔在桌子上。包口沒有拉鏈,是那種敞口的包,從裂開的包口可以直接看到裏麵整整齊齊的現金。
剛才還顯得十分躁動的老百姓呢,說話的聲音都低了八度。眼睛忍不住落在那個包上。
那裏麵可都是錢呀!
蘆葦杆是人工割的,為了方便整理,村長媳婦都讓村裏人捆成一捆一捆的。
村長家裏有秤,村長媳婦拿著一個自己家孩子寫過字的本子,在背麵記斤數,村長維持秩序,小王身邊一個瘦高個的同事負責稱斤數。小王同誌分量最重了,負責給人家賣蘆葦杆的人拿錢。
村長媳婦記多少斤數,隻要是蘆葦杆子質量過關,她可以從裏麵抽點錢來,因此村長媳婦對這事可上心了,不但主動的動員村裏人去割蘆葦杆,在小王同誌他們來之前還把大部分蘆葦杆都簡單的檢查了一遍,被她發現質量不過關的蘆葦杆直接就被退了回去。
這時候,可不是同村人最近了,誰要是耽誤了她掙錢,那村長媳婦是絕對不會給人家好臉色看的。
村長有意幫襯村裏那些即肯幹,生活條件又確實太差的鄉親。他把這些鄉親都排在了前麵,自家人知自家事。雖然大家都迫切的想把自己趁著閑時收割的蘆葦杆子賣掉,但是看到村長把那幾個人排在前麵,也都不吭聲了。
“哎,大兄弟,我們三嬸子的這些有多少斤?”村長媳婦看著小王的同事接過來排在第一位的婦女提著的那一個挎籃子,把裏麵捆的整整齊齊的蘆葦杆放在秤上麵,立刻出聲問道。
三嬸子也非常急切的看向了稱,生怕一眨眼就聽不到多少斤了。
“八十多斤,這個大娘可是割的不少呀!”要知道,小王同誌為了案子的進度,隻給了人家長王莊的村裏人兩天的時間。這個被村長媳婦稱為“三嬸子”的婦女,可是一個瘦巴巴的老太太,能在兩天內可以割出這麽多的蘆葦杆,可見沒少費功夫。
得出來了斤數,這會兒就到了顯示小王同誌重要性的時候了,在場的所有人都非常眼熱地看向了小王同誌。
是真是假這時候才能夠顯出來正章。小王同誌有意的得瑟。他故意拿錢的時候動作放得慢慢地,在眾人熱切的注視下,取出來一踏紙幣。抽出來幾張和老太太把賣蘆葦杆的錢結清了!
蘆葦杆的價格是之前就已經商定好了的,村長媳婦也已經夠提前告知了,村裏人蘆葦杆這個東西四個人都知道地理很常見哪哪都有課,所以定的價格並不高,可是。蘆葦這個東西輕,但是也好收割,手一抓鐮刀一割就是一大把。
村長媳婦提前就和別人說好啦,你能接受這個價格呢,你就去收割蘆葦幹,你要是接受不了了,這會兒你也就別幹了,不可能坐在家裏麵平板等著天上往下砸錢。
你在家裏麵一點活都不幹,誰也不可能平白無故地給你錢,你去收割蘆葦杆了,要是勤快一點,說不定一天就能掙個塊兒八毛的,所以說太多的錢是掙不了的,但是掙點小錢還是可以的,最起碼,自己需要買個針頭線腦的時候,不至於再問自家男人伸手要吧。
本來嘛,長王莊這個村子裏麵,因為靠水,常年容易水澇,糧食的收成也並不高。大家的水平常年都處在溫飽線上。
他們這個村子裏麵的人不是不勤勞不是不願意幹活,主要是沒有什麽掙錢的路子,曾經有村裏的人外出打工,結果因為太過老實,容易相信被人,輕易就被人坑了,此後村裏的人對外麵的花花世界產生了恐懼,不願意再外出掙錢,開始固執得守著自己的田地。
對於這種現象,村長也想改變,但是卻不知道從哪裏下手,村裏人固執的生活態度,讓他著實有些無力。
現在有人注意到了他們這個村莊,哪怕收購的隻是低廉的蘆葦杆,村長也願意配合著小王同誌,最起碼他們的這個村子正在做出改變。
三嬸子用發抖的手接過了小王同誌遞過去的錢,她的滿是皸裂的手指上還殘留著青綠色的汁液留下來的顏色,看著髒兮兮的,不過沒有任何一個人嘲笑她,人家努力掙錢呢,有什麽不對呢?
三嬸子的心裏激動極了,她小心的把這幾張紙幣疊起來,包在自己的手絹裏麵,這才鄭重的把它放進了自己腰間的口袋裏麵。
她的年紀大了,家裏的田地早已多分給了自己的兒子,兒孫不孝順,老人也跟著吃苦受罪,她日常的生活來源,全部取自於自己開墾的一小片自留地,
村長把她排在賣蘆葦杆的最前麵,也是由於這方麵的原因。
她賣的蘆葦杆並不是村子裏麵最多的,但是換來的這些錢足夠維持她生活一段時間了。
眼看著他們村的三嬸子已經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拿到了賣蘆葦杆的錢,排隊的人群裏麵立刻引起了一陣騷動。
“三嬸子居然割了八十多斤,她可真是厲害!”
“有錢拿當然得積極一些了!我怎麽感覺我割的沒有三嬸子割的多呀!”
“怎麽沒有,你的可比我割的多多了,你自己去割的?”
“我哪有那麽多空閑的時間呀?這不是讓我們家幾個孩子都去了蘆葦蕩了嗎?這才割了這麽多!”
“你家那幾個孩子,可真聽話!還肯幫你割這些蘆葦杆!像我們家倆孩子!別說幫我幹活了,吃完飯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你找都找不到他倆的蹤跡,真是幹啥啥不行,也不知道幫幫我。”
村長為了方便大家,把結現金的地方選在了他們家門口,地板車就在一旁待命著。村長媳婦還有村長兩個人在一旁幫襯著。收購點蘆葦杆子,人手不用太多,因為是要分錢的原因,村長家門口被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
大家都想知道,這個蘆葦杆子到底能不能賣錢?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所以不少人都拖家帶口出來看熱鬧。
“真的收蘆葦杆子啊!”
“我還以為是騙子呢,這東西遍地都是,我以為是騙人的,就沒讓孩子去割,現在可咋整?”
“我也以為是騙人的,我們家也沒有割,現在去過也來不及了呀?”
“先看看給的啥價格?村長不是說人家長期收嗎?下回再賣也可以。”
看著烏泱烏泱的人群,聽著雜亂的聲音,小王同誌把身上放錢的包取了下來,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趁著小王這邊抓住了人們的眼球,站在他旁邊的同事,趕緊給擠在人群中的夥伴使眼色,示意他們可以開始行動。
為了抓住大家的眼球,小王也有意的得瑟了起來。他也不害怕別人搶他的,直接把放錢的包扔在桌子上。包口沒有拉鏈,是那種敞口的包,從裂開的包口可以直接看到裏麵整整齊齊的現金。
剛才還顯得十分躁動的老百姓呢,說話的聲音都低了八度。眼睛忍不住落在那個包上。
那裏麵可都是錢呀!
蘆葦杆是人工割的,為了方便整理,村長媳婦都讓村裏人捆成一捆一捆的。
村長家裏有秤,村長媳婦拿著一個自己家孩子寫過字的本子,在背麵記斤數,村長維持秩序,小王身邊一個瘦高個的同事負責稱斤數。小王同誌分量最重了,負責給人家賣蘆葦杆的人拿錢。
村長媳婦記多少斤數,隻要是蘆葦杆子質量過關,她可以從裏麵抽點錢來,因此村長媳婦對這事可上心了,不但主動的動員村裏人去割蘆葦杆,在小王同誌他們來之前還把大部分蘆葦杆都簡單的檢查了一遍,被她發現質量不過關的蘆葦杆直接就被退了回去。
這時候,可不是同村人最近了,誰要是耽誤了她掙錢,那村長媳婦是絕對不會給人家好臉色看的。
村長有意幫襯村裏那些即肯幹,生活條件又確實太差的鄉親。他把這些鄉親都排在了前麵,自家人知自家事。雖然大家都迫切的想把自己趁著閑時收割的蘆葦杆子賣掉,但是看到村長把那幾個人排在前麵,也都不吭聲了。
“哎,大兄弟,我們三嬸子的這些有多少斤?”村長媳婦看著小王的同事接過來排在第一位的婦女提著的那一個挎籃子,把裏麵捆的整整齊齊的蘆葦杆放在秤上麵,立刻出聲問道。
三嬸子也非常急切的看向了稱,生怕一眨眼就聽不到多少斤了。
“八十多斤,這個大娘可是割的不少呀!”要知道,小王同誌為了案子的進度,隻給了人家長王莊的村裏人兩天的時間。這個被村長媳婦稱為“三嬸子”的婦女,可是一個瘦巴巴的老太太,能在兩天內可以割出這麽多的蘆葦杆,可見沒少費功夫。
得出來了斤數,這會兒就到了顯示小王同誌重要性的時候了,在場的所有人都非常眼熱地看向了小王同誌。
是真是假這時候才能夠顯出來正章。小王同誌有意的得瑟。他故意拿錢的時候動作放得慢慢地,在眾人熱切的注視下,取出來一踏紙幣。抽出來幾張和老太太把賣蘆葦杆的錢結清了!
蘆葦杆的價格是之前就已經商定好了的,村長媳婦也已經夠提前告知了,村裏人蘆葦杆這個東西四個人都知道地理很常見哪哪都有課,所以定的價格並不高,可是。蘆葦這個東西輕,但是也好收割,手一抓鐮刀一割就是一大把。
村長媳婦提前就和別人說好啦,你能接受這個價格呢,你就去收割蘆葦幹,你要是接受不了了,這會兒你也就別幹了,不可能坐在家裏麵平板等著天上往下砸錢。
你在家裏麵一點活都不幹,誰也不可能平白無故地給你錢,你去收割蘆葦杆了,要是勤快一點,說不定一天就能掙個塊兒八毛的,所以說太多的錢是掙不了的,但是掙點小錢還是可以的,最起碼,自己需要買個針頭線腦的時候,不至於再問自家男人伸手要吧。
本來嘛,長王莊這個村子裏麵,因為靠水,常年容易水澇,糧食的收成也並不高。大家的水平常年都處在溫飽線上。
他們這個村子裏麵的人不是不勤勞不是不願意幹活,主要是沒有什麽掙錢的路子,曾經有村裏的人外出打工,結果因為太過老實,容易相信被人,輕易就被人坑了,此後村裏的人對外麵的花花世界產生了恐懼,不願意再外出掙錢,開始固執得守著自己的田地。
對於這種現象,村長也想改變,但是卻不知道從哪裏下手,村裏人固執的生活態度,讓他著實有些無力。
現在有人注意到了他們這個村莊,哪怕收購的隻是低廉的蘆葦杆,村長也願意配合著小王同誌,最起碼他們的這個村子正在做出改變。
三嬸子用發抖的手接過了小王同誌遞過去的錢,她的滿是皸裂的手指上還殘留著青綠色的汁液留下來的顏色,看著髒兮兮的,不過沒有任何一個人嘲笑她,人家努力掙錢呢,有什麽不對呢?
三嬸子的心裏激動極了,她小心的把這幾張紙幣疊起來,包在自己的手絹裏麵,這才鄭重的把它放進了自己腰間的口袋裏麵。
她的年紀大了,家裏的田地早已多分給了自己的兒子,兒孫不孝順,老人也跟著吃苦受罪,她日常的生活來源,全部取自於自己開墾的一小片自留地,
村長把她排在賣蘆葦杆的最前麵,也是由於這方麵的原因。
她賣的蘆葦杆並不是村子裏麵最多的,但是換來的這些錢足夠維持她生活一段時間了。
眼看著他們村的三嬸子已經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拿到了賣蘆葦杆的錢,排隊的人群裏麵立刻引起了一陣騷動。
“三嬸子居然割了八十多斤,她可真是厲害!”
“有錢拿當然得積極一些了!我怎麽感覺我割的沒有三嬸子割的多呀!”
“怎麽沒有,你的可比我割的多多了,你自己去割的?”
“我哪有那麽多空閑的時間呀?這不是讓我們家幾個孩子都去了蘆葦蕩了嗎?這才割了這麽多!”
“你家那幾個孩子,可真聽話!還肯幫你割這些蘆葦杆!像我們家倆孩子!別說幫我幹活了,吃完飯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你找都找不到他倆的蹤跡,真是幹啥啥不行,也不知道幫幫我。”
村長為了方便大家,把結現金的地方選在了他們家門口,地板車就在一旁待命著。村長媳婦還有村長兩個人在一旁幫襯著。收購點蘆葦杆子,人手不用太多,因為是要分錢的原因,村長家門口被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
大家都想知道,這個蘆葦杆子到底能不能賣錢?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所以不少人都拖家帶口出來看熱鬧。
“真的收蘆葦杆子啊!”
“我還以為是騙子呢,這東西遍地都是,我以為是騙人的,就沒讓孩子去割,現在可咋整?”
“我也以為是騙人的,我們家也沒有割,現在去過也來不及了呀?”
“先看看給的啥價格?村長不是說人家長期收嗎?下回再賣也可以。”
看著烏泱烏泱的人群,聽著雜亂的聲音,小王同誌把身上放錢的包取了下來,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趁著小王這邊抓住了人們的眼球,站在他旁邊的同事,趕緊給擠在人群中的夥伴使眼色,示意他們可以開始行動。
為了抓住大家的眼球,小王也有意的得瑟了起來。他也不害怕別人搶他的,直接把放錢的包扔在桌子上。包口沒有拉鏈,是那種敞口的包,從裂開的包口可以直接看到裏麵整整齊齊的現金。
剛才還顯得十分躁動的老百姓呢,說話的聲音都低了八度。眼睛忍不住落在那個包上。
那裏麵可都是錢呀!
蘆葦杆是人工割的,為了方便整理,村長媳婦都讓村裏人捆成一捆一捆的。
村長家裏有秤,村長媳婦拿著一個自己家孩子寫過字的本子,在背麵記斤數,村長維持秩序,小王身邊一個瘦高個的同事負責稱斤數。小王同誌分量最重了,負責給人家賣蘆葦杆的人拿錢。
村長媳婦記多少斤數,隻要是蘆葦杆子質量過關,她可以從裏麵抽點錢來,因此村長媳婦對這事可上心了,不但主動的動員村裏人去割蘆葦杆,在小王同誌他們來之前還把大部分蘆葦杆都簡單的檢查了一遍,被她發現質量不過關的蘆葦杆直接就被退了回去。
這時候,可不是同村人最近了,誰要是耽誤了她掙錢,那村長媳婦是絕對不會給人家好臉色看的。
村長有意幫襯村裏那些即肯幹,生活條件又確實太差的鄉親。他把這些鄉親都排在了前麵,自家人知自家事。雖然大家都迫切的想把自己趁著閑時收割的蘆葦杆子賣掉,但是看到村長把那幾個人排在前麵,也都不吭聲了。
“哎,大兄弟,我們三嬸子的這些有多少斤?”村長媳婦看著小王的同事接過來排在第一位的婦女提著的那一個挎籃子,把裏麵捆的整整齊齊的蘆葦杆放在秤上麵,立刻出聲問道。
三嬸子也非常急切的看向了稱,生怕一眨眼就聽不到多少斤了。
“八十多斤,這個大娘可是割的不少呀!”要知道,小王同誌為了案子的進度,隻給了人家長王莊的村裏人兩天的時間。這個被村長媳婦稱為“三嬸子”的婦女,可是一個瘦巴巴的老太太,能在兩天內可以割出這麽多的蘆葦杆,可見沒少費功夫。
得出來了斤數,這會兒就到了顯示小王同誌重要性的時候了,在場的所有人都非常眼熱地看向了小王同誌。
是真是假這時候才能夠顯出來正章。小王同誌有意的得瑟。他故意拿錢的時候動作放得慢慢地,在眾人熱切的注視下,取出來一踏紙幣。抽出來幾張和老太太把賣蘆葦杆的錢結清了!
蘆葦杆的價格是之前就已經商定好了的,村長媳婦也已經夠提前告知了,村裏人蘆葦杆這個東西四個人都知道地理很常見哪哪都有課,所以定的價格並不高,可是。蘆葦這個東西輕,但是也好收割,手一抓鐮刀一割就是一大把。
村長媳婦提前就和別人說好啦,你能接受這個價格呢,你就去收割蘆葦幹,你要是接受不了了,這會兒你也就別幹了,不可能坐在家裏麵平板等著天上往下砸錢。
你在家裏麵一點活都不幹,誰也不可能平白無故地給你錢,你去收割蘆葦杆了,要是勤快一點,說不定一天就能掙個塊兒八毛的,所以說太多的錢是掙不了的,但是掙點小錢還是可以的,最起碼,自己需要買個針頭線腦的時候,不至於再問自家男人伸手要吧。
本來嘛,長王莊這個村子裏麵,因為靠水,常年容易水澇,糧食的收成也並不高。大家的水平常年都處在溫飽線上。
他們這個村子裏麵的人不是不勤勞不是不願意幹活,主要是沒有什麽掙錢的路子,曾經有村裏的人外出打工,結果因為太過老實,容易相信被人,輕易就被人坑了,此後村裏的人對外麵的花花世界產生了恐懼,不願意再外出掙錢,開始固執得守著自己的田地。
對於這種現象,村長也想改變,但是卻不知道從哪裏下手,村裏人固執的生活態度,讓他著實有些無力。
現在有人注意到了他們這個村莊,哪怕收購的隻是低廉的蘆葦杆,村長也願意配合著小王同誌,最起碼他們的這個村子正在做出改變。
三嬸子用發抖的手接過了小王同誌遞過去的錢,她的滿是皸裂的手指上還殘留著青綠色的汁液留下來的顏色,看著髒兮兮的,不過沒有任何一個人嘲笑她,人家努力掙錢呢,有什麽不對呢?
三嬸子的心裏激動極了,她小心的把這幾張紙幣疊起來,包在自己的手絹裏麵,這才鄭重的把它放進了自己腰間的口袋裏麵。
她的年紀大了,家裏的田地早已多分給了自己的兒子,兒孫不孝順,老人也跟著吃苦受罪,她日常的生活來源,全部取自於自己開墾的一小片自留地,
村長把她排在賣蘆葦杆的最前麵,也是由於這方麵的原因。
她賣的蘆葦杆並不是村子裏麵最多的,但是換來的這些錢足夠維持她生活一段時間了。
眼看著他們村的三嬸子已經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拿到了賣蘆葦杆的錢,排隊的人群裏麵立刻引起了一陣騷動。
“三嬸子居然割了八十多斤,她可真是厲害!”
“有錢拿當然得積極一些了!我怎麽感覺我割的沒有三嬸子割的多呀!”
“怎麽沒有,你的可比我割的多多了,你自己去割的?”
“我哪有那麽多空閑的時間呀?這不是讓我們家幾個孩子都去了蘆葦蕩了嗎?這才割了這麽多!”
“你家那幾個孩子,可真聽話!還肯幫你割這些蘆葦杆!像我們家倆孩子!別說幫我幹活了,吃完飯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你找都找不到他倆的蹤跡,真是幹啥啥不行,也不知道幫幫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