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字數:31419   加入書籤

A+A-


    苗婷婷自認為自己也不算是一個吃穿用度很講究的人吧。她在他們家也算是一個不太講究的“小公主”了。要不然,不可能跑到邊境線上和潘四有了聯係。她也覺得自己的生活要求比起來自己的哥哥,那完全是很隨和的。
    可是到了鎮上之後,巨大的心理落差,讓過慣了舒服自在生活的苗婷婷很是不自在。
    邊境線上的人日子過的窮吧?可是人家好歹還有點講究。這家裏的親戚真心沒有幾個是講究人的。而且思想什麽的都極其的守舊,尤其是一些旁係的親戚,說出來的話,苗婷婷都不願意去搭理。
    要不是看在老爺子的麵子上,苗婷婷早就甩臉子走人了,哪還會在這裏僵笑著應酬這些親戚。
    可憐潘四的腰,已經被苗婷婷掐的青一塊紫一塊的了。單凡哪個親戚說話,苗婷婷不愛聽。她也不反駁,就直接悄摸的把手伸進潘四棉襖的下擺,使勁一擰。
    潘四知道自己媳婦兒心裏頭有氣沒地去撒,隻能任由自己媳婦兒掐自己泄憤。
    好在潘四還是個好男人,懂得安撫苗婷婷的心情,要不然,苗婷婷在到鎮上的第二天,恐怕就直接跑回海陽市去了。
    如果說老家的環境,讓苗婷婷在心理上有一些輕微的不適應。但是心理不適應最起碼是可以忍受的。因為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是光鮮亮麗,經濟發達的。鎮上的經濟雖然有所回暖,但是鎮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遠不如經濟紅火的那幾年朝陽時期的力度大。所以,能夠看得過去眼的建築,還都是以前一二十年前的老建築。這就導致整個縣城的色彩都是陳舊的褐紅色,看上去灰撲撲的。完全不是海陽市那麽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
    生活上的不習慣,克服克服也就過去了。反正他們娘三個以後又不常回來。過年回來要老爺子開心開心,就已經算盡了孝道了。
    苗婷婷心裏這樣安慰著自己,翻過來度過去折騰了半宿,才在硬板床上麵睡著了。
    好在,她的兩個兒子,可是皮實的很,也不認生,直接跟著老爺子兩口子一覺到天亮。
    這些隻是苗婷婷回家遇到的一點點小事。最讓苗婷婷崩潰的是老家的小孩子們的整體素質。
    頭一次見小孩子隨地吐痰,然後拿腳在地上搓一搓的,讓苗婷婷整個人都頭皮發麻了。她哪裏見過這些呀,這些小孩子的行為,讓已經習慣了凡事彬彬有禮貌的苗婷婷覺得落差很大,甚至於,讓她有的時候有點生理不適。本來看小孩子還覺得十分的可愛呢,轉眼間小孩子就直接罵娘了,苗婷婷心理都接受不了這種反差。
    潘四他們家,在本地也算是過的還相當不錯的人家了。這時候,一家能出來幾個工人這樣的鐵飯碗,那小日子過的可是有滋有味的,別的不說,吃的、用的可比一般平頭老百姓強強太多。
    潘家幾個兒子除了潘四以外,都有正兒八經的工作,都是鄉下老百姓最向往的“鐵飯碗”。尤其是潘四二哥嶽家給力,年紀輕輕的就讓他當上了棉廠的銷售主任。潘家在鎮上可以說是個有頭有臉的人家了。
    隻是潘四的幾個嫂子,為人處事卻不是那麽的講究,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也是什麽樣的都有。也許是孩子多了,父母一點都不覺得珍惜,也許是父母不將就,一群孩子就跟散養似得,吃飽穿好就算是有人管有人問了。禮貌、教養什麽的,隻有在潘家老爺子的麵前,才會存在一點點。其他時候,都是跟鎮上其他鄰居的孩子在大街上到處亂跑,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但是不少。
    因為父親工作忙,母親又不在乎,所以,孩子們的教育也沒有誰真正的放在心上。
    比起來那些在城市裏麵,早早的就接受教育的孩子,差別真的不要太大呀!苗婷婷的兩個兒子一直都在海陽市長大,見識的多,遇到的事也多,兩個小家夥別看年紀不大,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特別苗婷婷父母的疼愛。到了潘家老爺子這裏,也是一樣的待遇。一到家,就被人當西洋鏡似的圍在了中間。
    這種感覺,真心讓苗婷婷極度的不適應,好在有潘四在中間協調著。苗婷婷也自己安慰自己,自己嫁的給潘四的時候,就知道潘四家裏兄弟多,事情雜亂。這也不是第一天知道的,也怨不了人家潘四。
    說起來,潘家真的是個大家庭。兒子輩的就不說了,潘老爺子光孫子就有五個,還有好幾個孫女,一到過年,簡直是一群孩子都圍在一起亂騰,無論放在哪裏都可以說是多子多福的家庭了。
    不少鎮上的人家都覺得潘家這是人丁興旺,還特別羨慕呢!
    不過家裏頭的孩子多了,自然事就多了。
    苗婷婷自己家就有兩個“混世魔王”,天天調皮搗蛋的,她就已經是十分的頭疼的了。
    現在兩個孩子自來熟,回到老家之後,更是如魚得水,很快就天天跟著堂兄弟到處搗蛋,惹的周邊的鄰居,整天的過來告狀。
    潘四家在城裏生的兩個娃娃是皮小子,周圍的鄰居已經是人盡皆知。隻要不是太過分,鄰居們也不會在大過年的時候,過來掃別人的興致。
    隻可惜,孩子們不懂大人們的彎彎繞繞,隻是什麽好玩就玩什麽?什麽刺激就玩什麽?大人們沒少跟在屁股後麵給他們收拾爛攤子。
    苗婷婷以前覺得兩個孩子已經是她的極限了。
    沒曾想到,她還能遇上一群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讓苗婷婷感覺置身於一個鴨子窩中,還是五百隻鴨子的窩,煩都煩死了。
    如果說孩子們都是有禮貌、有分寸的孩子,稍微犯上一點點的錯也就隨他去吧。反正長大以後也不歸自己管,有什麽毛病,苗婷婷也就睜一隻眼閉著一隻眼的過去了。
    可是潘四幾個嫂嫂家的孩子的素質,用良莠不齊這四個字來形容,最是貼切。
    像這樣這樣沒有任何預兆,直接推門進來,連門都不敲一下的事情在苗婷婷回到老家以後,是經常有的事
    不講禮貌的事已經發生了不止一次。
    苗婷婷回到鎮上的第一晚,在潘家老爺子的高壓政策下,倒是沒有誰來打擾他們兩口子。畢竟老爺子已經發話了,說讓他們兩口子歇一歇,舟車勞頓的,太累了。
    但是從第二天開始起,妯娌之間就不斷地嚐試著上門,來找苗婷婷聊聊天,套套近乎,打探一下能不能在潘四他們兩口子手裏撈出來一點好處。
    畢竟,苗婷婷娘家家大業大的,指頭縫裏隨便摳出來一點,都能夠自己在鎮上過的相當滋潤的了。
    潘四幾個哥哥對潘四倒是一直都很寵愛。所以苗婷婷也就對這幾個嫂子也是看在幾個哥哥的情麵上,隻要沒有直接提出來要求,她都裝作不明白的樣子,敷衍過去。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苗婷婷自認為自己也不算是一個吃穿用度很講究的人吧。她在他們家也算是一個不太講究的“小公主”了。要不然,不可能跑到邊境線上和潘四有了聯係。她也覺得自己的生活要求比起來自己的哥哥,那完全是很隨和的。
    可是到了鎮上之後,巨大的心理落差,讓過慣了舒服自在生活的苗婷婷很是不自在。
    邊境線上的人日子過的窮吧?可是人家好歹還有點講究。這家裏的親戚真心沒有幾個是講究人的。而且思想什麽的都極其的守舊,尤其是一些旁係的親戚,說出來的話,苗婷婷都不願意去搭理。
    要不是看在老爺子的麵子上,苗婷婷早就甩臉子走人了,哪還會在這裏僵笑著應酬這些親戚。
    可憐潘四的腰,已經被苗婷婷掐的青一塊紫一塊的了。單凡哪個親戚說話,苗婷婷不愛聽。她也不反駁,就直接悄摸的把手伸進潘四棉襖的下擺,使勁一擰。
    潘四知道自己媳婦兒心裏頭有氣沒地去撒,隻能任由自己媳婦兒掐自己泄憤。
    好在潘四還是個好男人,懂得安撫苗婷婷的心情,要不然,苗婷婷在到鎮上的第二天,恐怕就直接跑回海陽市去了。
    如果說老家的環境,讓苗婷婷在心理上有一些輕微的不適應。但是心理不適應最起碼是可以忍受的。因為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是光鮮亮麗,經濟發達的。鎮上的經濟雖然有所回暖,但是鎮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遠不如經濟紅火的那幾年朝陽時期的力度大。所以,能夠看得過去眼的建築,還都是以前一二十年前的老建築。這就導致整個縣城的色彩都是陳舊的褐紅色,看上去灰撲撲的。完全不是海陽市那麽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
    生活上的不習慣,克服克服也就過去了。反正他們娘三個以後又不常回來。過年回來要老爺子開心開心,就已經算盡了孝道了。
    苗婷婷心裏這樣安慰著自己,翻過來度過去折騰了半宿,才在硬板床上麵睡著了。
    好在,她的兩個兒子,可是皮實的很,也不認生,直接跟著老爺子兩口子一覺到天亮。
    這些隻是苗婷婷回家遇到的一點點小事。最讓苗婷婷崩潰的是老家的小孩子們的整體素質。
    頭一次見小孩子隨地吐痰,然後拿腳在地上搓一搓的,讓苗婷婷整個人都頭皮發麻了。她哪裏見過這些呀,這些小孩子的行為,讓已經習慣了凡事彬彬有禮貌的苗婷婷覺得落差很大,甚至於,讓她有的時候有點生理不適。本來看小孩子還覺得十分的可愛呢,轉眼間小孩子就直接罵娘了,苗婷婷心理都接受不了這種反差。
    潘四他們家,在本地也算是過的還相當不錯的人家了。這時候,一家能出來幾個工人這樣的鐵飯碗,那小日子過的可是有滋有味的,別的不說,吃的、用的可比一般平頭老百姓強強太多。
    潘家幾個兒子除了潘四以外,都有正兒八經的工作,都是鄉下老百姓最向往的“鐵飯碗”。尤其是潘四二哥嶽家給力,年紀輕輕的就讓他當上了棉廠的銷售主任。潘家在鎮上可以說是個有頭有臉的人家了。
    隻是潘四的幾個嫂子,為人處事卻不是那麽的講究,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也是什麽樣的都有。也許是孩子多了,父母一點都不覺得珍惜,也許是父母不將就,一群孩子就跟散養似得,吃飽穿好就算是有人管有人問了。禮貌、教養什麽的,隻有在潘家老爺子的麵前,才會存在一點點。其他時候,都是跟鎮上其他鄰居的孩子在大街上到處亂跑,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但是不少。
    因為父親工作忙,母親又不在乎,所以,孩子們的教育也沒有誰真正的放在心上。
    比起來那些在城市裏麵,早早的就接受教育的孩子,差別真的不要太大呀!苗婷婷的兩個兒子一直都在海陽市長大,見識的多,遇到的事也多,兩個小家夥別看年紀不大,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特別苗婷婷父母的疼愛。到了潘家老爺子這裏,也是一樣的待遇。一到家,就被人當西洋鏡似的圍在了中間。
    這種感覺,真心讓苗婷婷極度的不適應,好在有潘四在中間協調著。苗婷婷也自己安慰自己,自己嫁的給潘四的時候,就知道潘四家裏兄弟多,事情雜亂。這也不是第一天知道的,也怨不了人家潘四。
    說起來,潘家真的是個大家庭。兒子輩的就不說了,潘老爺子光孫子就有五個,還有好幾個孫女,一到過年,簡直是一群孩子都圍在一起亂騰,無論放在哪裏都可以說是多子多福的家庭了。
    不少鎮上的人家都覺得潘家這是人丁興旺,還特別羨慕呢!
    不過家裏頭的孩子多了,自然事就多了。
    苗婷婷自己家就有兩個“混世魔王”,天天調皮搗蛋的,她就已經是十分的頭疼的了。
    現在兩個孩子自來熟,回到老家之後,更是如魚得水,很快就天天跟著堂兄弟到處搗蛋,惹的周邊的鄰居,整天的過來告狀。
    潘四家在城裏生的兩個娃娃是皮小子,周圍的鄰居已經是人盡皆知。隻要不是太過分,鄰居們也不會在大過年的時候,過來掃別人的興致。
    隻可惜,孩子們不懂大人們的彎彎繞繞,隻是什麽好玩就玩什麽?什麽刺激就玩什麽?大人們沒少跟在屁股後麵給他們收拾爛攤子。
    苗婷婷以前覺得兩個孩子已經是她的極限了。
    沒曾想到,她還能遇上一群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讓苗婷婷感覺置身於一個鴨子窩中,還是五百隻鴨子的窩,煩都煩死了。
    如果說孩子們都是有禮貌、有分寸的孩子,稍微犯上一點點的錯也就隨他去吧。反正長大以後也不歸自己管,有什麽毛病,苗婷婷也就睜一隻眼閉著一隻眼的過去了。
    可是潘四幾個嫂嫂家的孩子的素質,用良莠不齊這四個字來形容,最是貼切。
    像這樣這樣沒有任何預兆,直接推門進來,連門都不敲一下的事情在苗婷婷回到老家以後,是經常有的事
    不講禮貌的事已經發生了不止一次。
    苗婷婷回到鎮上的第一晚,在潘家老爺子的高壓政策下,倒是沒有誰來打擾他們兩口子。畢竟老爺子已經發話了,說讓他們兩口子歇一歇,舟車勞頓的,太累了。
    但是從第二天開始起,妯娌之間就不斷地嚐試著上門,來找苗婷婷聊聊天,套套近乎,打探一下能不能在潘四他們兩口子手裏撈出來一點好處。
    畢竟,苗婷婷娘家家大業大的,指頭縫裏隨便摳出來一點,都能夠自己在鎮上過的相當滋潤的了。
    潘四幾個哥哥對潘四倒是一直都很寵愛。所以苗婷婷也就對這幾個嫂子也是看在幾個哥哥的情麵上,隻要沒有直接提出來要求,她都裝作不明白的樣子,敷衍過去。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苗婷婷自認為自己也不算是一個吃穿用度很講究的人吧。她在他們家也算是一個不太講究的“小公主”了。要不然,不可能跑到邊境線上和潘四有了聯係。她也覺得自己的生活要求比起來自己的哥哥,那完全是很隨和的。
    可是到了鎮上之後,巨大的心理落差,讓過慣了舒服自在生活的苗婷婷很是不自在。
    邊境線上的人日子過的窮吧?可是人家好歹還有點講究。這家裏的親戚真心沒有幾個是講究人的。而且思想什麽的都極其的守舊,尤其是一些旁係的親戚,說出來的話,苗婷婷都不願意去搭理。
    要不是看在老爺子的麵子上,苗婷婷早就甩臉子走人了,哪還會在這裏僵笑著應酬這些親戚。
    可憐潘四的腰,已經被苗婷婷掐的青一塊紫一塊的了。單凡哪個親戚說話,苗婷婷不愛聽。她也不反駁,就直接悄摸的把手伸進潘四棉襖的下擺,使勁一擰。
    潘四知道自己媳婦兒心裏頭有氣沒地去撒,隻能任由自己媳婦兒掐自己泄憤。
    好在潘四還是個好男人,懂得安撫苗婷婷的心情,要不然,苗婷婷在到鎮上的第二天,恐怕就直接跑回海陽市去了。
    如果說老家的環境,讓苗婷婷在心理上有一些輕微的不適應。但是心理不適應最起碼是可以忍受的。因為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是光鮮亮麗,經濟發達的。鎮上的經濟雖然有所回暖,但是鎮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遠不如經濟紅火的那幾年朝陽時期的力度大。所以,能夠看得過去眼的建築,還都是以前一二十年前的老建築。這就導致整個縣城的色彩都是陳舊的褐紅色,看上去灰撲撲的。完全不是海陽市那麽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
    生活上的不習慣,克服克服也就過去了。反正他們娘三個以後又不常回來。過年回來要老爺子開心開心,就已經算盡了孝道了。
    苗婷婷心裏這樣安慰著自己,翻過來度過去折騰了半宿,才在硬板床上麵睡著了。
    好在,她的兩個兒子,可是皮實的很,也不認生,直接跟著老爺子兩口子一覺到天亮。
    這些隻是苗婷婷回家遇到的一點點小事。最讓苗婷婷崩潰的是老家的小孩子們的整體素質。
    頭一次見小孩子隨地吐痰,然後拿腳在地上搓一搓的,讓苗婷婷整個人都頭皮發麻了。她哪裏見過這些呀,這些小孩子的行為,讓已經習慣了凡事彬彬有禮貌的苗婷婷覺得落差很大,甚至於,讓她有的時候有點生理不適。本來看小孩子還覺得十分的可愛呢,轉眼間小孩子就直接罵娘了,苗婷婷心理都接受不了這種反差。
    潘四他們家,在本地也算是過的還相當不錯的人家了。這時候,一家能出來幾個工人這樣的鐵飯碗,那小日子過的可是有滋有味的,別的不說,吃的、用的可比一般平頭老百姓強強太多。
    潘家幾個兒子除了潘四以外,都有正兒八經的工作,都是鄉下老百姓最向往的“鐵飯碗”。尤其是潘四二哥嶽家給力,年紀輕輕的就讓他當上了棉廠的銷售主任。潘家在鎮上可以說是個有頭有臉的人家了。
    隻是潘四的幾個嫂子,為人處事卻不是那麽的講究,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也是什麽樣的都有。也許是孩子多了,父母一點都不覺得珍惜,也許是父母不將就,一群孩子就跟散養似得,吃飽穿好就算是有人管有人問了。禮貌、教養什麽的,隻有在潘家老爺子的麵前,才會存在一點點。其他時候,都是跟鎮上其他鄰居的孩子在大街上到處亂跑,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但是不少。
    因為父親工作忙,母親又不在乎,所以,孩子們的教育也沒有誰真正的放在心上。
    比起來那些在城市裏麵,早早的就接受教育的孩子,差別真的不要太大呀!苗婷婷的兩個兒子一直都在海陽市長大,見識的多,遇到的事也多,兩個小家夥別看年紀不大,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特別苗婷婷父母的疼愛。到了潘家老爺子這裏,也是一樣的待遇。一到家,就被人當西洋鏡似的圍在了中間。
    這種感覺,真心讓苗婷婷極度的不適應,好在有潘四在中間協調著。苗婷婷也自己安慰自己,自己嫁的給潘四的時候,就知道潘四家裏兄弟多,事情雜亂。這也不是第一天知道的,也怨不了人家潘四。
    說起來,潘家真的是個大家庭。兒子輩的就不說了,潘老爺子光孫子就有五個,還有好幾個孫女,一到過年,簡直是一群孩子都圍在一起亂騰,無論放在哪裏都可以說是多子多福的家庭了。
    不少鎮上的人家都覺得潘家這是人丁興旺,還特別羨慕呢!
    不過家裏頭的孩子多了,自然事就多了。
    苗婷婷自己家就有兩個“混世魔王”,天天調皮搗蛋的,她就已經是十分的頭疼的了。
    現在兩個孩子自來熟,回到老家之後,更是如魚得水,很快就天天跟著堂兄弟到處搗蛋,惹的周邊的鄰居,整天的過來告狀。
    潘四家在城裏生的兩個娃娃是皮小子,周圍的鄰居已經是人盡皆知。隻要不是太過分,鄰居們也不會在大過年的時候,過來掃別人的興致。
    隻可惜,孩子們不懂大人們的彎彎繞繞,隻是什麽好玩就玩什麽?什麽刺激就玩什麽?大人們沒少跟在屁股後麵給他們收拾爛攤子。
    苗婷婷以前覺得兩個孩子已經是她的極限了。
    沒曾想到,她還能遇上一群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讓苗婷婷感覺置身於一個鴨子窩中,還是五百隻鴨子的窩,煩都煩死了。
    如果說孩子們都是有禮貌、有分寸的孩子,稍微犯上一點點的錯也就隨他去吧。反正長大以後也不歸自己管,有什麽毛病,苗婷婷也就睜一隻眼閉著一隻眼的過去了。
    可是潘四幾個嫂嫂家的孩子的素質,用良莠不齊這四個字來形容,最是貼切。
    像這樣這樣沒有任何預兆,直接推門進來,連門都不敲一下的事情在苗婷婷回到老家以後,是經常有的事
    不講禮貌的事已經發生了不止一次。
    苗婷婷回到鎮上的第一晚,在潘家老爺子的高壓政策下,倒是沒有誰來打擾他們兩口子。畢竟老爺子已經發話了,說讓他們兩口子歇一歇,舟車勞頓的,太累了。
    但是從第二天開始起,妯娌之間就不斷地嚐試著上門,來找苗婷婷聊聊天,套套近乎,打探一下能不能在潘四他們兩口子手裏撈出來一點好處。
    畢竟,苗婷婷娘家家大業大的,指頭縫裏隨便摳出來一點,都能夠自己在鎮上過的相當滋潤的了。
    潘四幾個哥哥對潘四倒是一直都很寵愛。所以苗婷婷也就對這幾個嫂子也是看在幾個哥哥的情麵上,隻要沒有直接提出來要求,她都裝作不明白的樣子,敷衍過去。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苗婷婷自認為自己也不算是一個吃穿用度很講究的人吧。她在他們家也算是一個不太講究的“小公主”了。要不然,不可能跑到邊境線上和潘四有了聯係。她也覺得自己的生活要求比起來自己的哥哥,那完全是很隨和的。
    可是到了鎮上之後,巨大的心理落差,讓過慣了舒服自在生活的苗婷婷很是不自在。
    邊境線上的人日子過的窮吧?可是人家好歹還有點講究。這家裏的親戚真心沒有幾個是講究人的。而且思想什麽的都極其的守舊,尤其是一些旁係的親戚,說出來的話,苗婷婷都不願意去搭理。
    要不是看在老爺子的麵子上,苗婷婷早就甩臉子走人了,哪還會在這裏僵笑著應酬這些親戚。
    可憐潘四的腰,已經被苗婷婷掐的青一塊紫一塊的了。單凡哪個親戚說話,苗婷婷不愛聽。她也不反駁,就直接悄摸的把手伸進潘四棉襖的下擺,使勁一擰。
    潘四知道自己媳婦兒心裏頭有氣沒地去撒,隻能任由自己媳婦兒掐自己泄憤。
    好在潘四還是個好男人,懂得安撫苗婷婷的心情,要不然,苗婷婷在到鎮上的第二天,恐怕就直接跑回海陽市去了。
    如果說老家的環境,讓苗婷婷在心理上有一些輕微的不適應。但是心理不適應最起碼是可以忍受的。因為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是光鮮亮麗,經濟發達的。鎮上的經濟雖然有所回暖,但是鎮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遠不如經濟紅火的那幾年朝陽時期的力度大。所以,能夠看得過去眼的建築,還都是以前一二十年前的老建築。這就導致整個縣城的色彩都是陳舊的褐紅色,看上去灰撲撲的。完全不是海陽市那麽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
    生活上的不習慣,克服克服也就過去了。反正他們娘三個以後又不常回來。過年回來要老爺子開心開心,就已經算盡了孝道了。
    苗婷婷心裏這樣安慰著自己,翻過來度過去折騰了半宿,才在硬板床上麵睡著了。
    好在,她的兩個兒子,可是皮實的很,也不認生,直接跟著老爺子兩口子一覺到天亮。
    這些隻是苗婷婷回家遇到的一點點小事。最讓苗婷婷崩潰的是老家的小孩子們的整體素質。
    頭一次見小孩子隨地吐痰,然後拿腳在地上搓一搓的,讓苗婷婷整個人都頭皮發麻了。她哪裏見過這些呀,這些小孩子的行為,讓已經習慣了凡事彬彬有禮貌的苗婷婷覺得落差很大,甚至於,讓她有的時候有點生理不適。本來看小孩子還覺得十分的可愛呢,轉眼間小孩子就直接罵娘了,苗婷婷心理都接受不了這種反差。
    潘四他們家,在本地也算是過的還相當不錯的人家了。這時候,一家能出來幾個工人這樣的鐵飯碗,那小日子過的可是有滋有味的,別的不說,吃的、用的可比一般平頭老百姓強強太多。
    潘家幾個兒子除了潘四以外,都有正兒八經的工作,都是鄉下老百姓最向往的“鐵飯碗”。尤其是潘四二哥嶽家給力,年紀輕輕的就讓他當上了棉廠的銷售主任。潘家在鎮上可以說是個有頭有臉的人家了。
    隻是潘四的幾個嫂子,為人處事卻不是那麽的講究,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也是什麽樣的都有。也許是孩子多了,父母一點都不覺得珍惜,也許是父母不將就,一群孩子就跟散養似得,吃飽穿好就算是有人管有人問了。禮貌、教養什麽的,隻有在潘家老爺子的麵前,才會存在一點點。其他時候,都是跟鎮上其他鄰居的孩子在大街上到處亂跑,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但是不少。
    因為父親工作忙,母親又不在乎,所以,孩子們的教育也沒有誰真正的放在心上。
    比起來那些在城市裏麵,早早的就接受教育的孩子,差別真的不要太大呀!苗婷婷的兩個兒子一直都在海陽市長大,見識的多,遇到的事也多,兩個小家夥別看年紀不大,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特別苗婷婷父母的疼愛。到了潘家老爺子這裏,也是一樣的待遇。一到家,就被人當西洋鏡似的圍在了中間。
    這種感覺,真心讓苗婷婷極度的不適應,好在有潘四在中間協調著。苗婷婷也自己安慰自己,自己嫁的給潘四的時候,就知道潘四家裏兄弟多,事情雜亂。這也不是第一天知道的,也怨不了人家潘四。
    說起來,潘家真的是個大家庭。兒子輩的就不說了,潘老爺子光孫子就有五個,還有好幾個孫女,一到過年,簡直是一群孩子都圍在一起亂騰,無論放在哪裏都可以說是多子多福的家庭了。
    不少鎮上的人家都覺得潘家這是人丁興旺,還特別羨慕呢!
    不過家裏頭的孩子多了,自然事就多了。
    苗婷婷自己家就有兩個“混世魔王”,天天調皮搗蛋的,她就已經是十分的頭疼的了。
    現在兩個孩子自來熟,回到老家之後,更是如魚得水,很快就天天跟著堂兄弟到處搗蛋,惹的周邊的鄰居,整天的過來告狀。
    潘四家在城裏生的兩個娃娃是皮小子,周圍的鄰居已經是人盡皆知。隻要不是太過分,鄰居們也不會在大過年的時候,過來掃別人的興致。
    隻可惜,孩子們不懂大人們的彎彎繞繞,隻是什麽好玩就玩什麽?什麽刺激就玩什麽?大人們沒少跟在屁股後麵給他們收拾爛攤子。
    苗婷婷以前覺得兩個孩子已經是她的極限了。
    沒曾想到,她還能遇上一群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讓苗婷婷感覺置身於一個鴨子窩中,還是五百隻鴨子的窩,煩都煩死了。
    如果說孩子們都是有禮貌、有分寸的孩子,稍微犯上一點點的錯也就隨他去吧。反正長大以後也不歸自己管,有什麽毛病,苗婷婷也就睜一隻眼閉著一隻眼的過去了。
    可是潘四幾個嫂嫂家的孩子的素質,用良莠不齊這四個字來形容,最是貼切。
    像這樣這樣沒有任何預兆,直接推門進來,連門都不敲一下的事情在苗婷婷回到老家以後,是經常有的事
    不講禮貌的事已經發生了不止一次。
    苗婷婷回到鎮上的第一晚,在潘家老爺子的高壓政策下,倒是沒有誰來打擾他們兩口子。畢竟老爺子已經發話了,說讓他們兩口子歇一歇,舟車勞頓的,太累了。
    但是從第二天開始起,妯娌之間就不斷地嚐試著上門,來找苗婷婷聊聊天,套套近乎,打探一下能不能在潘四他們兩口子手裏撈出來一點好處。
    畢竟,苗婷婷娘家家大業大的,指頭縫裏隨便摳出來一點,都能夠自己在鎮上過的相當滋潤的了。
    潘四幾個哥哥對潘四倒是一直都很寵愛。所以苗婷婷也就對這幾個嫂子也是看在幾個哥哥的情麵上,隻要沒有直接提出來要求,她都裝作不明白的樣子,敷衍過去。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苗婷婷自認為自己也不算是一個吃穿用度很講究的人吧。她在他們家也算是一個不太講究的“小公主”了。要不然,不可能跑到邊境線上和潘四有了聯係。她也覺得自己的生活要求比起來自己的哥哥,那完全是很隨和的。
    可是到了鎮上之後,巨大的心理落差,讓過慣了舒服自在生活的苗婷婷很是不自在。
    邊境線上的人日子過的窮吧?可是人家好歹還有點講究。這家裏的親戚真心沒有幾個是講究人的。而且思想什麽的都極其的守舊,尤其是一些旁係的親戚,說出來的話,苗婷婷都不願意去搭理。
    要不是看在老爺子的麵子上,苗婷婷早就甩臉子走人了,哪還會在這裏僵笑著應酬這些親戚。
    可憐潘四的腰,已經被苗婷婷掐的青一塊紫一塊的了。單凡哪個親戚說話,苗婷婷不愛聽。她也不反駁,就直接悄摸的把手伸進潘四棉襖的下擺,使勁一擰。
    潘四知道自己媳婦兒心裏頭有氣沒地去撒,隻能任由自己媳婦兒掐自己泄憤。
    好在潘四還是個好男人,懂得安撫苗婷婷的心情,要不然,苗婷婷在到鎮上的第二天,恐怕就直接跑回海陽市去了。
    如果說老家的環境,讓苗婷婷在心理上有一些輕微的不適應。但是心理不適應最起碼是可以忍受的。因為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是光鮮亮麗,經濟發達的。鎮上的經濟雖然有所回暖,但是鎮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遠不如經濟紅火的那幾年朝陽時期的力度大。所以,能夠看得過去眼的建築,還都是以前一二十年前的老建築。這就導致整個縣城的色彩都是陳舊的褐紅色,看上去灰撲撲的。完全不是海陽市那麽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
    生活上的不習慣,克服克服也就過去了。反正他們娘三個以後又不常回來。過年回來要老爺子開心開心,就已經算盡了孝道了。
    苗婷婷心裏這樣安慰著自己,翻過來度過去折騰了半宿,才在硬板床上麵睡著了。
    好在,她的兩個兒子,可是皮實的很,也不認生,直接跟著老爺子兩口子一覺到天亮。
    這些隻是苗婷婷回家遇到的一點點小事。最讓苗婷婷崩潰的是老家的小孩子們的整體素質。
    頭一次見小孩子隨地吐痰,然後拿腳在地上搓一搓的,讓苗婷婷整個人都頭皮發麻了。她哪裏見過這些呀,這些小孩子的行為,讓已經習慣了凡事彬彬有禮貌的苗婷婷覺得落差很大,甚至於,讓她有的時候有點生理不適。本來看小孩子還覺得十分的可愛呢,轉眼間小孩子就直接罵娘了,苗婷婷心理都接受不了這種反差。
    潘四他們家,在本地也算是過的還相當不錯的人家了。這時候,一家能出來幾個工人這樣的鐵飯碗,那小日子過的可是有滋有味的,別的不說,吃的、用的可比一般平頭老百姓強強太多。
    潘家幾個兒子除了潘四以外,都有正兒八經的工作,都是鄉下老百姓最向往的“鐵飯碗”。尤其是潘四二哥嶽家給力,年紀輕輕的就讓他當上了棉廠的銷售主任。潘家在鎮上可以說是個有頭有臉的人家了。
    隻是潘四的幾個嫂子,為人處事卻不是那麽的講究,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也是什麽樣的都有。也許是孩子多了,父母一點都不覺得珍惜,也許是父母不將就,一群孩子就跟散養似得,吃飽穿好就算是有人管有人問了。禮貌、教養什麽的,隻有在潘家老爺子的麵前,才會存在一點點。其他時候,都是跟鎮上其他鄰居的孩子在大街上到處亂跑,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但是不少。
    因為父親工作忙,母親又不在乎,所以,孩子們的教育也沒有誰真正的放在心上。
    比起來那些在城市裏麵,早早的就接受教育的孩子,差別真的不要太大呀!苗婷婷的兩個兒子一直都在海陽市長大,見識的多,遇到的事也多,兩個小家夥別看年紀不大,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特別苗婷婷父母的疼愛。到了潘家老爺子這裏,也是一樣的待遇。一到家,就被人當西洋鏡似的圍在了中間。
    這種感覺,真心讓苗婷婷極度的不適應,好在有潘四在中間協調著。苗婷婷也自己安慰自己,自己嫁的給潘四的時候,就知道潘四家裏兄弟多,事情雜亂。這也不是第一天知道的,也怨不了人家潘四。
    說起來,潘家真的是個大家庭。兒子輩的就不說了,潘老爺子光孫子就有五個,還有好幾個孫女,一到過年,簡直是一群孩子都圍在一起亂騰,無論放在哪裏都可以說是多子多福的家庭了。
    不少鎮上的人家都覺得潘家這是人丁興旺,還特別羨慕呢!
    不過家裏頭的孩子多了,自然事就多了。
    苗婷婷自己家就有兩個“混世魔王”,天天調皮搗蛋的,她就已經是十分的頭疼的了。
    現在兩個孩子自來熟,回到老家之後,更是如魚得水,很快就天天跟著堂兄弟到處搗蛋,惹的周邊的鄰居,整天的過來告狀。
    潘四家在城裏生的兩個娃娃是皮小子,周圍的鄰居已經是人盡皆知。隻要不是太過分,鄰居們也不會在大過年的時候,過來掃別人的興致。
    隻可惜,孩子們不懂大人們的彎彎繞繞,隻是什麽好玩就玩什麽?什麽刺激就玩什麽?大人們沒少跟在屁股後麵給他們收拾爛攤子。
    苗婷婷以前覺得兩個孩子已經是她的極限了。
    沒曾想到,她還能遇上一群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讓苗婷婷感覺置身於一個鴨子窩中,還是五百隻鴨子的窩,煩都煩死了。
    如果說孩子們都是有禮貌、有分寸的孩子,稍微犯上一點點的錯也就隨他去吧。反正長大以後也不歸自己管,有什麽毛病,苗婷婷也就睜一隻眼閉著一隻眼的過去了。
    可是潘四幾個嫂嫂家的孩子的素質,用良莠不齊這四個字來形容,最是貼切。
    像這樣這樣沒有任何預兆,直接推門進來,連門都不敲一下的事情在苗婷婷回到老家以後,是經常有的事
    不講禮貌的事已經發生了不止一次。
    苗婷婷回到鎮上的第一晚,在潘家老爺子的高壓政策下,倒是沒有誰來打擾他們兩口子。畢竟老爺子已經發話了,說讓他們兩口子歇一歇,舟車勞頓的,太累了。
    但是從第二天開始起,妯娌之間就不斷地嚐試著上門,來找苗婷婷聊聊天,套套近乎,打探一下能不能在潘四他們兩口子手裏撈出來一點好處。
    畢竟,苗婷婷娘家家大業大的,指頭縫裏隨便摳出來一點,都能夠自己在鎮上過的相當滋潤的了。
    潘四幾個哥哥對潘四倒是一直都很寵愛。所以苗婷婷也就對這幾個嫂子也是看在幾個哥哥的情麵上,隻要沒有直接提出來要求,她都裝作不明白的樣子,敷衍過去。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苗婷婷自認為自己也不算是一個吃穿用度很講究的人吧。她在他們家也算是一個不太講究的“小公主”了。要不然,不可能跑到邊境線上和潘四有了聯係。她也覺得自己的生活要求比起來自己的哥哥,那完全是很隨和的。
    可是到了鎮上之後,巨大的心理落差,讓過慣了舒服自在生活的苗婷婷很是不自在。
    邊境線上的人日子過的窮吧?可是人家好歹還有點講究。這家裏的親戚真心沒有幾個是講究人的。而且思想什麽的都極其的守舊,尤其是一些旁係的親戚,說出來的話,苗婷婷都不願意去搭理。
    要不是看在老爺子的麵子上,苗婷婷早就甩臉子走人了,哪還會在這裏僵笑著應酬這些親戚。
    可憐潘四的腰,已經被苗婷婷掐的青一塊紫一塊的了。單凡哪個親戚說話,苗婷婷不愛聽。她也不反駁,就直接悄摸的把手伸進潘四棉襖的下擺,使勁一擰。
    潘四知道自己媳婦兒心裏頭有氣沒地去撒,隻能任由自己媳婦兒掐自己泄憤。
    好在潘四還是個好男人,懂得安撫苗婷婷的心情,要不然,苗婷婷在到鎮上的第二天,恐怕就直接跑回海陽市去了。
    如果說老家的環境,讓苗婷婷在心理上有一些輕微的不適應。但是心理不適應最起碼是可以忍受的。因為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是光鮮亮麗,經濟發達的。鎮上的經濟雖然有所回暖,但是鎮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遠不如經濟紅火的那幾年朝陽時期的力度大。所以,能夠看得過去眼的建築,還都是以前一二十年前的老建築。這就導致整個縣城的色彩都是陳舊的褐紅色,看上去灰撲撲的。完全不是海陽市那麽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
    生活上的不習慣,克服克服也就過去了。反正他們娘三個以後又不常回來。過年回來要老爺子開心開心,就已經算盡了孝道了。
    苗婷婷心裏這樣安慰著自己,翻過來度過去折騰了半宿,才在硬板床上麵睡著了。
    好在,她的兩個兒子,可是皮實的很,也不認生,直接跟著老爺子兩口子一覺到天亮。
    這些隻是苗婷婷回家遇到的一點點小事。最讓苗婷婷崩潰的是老家的小孩子們的整體素質。
    頭一次見小孩子隨地吐痰,然後拿腳在地上搓一搓的,讓苗婷婷整個人都頭皮發麻了。她哪裏見過這些呀,這些小孩子的行為,讓已經習慣了凡事彬彬有禮貌的苗婷婷覺得落差很大,甚至於,讓她有的時候有點生理不適。本來看小孩子還覺得十分的可愛呢,轉眼間小孩子就直接罵娘了,苗婷婷心理都接受不了這種反差。
    潘四他們家,在本地也算是過的還相當不錯的人家了。這時候,一家能出來幾個工人這樣的鐵飯碗,那小日子過的可是有滋有味的,別的不說,吃的、用的可比一般平頭老百姓強強太多。
    潘家幾個兒子除了潘四以外,都有正兒八經的工作,都是鄉下老百姓最向往的“鐵飯碗”。尤其是潘四二哥嶽家給力,年紀輕輕的就讓他當上了棉廠的銷售主任。潘家在鎮上可以說是個有頭有臉的人家了。
    隻是潘四的幾個嫂子,為人處事卻不是那麽的講究,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也是什麽樣的都有。也許是孩子多了,父母一點都不覺得珍惜,也許是父母不將就,一群孩子就跟散養似得,吃飽穿好就算是有人管有人問了。禮貌、教養什麽的,隻有在潘家老爺子的麵前,才會存在一點點。其他時候,都是跟鎮上其他鄰居的孩子在大街上到處亂跑,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但是不少。
    因為父親工作忙,母親又不在乎,所以,孩子們的教育也沒有誰真正的放在心上。
    比起來那些在城市裏麵,早早的就接受教育的孩子,差別真的不要太大呀!苗婷婷的兩個兒子一直都在海陽市長大,見識的多,遇到的事也多,兩個小家夥別看年紀不大,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特別苗婷婷父母的疼愛。到了潘家老爺子這裏,也是一樣的待遇。一到家,就被人當西洋鏡似的圍在了中間。
    這種感覺,真心讓苗婷婷極度的不適應,好在有潘四在中間協調著。苗婷婷也自己安慰自己,自己嫁的給潘四的時候,就知道潘四家裏兄弟多,事情雜亂。這也不是第一天知道的,也怨不了人家潘四。
    說起來,潘家真的是個大家庭。兒子輩的就不說了,潘老爺子光孫子就有五個,還有好幾個孫女,一到過年,簡直是一群孩子都圍在一起亂騰,無論放在哪裏都可以說是多子多福的家庭了。
    不少鎮上的人家都覺得潘家這是人丁興旺,還特別羨慕呢!
    不過家裏頭的孩子多了,自然事就多了。
    苗婷婷自己家就有兩個“混世魔王”,天天調皮搗蛋的,她就已經是十分的頭疼的了。
    現在兩個孩子自來熟,回到老家之後,更是如魚得水,很快就天天跟著堂兄弟到處搗蛋,惹的周邊的鄰居,整天的過來告狀。
    潘四家在城裏生的兩個娃娃是皮小子,周圍的鄰居已經是人盡皆知。隻要不是太過分,鄰居們也不會在大過年的時候,過來掃別人的興致。
    隻可惜,孩子們不懂大人們的彎彎繞繞,隻是什麽好玩就玩什麽?什麽刺激就玩什麽?大人們沒少跟在屁股後麵給他們收拾爛攤子。
    苗婷婷以前覺得兩個孩子已經是她的極限了。
    沒曾想到,她還能遇上一群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讓苗婷婷感覺置身於一個鴨子窩中,還是五百隻鴨子的窩,煩都煩死了。
    如果說孩子們都是有禮貌、有分寸的孩子,稍微犯上一點點的錯也就隨他去吧。反正長大以後也不歸自己管,有什麽毛病,苗婷婷也就睜一隻眼閉著一隻眼的過去了。
    可是潘四幾個嫂嫂家的孩子的素質,用良莠不齊這四個字來形容,最是貼切。
    像這樣這樣沒有任何預兆,直接推門進來,連門都不敲一下的事情在苗婷婷回到老家以後,是經常有的事
    不講禮貌的事已經發生了不止一次。
    苗婷婷回到鎮上的第一晚,在潘家老爺子的高壓政策下,倒是沒有誰來打擾他們兩口子。畢竟老爺子已經發話了,說讓他們兩口子歇一歇,舟車勞頓的,太累了。
    但是從第二天開始起,妯娌之間就不斷地嚐試著上門,來找苗婷婷聊聊天,套套近乎,打探一下能不能在潘四他們兩口子手裏撈出來一點好處。
    畢竟,苗婷婷娘家家大業大的,指頭縫裏隨便摳出來一點,都能夠自己在鎮上過的相當滋潤的了。
    潘四幾個哥哥對潘四倒是一直都很寵愛。所以苗婷婷也就對這幾個嫂子也是看在幾個哥哥的情麵上,隻要沒有直接提出來要求,她都裝作不明白的樣子,敷衍過去。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苗婷婷自認為自己也不算是一個吃穿用度很講究的人吧。她在他們家也算是一個不太講究的“小公主”了。要不然,不可能跑到邊境線上和潘四有了聯係。她也覺得自己的生活要求比起來自己的哥哥,那完全是很隨和的。
    可是到了鎮上之後,巨大的心理落差,讓過慣了舒服自在生活的苗婷婷很是不自在。
    邊境線上的人日子過的窮吧?可是人家好歹還有點講究。這家裏的親戚真心沒有幾個是講究人的。而且思想什麽的都極其的守舊,尤其是一些旁係的親戚,說出來的話,苗婷婷都不願意去搭理。
    要不是看在老爺子的麵子上,苗婷婷早就甩臉子走人了,哪還會在這裏僵笑著應酬這些親戚。
    可憐潘四的腰,已經被苗婷婷掐的青一塊紫一塊的了。單凡哪個親戚說話,苗婷婷不愛聽。她也不反駁,就直接悄摸的把手伸進潘四棉襖的下擺,使勁一擰。
    潘四知道自己媳婦兒心裏頭有氣沒地去撒,隻能任由自己媳婦兒掐自己泄憤。
    好在潘四還是個好男人,懂得安撫苗婷婷的心情,要不然,苗婷婷在到鎮上的第二天,恐怕就直接跑回海陽市去了。
    如果說老家的環境,讓苗婷婷在心理上有一些輕微的不適應。但是心理不適應最起碼是可以忍受的。因為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是光鮮亮麗,經濟發達的。鎮上的經濟雖然有所回暖,但是鎮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遠不如經濟紅火的那幾年朝陽時期的力度大。所以,能夠看得過去眼的建築,還都是以前一二十年前的老建築。這就導致整個縣城的色彩都是陳舊的褐紅色,看上去灰撲撲的。完全不是海陽市那麽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
    生活上的不習慣,克服克服也就過去了。反正他們娘三個以後又不常回來。過年回來要老爺子開心開心,就已經算盡了孝道了。
    苗婷婷心裏這樣安慰著自己,翻過來度過去折騰了半宿,才在硬板床上麵睡著了。
    好在,她的兩個兒子,可是皮實的很,也不認生,直接跟著老爺子兩口子一覺到天亮。
    這些隻是苗婷婷回家遇到的一點點小事。最讓苗婷婷崩潰的是老家的小孩子們的整體素質。
    頭一次見小孩子隨地吐痰,然後拿腳在地上搓一搓的,讓苗婷婷整個人都頭皮發麻了。她哪裏見過這些呀,這些小孩子的行為,讓已經習慣了凡事彬彬有禮貌的苗婷婷覺得落差很大,甚至於,讓她有的時候有點生理不適。本來看小孩子還覺得十分的可愛呢,轉眼間小孩子就直接罵娘了,苗婷婷心理都接受不了這種反差。
    潘四他們家,在本地也算是過的還相當不錯的人家了。這時候,一家能出來幾個工人這樣的鐵飯碗,那小日子過的可是有滋有味的,別的不說,吃的、用的可比一般平頭老百姓強強太多。
    潘家幾個兒子除了潘四以外,都有正兒八經的工作,都是鄉下老百姓最向往的“鐵飯碗”。尤其是潘四二哥嶽家給力,年紀輕輕的就讓他當上了棉廠的銷售主任。潘家在鎮上可以說是個有頭有臉的人家了。
    隻是潘四的幾個嫂子,為人處事卻不是那麽的講究,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也是什麽樣的都有。也許是孩子多了,父母一點都不覺得珍惜,也許是父母不將就,一群孩子就跟散養似得,吃飽穿好就算是有人管有人問了。禮貌、教養什麽的,隻有在潘家老爺子的麵前,才會存在一點點。其他時候,都是跟鎮上其他鄰居的孩子在大街上到處亂跑,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但是不少。
    因為父親工作忙,母親又不在乎,所以,孩子們的教育也沒有誰真正的放在心上。
    比起來那些在城市裏麵,早早的就接受教育的孩子,差別真的不要太大呀!苗婷婷的兩個兒子一直都在海陽市長大,見識的多,遇到的事也多,兩個小家夥別看年紀不大,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特別苗婷婷父母的疼愛。到了潘家老爺子這裏,也是一樣的待遇。一到家,就被人當西洋鏡似的圍在了中間。
    這種感覺,真心讓苗婷婷極度的不適應,好在有潘四在中間協調著。苗婷婷也自己安慰自己,自己嫁的給潘四的時候,就知道潘四家裏兄弟多,事情雜亂。這也不是第一天知道的,也怨不了人家潘四。
    說起來,潘家真的是個大家庭。兒子輩的就不說了,潘老爺子光孫子就有五個,還有好幾個孫女,一到過年,簡直是一群孩子都圍在一起亂騰,無論放在哪裏都可以說是多子多福的家庭了。
    不少鎮上的人家都覺得潘家這是人丁興旺,還特別羨慕呢!
    不過家裏頭的孩子多了,自然事就多了。
    苗婷婷自己家就有兩個“混世魔王”,天天調皮搗蛋的,她就已經是十分的頭疼的了。
    現在兩個孩子自來熟,回到老家之後,更是如魚得水,很快就天天跟著堂兄弟到處搗蛋,惹的周邊的鄰居,整天的過來告狀。
    潘四家在城裏生的兩個娃娃是皮小子,周圍的鄰居已經是人盡皆知。隻要不是太過分,鄰居們也不會在大過年的時候,過來掃別人的興致。
    隻可惜,孩子們不懂大人們的彎彎繞繞,隻是什麽好玩就玩什麽?什麽刺激就玩什麽?大人們沒少跟在屁股後麵給他們收拾爛攤子。
    苗婷婷以前覺得兩個孩子已經是她的極限了。
    沒曾想到,她還能遇上一群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讓苗婷婷感覺置身於一個鴨子窩中,還是五百隻鴨子的窩,煩都煩死了。
    如果說孩子們都是有禮貌、有分寸的孩子,稍微犯上一點點的錯也就隨他去吧。反正長大以後也不歸自己管,有什麽毛病,苗婷婷也就睜一隻眼閉著一隻眼的過去了。
    可是潘四幾個嫂嫂家的孩子的素質,用良莠不齊這四個字來形容,最是貼切。
    像這樣這樣沒有任何預兆,直接推門進來,連門都不敲一下的事情在苗婷婷回到老家以後,是經常有的事
    不講禮貌的事已經發生了不止一次。
    苗婷婷回到鎮上的第一晚,在潘家老爺子的高壓政策下,倒是沒有誰來打擾他們兩口子。畢竟老爺子已經發話了,說讓他們兩口子歇一歇,舟車勞頓的,太累了。
    但是從第二天開始起,妯娌之間就不斷地嚐試著上門,來找苗婷婷聊聊天,套套近乎,打探一下能不能在潘四他們兩口子手裏撈出來一點好處。
    畢竟,苗婷婷娘家家大業大的,指頭縫裏隨便摳出來一點,都能夠自己在鎮上過的相當滋潤的了。
    潘四幾個哥哥對潘四倒是一直都很寵愛。所以苗婷婷也就對這幾個嫂子也是看在幾個哥哥的情麵上,隻要沒有直接提出來要求,她都裝作不明白的樣子,敷衍過去。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苗婷婷自認為自己也不算是一個吃穿用度很講究的人吧。她在他們家也算是一個不太講究的“小公主”了。要不然,不可能跑到邊境線上和潘四有了聯係。她也覺得自己的生活要求比起來自己的哥哥,那完全是很隨和的。
    可是到了鎮上之後,巨大的心理落差,讓過慣了舒服自在生活的苗婷婷很是不自在。
    邊境線上的人日子過的窮吧?可是人家好歹還有點講究。這家裏的親戚真心沒有幾個是講究人的。而且思想什麽的都極其的守舊,尤其是一些旁係的親戚,說出來的話,苗婷婷都不願意去搭理。
    要不是看在老爺子的麵子上,苗婷婷早就甩臉子走人了,哪還會在這裏僵笑著應酬這些親戚。
    可憐潘四的腰,已經被苗婷婷掐的青一塊紫一塊的了。單凡哪個親戚說話,苗婷婷不愛聽。她也不反駁,就直接悄摸的把手伸進潘四棉襖的下擺,使勁一擰。
    潘四知道自己媳婦兒心裏頭有氣沒地去撒,隻能任由自己媳婦兒掐自己泄憤。
    好在潘四還是個好男人,懂得安撫苗婷婷的心情,要不然,苗婷婷在到鎮上的第二天,恐怕就直接跑回海陽市去了。
    如果說老家的環境,讓苗婷婷在心理上有一些輕微的不適應。但是心理不適應最起碼是可以忍受的。因為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是光鮮亮麗,經濟發達的。鎮上的經濟雖然有所回暖,但是鎮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遠不如經濟紅火的那幾年朝陽時期的力度大。所以,能夠看得過去眼的建築,還都是以前一二十年前的老建築。這就導致整個縣城的色彩都是陳舊的褐紅色,看上去灰撲撲的。完全不是海陽市那麽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
    生活上的不習慣,克服克服也就過去了。反正他們娘三個以後又不常回來。過年回來要老爺子開心開心,就已經算盡了孝道了。
    苗婷婷心裏這樣安慰著自己,翻過來度過去折騰了半宿,才在硬板床上麵睡著了。
    好在,她的兩個兒子,可是皮實的很,也不認生,直接跟著老爺子兩口子一覺到天亮。
    這些隻是苗婷婷回家遇到的一點點小事。最讓苗婷婷崩潰的是老家的小孩子們的整體素質。
    頭一次見小孩子隨地吐痰,然後拿腳在地上搓一搓的,讓苗婷婷整個人都頭皮發麻了。她哪裏見過這些呀,這些小孩子的行為,讓已經習慣了凡事彬彬有禮貌的苗婷婷覺得落差很大,甚至於,讓她有的時候有點生理不適。本來看小孩子還覺得十分的可愛呢,轉眼間小孩子就直接罵娘了,苗婷婷心理都接受不了這種反差。
    潘四他們家,在本地也算是過的還相當不錯的人家了。這時候,一家能出來幾個工人這樣的鐵飯碗,那小日子過的可是有滋有味的,別的不說,吃的、用的可比一般平頭老百姓強強太多。
    潘家幾個兒子除了潘四以外,都有正兒八經的工作,都是鄉下老百姓最向往的“鐵飯碗”。尤其是潘四二哥嶽家給力,年紀輕輕的就讓他當上了棉廠的銷售主任。潘家在鎮上可以說是個有頭有臉的人家了。
    隻是潘四的幾個嫂子,為人處事卻不是那麽的講究,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也是什麽樣的都有。也許是孩子多了,父母一點都不覺得珍惜,也許是父母不將就,一群孩子就跟散養似得,吃飽穿好就算是有人管有人問了。禮貌、教養什麽的,隻有在潘家老爺子的麵前,才會存在一點點。其他時候,都是跟鎮上其他鄰居的孩子在大街上到處亂跑,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但是不少。
    因為父親工作忙,母親又不在乎,所以,孩子們的教育也沒有誰真正的放在心上。
    比起來那些在城市裏麵,早早的就接受教育的孩子,差別真的不要太大呀!苗婷婷的兩個兒子一直都在海陽市長大,見識的多,遇到的事也多,兩個小家夥別看年紀不大,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特別苗婷婷父母的疼愛。到了潘家老爺子這裏,也是一樣的待遇。一到家,就被人當西洋鏡似的圍在了中間。
    這種感覺,真心讓苗婷婷極度的不適應,好在有潘四在中間協調著。苗婷婷也自己安慰自己,自己嫁的給潘四的時候,就知道潘四家裏兄弟多,事情雜亂。這也不是第一天知道的,也怨不了人家潘四。
    說起來,潘家真的是個大家庭。兒子輩的就不說了,潘老爺子光孫子就有五個,還有好幾個孫女,一到過年,簡直是一群孩子都圍在一起亂騰,無論放在哪裏都可以說是多子多福的家庭了。
    不少鎮上的人家都覺得潘家這是人丁興旺,還特別羨慕呢!
    不過家裏頭的孩子多了,自然事就多了。
    苗婷婷自己家就有兩個“混世魔王”,天天調皮搗蛋的,她就已經是十分的頭疼的了。
    現在兩個孩子自來熟,回到老家之後,更是如魚得水,很快就天天跟著堂兄弟到處搗蛋,惹的周邊的鄰居,整天的過來告狀。
    潘四家在城裏生的兩個娃娃是皮小子,周圍的鄰居已經是人盡皆知。隻要不是太過分,鄰居們也不會在大過年的時候,過來掃別人的興致。
    隻可惜,孩子們不懂大人們的彎彎繞繞,隻是什麽好玩就玩什麽?什麽刺激就玩什麽?大人們沒少跟在屁股後麵給他們收拾爛攤子。
    苗婷婷以前覺得兩個孩子已經是她的極限了。
    沒曾想到,她還能遇上一群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讓苗婷婷感覺置身於一個鴨子窩中,還是五百隻鴨子的窩,煩都煩死了。
    如果說孩子們都是有禮貌、有分寸的孩子,稍微犯上一點點的錯也就隨他去吧。反正長大以後也不歸自己管,有什麽毛病,苗婷婷也就睜一隻眼閉著一隻眼的過去了。
    可是潘四幾個嫂嫂家的孩子的素質,用良莠不齊這四個字來形容,最是貼切。
    像這樣這樣沒有任何預兆,直接推門進來,連門都不敲一下的事情在苗婷婷回到老家以後,是經常有的事
    不講禮貌的事已經發生了不止一次。
    苗婷婷回到鎮上的第一晚,在潘家老爺子的高壓政策下,倒是沒有誰來打擾他們兩口子。畢竟老爺子已經發話了,說讓他們兩口子歇一歇,舟車勞頓的,太累了。
    但是從第二天開始起,妯娌之間就不斷地嚐試著上門,來找苗婷婷聊聊天,套套近乎,打探一下能不能在潘四他們兩口子手裏撈出來一點好處。
    畢竟,苗婷婷娘家家大業大的,指頭縫裏隨便摳出來一點,都能夠自己在鎮上過的相當滋潤的了。
    潘四幾個哥哥對潘四倒是一直都很寵愛。所以苗婷婷也就對這幾個嫂子也是看在幾個哥哥的情麵上,隻要沒有直接提出來要求,她都裝作不明白的樣子,敷衍過去。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苗婷婷自認為自己也不算是一個吃穿用度很講究的人吧。她在他們家也算是一個不太講究的“小公主”了。要不然,不可能跑到邊境線上和潘四有了聯係。她也覺得自己的生活要求比起來自己的哥哥,那完全是很隨和的。
    可是到了鎮上之後,巨大的心理落差,讓過慣了舒服自在生活的苗婷婷很是不自在。
    邊境線上的人日子過的窮吧?可是人家好歹還有點講究。這家裏的親戚真心沒有幾個是講究人的。而且思想什麽的都極其的守舊,尤其是一些旁係的親戚,說出來的話,苗婷婷都不願意去搭理。
    要不是看在老爺子的麵子上,苗婷婷早就甩臉子走人了,哪還會在這裏僵笑著應酬這些親戚。
    可憐潘四的腰,已經被苗婷婷掐的青一塊紫一塊的了。單凡哪個親戚說話,苗婷婷不愛聽。她也不反駁,就直接悄摸的把手伸進潘四棉襖的下擺,使勁一擰。
    潘四知道自己媳婦兒心裏頭有氣沒地去撒,隻能任由自己媳婦兒掐自己泄憤。
    好在潘四還是個好男人,懂得安撫苗婷婷的心情,要不然,苗婷婷在到鎮上的第二天,恐怕就直接跑回海陽市去了。
    如果說老家的環境,讓苗婷婷在心理上有一些輕微的不適應。但是心理不適應最起碼是可以忍受的。因為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是光鮮亮麗,經濟發達的。鎮上的經濟雖然有所回暖,但是鎮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遠不如經濟紅火的那幾年朝陽時期的力度大。所以,能夠看得過去眼的建築,還都是以前一二十年前的老建築。這就導致整個縣城的色彩都是陳舊的褐紅色,看上去灰撲撲的。完全不是海陽市那麽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
    生活上的不習慣,克服克服也就過去了。反正他們娘三個以後又不常回來。過年回來要老爺子開心開心,就已經算盡了孝道了。
    苗婷婷心裏這樣安慰著自己,翻過來度過去折騰了半宿,才在硬板床上麵睡著了。
    好在,她的兩個兒子,可是皮實的很,也不認生,直接跟著老爺子兩口子一覺到天亮。
    這些隻是苗婷婷回家遇到的一點點小事。最讓苗婷婷崩潰的是老家的小孩子們的整體素質。
    頭一次見小孩子隨地吐痰,然後拿腳在地上搓一搓的,讓苗婷婷整個人都頭皮發麻了。她哪裏見過這些呀,這些小孩子的行為,讓已經習慣了凡事彬彬有禮貌的苗婷婷覺得落差很大,甚至於,讓她有的時候有點生理不適。本來看小孩子還覺得十分的可愛呢,轉眼間小孩子就直接罵娘了,苗婷婷心理都接受不了這種反差。
    潘四他們家,在本地也算是過的還相當不錯的人家了。這時候,一家能出來幾個工人這樣的鐵飯碗,那小日子過的可是有滋有味的,別的不說,吃的、用的可比一般平頭老百姓強強太多。
    潘家幾個兒子除了潘四以外,都有正兒八經的工作,都是鄉下老百姓最向往的“鐵飯碗”。尤其是潘四二哥嶽家給力,年紀輕輕的就讓他當上了棉廠的銷售主任。潘家在鎮上可以說是個有頭有臉的人家了。
    隻是潘四的幾個嫂子,為人處事卻不是那麽的講究,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也是什麽樣的都有。也許是孩子多了,父母一點都不覺得珍惜,也許是父母不將就,一群孩子就跟散養似得,吃飽穿好就算是有人管有人問了。禮貌、教養什麽的,隻有在潘家老爺子的麵前,才會存在一點點。其他時候,都是跟鎮上其他鄰居的孩子在大街上到處亂跑,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但是不少。
    因為父親工作忙,母親又不在乎,所以,孩子們的教育也沒有誰真正的放在心上。
    比起來那些在城市裏麵,早早的就接受教育的孩子,差別真的不要太大呀!苗婷婷的兩個兒子一直都在海陽市長大,見識的多,遇到的事也多,兩個小家夥別看年紀不大,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特別苗婷婷父母的疼愛。到了潘家老爺子這裏,也是一樣的待遇。一到家,就被人當西洋鏡似的圍在了中間。
    這種感覺,真心讓苗婷婷極度的不適應,好在有潘四在中間協調著。苗婷婷也自己安慰自己,自己嫁的給潘四的時候,就知道潘四家裏兄弟多,事情雜亂。這也不是第一天知道的,也怨不了人家潘四。
    說起來,潘家真的是個大家庭。兒子輩的就不說了,潘老爺子光孫子就有五個,還有好幾個孫女,一到過年,簡直是一群孩子都圍在一起亂騰,無論放在哪裏都可以說是多子多福的家庭了。
    不少鎮上的人家都覺得潘家這是人丁興旺,還特別羨慕呢!
    不過家裏頭的孩子多了,自然事就多了。
    苗婷婷自己家就有兩個“混世魔王”,天天調皮搗蛋的,她就已經是十分的頭疼的了。
    現在兩個孩子自來熟,回到老家之後,更是如魚得水,很快就天天跟著堂兄弟到處搗蛋,惹的周邊的鄰居,整天的過來告狀。
    潘四家在城裏生的兩個娃娃是皮小子,周圍的鄰居已經是人盡皆知。隻要不是太過分,鄰居們也不會在大過年的時候,過來掃別人的興致。
    隻可惜,孩子們不懂大人們的彎彎繞繞,隻是什麽好玩就玩什麽?什麽刺激就玩什麽?大人們沒少跟在屁股後麵給他們收拾爛攤子。
    苗婷婷以前覺得兩個孩子已經是她的極限了。
    沒曾想到,她還能遇上一群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讓苗婷婷感覺置身於一個鴨子窩中,還是五百隻鴨子的窩,煩都煩死了。
    如果說孩子們都是有禮貌、有分寸的孩子,稍微犯上一點點的錯也就隨他去吧。反正長大以後也不歸自己管,有什麽毛病,苗婷婷也就睜一隻眼閉著一隻眼的過去了。
    可是潘四幾個嫂嫂家的孩子的素質,用良莠不齊這四個字來形容,最是貼切。
    像這樣這樣沒有任何預兆,直接推門進來,連門都不敲一下的事情在苗婷婷回到老家以後,是經常有的事
    不講禮貌的事已經發生了不止一次。
    苗婷婷回到鎮上的第一晚,在潘家老爺子的高壓政策下,倒是沒有誰來打擾他們兩口子。畢竟老爺子已經發話了,說讓他們兩口子歇一歇,舟車勞頓的,太累了。
    但是從第二天開始起,妯娌之間就不斷地嚐試著上門,來找苗婷婷聊聊天,套套近乎,打探一下能不能在潘四他們兩口子手裏撈出來一點好處。
    畢竟,苗婷婷娘家家大業大的,指頭縫裏隨便摳出來一點,都能夠自己在鎮上過的相當滋潤的了。
    潘四幾個哥哥對潘四倒是一直都很寵愛。所以苗婷婷也就對這幾個嫂子也是看在幾個哥哥的情麵上,隻要沒有直接提出來要求,她都裝作不明白的樣子,敷衍過去。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