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下稱呼問題
字數:2312 加入書籤
本卷121章裏麵孫媳如何稱呼丈夫祖父母的問題,有人提出異議。
古代親屬之中,大體分為父係、母係以及婚媾係。
在書中這一時期——
孫輩(無論男女)稱呼自己的爺爺為:祖父、祖公。
稱呼奶奶為:祖母。
王父、王母之類是漢代及之前的稱呼,這會已經不是很流行了。
阿翁、阿婆是較為口語化的稱呼,使用率可能更高一些,但不夠正式。
孫輩(無論男女)稱呼自己的外公、外婆為:外祖父、外祖母。
下麵是重點,婚媾係稱呼中——
丈夫稱呼妻子的父親、也就是現代的老丈人為:舅、外舅、婦翁,注意,此時其實“丈人”這種稱呼出現了,但不流行。
丈夫稱呼妻子的母親、也就是丈母娘:外姑等等。
妻子稱呼丈夫的父親、也就是現代的公公為:舅、大人公之類。
妻子稱呼丈夫的母親、也就是婆婆為:姑、嫜。
這種稱呼一直延續到唐代都有,那句詩都聽過吧?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這裏的“舅姑”就是公公婆婆的意思。
那麽妻子自己的姑姑(父親姐妹)、舅舅(母親兄弟)怎麽稱呼呢?同樣喊舅、姑。
最後,妻子怎麽稱呼丈夫的爺爺、奶奶呢?注意,這時候不興隨夫稱呼,即丈夫喊自己爺爺叫祖父,妻子是不能跟著喊的。
真正妻子隨夫稱呼要元代才興起了。
這個時期我還真沒找到記載,隻有唐代的稱呼:祖舅、祖姑。
而在魏晉以前——
《禮記》中祖姑的釋義:丈夫的祖母。
《禮記·喪服小記》“婦祔於祖姑。祖姑有三人,則祔於親者。”
鄭玄注:“謂舅(公公、丈夫的父親)之母死,而又有繼母二人也。親者,謂舅所生。”
這是什麽意思呢?即:當丈夫的祖母去世時,婦人需要參與附祭。如果丈夫的祖母有三位(有繼母這種情況,比如王浚一生就娶了四個妻子),則婦人主要附祭於丈夫的親生祖母。
祖姑還有別的意思嗎?有,就是自己祖父的姐妹。
《後漢書》:“來歙字君叔,南陽新野人也。父仲,哀帝時為諫大夫,娶光武祖姑,生歙。”
來歙父親叫來仲,娶了劉秀祖父的姐妹為妻。
從這裏“祖姑”的兩重含義來看,其實和“姑”雙重含義是一樣的。
姑,既是丈夫母親(婆婆)的意思,也是自己父親姐妹(姑姑)的意思。
那麽,祖舅呢?
很遺憾,沒找到。
《晉書·應詹傳》有:“鎮南大將軍劉弘,詹之祖舅也,請為長史。”
這裏的“祖舅”應當是父親舅舅的意思,即劉弘是應詹父親應秀的舅舅。
那麽是不是和姑一樣,還存在另一重含義呢?不得而知。
而在唐代,則有書儀:“與夫祖父母書,稱尊祖舅姑”。
又有敦煌文書:“新婦再拜上言:尊祖舅、祖姑座前:新婦違遠經年,曠奉溫凊……”
至此,可以確定的結論是——
祖姑,從漢代到唐代,含義是:1、丈夫的祖母;2、祖父姐妹;
祖舅,晉代有父親舅舅的意思,唐代有丈夫祖父的意思,至於晉代有沒有丈夫祖父的意思,不好說,我傾向於有。
(寫完這個單章,明早8點的更新也一並發了,先睡覺去,有票速投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