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村小的變化

字數:4059   加入書籤

A+A-




    人在充滿安全感的環境當中會睡的很沉,睡眠質量也非常高。
    楊興武昨晚上炕睡覺的時候不足九點,早上六點就已經睡不著了。
    熾熱的火炕,讓他有點口幹舌燥。
    好久不睡炕突然還有點不習慣,穿好衣服出門,院子裏又是一片潔白,父親拿著大掃帚掃雪。
    聽到開門的動靜,回頭看到是兒子,咧嘴一笑。
    “起恁早,不多睡會兒?”
    “睡不著了,我掃吧,你歇歇,別把棉鞋弄濕了。”
    “不用,我有木屐,濕不了。”
    楊春生說著朝著兒子抬了抬腳。
    看到父親腳上的木屐,楊興武有些晃神,這麽古老的東西,現在正是流行的時候。
    木屐曆史還算悠久,可追溯到隋唐時期,村裏人大多數隻有布鞋穿,冬天是穿的棉布鞋,雙層布裏麵塞的是棉花,一到雪天就容易濕鞋。
    木屐一般是兩齒,前後各有一塊木塊作支撐點,在木屐前後鑽出三四個洞,用麻繩穿過,穿著棉鞋踩上去,再拿繩子綁在腳上,以整個木屐當鞋底,可以有效避免棉鞋被浸濕。
    這會兒村裏的木屐基本都是這種用法,木屐比鞋子大一圈,高約五厘米左右,穿上之後類似踩了個高跟鞋的底。
    楊興武看著父親的動作,自己也去了牛棚拿起大掃帚掃起了雪,小黃看到新主人出來忙活,連忙從狗舍裏跑出來繞著楊興武打轉。
    看著地上的兩行梅花印,楊興武心情大好,小黃看到新主人好像很喜歡自己,繞著楊興武轉了起圈,又在雪地裏翻滾,跑到楊興武跟前翻肚皮。
    楊興武掃了幾下雪,看到這情況,蹲下身子朝著小黃“嘬嘬嘬”了起來。
    在村裏沒有一隻狗能忍受這樣的召喚,小黃聽到喊聲,立馬跑到楊興武跟前撒歡兒,躺在雪地裏,四隻爪子翻來翻去,煞是可愛。
    楊興武看著眼前不停翻肚皮的小黃,與它玩鬧了起來。
    昨晚天色有點暗,他還以為小黃是隻串串犬,現在看來這分明就是六大田園犬裏的驍蒼田園犬。
    蘇軾一詞裏的左牽黃右擎蒼,其中的蒼就是指驍蒼田園犬。
    性格敦厚老實,忠於職守,對家人友好,對外人警惕,這就是驍蒼田園犬的特點。
    楊興武想著昨晚小奶狗一路叫一路要撲過來的樣子就想笑。
    俗話語有黃狗白麵、千金不換的說法。
    由於這種狗實在是太多,身價自然也上不去。
    在北方大黃狗和四眼犬是最常見的品種,其餘的則都能歸咎於串串犬。
    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這種狗,大黃、小黃是他們最常叫的名字。
    與小黃玩鬧了一會兒,楊興武起身繼續掃雪。
    小黃跟在身後跑來跑去。
    掃完雪父子倆坐在一起聊天。
    “嗒,這房子蓋的不賴,你們啥時候住進來的?”
    “陽曆年住進來的,走,我帶你看看!”
    楊春生說著拽著楊興武走到東廂房推開門走了進去。
    “這三間是給你大哥結婚用的,裏麵炕啥的都盤好了,還沒開始燒。”
    try{ggauto;} catc101nove.come="margin: 0px auto;">
    楊興武進了屋,不由得縮了縮脖子,磚瓦房雖然高大敞亮,但是在禦寒方麵倒是不如土坯房,剛進屋就一股寒意襲來。
    跟著父親看了看一圈屋子,連圍牆是12牆的紅磚。
    所謂12磚、24磚、37磚,是指老式的磚頭的長寬高,分別是24厘米、12厘米、6厘米。
    中部地區蓋房一般用24磚,即整塊磚的厚度,37磚做承重,一塊半的厚度,還有1厘米的水泥縫。
    12磚一般是用來做圍牆。
    到了東北的話一般都得50磚才能禦寒,37磚都抗不住,實在是太冷了。
    畢竟以前是住地窩子,他們這邊再往西北一點,住的是窯洞,挖地坑,都是因為太冷了。
    大門是找村裏的老木匠打的木門,刷的紅漆。
    西廂房是兩間,一間是廚房,一間是庫房,用於存放糧食這些。
    楊興武看到一個牛棚,裏麵還有頭黃色小牛,信步走到小牛跟前摸了摸牛腦袋。
    “嗒,這牛多少錢?”
    “一百,本來想買村裏的大牛,一頭五六百買不起,這小牛犢子六月份下地的,來咱家也有仨月了,明年收麥就不用那麽累了。”
    楊春生說著,從庫房裏拿出些麥麩倒進牛槽裏。
    “這下就好了,你們就不用那麽累了,我還擔心明年收麥你們咋幹?有了牛就好辦。”
    “是啊!日子好過了,咱家現在有壓水井了,以後吃水都不用去挑了。”
    楊興武聽著父親的念叨,看著家裏的這番變化,心裏很是開心,掙錢的意義就在於此。
    看完新家父子兩個回到堂屋,跟著一家人聊閑天。
    王招娣熟練的操控著縫紉機納鞋底,經過半年的適應,縫紉機用的很是熟練。
    “嗒,今年的水渠挖完了吧?”
    “挖完了,初十,我跟嗒和爺爺二叔剛回來,今年好一點,挖了一個多月就回來了。”
    楊興文聽到弟弟的話,給出了答案。
    楊興武聽到這話有些沉默。
    村子裏從來不是歲月靜好,也不是到了所謂的冬天就能在家裏落閑,打牌什麽的。
    這會兒確實是存在的徭役,還要自帶幹糧和農具。
    三川市每到農閑都會組織民夫,挖水渠,修河道。
    這東西每年都跑不了,長的時候一年兩三個月,好點的時候一個多月。
    楊興武記得高一放寒假回來,父親和大哥還在外麵忙活。
    “嗐,說這幹啥,你考出去了,以後就是城裏人,這些事情都跟你沒關係,以後你大哥有難處了,你多幫襯著點兒。”
    “嗒,你這說的啥話,俺爺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你不說我肯定也會幫的。”
    “那就好,其實咱們村也是沾了你的光,不然也回不來這麽快,你考的那麽好,咱們村分的河段都是比較好清理的,建國還說等你回來,要好好謝謝你!”
    楊興武聽到這話有些感慨,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