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小年

字數:3730   加入書籤

A+A-




    楊興武聽到父親的話,有些沉默,對於楊建國的幫忙,他很是感激,但現在他也想不到好項目,不然他也不會讓父母去種地。
    至於燒磚窯,現在也不合適,一塊紅磚一兩分錢,上輩子他爺爺不是沒燒過磚,磚頭倒是賣了不少,錢都要不回來,村裏人好賒賬,賒完帳幾十年不還賬,問就是沒有,翻臉吧!幾塊錢不值得,不翻臉吧又膈應的不行。
    包括去礦上拉煤來村裏賣都是一樣的路子。
    實在是村裏的營商環境太差勁,山海關來了都得甘拜下風,村裏的飯店被大隊吃垮的不少,被鄉親們賒垮的也不少。
    正是想到了這些事情,楊興武從來不打算從這些人身上賺錢,一不小心就本錢就沒了。
    前幾天剛到家的時候,聽父母說楊建國要來感謝自己,當時他就覺得有點不對勁兒,現在看來這又是一個坑。
    楊建國見楊興武不說話,以為他還有點擔心上次的事情,連忙保證。
    “小武,你要是還不放心的話,咱們開一個全村大會,讓鄉親們做個見證,無論是賺是賠,我們都不不怪你,咋樣?”
    “建國叔,這話就言重了,我剛才在想事情,一下沒反應過來,主要是現在不知道該幹點啥?你說麥仁玉米這些吧!
    不光咱們村知道了,全市的人都知道了,明年到了季節,不用咱們動手,市裏都是賣麥仁的你信不?”
    “信,咋不信?你說的話,叔肯定信,你既然在想事情,那就好好想,我跟你嗒不說話,你好好想。”
    楊建國聽到楊興武的回答,很是滿意,連忙拉著楊春生走到一旁,兩人抽著旱煙,小聲地聊天,生怕打擾到楊興武。
    楊興武看著這一幕,有些無奈也沒說什麽,坐在門口,溫暖的陽光撒在身上,曬得人暖洋洋的。
    楊興武想著有什麽項目適合他們村。
    不知過了多久,小黃的叫聲,驚醒了楊興武的思緒。
    抬頭看到幾隻雞就站在身邊,若非小黃,自己就要被這幾隻雞叨了,揮手趕跑了幾隻雞。
    “好狗!”
    楊興武抱起小黃,放在腿上擼了好一會兒,這才放下。
    起身拿著椅子走到父親和楊建國跟前。
    “嗒,建國叔,我想到了。”
    楊建國正吸著旱煙,聽到這話,一個激靈就站了起來。
    “真的?啥法子快說說!”
    一旁的楊春生也有些期待的看著自己兒子。
    楊興武伸手指了指院子裏的幾隻雞,說道:
    “呐!那些就是!”
    兩人順著楊興武的話看了過去,發現是幾隻雞後,楊建國有些無奈。
    “小武,你是不是搞錯了,幾隻雞,咱們自己養拿雞蛋換點油鹽醬醋還行,咱們整個村養雞的話,好賣嗎?”
    “建國叔,我說養雞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隻雞蛋去鎮上賣錢的話,能賣五分錢對吧?一隻母雞一年產蛋量在150多個左右,基本上兩天一個,對吧?”
    “對,這樣下來,一隻雞一年才賺七八塊錢,喂雞的話,一年也要不少糧食,一兩隻還行,雞多了,還有可能會賠錢!”
    楊興武聽到這話,並不覺得奇怪。
    雞蛋一直是國人的主要營養來源,土雞年產蛋在150個左右,但是土雞蛋個頭不大,大個的八九個一斤,小的十一二個才有一斤。
    比起洋雞蛋,大個的六七個就一斤,小的七八個也有一斤,自然也差了不少。
    他在大學的時聽老師講過進口洋雞和白皮豬的事情,不過是以經濟方麵來舉例說明。
    現在剛好被他拿來佐證,而且洋雞產蛋量也高,一隻洋雞一年產蛋量在220顆左右,克重也大。
    現在雖然沒有普及專業化的洋雞養雞場,但是洋雞蛋可是深受人們喜愛,主要就是洋雞蛋個大、幹淨、品相好,現在這個時期,洋雞蛋的價格比土雞蛋還要高。
    正是在了解了這些情況下,他在看到了家裏的雞後,才建議楊建國搞養雞場。
    實在是養雞事業大有可為。
    在我國研發出國產雞苗之前,雞蛋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單以他們鎮上的雞蛋價格,一隻雞蛋五分錢,按十個算,一斤就是五毛錢,到了三川市起碼要貴二三成,雞蛋可以說是硬通貨,供銷社裏的雞蛋永遠都是缺貨,這也是為何雞蛋會被稱為雞屁股銀行的原因。
    看出其內在的經濟邏輯,自然可以追根溯源。
    何況雞蛋的價格波動非常大,逢年過節雞蛋價格暴漲,比豬肉都貴。
    即使是在四十年後,洋雞養殖普及開來後,雞苗也已經做到了國產化,但每到中秋國慶,往常四塊錢一斤的雞蛋,到了這一天雞蛋價格至少六塊五以上。
    這價格一下就飆漲了五成以上,簡直比炒股還誇張。
    “建國叔,你不能光靠猜測,我給你算比筆帳,一隻雞蛋往常是在五分錢左右,到了中秋節得有六七分吧?”
    “不止,八九分,一毛的都有,主要是這時候的老母雞開始抱窩,不咋下蛋,小雞下蛋的又少,趕上過節,所以才這麽貴。”
    楊建國說道這裏突然反應了過來。
    “小武,你的意思是盡量挑過節的時候賣嗎?這樣倒是賺錢!”
    “對,這樣一來就能多賺不少錢,到年底了,下蛋少的老母雞,到年底的時候也好賣,如此一來,也能省下不少糧食!”
    “小武,你可真厲害!我們活這麽大,還不如你隨便想想!”
    楊建國聽了楊興武的建議,稍微一想,就明白了養雞事業大有可為。
    “建國叔,過獎了,這不過是我讀大學的時候老師隨便舉的例子罷了。”
    “大學也教養雞嗎?”
    楊建國有些疑惑。
    “隻是以養雞舉例子來論證我們所學的知識。”
    “那也厲害了,對了,小武,七和八的問題咋解決?聽你的意思,這雞養少了沒什麽用,養多了又容易出事兒!”
    “那咱就搞個村集體企業,到時想入股鄉親們的就投錢,二月孵小雞,小雞孵出來差不多到三月了,到八月份有五個月的時間,小雞長的快的就能下蛋了,剛好趁著中秋節大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