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驚喜

字數:3639   加入書籤

A+A-




    “老師,能說說八大王的事情嗎?我對這個了解的不是太多。”
    胡誌華說到這裏有些不好意思起來,自己功課沒做足,他本打算回了學校好好補足的,不過聽了上午的會議後,下午估計還是這些東西,等回學校查的話,早就不趕趟了。
    餘利民聽到這話,又朝著楊興武和韓文靜兩人問道:
    “你們倆有知道的嗎?”
    楊興武聽後有些麻爪,他也是從上午的會議當中聽了一鱗半爪,連蒙帶猜知道個大概,聽到老師的話後有些犯愁。
    韓文靜看到楊興武的窘態,笑了一下。
    “還是我說吧!”
    “差點忘了,韓學姐是杭城人。”
    “對對,韓學姐快說說。”
    聽到楊興武和胡誌華的催促,韓文靜喝了口水,潤了一下嗓子,這才說道: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浙商,唐宋以後,經濟中心南移,浙省被人成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
    明代,資本主義萌芽最先在浙省出現,形成了在我國聲名遠播的龍遊商幫和寧波商幫,史有遍地龍遊和無寧不成市的說法。
    鴉片戰爭後,浙商把握機遇,以家鄉浙省為基地,以滬市為中心,以全國乃至海外為舞台,上演了一幕幕波瀾壯闊的經商傳奇。
    浙商,是上世紀推動我工商業進程的強大商幫;也是最早參與滬市的開發,曾叱吒十裏洋場,一度壟斷滬市大半產業的精英群體。
    浙商與粵商、徽商、晉商一道,在曆史上被合稱為四大商幫。
    這其中優秀的代表人物有商祖範蠡,巨富沈萬三,還有前朝的紅頂商人胡雪岩。”
    胡誌華聽到這番介紹,對於浙商的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
    楊興武聽後,覺得前麵的還正常,但是後麵舉的三個例子咋聽咋不對勁,範蠡不是他們那邊的嗎?沈萬三不是在蘇省發家的嗎?胡雪岩不是徽商的代表人物嗎?
    也不知道這位韓學姐是以什麽標準來劃分的,想到這裏,楊興武等韓文靜停下後追問:
    “韓學姐,據我所知陶朱公在中原,沈萬三是在昆山發家,胡雪岩是皖省人,這怎麽都成浙商了?”
    韓文靜聽到這話,連忙解釋。
    “陶朱公生於中原,發跡於浙省,沈萬三祖籍浙省,胡雪岩生於皖省,13歲來到了杭城,如此也算……”
    餘利民聽到這話,出聲打斷了韓文靜的解釋。
    “你這個說的不妥,以祖籍計算就都以祖籍,以發跡就都以發跡,要有個統一的解釋,以後等你們功成名就後,自然會有縣誌記載你們的,說不定還有人爭搶你們而發生爭吵。
    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了,還是直入正題吧!”
    韓文靜聽後,覺得有些尷尬,好在她很快反應了過來,又繼續說道:
    “四年前1月,國家先後兩次發出緊急文件打擊投機倒把。
    1月7日發文《加強市場管理、打擊投機倒把和走私活動的指示》,其中規定個人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不準販賣工業品、農村社隊集體,但可以販運本隊和附近社隊完成國家收購任務和履行議購合同多餘的、國家不收購的二三類農副產品。
    不準販賣一類農產品、不允許私人購買汽車、拖拉機、機動船等大型運輸工具從事販運。
    顯然這是要從源頭給予限製。
    1月30日又發文若幹規定,主要是針對工商所得稅的規定。
    一個月內國家兩次發文具體措施和規定,就是要明確打擊投機倒把。各大報刊都在頭版頭條刊發這兩個規定。
    隨後開展了打擊經濟犯罪的整治活動。
    次年,浙省成立打擊投機倒把專項工作組,進駐溫市樂清的柳市鎮。
    當時的柳市鎮是溫市個體經濟中異常活躍的地方,鎮上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生意做,有跑銷售的,也有做電器的,從滬市和其他地方來進貨的人每天都雲集到這裏,使得本身就不寬的街道擁擠不堪。
    這其中又以八個人異常活躍,每個人涉足的產業互不相同,也被本地人稱之為八大王。
    這八大王分別是:
    目錄大王葉建華,他當時所做的事就是把柳市鎮的企業搞成目錄,把各企業的產品拍成照片,並在目錄冊上標上產品的名稱和基本數據,還分別標明該產品的計劃價和柳市價,提供給跑銷售的人。
    舊貨大王王邁仟;五金大王胡金林;翻砂大王吳師濂;線圈大王鄭祥青;膠木大王陳銀鬆;螺絲大王劉大源;礦燈大王程步青。
    寒假回家的時候,聽家裏人說五金大王胡金林被逮住了,至此除了螺絲大王,其餘七個已經進去了。
    大概就是這麽個情況。”
    餘利民聽到番詳細的介紹,誇讚了一句。
    “不錯,文靜說的很詳細,胡金林在1月15日入獄,但在3月22日就被放了出來。
    去年出台了一號文件,正是因為這個文件,胡金林才得以翻身,至此八大王全都被平反,所扣押的物資和錢款全都奉還,隻要他們把缺少的稅款補齊就好。
    這也是我們幾個老家夥這幾天主要討論的問題。
    好在八大王已經出來,我們借著廣交會的時機聚在一起,也是為了討論這些政策施行之後的進行的各項討論。”
    三人聽了這番後續,感慨不已。
    楊興武聽後,發現這個時代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麽自由。
    想到這裏,楊興武突然想買一份溫市的縣誌看看,近代史的經濟發展,大多都是以溫市開刀為主,還有他以前看的許多電視劇也多是這些地方的事情改編,了解溫市的更多信息,也能讓他對這個時代有更深刻的了解。
    聽完韓文靜和餘老師的講述後,楊興武越發佩服起了傻子瓜子的老板。
    世人都喊他傻子,卻不知自己才是被蒙在鼓裏的。
    現在這位年大老板已經二進宮了,楊興武知道曆史上他曾經三進三出。
    但這位年老板能在前兩年的打擊當中,非但沒有倒下,反而越做越大,真是厲害。
    一個毫無背景的普通人,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