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察覺

字數:3884   加入書籤

A+A-




    走在路上,趙曉雅和楊興武兩人閑聊著。
    “楊同學,雖然曆史從不會改變,但是曆朝曆代的統治者都在積極會吸取前朝的教訓,好保障自己王朝可以永遠的傳承下去。
    商朝末期,帝辛開疆拓土,導致國度空虛,被周朝滅掉,周朝吸取了這個教訓采取了分封製度,結果導致諸侯做大。
    秦朝吸取商周二朝的教訓,實行郡縣製,你老家三川市,在秦時便是三川郡,秦朝三十六郡,三川郡居首位!”
    “趙同學過獎了,誰家祖上還沒個顯赫的時候?”
    “這倒是,施行郡縣製的秦朝,派流官去開疆拓土,結果這些人沒有忠誠性,遇到敵人就投降,漢朝吸取前三朝教訓後,又開始實行分封,但這個分封前提是非劉姓不得封王,之後又有人們鼓吹的古今第一陽謀推恩令,楊同學,你怎麽看這個推恩令?”
    “雞肋而已,王朝興盛之時,有沒有推恩令都一樣,王朝衰敗之際,又沒有能力去限製諸侯。”
    “不錯!漢朝的政策雖然不錯,但最後被外戚王莽篡權奪位,到了東漢,皇帝們則開始信任太監,但太監也絕非省油的燈,朝堂上被搞的烏煙瘴氣,後麵三國鼎立,進入到了魏晉南北朝。
    唐朝時出現了節度使,結果造成了安史之亂;宋朝時重文輕武,嚴禁太監後宮幹政,結果被外族所滅;明朝時期,明朝汲取了前朝的教訓,加強對外族勢力的防禦,甚至將首都定在邊境線上,實現了天子守國門。
    結果內院失火,西北的李自成起義了。
    清朝再次從這些曆史教訓中吸取經驗,並且效果顯著。
    他們成功地壓製了農民起義,使得社會穩定得以維持。
    然而,他們卻沒有料到外國技術的先進性,最終在外國列強的打擊下敗下來。
    當清朝的幾十萬大軍麵對擁有先進技術的兩萬列強軍隊時,他們力不從心,無法抵擋對方的進攻。
    這些曆史教訓在我們這一代得到了總結。
    我們認識到落後就會挨打!”
    楊興武聽到這番話,未曾想到曆史還能這麽解讀。
    底層百姓的生活從未改變,上下五千年,曆代統治者的夙願也終未實現。
    “可惜,無論他們怎麽總結教訓,曆朝曆代也逃不過三百年的宿命。”
    “是啊!都逃不過曆史的宿命!”
    楊興武輕歎了一口氣。
    “楊同學,如果事情能改變那就努力去力挽狂瀾,若改變不了,那便獨善其身!”
    趙曉雅看到楊興武的情況,又勸了一句。
    “我知道的,多謝趙同學!”
    “還記得前天采訪你時,那時你意氣風發,這才幾天卻落寞許多,早日振作起來!”
    “我會的。”
    “那好,到圖書館了,我先回座位了。”
    “好!”
    楊興武目送趙曉雅進入了圖書館,轉身去了自己的位置。
    坐在座位上,回想著趙曉雅的話,曆朝曆代不過三百年,老美立國已經二百年了,他們是不是到了王朝末期?好像有點像啊!
    特別是在他那個時代,老美一直在走下坡路。
    想到這裏,楊興武又有些興奮起來。
    再一想到趙曉雅所說的若事可為,那就力挽狂瀾,若不行則獨善其身。
    他改變不了,獨善其身說的輕巧,又有幾人能做到,真的能獨善其身,諸葛亮也不會星落五丈原了,鐵榔頭也不會放棄三倍的工資回國了。
    歸根究底還是熱愛著祖國,哪怕天天說它不好,愛之深責之切!
    哪怕明知道是個坑,多少人義無反顧的往下跳!
    想到這裏,心情複雜不已。
    ……
    “興武,你可真厲害,校刊上的采訪說的太好了!”
    “是啊!特別是那句建議不要建議,太有範了。”
    “可不是!青春本就不該被定義,生活有多種選擇,人各有誌嘛!”
    “對,興武那句可以在圖書館裏看書,也可以在未名湖練武,到了冬天還能在未名湖裏滑冰呢!”
    楊興武在教室裏上課,周三的采訪已經刊印出來了,班長劉躍華領到校刊後,一個宿舍發了一份,不少同學在看到楊興武的采訪後,紛紛拿著校刊圍著楊興武追問著廣交會的細節。
    經濟樓辦公室裏,餘利民看著眼前的三名學生,欣慰不已。
    從廣交會回來的這半個月裏,他除了上課外,一直都在忙碌。
    終於閑下來後,他這才把楊興武和韓文靜還有胡誌華三人找了過來。
    “老師,你找我們?”
    “對,你們仨完善後的報告我都看了,誌華那個對於汾酒的包裝建議,我看了覺得很不錯,已經郵寄給了晉省那邊的同誌了,快的話這幾天就有回信了。
    你做的很不錯!”
    “多謝老師誇獎,這都是楊學弟想出來的主意,後麵那個拓寬客戶群體是韓學姐的主意。”
    “好好好,你們都不錯,你們仨合作之後的報告可是比咱們上個月開會的時候完善了太多了。
    這就說明了合作的重要性,不僅要競爭,還要合作。”
    “知道了,老師!”
    “嗯,文靜那個建議對於原料礦石的管控這塊兒,我看了你的分析還不錯,特別是那個配售製度,可以說是神來之筆。”
    “老師過獎了,配售製度是楊學弟想出來的,特別是針對某些科技前沿的稀土礦石這塊兒。”
    韓文靜聽到老師的誇獎,並未居功自傲。
    “不錯,不錯!興武做的很好,你們仨的建議我都上報給了相關部門,這幾天開會的時候,就是在討論這些東西,問題都不大,你們可以放心了!”
    “真的?”
    “對!如果采用的話,十月份的秋交會上就能看到誌華說的那種汾酒了,你們可以期待一下!”
    “太好了!”
    “哈哈!”
    餘利民看著學生們的情況,心裏很是高興,但是在看到楊興武的時候,發現他有些問題,一開始他沒注意,隨著聊天的深入,越發覺得楊興武有些不對勁兒。
    又聊了一會兒,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