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王府的誘惑
字數:10323 加入書籤
餘利民聽到楊興武這番論證,讚許地點了點頭。
“不錯,你能看到這一步,這一年著實是進步了不少。
咱們國家雖然發展很快,但是底子太薄弱了,到處都需要錢和外匯來發展。
特區雖然已經成立了七八年,但在去年發布的十大城市裏,更是連影子都看不到。
咱們的國家這麽大,全部一起發展不太現實,隻能通過以點帶線再到麵的方式去慢慢推進。
北方目前隻有東北和京城津門這兩個地方發展不錯,倒是可以輻射到冀省和蒙古區域。
晉省的城市大多數為資源型城市,最南端就是特區和和羊城,特區緊靠港島,如今咱們已經與老美有了來往,特區的發展日新月異,滬市和津門也能通過港口分潤一些港島的好處。
滬市是全國第一的經濟城市,可以帶動長三角區域的經濟發展。
這樣分析下來,隻有中部區域沒有城市去挑大梁,自然需要去造一個,而淮海平原這些地區文化習俗語言有太多的相似性,再加上這一地區多為大平原,交通優勢突出,故而本著造福一方人民的本意,設立淮海經濟區。
除此之外,也是想著看看能不能建立淮海省。
畢竟淮海經濟區雖然在先天條件上和人文傳統都具有相當的同質性,但被分割為魯東、蘇省、皖省、中原四省份分而治之,但這些城市全都位於各省的邊緣地帶。
魯東主要沿膠濟鐵路發展,蘇省主要沿滬寧鐵路和長江發展,中原提出以鄭洛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皖省雖然沒有成熟的省域城鎮體係規劃和區域發展規劃,但對省城的投入力度以及皖南蕪湖經濟中心的成長都是不爭的事實。
相比之下,魯南、蘇北、皖北、豫東都在四省的邊緣地帶,姥姥不疼舅舅不愛。
行政區劃體係中的邊緣性,導致其很少得到省城的重視和投入,長此以往,這些區域的居民也自然會產生心理層麵的一些反映,即心理邊緣感。”
楊興武聽到這番話,心裏已然明白了不少,看來之前的都是鋪墊,成立淮海省才是最終的目標!
淮海省曾在清末和日偽時期曾短暫設置過,但因為以蘇省為首的官員,明確反對,其他所涉及的省份也不支持,並打壓淮海區域城市交流,後來很快撤銷。
除此之外還有本地人的不認同,封建王朝時期,當權者不想看到統一的淮海省,大多分而治之,久而久之,這個地區文化雖然接近但是並沒有本質上的認同感。
其次各地還有不少恩怨,魯東的日東和蘇省的瀛洲,距離十分之近,港口之爭也很激烈,到最後,瀛洲隻能靠曬鹽為生。
想到這些,楊興武不由得感慨起來,熟知曆史進程的他,自然知道淮海省實現不了。
這幾年實現不了的話,以後更實現不了,幾十年後,四省發展的都非常不錯,如果真的成立了淮海省,相對四省而言算是脫掉了沉重的包袱,而淮海省因為接納了不少人口進來,人均GDP立馬就會成為倒數,倒是這四省因為甩掉了包袱,經濟排名還能上升不少。
淮海經濟區中經濟最好的城市是涿鹿,但是放在全國中看也隻是及格水平。
如此一來,自然沒有人願意提淮海省,畢竟跟著大哥混還能喝口湯。
想到這些,楊興武點了點頭。
“老師,我明白了,淮海省好像不太好成立吧!”
“確實不太好成立,牽扯太多,難度不小,但總要去試試!
改革改革,總要去嚐試一下。
這些城市裏涿鹿的意願非常強,開會的地方就設在那裏。”
餘利民說到這裏不由得歎了口氣。
楊興武聞言倒是不覺得奇怪,清末淮海的省會就在涿鹿,如今這些城市群裏發展最好的也是涿鹿,如果真的成立淮海省的話,省會大概率還會落到它頭上,可不得賣力嘛?
從地級市一躍成為省會,這可是天大的誘惑,隻要那些人不傻都會大力支持的。
“老師,我明白了。”
“嗯,你這段時間再了解一下淮海的資料,別到時去了兩眼一抹黑。”
“好的,老師!”
楊興武聞言答應一聲,再次給餘利民倒了杯茶水。
“嗯!”
餘利民拿起茶杯,喝完了茶水又囑咐了楊興武一番。
“你在這等我一下!”
餘利民說完起身走到一旁的櫃子旁,拖著麻袋拿著信封向著茶桌走了過來。
楊興武看到後,連忙起身跑到餘利民身旁,幫著老師拿了起來。
“老師這裏麵都是啥?還挺重的。”
“我也不清楚,等會兒打開看看就知道了。”
餘利民說著來到茶桌旁做了下來,楊興武提著麻袋跟了過來。
“老師,這是你的東西我拆不太好吧?”
“不是我的,是東北寄過來的,還有一封信,你看看。”
餘利民說著把信封遞給了楊興武。
楊興武接過信封,打開取出信,粗略地看了一遍,沒想到是田誌軍寄過來的,兩人是在廣交會上認識的,當時他想了解一下遼參的創匯情況,田誌軍是當時的負責人,兩人有過一麵之緣。
沒想到這哥們兒又寫了封信感謝,麻袋裏的東西則是他提到的特產。
楊興武看完後,這才看向餘利民。
“看完了?”
“嗯!”
“那就拆開看看吧!”
楊興武聞言點點頭,當即打麻袋看了起來。
最先露出來的是兩根鹿角,有一個分叉的,還有兩個叉的。
楊興武看到這東西有些奇怪,咋還有送鹿角的?難道是鹿茸?
想到這裏,楊興武當即是取出鹿角,放到了桌子上,看著這有些幹巴的樣子,他也有些不敢確定這到底是鹿茸還是鹿角。
看到這個東西,楊興武有些期待起來,當即彎腰從麻袋裏取出了一堆東西,兩瓶已經結晶的蜂蜜,還有一個罐頭瓶裝的黃色塊裝東西,他看了半天也沒弄明白是什麽東西!
還有一個他在廣交會上見過的紅絲綢係的木盒。
除此之外就是八九條皮毛圍脖,就是不知道是什麽皮的
楊興武把這些東西都拿出來後,旁邊的半張桌子已經放滿了東西。
餘利民看著眼前的這東西,有些驚訝,看向楊興武問道:
“你跟他們說啥了?居然舍得送這麽多東西?”
“也沒什麽,就是建議他們開展人參深加工,老師,這些東西您知道嗎?”
“這兩個是鹿茸,動物圍脖不知道是狐狸還是貂皮的,看品相也不錯,都是純色的。
這兩個是蜂蜜,至於這個塊狀的東西,我沒看錯的話應該是林蛙油,這東西前些年都快滅絕了,咋還有?”
餘利民簡單介紹了一番,拿起了罐頭瓶裝的林蛙油嘀咕了半天。
楊興武聽到這話,頓時有些驚訝,這份禮確實是挺重的,這些東北大哥們也太豪橫了吧?
想到這裏,楊興武忽然想起係紅絲綢的那個木盒子。
拿起木盒,楊興武小心翼翼地打開,裏麵赫然躺著一根人參,隻是這個人參沒有他在廣交會上見的那麽粗壯,看起來有些蔫不拉幾的。
臥槽,這該不會是野山參吧?
心裏有了想法後,楊興武當即向餘利民請教。
“老師,您看看這棵人參?”
餘利民聞言接過木盒看到了裏麵的人參,仔細觀察了一番,餘利民這才開口:
“這份禮太重了,看來那些圍脖應該是貂皮的,這下東北三寶都齊了,還有林蛙油,這兩瓶蜂蜜估計來頭也不小!”
楊興武聽到這話,心裏估算了一下價值,這份禮物換成錢至少要好幾千塊,那一根野山參估計就要上千,林蛙油他沒吃過,但是也聽過它的大名,這玩意兒在南方叫雪蛤油,是非常好的補藥,但是野生林蛙在七十年代野生的就已經快滅絕了。
這些貂皮圍脖他不太清楚此時的價格,估計也便宜不了。
看到這些東西,楊興武不由得感歎東北老哥的財大氣粗!
聽到老師的話,他也有些擔憂。
“老師,這些東西確實不便宜,咱們要不要退回去?”
餘利民聞言沉思了一會兒,看向楊興武。
“他們創匯成績如何?”
“我在廣交會上見到田誌軍時候,問過他,他說已經創匯十萬多美元,那會距離廣交會結束還有六七天時間,我預計結束的時候,差不多創匯二十萬美元左右!”
楊興武聽到老師的問話,回想了一下和田誌軍的溝通過程。
“這樣的話就說的通了,既然遼參創匯成功,他們自然得表示表示,再算上青年報的報道,他們這是在交好你!
既然如此,東西你就收下吧!
遼參創匯成功,你們宿舍的項目自然是成功了,過幾天我跟東北那邊溝通一下,確認了消息後,承諾的保研自然會落實到位。”
餘利民聽到楊興武的話,簡單分析了一番,頓時明白了東北那邊的想法。
“好的,老師!”
楊興武聽到老師這麽說,頓時放心不少。
“當然!禮尚往來,你也可以寫一下有關人參深加工的方案,算是給他們的回禮!”
“我正有此意,到時候我們宿舍再潤色一篇人參深加工的猜想,到時給他們作個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他們。”
“嗯,你能這麽想就好!”
餘利民聞言很是讚許地點了點頭。
“老師,這些東西我給您留下一份,人參還有林蛙油您也留下吧!這東西大補,您和師娘好好補補身子。”
“你有心了,這些東西你拿回去吧!”
餘利民聞言心裏很是受用,拒絕了楊興武的好意。
“我們還年輕,小夥子火力旺,自然用不著補品,這人參我留著也是浪費,您和師娘吃剛剛好!”
“行了,你的好意我心領了,等會兒留下根鹿茸和蜂蜜吧!剩下的你帶回去!”
“老……”
楊興武還要再勸解一番,餘利民當即轉移了話題。
“創匯已經成功,接下來你有什麽打算?”
“我想看看國內地點股票市場,林老師講解的天橋百貨,是世界上最奇怪的股票,如今滬市也有三家企業已經陸續募集資金,未來股市應該會蓬勃發展,我打算試試!”
楊興武聽到餘利民的問話,仔細想了一下,認真說道。
去年11月14日,飛樂音響成立,麵向社會公眾及職工發行股票。
總股本1萬股,每股麵值50元,共籌集50萬元股金,其中35%由法人認購,65%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
飛樂音響是滬市的第一家股份製企業,而且這次發行的股票,沒有期限限製,不能退股,可以流通轉讓,可以說是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股票。由於比飛樂股份晚四年成立,人們又把它稱之為“小飛樂”。
今年一月份愛使電子和延中實業,也陸續發售股票。
如今老八股已經上市了三家,隻是此時還沒開始正式開始通過櫃台交易。
“不錯,這個可以嚐試一下,雖然現在股票還不能正式交易,我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能交易了,還有嗎?”
“暫時沒有了!我覺得應該把精力放在學習上,越是學習,我越發覺得自己知識的匱乏,這一年多的成果已經體現出來了。
如今也該是功成身退的時候,我想繼續學習,以期再創輝!”
“不錯不錯,孺子可教也!”
餘利民聞言撫掌大笑起來,笑了好一會兒,這才停下。
“你手裏還有多少外匯?”
“不到12萬,給您換了兩萬,給了孫老師他們三萬申請專利!老師您需要多少?”
“不是莪要,是一個故人想出國需要外匯,就想著把家裏的院子賣了,前段時間你創匯成功,報紙報道的沸沸揚揚。
他打聽到你是我的學生,就來找我了,你如果有購房置業的打算可以去看看!”
楊興武聞言,頓時心裏一喜,院子換外匯?該不會是四合院吧?
想當初洛克菲勒家族用12.5萬美元,買下了60000多平的豫王府,也就是現在協和醫院。
如果不考慮通脹的話,他這近12萬美元豈不
是也能換個王府?
想到這裏,楊興武頓時激動不已,雖然隻能想想,但這並不妨礙他暢想一番。
“好,我去看看!”
餘利民聞言有些驚訝,本以為還要費一番口舌,才能說服這個學生,沒想到他直接應承了下來。
“你不再考慮考慮?”
“京城是政治中心,隻要院子在東西城崇文宣武。
未來必然會是核心資產!
現在買必然不會虧了。”
此時的京城轄區共有十區九縣,清朝時期流傳著東富西貴、窮文破武。這四個區都在二環,屬於內城,也是他們嘴裏說的去城裏,畢竟此時的海澱和朝陽還是城鄉結合部。
幾十年後的相親,老京城人還會以這個為標準相親擇婿。
“不錯不錯!”
餘利民聽到這話對於自己這個學生越發滿意了。
“老師,您不弄套小院嗎?”
“有打算,他那個房子太大了,我用不了,等過兩年我也買個小院兒,退休了,我就跟你師娘在小院裏,種種菜養養花!”
“老師,院子不會漲價嗎?”
楊興武聽到這話有些好奇地問道。
“暫時還不會,我估計再有個兩年左右,物價應該會大漲一波,畢竟咱們的物價已經好些年沒有變動過了。
你有想買的東西盡量在這兩年內買好,還能省下不少錢!”
楊興武聞言,頓時大驚,老師可真是慧眼如炬,倒春寒剛過,國家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人們的腰包慢慢開始鼓了起來,一夜暴富的神話各種上演著,第一批大規模的公職人員開始停薪留職,準備下海。
這也算是第一波下海潮了。
兩年後是他畢業的日子,88年這一波除了下海潮外,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物價闖關了。
很多基礎生活物質漲價漲的很是離譜。
平時一兩塊的豬肉都能漲到三四塊,屬實是太扯淡了。
這一次物價闖關過後,直到九十年代末,物價也沒變過。
實在是漲價漲的太過離譜了。
楊興武佩服的同時,連忙感謝。
“多謝老師!
對了,老師,您說的這個院子有多大?房契在他手裏嗎?裏麵有沒有人住?”
“房子倒是不小,不然怎麽夠資格換外匯?他那個地方原來是機關單位辦公場所,今年剛搬走,房子物歸原主,那人就想著賣了出國。”
楊興武聞言頓時有些沉默,過了一會兒這才說道:
“老師,您不勸勸嗎?”
“勸什麽?想走的人留不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路都是自己選的。”
餘利民說到這裏不由得歎了口氣。
“我明白了。”
“嗯,沒什麽事兒,你就回去吧!
我等會兒把你宿舍樓的電話給他,到時他會聯係你的。”
餘利民捏了捏眉心,朝著楊興武擺了擺手。
楊興武聞言起身告辭,桌上田誌軍送的禮物,楊興武拿了根鹿茸,一瓶蜂蜜,貂皮圍脖給老師留了兩條,剩下的他全都抱走了。
“回來,人參和林蛙油都拿走!”
餘利民看到楊興武的動作,喊了一聲。
“老師,真不用,張衛軍就是東北的,我想要讓他幫忙買點就好,這些就留給您和師娘吧!”
楊興武說完抱著東西往辦公室門口跑去。
“你這孩子!”
餘利民聞言有些感慨。
楊興武走到辦公室門口,準備推門的時候,忽然停了下來,看向餘利民問道:
“敢問老師與那位故人交情如何?”
“正常交易就好,如果他要的不過分的話,希望你可以幫幫忙。”
餘利民說到這裏又歎了口氣。
“老師,您放心!”
楊興武察覺到餘老師的情緒起伏,當即保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