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華清的創匯產品
字數:8428 加入書籤
楊興武聽到這番忠告,不用想自然知道這位要表達的什麽,去年的倒春寒還曆曆在目,或許這才是他想出去的主要原因吧!
想到這裏,楊興武鄭重地點點頭。
“多謝崔先生教誨!”
“嗯,有想法就來尋我,過了年我就出去了,安頓好後我會給老餘去信的!
好了,楊同學就此別過!願你前程似錦!”
崔振宇說到這裏朝著楊興武和趙曉雅兩人揮揮手就轉身離開了院子。
楊興武看著崔振宇離去的身影,陷入了沉默。
趙曉雅見此,斟酌了一番,這才開口:
“崔先生可能太過悲觀了,三年前,龐公發起文化座談會,這是建國後三十多年來,我國文化學術界人士的首次聚會,拉開了我國文化研究的序幕。如今三年時間過去文化熱也從滬市席卷全國,詩歌這些也都是文化熱的體現。
今年元旦的時候,複大會在西郊龍柏飯店舉行首屆國際中國文化學術研討會。”
楊興武聽到這話,有些驚訝,沒想到詩歌熱的背景居然是這樣的。
“原來如此,如果是這樣的話,還真是文華界的春天來了!
對了,距離元旦也沒幾天了,你們不去參加嗎?你這成績應該可以去參加吧!”
楊興武說到這裏有些疑惑,這應該算是文化界的大事了吧!以趙曉雅的水平跟著教授混個位置問題應該不大吧!
“湯老師說這次的專業性太強,不適合帶我們去,如果這次會議順利的話,未來肯定還會在京城舉辦的,到時候再去參加也不遲!”
“原來是這樣,走吧!現在這裏是咱們的了,一起看看咱們的家吧!”
楊興武說著牽起趙曉雅的手,一起邁步走向正房,推開了堂屋的大門。
四合院的堂屋是最中間的屋子,也稱為中堂。
堂屋裏的東西不多,除了張八仙桌隻有兩張椅子,至於中堂畫什麽的早就沒了,書房倒是有博古架,不過上麵也沒什麽東西了。
正房一般是三間,大四合院的正房為五至七間,他買的院子在這上麵算是頂配。
兩人沿著空曠的屋子轉了一圈,發現除了八仙桌和兩把椅子,以及幾個博古架以外,真的是家徒四壁,上次來,兩人隻是簡單看了看,現在院子到手,自然看的更加細致。
至此,楊興武也算是明白了崔振宇為啥要留下家具,實在是沒什麽值錢的東西了。
西南角是廁所,規格高一些的四合院基本都有廁所,這些內設的廁所一般都被安排到西南角,按風水的說法,西南為“五鬼之地”,建廁所可以用穢物將白虎鎮住,從實用的角度看,廁所建在西南方適應了西北——東南風向,可以預防臭味在院內擴散。
現在連西南角廁所的屎尿都被清理了個幹淨,這倒是省的他花錢找人清理了。
不過倒也能理解,畢竟往前幾年屎尿都要票呢?
這房子發還給崔振宇也有段時間了,往前推兩年,那些屎尿還是上好的農家肥,難怪都帶走了。
好在庭院池塘裏還有幾條魚,就是不知道是那些人走的時候沒有帶走還是後來小魚苗長大的。
看完正房,兩人又沿著庭院裏的花園和假山好好地逛了一圈,雖然楊興武不太懂什麽風水學,但莫名就覺得這個布局很是賞心悅目,或許這就是北方人對於四合院的執念吧!
隻可惜現在是冬天,能看到的東西有限,要是落雪了倒也不失為一美景。
逛完主院兩人穿過垂花門來到了前廳繼續參觀了起來。
兩人一直逛了一個多小時,這才回到主院,來到了亭台的石凳上休息。
趙曉雅看著眼前的院子很是滿意,忽然想到了什麽,笑意盈盈地看向楊興武說道:
“楊同學恭喜你啊!你之前的理想現在實現了,還超出了你當時的預期?你現在心裏是什麽想法?”
楊興武聞言笑了笑,想起兩人在未名湖畔聊起理想的事情,當時的自己正處於自我糾結當中,對於趙曉雅的問題,給出的答案是想有間自己的屋子,沒想到大半年過去,現在就有了這麽大個院子。
是以,在聽到女友的問題後,頓時笑了起來。
“當然是高興了,京城居大不易嘛!如今咱們也在京城立足了。”
“如果按你這個標準立足的話,確實夠難的。”
趙曉雅聞言調侃了一句。
“還好還好,對了,給咱們的院子起個名字吧!魯迅有百草園,矛盾有梅園,咱們也附庸風雅一下?”
楊興武說完有些期待看向了趙曉雅。
“那咱們的院子就叫柿園如何?這院子裏的柿子樹倒是不少。”
“有點敷衍了吧!這裏還有丁香海棠呢,丁香園和海棠園都比柿園好聽,何況這隻是幾顆樹,又不是所有的。”
趙曉雅聽到這話,沉思了一會兒,抬頭看向楊興武。
“要不就以你的名字命名吧!楊興武、興武苑,簡單明了!”
“可以倒是可以,我覺得不如叫興雅苑,取咱們倆的名字,合在一起倒也有一番意境,你覺得如何!”
趙曉雅聽到這話,頓時開心不已。
楊興武看到女友的表情,當即大手一揮。
“就這麽定了,咱們的院子就叫興雅苑,這個亭子就叫思雅亭!”
“這不太好吧!”
趙曉雅聞言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有啥不好的,我覺得挺好的,坐在這個亭子裏,總能想起風雅之事,不挺好嗎?”
“你知道我說的不是這個意思!”
“那你是什麽意思?”
“哎呀!不理你了。”
趙曉雅眼看男友裝傻充愣,當即準備起身離開。
楊興武看到趙曉雅起身,攥住趙曉雅的手,一把拉過女友坐在了自己腿上。
趙曉雅猝不及防之下倒在了楊興武懷裏,還沒來得及說話就被堵住了嘴。
“啊!你……”
過了好久,趙曉雅感覺有些喘不過氣來,連忙伸手拍了拍楊興武。
重新呼吸到新鮮空氣後,趙曉雅麵頰緋紅,不知道是缺氧還是欣喜抑或者是害羞。
楊興武攬著趙曉雅看著庭院裏的風景,一時間兩人誰也沒說話。
過了許久,趙曉雅仰頭看向男友。
“時候不早了,咱們該回去了!”
“今天是個好日子,咱們去慶祝一番!”
楊興武說著站起身,趙曉雅為男友整理了一下圍巾,聽到這話,肓訟腖檔潰?
“這確實是該慶祝,那要請人嗎?”
“不用就咱倆!讓同學知道了又是滿城風雨。”
“那好,咱們去哪裏?”
趙曉雅聞言很是欣喜,顯然她也是傾向於自己知道就好,崔先生的提醒猶言在耳,這兩天有關她們倆處對象的事情,再加上楊興武最近這幾天有關廣場協議分析的論文,二者加成之下比起前段時間更熱鬧了不少。
楊興武把房契地契貼身收好,又關好門窗,這才帶著趙曉雅離開了四合院。
走出興雅苑後,楊興武這才仔細地打量了一下院子的地理位置,距離後海倒是不算太遠,走個幾百米就到了,哪怕幾十年後商業化了,他這個院子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地理位置還算可以。
附近就是梅蘭芳紀念館和郭沫若故居,這兩個地方倒是已經掛牌,隻是還沒對外開放,郭沫若故居是恭王府的一部分,雖已掛牌,現在其家人還在裏麵居住。
兩人走出胡同來到公交站,坐上車去來到了西城三裏河。
下車後,趙曉雅看著陌生的地方有些疑惑。
“來這裏幹什麽?”
“慶祝啊!走我帶你嚐嚐豫菜,以後可就沒機會吃到了。”
“魯公筵?那不是厚德福嗎?咱們咋跑三裏河來了?”
趙曉雅聞言頓時來了興趣。
“遷過來的唄!現在叫中原飯店,走吧,咱們今天好好嚐一嚐!”
“好啊!”
趙曉雅連忙跟上楊興武,兩人一起進入了中原飯店。
近店後,楊興武在大堂要了個位置,跟服務員要了份兒魯公筵,魯公筵是魯迅平日裏最喜歡吃的四個豫菜,分別是糖醋軟溜鯉魚、鐵鍋烤蛋、酸辣肚絲湯、炸核桃腰,長垣的廚師為紀念魯迅先生,將這四道菜合稱為“魯公筵”。
除此以外魯迅還比較喜歡愛吃的一道菜叫扒猴頭,這玩意兒他有點接受不了也沒要,三菜一湯也夠他們倆吃的了。
等了許久,四道菜陸續上齊,楊興武招呼趙曉雅吃飯。
趙曉雅聞言拿起勺子湊鐵鍋裏舀了一勺蛋羹,放入碗裏細細品嚐起來。
看到趙曉雅的樣子,楊興武期待的問道:
“怎麽樣?”
“好吃!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有一篇《鐵鍋蛋》的文章,裏麵記載了鐵鍋蛋的做法:
大致是厚德福的鐵鍋蛋是燒烤的,所以別致。
當然先要置備黑鐵鍋一個,口大底小而相當高,鐵要相當厚實。在打好的蛋裏加上油鹽佐料,羼一些肉末綠豌豆也可以,不可太多,然後倒在鍋裏放在火上連燒帶烤,烤到蛋漲到鍋口,作焦黃色,就可以上桌。
這道菜的妙處在於鐵鍋保溫,上了桌還有嗞嗞響的滾沸聲,這道理同於所謂的‘鐵板燒,而保溫之久猶過之。
現在看來誠不我欺啊!”
“那你要多吃點,別看這名字不怎麽樣,在北宋時可是宮廷名菜!
也就是現在咱們還有機會,要是過幾年想吃都吃不到了,以後有機會咱們就多來幾次!”
趙曉雅聞言有些不解。
“為啥這麽說?”
“這道菜烹飪難度大,對廚師要求較高,難以傳承。”
楊興武簡單說了一下,雖然這鐵鍋蛋名字很一般,但是這道菜的烹飪水平不是一般的難,幾十年後的宴席菜上這道菜基本吃不到了,主要是太麻煩,對廚師要求比較高。
當然主要還是豫菜沒落了,八九十年代豫菜還算能打,隨著城鎮化發展,環境汙染導致豫菜的原材料匱乏,還有許多材料都成了保護動物。
這其中廢的最徹底就是東北菜,現在隻能小雞燉蘑菇、鐵鍋燉大鵝。
此時的京城菜最能打的就是魯菜,八大樓可謂盛極一時,可惜現在也隻有新豐樓在了,再有就是豐澤園。
“不應該吧!這老字號應該不缺想學藝的人吧!”
趙曉雅聞言有些不太相信。
“現在是不缺,以後可就難說咯!”
……
西三旗、京城陶瓷廠。
謝明國和王書華以及陶瓷廠廠長李衛國三人緊緊盯著已經熄滅的窯。
工人們從窯裏取出燒製好的陶瓷,等到幾十個陶瓷雕塑人像擺到麵前,這些陶瓷分別是:《自由女神》、《擲鐵餅者》、《大衛人體》、《斷臂的維納斯》、《雅典娜神像》、《抱鵝的少年》、《思想者》。
謝明國和王書華兩人上前查看了一番,這才鬆了一口氣。
自打楊興武創匯百萬美元成功以後,對於一起參加廣交會的學生們都是一記重錘,大家都在努力學習,你倒是先出師了,還是開創了先河,這樣的成績誰不羨慕?
接下來的日子不用想也知道,事關學校榮譽,豈能讓京大專美於前?
各大高校都在互相競爭,特別是這四所學校的追趕尤為激烈。
南方的那兩所學校,他們還不太清楚,但是身為鄰居,謝明國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是以,這一個多月以來,他帶著經濟係的學弟學妹們走訪調研了京城的不少廠子,都是一無所獲,沒想到在來到陶瓷廠見到李廠長後,三人當即一拍即合。
楊興武的油畫思路很簡單,隻是簡單想師夷長技,在沒有人開發的時候,顯得很是微不足道,但是有了先行者後,一切都變得簡單起來了。
既然油畫可以創匯,雕塑自然也行,再結合陶瓷廠原本就有的壽星公的陶瓷雕塑。
謝明國看到這個東西後,想到可以燒製老外的著名雕塑,作為工藝品來進行售賣。
老外的雕塑原料多種多樣,但是用陶瓷燒製出來的雕塑也算是稀罕。
有了想法之後,謝明國當即拜托央美雕塑係的同學們幫忙捏了幾個雕塑產品。
在有了樣品以後,謝明國當即帶
著這些東西來到了京瓷廠。
起初,李衛國在看到這些東西後,還有些抗拒,特別是看到這些雕塑人物的蛋蛋都裸露在外以後,更是覺得有傷風化,很是抗拒。
好在王書華和謝明國兩人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服了李廠長,這才有了現在的局麵。
“謝同學、王同學,這一批陶瓷怎麽樣?”
李衛國看到兩人的表情連忙問道。
“李廠長不負眾望!”
圍觀的工人聽到這話,頓時鬆了一口氣。
這幾天來他們心裏也憋著一口氣,一連燒了好幾個窯,燒製出來的雕塑不是裂了就是品質不好。
燒廢的陶瓷都有上百個之多,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終於成功了。
不少工人聞言頓時歡呼起來。
“那就好那就好!兩位同學,咱們進辦公室裏喝杯茶!”
李衛國聞言很是高興,慶功宴的時候,他再次接觸了楊興武,可惜當時的楊興武誌不在此,就在他發愁的時候,華清的學生找上了門,這才有了現在的合作。
看著《抱鵝的少年》,李衛國越看越順眼,忽然覺得這玩意兒還挺喜慶的,特別是陶瓷燒製出來後,白白胖胖的更加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