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偏執大佬的白月光重生了 第87節

字數:7401   加入書籤

A+A-




    中山裝笑道:“洛神賦中也有詩提到,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從這句我們可以推斷,三國時候我們中國就有翡翠了!”
    他這麽說著的時候,旁邊一個戴眼鏡的老者連連頷首:“國外有些學者大放厥詞,說在十八世紀之前,我們中國人並不知道硬玉,這可是大錯特錯!”
    周圍人聽著,自都連連稱是。
    中山裝望向孟硯青,背著手教育道:“現在你懂了吧,翡翠,咱們中國老早就有了,早就寫在咱們的古詩詞裏了!”
    孟硯青道:“敢問同誌貴姓?”
    中山裝:“我姓胡,目前在地質學院擔任教學工作,這次的寶玉石陳列展,我是負責人之一。”
    眾人聽著,自然讚歎,紛紛表示了敬意。
    孟硯青笑道:“那敢問,這翡翠在中國古代的考證,並沒有出現過任何實物,隻是出現在詩詞中,是不是?”
    那胡同誌聽聞,道:“那是自然,不過這種金貴的物件,沒發現也正常。”
    孟硯青卻道:“可是據我所知,在《說文》中,翡字,為赤羽雀,出鬱林,從羽,雄赤曰翡,雌青曰翠,因為這種鳥的羽毛非常豔麗,所以一直作為裝飾品存在,就是清朝時候,宮廷中依然有翡翠鳥的飾品。”
    胡同誌聽得擰眉。
    周圍人等也都疑惑地看向孟硯青。
    孟硯青便繼續道:“其實仔細想想,玳織鴛鴦履,金裝翡翠簪,這真的是翡翠做的簪子嗎,從對仗工整的角度來說,有沒有可能,這是繡著鴛鴦的鞋子,刻著翡翠鳥的簪子?而前麵的玳織和金裝,才是這兩個物件的材質?”
    她這一說,在場眾人紛紛皺眉細想:“說得也對,玳織鴛鴦履,前兩個字是說材質,裝飾了玳瑁,所以這是裝飾了玳瑁繡了鴛鴦的鞋,那這麽說,要求對仗工整,翡翠簪就得是繡了翡翠的簪子才對!”
    孟硯青繼續道:“同樣,南北朝時詩人的《詠落梅》中說,‘用持插雲髻。翡翠比光輝’,這裏的翡翠,如果是翡翠玉石製品,翡翠以綠色為佳,為什麽和梅花比光輝的竟然是一件綠玉石,這根本說不過去。”
    旁邊那位戴眼鏡老者聽到這話,恍然大悟:“我明白了,雄赤曰翡,雌青曰翠,所以雄鳥羽毛顏色是紅色的,用翡翠鳥羽毛做成的飾品,可能是帶著一抹豔紅,這個時候用梅花來比較,梅花和它比光輝,這就說得通了!”
    孟硯青頷首稱讚:“在我們中國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翡翠就是翡翠鳥,無論是《洛神賦》的金翠,還是《詠落梅》的翡翠,或者是《遠別離》的翡翠簪,應該都是指的一種首飾。”
    “而以古代翡翠羽毛首飾盛行的背景看,這種首飾隻能是翡翠羽毛,而不可能是翡翠玉。”
    孟硯青這麽說著的時候,葉鳴弦一直沉默地看著她,看著她含笑以對,看著她侃侃而談。
    眾人聽著,讚歎連連,也有人紛紛想起自己的知道的詩詞來。
    也有人提起南北朝時候徐陵的《玉台新詠序》,道:“我記得之前清末老翰林就曾經考證,說其中的翡翠筆床根本不是翡翠玉石做的筆,而是裝飾有翡翠羽毛的筆!”
    又有人突然想起來:“翡翠衾寒夢不成,珠寶簾卷月華明,我一直納悶這翡翠衾是怎麽回事,用翡翠做衾,你不冷誰冷?現在這麽一說,翡翠衾其實是帶有翡翠羽毛的衾?這樣就說得通了啊!”
    孟硯青微點頭,之後才對那胡同誌道:“胡同誌,中國在十九世紀之前到底有沒有翡翠,依然是一樁疑案,各自立說,我認為並沒有什麽實證,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確鑿無疑地寫在科普上,展覽給大家看,讓大家確信在明末清初之前已經有翡翠玉石,這樣可能會有誤導吧?”
    胡同誌臉色並不好看,他打量著孟硯青,道:“你剛才說,那翡翠簪,那翡翠筆床,全都不是我們說的翡翠,而是翡翠羽毛,那又有什麽證據?你也並不能確定,你隻是猜想而已。”
    他這一說,人群中便有人皺眉,這件事確實做不得準。
    孟硯青卻笑了:“首先,清朝宮廷翡翠羽毛飾品,這是人所共知的。當年清代內務府皮庫負責管理收集翠羽,銀庫也設有點翠匠來負責宮中的“翠活”,所謂的點翠,用的就是翡翠羽毛,所以古代存在翡翠羽毛做飾品,這個沒有疑義,大家知道有這個實物。但是,胡同誌你見過古代的翡翠簪,和那翡翠筆床嗎?”
    胡同誌冷笑:“在明末之前,翡翠玉石很是金貴,一般人自然見不著了,更不要說竟然能流傳下來!”
    孟硯青頷首:“所以問題來了,既然那麽金貴,金貴到帝王的陪葬品,達官貴人的墓穴中都不見一件翡翠飾品,那為什麽這些詩人沒事就要提翡翠簪翡翠簪,還有什麽翡翠筆床?”
    她笑道:“那麽金貴的玉石,他們見過嗎?他們舍得用來做筆嗎?沒見過的,動不動都要寫在詩裏來做比?這是幹嘛呢……”
    胡同誌的神情瞬間微妙起來。
    孟硯青:“一件已經在詩詞歌賦中廣為人知的玉石,竟然不曾在曆史中留下任何痕跡,這不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嗎?”
    眾人聽了,全都拍手叫好:“分析得妙,太妙了!”
    那戴眼鏡的老者更是感慨道:“聽小同誌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從此後,翡翠便是翡翠羽,再溫習昔日古詩詞,我必有另一番感悟了。”
    胡同誌呆在那裏,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話。
    他哪想到,他哪裏想到,一個看著漂亮時髦的小姑娘,竟然直接和他杠這種問題,猝不及防,他根本沒法應對。
    孟硯青:“胡同誌,我非常抱歉今天的冒昧行為,其實我也希望那位法國人所說的‘中國在十九世紀前不知硬玉’為假,希望我們的翡翠曆史能夠更豐富多姿,但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關於翡翠曆史一說,在清末民國時候便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她笑了下,道:“今天能夠參加這次展覽的都是各行業單位的拔尖人才,如果他們無意中看到了一個站不住腳的說法,並信以為真,這顯然不是地質博物館承辦這次寶玉石展覽的初衷。”
    那胡同誌有些臉紅,呐呐地道:“說得是,這裏麵確實可能存在一些不嚴謹,那——”
    這時候,人群中卻走出一位,道:“先把這塊遮住,免得讓大家看到誤導大家,至於翡翠在中國的曆史問題,可以重新研究。”
    大家看過去,卻見那人也是一身中山裝,六七十歲,頭發花白,戴著老花眼鏡。
    葉鳴弦頓時認出,上前打了招呼:“寧院長,您好。”
    那胡同誌見到此人,臉上也現出恭敬來:“寧院長。”
    今天的參觀者都是科研單位或者政府官員,自然也有人知道這位的身份,這正是地質學院礦物學教研室主任,同時也是地質學院院長寧鴻昭。
    那寧鴻昭簡單和大家打了招呼,之後特意和孟硯青握手:“孟同誌,感謝你和我們較真,幫我們找出了展覽中的謬誤,我們做科學研究的確實端正態度,嚴謹求實,感謝你給我們上了生動一課。”
    孟硯青:“寧院長客氣了,我隻是恰好知道而已。”
    葉鳴弦是認識寧鴻昭的,當下略寒暄了幾句,寧鴻昭便把他們請到了辦公室喝茶,顯然寧鴻昭對孟硯青頗感興趣。
    當知道孟硯青想考大學,且考他們地質學院礦物質分析專業的時候,他高興得很:“你要考我們大學,我舉雙手歡迎。”
    孟硯青自然也借機了解了地質學院如今的招生情況,聽起來競爭並不激烈,潛心學的話,考慮到北京高考情況,她也不是沒希望。
    *
    從地質博物館出來後,葉鳴弦笑問孟硯青:“餓了嗎?”
    孟硯青笑望著葉鳴弦:“餓了,你請我?”
    她的態度比起之前親昵而隨意,他微怔了下,看了她很長的一眼,才道:“當然。”
    葉鳴弦:“想吃什麽?”
    孟硯青笑道:“這附近是不是有一家賣肉丁饅頭的?”
    葉鳴弦聽這話,心神一動,再說不得什麽,就那麽定定地看著孟硯青。
    孟硯青笑望著他:“這家店早沒了,是嗎?”
    葉鳴弦喉結滑動,嘴顫了顫,才道:“在,前些年公私合營了,一直都在,隻不過生意冷清了吧,可能再過幾年就關門了。”
    孟硯青:“那趁著還在,你請我吃吧。”
    葉鳴弦視線一直落在孟硯青眼睛上,他開口,用很輕的聲音問道:“隻是很小的門簾,你想吃?”
    孟硯青:“嗯,想嚐嚐。”
    葉鳴弦望著她,沉默了很久,顯然他意識到了。
    再開口時,他的聲音竟然帶了幾分哽意:“好,我請你吃。”
    第53章 門洞下的男人
    孟硯青頷首。
    當下兩個人過去那家店,那家店就開在老胡同一處四合院裏,進去四合院便看到碼放整齊的大白菜,還有簡易的乒乓球台子,飯店隻掛了一個半新不舊的厚棉簾,台階旁邊燒著白爐子,爐子上坐著的大洋鐵壺冒著白汽,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
    葉鳴弦帶了孟硯青進去餐館內,一個肩膀上搭了白手巾的夥計看到他們,便招呼他們坐,桌子是有些年月的,不過好在擦得還算幹淨。
    葉鳴弦讓孟硯青點,孟硯青點了肉丁饅頭,還點了時令涼拌,以及百合蓮子粥等。
    飯菜很快上來了,非常地道的味道。
    孟硯青一口一口,吃得很慢,也很認真,仔仔細細地品嚐著每一口的滋味。
    十七歲那年,葉鳴弦說要請她吃肉丁饅頭,不過她沒什麽興趣,轉頭和陸緒章跑到香山去玩,兩個人玩得很瘋,那晚就幹脆住在香山腳下的院子了。
    她和陸緒章骨子裏都有放浪形骸的一麵,碰在一起就是瞎鬧,但是葉鳴弦不一樣,他很認真。
    年輕時候愛玩,追求者也多,葉鳴弦對她來說是世交家的好哥哥,是非常重視的朋友,但好像也沒那麽重要,畢竟那個時候她身邊圍著的男人太多了。
    在她和陸緒章把該嚐試的都嚐試過一遍時,他估計正規規矩矩地看他的英文資料。
    就算要請她吃飯,也是她不太看得上的肉丁饅頭。
    肉丁饅頭,有什麽意思呢,一點不浪漫,透著一股子土味兒。
    隻是如今,到底經曆了許多,於是在這麽一個微涼的傍晚,她和這個男人來到這偏僻的小院,品嚐這十七歲時候未曾品嚐過的滋味,竟品出了上一世不曾有的恬淡和美好。
    顯然,從她在地質博物館侃侃而談時,葉鳴弦徹底確認了她的身份,而她提起肉丁饅頭,幾乎等於向他坦誠了。
    隻是兩個人默契地什麽都沒說。
    吃過飯後,天已經暗了,葉鳴弦送她回去。
    下了電車後,兩個人走在街道上,胡同裏木頭電線杆上的電燈泡亮了,把兩個人的身影拉得很長。
    青石板路不平,偶爾也有小孩子騎著自行車經過,他們還不太會騎,就用腿從橫梁下掏進去騎,咯噔咯噔地在這狹窄的胡同飛馳而過。
    葉鳴弦體貼地護著孟硯青,抬起手虛護著她。
    孟硯青抿唇笑了:“謝謝你。”
    葉鳴弦:“應該的。”
    孟硯青:“其實今天我很高興,去了地質博物館,竟然認識了地質學院的院長,我正想考他們學校呢。”
    葉鳴弦笑得格外溫和:“是你自己優秀,你這樣的,無論走到哪裏,都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孟硯青笑歎:“不是我優秀,我不過是說幾句現成話罷了。”
    葉鳴弦聽這個,倒也明白。
    民國時候孟家是珠寶世家,孟家主事人頗有遠見,送了家族子女留洋海外,學珠寶設計學西方理念,但也學地質學礦物分析學,這都是圖個將來。
    當時地質學方麵最優秀的一位是孟以劻,英國留學歸來的——後來地質博物館籌辦時,就請了他做顧問。
    這位孟以劻按照輩分是孟硯青的叔祖爺爺,他是收藏大家,對礦物學也頗有研究,至於翡翠方麵,他更是中國研究翡翠的先驅。
    隻可惜,這位孟大學者許多開天下之先的研究成果如今幾乎被遺忘了。
    顯然孟硯青對翡翠的了解源於這位祖輩了。
    但是住在廣外的這個孟硯青是不可能獲取那些資源的,孟以劻的藏書和筆記應該都留給了以前的那個孟硯青。
    所以孟硯青幾乎相當於向他坦誠了。
    葉鳴弦這麽想著的時候,他聽到孟硯青問:“葉先生,你還沒結婚,是吧?”
    葉鳴弦顯然沒想到她突然這麽問:“是。”
    他頓了頓,又道:“也沒什麽在談的對象。”
    http://www.gdbzkz.info/balingzhipianzhidalaodebaiyueguangzhongshen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gdbzkz.info。鬼吹燈手機版閱讀網址:m.gdbzkz.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