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生態改造計劃的漏洞

字數:5202   加入書籤

A+A-


    “那昆蟲是怎麽去到火星的?”東方辰問道。
    龍三說這個問題後麵會講,可現在人類已經喪失了離開金星的能力,那昆蟲自然不可能離開了。
    “這源自於藍星生態改造計劃中的一個漏洞。”龍三解釋道。
    “金星生態出現問題後,火星秘密基地超算中心根據當時的情況自動調整了計劃。”
    “係統判定金星生態徹底摧毀的話,可能會導致藍星生態改造計劃的失敗。因為火星基地中隻有人類基因庫,那其他物種滅絕後就真的滅絕了。”
    “其他物種滅絕的話,藍星生態想要改造成功就變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正是基於這個漏洞,蒙卡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從金星采集生物樣本,並轉移到火星。”
    “隻不過當時轉移的物種中,大部分都是耐旱型植物和動物。”
    “昆蟲由於有外部甲殼的保護,是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自然在轉移之列。”
    “那為什麽不優先轉移人類?”東方辰問道。
    “因為基地超算中心係統判斷,轉移人類不但對藍星生態改造計劃的順利實施沒有幫助,反而可能大大提升風險。”龍三解釋道。
    “……”東方辰無話可說。
    貌似挺有道理。
    從現在的角度看,末尼人無處不在。將人類轉移到火星的話,問題會更加的複雜。搞不好火星也會重蹈金星的覆轍,這就悲劇了。
    “那當時龍國官方沒想著借用蒙卡的飛船來轉移人類嗎?”
    “不是沒想,而是根本聯係不上,更無法控製。”龍三回道。
    “好吧,您繼續說。”
    “金星生態的覆滅已經不可避免。持續的升溫導致生物大量死亡,特別是植物的滅絕進一步加速了這個過程。很快,金星地表溫度就突破了80度!這個溫度別說動植物,大部分微生物都活不下去。”
    “海洋的水分被氣化蒸發,超級風暴來臨,人類在掙紮了幾年之後,便徹底滅絕。”
    東方辰看著漆黑濃密的天空,漫天飛舞的狂沙,震徹心扉的電閃雷鳴,知道這個世界真的完了。
    “人類滅絕之後,火星基地對藍星生態改造計劃進行了大範圍的重構,除了將藍星改造成宜居星球外,還需要對人類進行培育。所以這項計劃就變成了現在的人類培育計劃。”
    “在最初的5億年中,藍星的演化是非常緩慢的。生態係統的薄弱導致氣候極度不穩定。一次暴風雨可能維持幾十上百年,一次降溫可能維持十幾萬甚至上百萬年。”
    “那時候的藍星,根本不適合動植物的生存。唯有海洋中的藻類單細胞生物,日複一日的進行著光合作用,緩慢提升著大氣中的氧含量。”
    “即便如此,這些藻類還是在極端天氣中經曆了數次滅絕。這中間都是蒙卡往返於火星和藍星之間,將新的藻類種群散播過來。”
    “由於陸地和海洋中大量的礦物質需要被氧化,所以這5億年的時間,氧氣積累的非常緩慢,僅達到了10左右的水平。”
    東方辰站在藍星上空,看著眼前的陸地和海洋。
    此時的大陸隻有一塊,顏色以黃褐色為主。
    海洋的顏色也不是藍色的,而是墨綠色,就像一個巨大的臭水溝。
    這是因為海水中的礦物質也被氧化,才呈現出類似於工廠中排放出的汙水那樣的顏色。
    “雖然隻有10的水平,但這是一個關鍵的門檻。因為這已經滿足了多細胞生物的存活條件。”
    “蒙卡采集了大量的火星海水樣本,分批投放到藍星。”
    “又通過之後數百萬年的演化,終於成功激活了海洋生態係統。”
    “隨著微生物對海洋礦物質的分解吸收,空氣中的氧含量開始出現質的飛躍。”
    “氧含量指標之所以重要,除了對生物多樣性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以外,最大的作用就是穩定藍星氣候。”
    “氣候的穩定對陸生植物的生長非常重要。”
    “隻不過這時候的藍星陸地還存在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土質問題。”
    “經過了雨水的反複衝刷,以及從海洋中帶來大量的有機物和營養物質,又過了5千萬年,也就是四億年前,陸地上終於長出了第一類植物:苔蘚。”
    “它們的根莖能夠固定住土壤,死亡後的屍體對土質也有改善作用。”
    “那昆蟲是怎麽去到火星的?”東方辰問道。
    龍三說這個問題後麵會講,可現在人類已經喪失了離開金星的能力,那昆蟲自然不可能離開了。
    “這源自於藍星生態改造計劃中的一個漏洞。”龍三解釋道。
    “金星生態出現問題後,火星秘密基地超算中心根據當時的情況自動調整了計劃。”
    “係統判定金星生態徹底摧毀的話,可能會導致藍星生態改造計劃的失敗。因為火星基地中隻有人類基因庫,那其他物種滅絕後就真的滅絕了。”
    “其他物種滅絕的話,藍星生態想要改造成功就變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正是基於這個漏洞,蒙卡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從金星采集生物樣本,並轉移到火星。”
    “隻不過當時轉移的物種中,大部分都是耐旱型植物和動物。”
    “昆蟲由於有外部甲殼的保護,是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自然在轉移之列。”
    “那為什麽不優先轉移人類?”東方辰問道。
    “因為基地超算中心係統判斷,轉移人類不但對藍星生態改造計劃的順利實施沒有幫助,反而可能大大提升風險。”龍三解釋道。
    “……”東方辰無話可說。
    貌似挺有道理。
    從現在的角度看,末尼人無處不在。將人類轉移到火星的話,問題會更加的複雜。搞不好火星也會重蹈金星的覆轍,這就悲劇了。
    “那當時龍國官方沒想著借用蒙卡的飛船來轉移人類嗎?”
    “不是沒想,而是根本聯係不上,更無法控製。”龍三回道。
    “好吧,您繼續說。”
    “金星生態的覆滅已經不可避免。持續的升溫導致生物大量死亡,特別是植物的滅絕進一步加速了這個過程。很快,金星地表溫度就突破了80度!這個溫度別說動植物,大部分微生物都活不下去。”
    “海洋的水分被氣化蒸發,超級風暴來臨,人類在掙紮了幾年之後,便徹底滅絕。”
    東方辰看著漆黑濃密的天空,漫天飛舞的狂沙,震徹心扉的電閃雷鳴,知道這個世界真的完了。
    “人類滅絕之後,火星基地對藍星生態改造計劃進行了大範圍的重構,除了將藍星改造成宜居星球外,還需要對人類進行培育。所以這項計劃就變成了現在的人類培育計劃。”
    “在最初的5億年中,藍星的演化是非常緩慢的。生態係統的薄弱導致氣候極度不穩定。一次暴風雨可能維持幾十上百年,一次降溫可能維持十幾萬甚至上百萬年。”
    “那時候的藍星,根本不適合動植物的生存。唯有海洋中的藻類單細胞生物,日複一日的進行著光合作用,緩慢提升著大氣中的氧含量。”
    “即便如此,這些藻類還是在極端天氣中經曆了數次滅絕。這中間都是蒙卡往返於火星和藍星之間,將新的藻類種群散播過來。”
    “由於陸地和海洋中大量的礦物質需要被氧化,所以這5億年的時間,氧氣積累的非常緩慢,僅達到了10左右的水平。”
    東方辰站在藍星上空,看著眼前的陸地和海洋。
    此時的大陸隻有一塊,顏色以黃褐色為主。
    海洋的顏色也不是藍色的,而是墨綠色,就像一個巨大的臭水溝。
    這是因為海水中的礦物質也被氧化,才呈現出類似於工廠中排放出的汙水那樣的顏色。
    “雖然隻有10的水平,但這是一個關鍵的門檻。因為這已經滿足了多細胞生物的存活條件。”
    “蒙卡采集了大量的火星海水樣本,分批投放到藍星。”
    “又通過之後數百萬年的演化,終於成功激活了海洋生態係統。”
    “隨著微生物對海洋礦物質的分解吸收,空氣中的氧含量開始出現質的飛躍。”
    “氧含量指標之所以重要,除了對生物多樣性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以外,最大的作用就是穩定藍星氣候。”
    “氣候的穩定對陸生植物的生長非常重要。”
    “隻不過這時候的藍星陸地還存在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土質問題。”
    “經過了雨水的反複衝刷,以及從海洋中帶來大量的有機物和營養物質,又過了5千萬年,也就是四億年前,陸地上終於長出了第一類植物:苔蘚。”
    “它們的根莖能夠固定住土壤,死亡後的屍體對土質也有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