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科舉

字數:15319   加入書籤

A+A-


    第138章科舉
    裴懷悲立刻道:“哦?什麽法子?”
    容昭滿臉笑容,嘴角上揚:“太子,諸位大人,還記得臣選拔報社編輯以及銀行行長之法嗎?”
    眾人一愣。
    還是越發蒼老的徐尚書開口:“是那考試之法?”
    容昭頷首:“對,適合做什麽官,有多少能力,考一考,將答卷放在一起對比,不就盡可知嗎?”
    這倒是一目了然!
    然而有人依舊皺眉,遲疑道;“若是沒能答好……”
    容昭理所當然:“這又不是隻靠答卷選人,當然還要見人,答完卷之後,排除一塌糊塗之人,將剩下人帶到我們麵前,對比考卷回答問題,豈不妙哉?”
    在場人忍不住點頭。
    確實是個好辦法,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答,倒是能先篩掉不合適的。
    “一則,從無此等選官先例,二則,若是一有才之人,沒答好考卷,沒能麵聖,豈不是就錯過了做官?”還是有人提出異議。
    容昭看向他,微微笑:“銀行行長不是官嗎?”
    銀行行長就是官,怎麽就沒有先例了?
    第一個問題不成立。
    那人:“……”
    容昭繼續:“若是這次錯過,不還有下次?”
    頓了頓,她微笑著、和煦問他:“大人這般擔憂,莫不是舉薦之人,或者家中小輩,連考卷都答不過?沒甚本事?”
    那眼神,那表情。
    同情中帶著鄙夷,鄙夷中帶著同情……
    那人眼睛一瞪:“自然不是!”
    這問題哪裏敢認?
    容昭:“那你擔心什麽?”
    那人被堵得啞口無言,隻能閉嘴。
    差點忘了,這是那個懟天懟地的容昭!
    上頭就算換個人,她還是一樣。
    個別反對之人,被容昭懟到閉了嘴,剩下那些心裏不讚同,麵上卻不敢反對的人,倒是不用在意了。
    裴懷悲憋笑,片刻後,清了清嗓子:“太傅這法子甚好,有沒有真才實學,一目了然,況且,以考卷選人,擴大選官範圍倒更加合適。”
    聞言,同樣覺得辦法很好的官員點了點頭。
    裴懷悲這才吩咐:“那太傅擬個折子出來吧。”
    容昭抬手:“是。”
    一天後。
    容昭拿出章程,厚厚的一本折子,從太子手上,傳到百官手上。
    眾人:“!!!”
    嗯?
    不就是考一下舉薦之人嗎?
    怎這般複雜?
    所有人都瞪圓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著那所謂“科舉細則”。
    什麽縣試、鄉試、會試、殿試……這一套下來,豈不是要將整個天下想要做官的人,都納入其中?
    還有題目類別,五花八門。
    這麽多場考試下來,
    他們家族的年輕一輩,還能輕鬆做官嗎?!
    這不就成了和全天下人一起爭奪?
    給了那些非世家大族、官宦子弟的人機會?
    滿朝文武全都傻眼了。
    上首,裴懷悲點點頭,似乎十分欣賞:“這法子好,這樣就不擔心選中的官沒有真才實學,從整個天下選拔人才,長此以往,大雁必興!”
    他是真心感慨。
    這科舉之法,裴懷悲同樣是第一次見。
    昨日容昭提出以考試選官,他便知曉她心中有了想法。
    早有準備,卻依舊吃驚。
    這科舉之法完全就是打破如今官宦和世家壟斷方式,給了下層人做官、出頭的機會。
    而長此以往,始終延續的世家、後繼無人的官宦家族,全都要被新崛起的勢力擠下去,改變整個大雁局勢。
    沒有皇帝不喜歡科舉。
    從他手上選拔出來的人才,那些從下層人民當中被他選出來的官,支持的是他還是身後家族?
    裴懷悲呼出一口氣,心跳得有些快。
    他看向容昭,眼神如一汪水,能將人溺在裏麵。
    科舉誕生,必然遭受反對。
    昨日還讚同的官員,今日許多都變了臉,當即就有人跳出來,大聲道:“容太傅,此法恐怕不妥,一次次考試,一層層選拔,豈不是耽誤時間?”
    另一人接話:“普通百姓,哪有才幹?”
    又一人道:“是呀,如今朝廷正缺人,如何來得及等著你這所謂科舉?依我看,這東西不靠譜。”
    容昭早就知道會有反對之事,她依舊立在那裏,微微笑:“臣隻是提出科舉一事,既要擴大範圍,整個大雁朝不是更顯得公平?
    “至於這第一次,便直接從會試開始,這應當不浪費時間吧?”
    如今就算擴大到全天下,底層沒有經過學習,同樣考不上來。
    那這一次,不如就動靜小點,開先河才更要緊。
    “從天下選人,終究麻煩。”有人回。
    裴懷悲緩緩道:“和選出好官相比,麻煩些就麻煩些,再者,就算從全天下選,那些普通百姓,未必比得上官宦、世家出身,擴大範圍,不過是找尋滄海遺珠罷了。”
    他這是寬慰。
    但也是事實,有先太子的推行,雖然不至於文化掌控在大家族手上,可也依舊被大家族壟斷。
    貧寒出身想當官,根本沒有渠道。
    世家、官宦家族的孩子,到了年紀,揚了名聲,自然而然就會被選入朝中為官,階級固化嚴重。
    太子這樣一說,官員們稍稍放鬆了些。
    他們的孩子從小就讀書識字,耳濡目染,自然不是普通百姓可比的。
    容昭這時笑道:“那這次選官,便從會試開始?發出公文,招有才之人,入京考試、選官,如何?”
    裴懷悲點點頭,又隨口問了句:“諸位以為呢?”
    百官遲疑一
    瞬,
    到底沒有反對。
    考一考推舉的官員,
    這是他們昨日都同意的。
    太子說擴大氛圍,他們也都同意了。
    此時若是再說出反對,到底不妥……
    於是,所有人都點頭同意。
    裴懷悲再次看向容昭:“此事便交給太傅負責。“
    容昭抬手行禮,恭敬道:“是。”
    她再次抬頭,眼中隱隱笑意,麵上雖無波無瀾,心情卻很是不錯。
    科舉這種東西,換成一年前,換成永明帝,換成朝中勢力駁雜……她提出來,一定都推行不下去。
    但如今已然不同。
    容昭從兩年前走到現在,從容侍郎走到容太傅,從戶部到明州治水,結交了許多人,也得到了許多人支持,她提出的東西,極受人重視。
    而且,如今時機正好。
    朝廷缺許多人,不是隻缺一兩個,而是許多。
    這些官員不擔心自己想要舉薦的人入不了朝,自然就不會那般緊張。
    三位皇子剛剛被打下去,朝中風聲鶴唳,官員們都正是緊張時候,生怕再一個浪尾打到自己。
    皇上病重,太子即將登基。
    所有人都忙著抱他大腿,想要在新皇手上,依舊被器重。
    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不會反對太子。
    容昭的目的是拋出科舉,開個先河。
    永明帝老了,不想折騰這種需要長時間拉扯的事情,但裴懷悲是新皇,未來還有許許多多年。
    容昭把科舉帶到了他的麵前,他就一定會心動,會花時間去推行。
    而這,就滿足了她的目的。
    下朝後。
    裴懷悲將容昭叫到書房,兩人關於科舉聊了許久。
    麵前茶幾上,依舊擺放著容昭喜歡喝的茶、喜歡吃的點心。
    容昭:“這並不是一個短時間能做到的事情,而且,還要注意選出來的是有真才實學之人,而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隻會之乎者也的書生。”
    裴懷悲點點頭,給她倒茶:“我知道,慢慢來吧。”
    容昭沒有再喝,而是道:“殿下,臣該說的已經說完,便先行告辭。”
    裴懷悲微頓。
    隨即,他抿了抿唇,輕聲道:“雖說如今還不會推行完整的科舉製度,但是,應當讓百姓們早日準備,你所說學堂之事,也當告知百姓……”
    就算這兩年還不會推行科舉製度,但未來一定會。
    提前告訴百姓,他們就會提前準備。
    容昭點點頭:“臣會發在報紙之上。”
    頓了頓,她又補充:“不過,若是提前在報紙上說了科舉與學堂之事,恐怕滿朝文武都會有意見。”
    隻是科舉已經讓他們不滿,再提出學堂一事,百官們還不得炸了?
    裴懷悲搖搖頭:“先父推行過學堂之事,如今不過是舊事重提。”
    其實不一樣的。
    學
    堂和科舉搭配,可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這是等於無窮,能改變整個大雁朝格局。
    官員們被侵犯利益,必然大力反對。
    不等容昭指出,裴懷悲便道:“如今隻是提出科舉,尚未推行,還需得等時機合適,至於他們的反對……報紙發出之事,他們的視線會被轉移。”
    最後一句話,很輕很淡。
    容昭心頭一凜,心跳都漏了半拍。
    這是……
    心中有了猜測,但她麵上卻依舊平靜,隻點點頭:“殿下說得是。”
    裴懷悲無奈:“阿昭,你對我,無需如此客氣。”
    容昭笑笑,不答。
    正事說完,沒話找話也已經說完,裴懷悲實在是沒辦法留容昭,隻能看著她站起來,抬手行禮,而後離開。
    等到她走後,裴懷悲歎口氣,這才站起來。
    隨即,他吩咐:“招寧王入宮。”
    當夜。
    劉婉君陪同寧王入了宮。
    裴懷悲正在照顧永明帝,順便翻看折子,燭光之下,他的臉半明半暗。
    永明帝被喂了藥,所以這天夜裏,緩緩張開了眼睛。
    乍然間睜開,便看到一張熟悉的側臉,以及熟悉的袞服……
    永明帝伸出手,聲音虛弱沙啞:“錦兒?”
    裴懷悲聽到動靜,放下折子,看向他,聲音淡淡:“皇爺爺,你認錯人了,我是懷悲,裴懷悲。”
    永明帝一怔,久久看著他。
    片刻後,他像是才回過神,恍惚道:“像,真是太像了……”
    裴懷悲沒有說話。
    永明帝腦子糊塗,竟然也沒有注意到裴懷悲未行禮。
    他想起來,爬不起來,隻得喘著粗氣,聲音嘶啞:“你與你父親十分相似,甚至連才幹都相似,隻你父親比你更加溫和,他更愛笑。”
    他像是陷入回憶中。
    裴懷悲聲音輕輕:“我名懷悲,生來帶著悲傷,怎笑得出來?”
    永明帝一頓,隨即,他看向他,渾濁的眼睛定格在裴懷悲
    身上,麵上隱隱在抽動,身體顫抖。
    裴懷悲站起來,高高在上地看著他:“皇爺爺,你封我為謹王,除了讓我謹慎之外,是不是也想起了我父親,裴錦?”
    永明帝沒說話,他想要撐著坐起來。
    裴懷悲:“能親手殺子,何必假惺惺想他?”
    永明帝身體一下子泄了力道,砸在床上。
    他死死盯著站著的人,渾濁的眼中帶著驚懼與震驚,聲音顫抖:“你知道?”
    裴懷悲沒有回答,反而揚聲招呼:“宣寧王進來。”
    很快,劉婉君帶著寧王進來。
    她將寧王留在裏麵,自己退了出去。
    寧王被照顧得很好,雖然很瘦,但穿得很幹淨,被人細心照顧著。
    隻此時他低著頭,嘿嘿傻笑,整個人神態癲狂。
    裴懷悲聲音輕輕:“三叔,不
    用裝了,
    今日喚你進來,
    是想讓你見他一麵,皇爺爺身體越來越糟,恐怕撐不了多久……”
    寧王麵色一變。
    片刻後,他收起傻笑。
    讓他裝瘋的就是謹王,在謹王麵前,自然也無需掩飾。
    他的聲音沙啞:“謹王,不,太子,你如今已經得到你想要的,記得答應過我的事情……”
    裴懷悲:“我說到做到。”
    他看向床上之人,聲音淡淡:“寧王,你不見他嗎?”
    寧王神情冷漠:“我不想見他,如果你是讓我見他最後一麵,那還是算了,生生死死,我都不想見到他。”
    裴懷悲勾了勾嘴角,揮揮手:“不想見就罷了,回去吧。”
    頓了頓,他又說:“事情已經過去,你也不用再裝瘋賣傻,隻要你不惹事,看在你將勢力給我的份上,我不會動你。”
    寧王什麽都沒說,甚至恭敬向著太子行禮,而後轉身離去。
    從頭到尾,他都沒有看床上之人一眼。
    他是裝瘋。
    可他恨不得自己真瘋了。
    殿門再次被關上,床上之人一直在掙紮,嘶啞著聲音,艱難地吐出兩個字:“逆、子——”
    這一聲,不知道在罵誰。
    裴懷悲笑著搖搖頭。
    他在永明帝床邊坐下,垂眸看著他:“皇爺爺,父親敬重你,當年許多人提讓他登基,可全都被他駁斥,出京治水之前,他做的最後一件事是不許任何人再提太子登基之事……但是,他被你殺了。”
    “二叔是父親死後,你推出來的皇子,他也被你殺了,三叔被逼到裝瘋,你要死了,他都不肯看你一眼,五叔也是被你下令射殺,他是來救駕的。”
    “眾叛親離,你看見了嗎?是逆子,還是你這個父親無情,你心知肚明。”
    裴懷悲聲音始終無波無瀾,可每個字,都能刺入人心尖。
    眾叛親離,真實寫照,卻又殘酷至極。
    永明帝瘋狂掙紮。
    他的一雙眼睛瞪得大大的,死死盯著裴懷悲,從喉嚨擠出幾個字:“我要、廢、廢了……你……”
    裴懷悲依舊站在原地,垂眸看著他,語氣平靜:“廢了我?皇爺爺,你還有兒子可以登基嗎?皇爺爺年紀大了,到了下麵,想好與裴錦、裴錚、裴欽,說什麽了嗎?”
    永明帝僵住,半晌,他突然泄了力道。
    -
    永明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新一期報紙出來。
    科舉、學堂、選官考試。
    瞬間點燃了整個京城,讓人激動起來。
    “什麽?以後百姓也能當官了?”
    “要考試,要學得本領呢!”
    “哎呀,那總是有了機會不是?而且還有學堂,不正好可以學習?”
    “這真的假的?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我再看看。”
    “最晚年底就要考試選官,也沒提誰能參加
    呀?”
    ……
    百官也是一怔。
    這不是剛剛提出(),
    ?()?[(),
    官員們當即換衣服準備入宮找太子。
    “這可不行!尚未有定論的事情,怎麽就告訴了全天下百姓?”
    “這容太傅,委實大膽!”
    然而,正在他們火急火燎準備入宮時。
    宮內,喪鍾齊鳴。
    霎時間,所有人都頓住了腳步,震驚地看向皇宮方向。
    哪怕早有準備,這一刻到來,依舊震驚。
    永明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永明帝,駕崩。
    當日,靈前太子繼位。
    太子繼位,名正言順。
    所有官員都換了喪服,該哭靈哭靈,該辦公辦公,此時哪裏顧得上什麽選官、科舉,他們都忙國喪之事。
    等先帝下葬,二十七日後,新帝正式登基。
    整個過程,滿朝文武都忙得不可開交。
    尤其是如今朝上缺了些人,剩下的人就更忙,張丞相都病了,還得爬起來繼續忙。
    而且,新帝登基,許多人都會升官,不升官也會得到嘉獎,尤其是被新帝看重的臣子。
    就比如容昭,從太子太傅,變成了太傅,正一品。
    二十歲不到的正一品太傅!
    寫進史書,那都是要單獨寫上不少內容的。
    誰看了不說一聲服?
    整個十月、十一月,百官都忙著討好新帝,與新帝磨合。
    這種忙碌當中,誰還顧得上什麽考試選官?
    等一切忙完。
    新帝問:“太傅,選官考試準備如何?”
    容昭穿著正一品的新朝服,出列,行禮:“回皇上,考試場地、試卷,已經備好,隻等皇上看過,十二月就能開考。”
    新帝點點頭。
    眾人:“???”
    ——你啥時候準備的??
    所有人都傻眼了。
    不過,考試選官是他們接受的,他們不太接受的是那什麽科舉。
    可現在也沒人提科舉,報紙報道也是兩個月前的事情,滿朝文武都不好再提,隻得等著看容昭如何舉辦這“會試”。
    他們沒有準備,不代表有野心的人沒有準備。
    之前報紙說,最晚年底。
    中間雖然發生了很多事情,什麽先帝駕崩,新帝登基的,但許多人還是沒把這件事給忘了。
    甚至還有外地青年,早早到了京城等著。
    劉照就是其中一人。
    他家境隻能算是殷實,又出身明州,與京城八竿子打不著。
    但劉照從小喜歡讀書,而且很有些本領,能說會道,也能處理各種事情。
    今年明州水患時,他不僅第一時間保住家人和鄉鄰,後來謹王入明州又出事,明州瘟疫流言遍地,他始終穩住鄉鄰,他們村在水患當中,損失極小。
    ()後來容世子治水,
    他不僅積極配合,
    還帶頭幫忙。
    也接觸了當時治水的官員。
    那官員對他大加稱讚。
    就他這樣的出身,這輩子都和做官沒關係,最多花錢在縣上當個吏,一輩子也就到頭了,要不就是經商。
    劉照總覺不甘心。
    後來報紙考試選官一出,他立刻收拾東西進京。
    所有人都不理解。
    劉照隻說:“先帝已經駕崩,新帝登基,新帝與容世子都是有抱負之人,這考試選官是容世子提出,也是容世子主持,那便定會轉機!”
    隻是他唯一的機會。
    劉照在家裏、鄉鄰,都很有些威望,自然沒人再阻止,進了京。
    後來新帝繼位,這一耽誤就是近兩個月。
    許多和他一樣住在客棧中的人都急了,甚至已經有人打了退堂鼓,回老家去。
    “劉兄,快過年了,若不然我們也回去吧?”
    “是呀,看來是沒指望了。”
    “多半又是官員舉薦,咱們沒背景,沒家世,哪有什麽名聲?”
    ……
    在古代,沒有家世背景,想要揚名太難了。
    劉照卻堅持:“我不會走的,新年,年年都有,但機會隻有一次,若是錯過,豈不是後悔終生?”
    聞言,有人搖搖頭,不再勸,自己收拾東西走了。
    劉照雖然堅持,心裏也很打鼓。
    但他又想,那可是容世子,容世子要做的事情,什麽時候做不到?
    正這樣想著,突然有人跑進來——
    “朝廷發公文了,會試時間定在十二月十九日,十二月十五日之前去京城官府報名便能參與,隻要有才學有本事,不限出身!”
    劉照騰地站起來,滿臉驚喜。
    十二月十五日。
    朝堂之上,滿朝文武都有些傻眼。
    “這麽多人啊?”便是張丞相也怔了怔。
    官府已經考核過一次,剩下的人,竟然還有將近三百。
    容昭微微笑:“沒事,考場裝得下。”
    眾人:“……”
    誰問你考場裝不裝得下!
    選官都是一個個舉薦,哪裏見過這麽多人?
    朝會結束。
    有人期期艾艾擠到容昭麵前,低聲問她:“到底考什麽呀?容太傅,方便透露一二否?”
    “不方便。”容昭眨了眨眼睛,攤手,“我與皇上等人知道便可,怎麽,你們不相信自家兒郎才學?放心吧,不難的。”
    官員:“……”
    不知道為什麽,總覺得不太妙。
    十二月十九日。
    一群青年才俊,浩浩蕩蕩走入所謂“考場”。
    有一世家子,大冬天一手提著筆墨硯台,另一手還搖著扇子,風度翩翩,儀態從容,掃一眼各種各樣的所謂“考生”,眼神輕蔑。
    這些平民能和他們比?
    他才學好,而且詩作可是聞名京城。
    他爹問過容太傅,雖太傅不肯透露題目,但說是對他們而言,不難。
    世家子帶著這樣的自信,以及劉照等人帶著忐忑,坐在位置上,領到試卷題目和答題的白紙。
    然後——
    裂開。
    啥玩意兒?
    為什麽有財政題?為什麽有水利題?為什麽還要寫治國策略且限製字數?!
    哦,寫詩也有,寫一首。
    這他媽一頁,全是題!
    五花八門。
    這一場大雁朝首次選官考試,把所有“考生”都給考糊了。
    等到離開考場,那位搖著扇子的翩翩公子手腳發軟,走路一晃一晃,被小廝接住後,隻暈乎乎說出一句話——
    “容太傅,太可怕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gdbzkz.info。鬼吹燈手機版閱讀網址:m.gdbzkz.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