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終南山
字數:7130 加入書籤
山穀中,傳來一陣長嘯聲。
馬速一陣歡喜,終於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在這個世界行走,也有了自保的能力。
壓抑住激動的心情,凝神靜氣,仔細感悟突破先天後,自身的變化。
下丹田和中丹田,都是儲存能量的“倉庫”。隻是在分工上略有不同,下丹田主外,負責為運轉各種功法、戰鬥等,提供能量源泉。而中丹田,則是滋養肉身、經脈、穴位以及開發修煉資質潛力的能源中心。
突破先天後,若是武者,則真氣轉換為真元。而馬速一直修煉的是靈氣,現在較之前雖無本質區別,但丹田中的靈氣濃度,卻是更加稠密,甚至已有向液化轉換的趨勢。
一旦上下兩個丹田的所有靈氣都轉換為液化狀,就成為了築基期。若固化則是金丹期,這時才有破碎虛空的身體條件。
上丹田是人之神所在。位於天靈蓋眉心鬆果體處。又謂之識海、苦海、印堂、眉心,又稱泥丸。此丹田乃人之神魂所在,亦是神識之源,修此丹田,可得神通。
馬速現在內視能力尚無,他不知道,古玉此時就在上丹田裏沉浮,並對上丹田起到了保護作用。
或者說,古玉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護宿主的靈魂、神識不死不滅。穿越到這個世界,就是因古玉具有這種功能所致。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突破先天後,上丹田和中、下丹田產生了聯係。換言之,靈氣都烙上了精神印記。意味著修煉或戰鬥時,意動則氣動,大腦思維更加敏捷、動作反應速度更快。
單從馬速現在的腦域闊度分析,目前至少已達30。這是所有同級武者甚至修真者都無法比擬的。這將為馬速未來的潛力和感悟力的提升,帶來巨大的好處。
神識雖未生成,但感知力已十分靈敏。方圓百丈的螞蟻動作,都可清晰地知曉。為馬速構建了一個“預警雷達”。
最為明顯的變化,便是次元空間,平麵尺度擴大到了千丈方圓。此後,他幾乎不用擔心空間是否夠用的問題了。
馬速飛越出洞穴,在山穀中,開始試驗先天後的各種變化。
先打了一套平日修煉時最為耗費靈氣的《降龍二十八掌》,他發現已十分順暢,整套掌法下來,臉不紅、心不跳,氣也不喘。
煉氣期,或者說武道的先天期之前,所謂打通經脈,是用真氣溫養改造經脈,使之更加堅固柔韌,真氣或靈力運行更加順暢。但這個階段,僅僅是大小周天循環。戰鬥時,除武技外,還要拚個人儲備的真氣量。
而先天期,則構建了人體內外循環。可隨時隨地、生生不息,吸收外界元氣對馬速而言是更高層次的靈氣),減少、甚至無需消耗體內靈氣。
不僅如此,還能通過高級功法,使用武技時同時調動天地元氣靈氣),增強攻擊力或防護能力。
仔細感悟一番,之前一些不能運轉的法術,現在可以使用了。原來使用的功法,也再進一步。
如輕功《移步換景》而言,已初步脫離武功範疇,達到第二層次的《縮地成寸》成為了術法。目前最長距離可達千丈,幾乎是短距離瞬移了。而且,因內外溝通,運轉輕功時,幾乎不會消耗丹田中的靈氣,外界天地元氣靈氣)基本可以隨時補充運功的消耗。
其他攻擊性的武技,也大多升級為法術。《幻影劍訣》雖尚不能禦劍的程度,但如臂使指,心到劍到,劍芒可達30丈。
《北冥真經》的吸收範圍,居然擴大到百丈範圍,吸收速度也增加了10倍以上。這樣一個輔助修煉功法,演變成了一個具有實戰運用價值的功法。以後戰鬥時,完全不用將敵方擊傷,失去戰鬥力再吸收。隻要對方沒有跑出百丈範圍,其功力、生命力和精氣神,便可在無形中,漸漸被吸收一空。
想象一下,若兩人功力相當,但幾招之後,對方便沒有了真氣儲備,功力也直線下滑,全身無力,反應遲鈍……,這還怎麽打?
進入先天後,馬速全身氣息更加空靈飄逸,尤其是飽讀各種典藏,腦海中無時不刻在消化這些知識,自然而然,更加空曠澄澈、氣質內斂。
不過馬速並未滿足現在的功力,從修真角度看,煉氣期終究還隻是修真的基礎階段,隻有跨越先天之境、進入築基期,才算跨入修真門檻。
……
從奇蛇山穀出來,馬速對山穀入口做了一個陣法遮掩,出了森林。
出山後第一個目標已實現,突破到先天之境。這個時候,估計王重陽也還沒有突破先天,至少明麵的高手,都對自己沒有多大威脅。隻要自己不浪,安全基本得以保障。
下一步,是繼續南下,進入到中國曆史上,在全球範圍經濟也是最繁榮的南宋地區,還是掉頭返回金人統轄地,去體驗和探索這個亂世的殘酷與真相。襄陽城本就是戰略十字路口,馬速這時也正好麵臨下一步道路的選擇。
片刻茫然,他便有了結論。
弱冠之年,修煉剛有小成,若就去江南溫柔鄉,對於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人生觀形成,正向幫助較少。隻有到更廣闊的的北方,體會這個亂世,和大爭之地,才能磨礪心智,找準價值。甚至,通過遊曆,才可能突破到宗師境。
確定大方向後,馬速幾個瞬移,回到襄陽城的“隆中客棧”,洗漱一番,補充了一些熟食和生活用品。取回兩匹寶馬,往距離襄陽城西北方向奔馳而去。
一路沒有羈絆,300裏的路程,兩匹寶馬輪換乘騎,僅一天時間,馬速就抵達武當山下。
早在漢末,便有求仙學道者棲隱在這座原名太和山中。唐貞觀年間,唐太宗詔武當節度使姚簡到武當山祈雨而應。敕建“五龍祠”。乾寧年間,太和山列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唐代後,這裏就得到曆代封建皇帝的重視,並封號武當。由此,樹立了武當山的崇高地位、並聲名顯赫。
達先天境後,馬速運行起《淩波微步》已顯露修真功法的第二層,在這座大山裏,如履平地。他有更多的精力欣賞武當山之美。
這裏不僅有道教雄厚底蘊,還有風景奇險秀麗。天柱峰在眾山環擁中,滿目青山,雲霧繚繞,產生飄飄欲仙的意境。峰上怪石遍布,奇鬆極多,遊覽於山間便隨處可見青鬆巨石,峽穀幽深,空穀回響,山高而眼闊。
這個時代,還沒有出現太和宮、金殿、紫禁城、淨樂宮、玉虛宮、純陽宮、南岩……等明代建築或古跡。整個武當山,僅有隱仙岩等懸崖峭壁上,修建了一些石窟。
顯然,這些修道者,選擇這些常人無法到達的險峻位置,就是不喜有人打擾。馬速隻是途徑此地,也沒興趣去找這些清修者交流,感受了一下道家的福地後,便下了武當山,繼續往西北方向行進。
三天後,馬速來到了終南山山腳。
山穀中,傳來一陣長嘯聲。
馬速一陣歡喜,終於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在這個世界行走,也有了自保的能力。
壓抑住激動的心情,凝神靜氣,仔細感悟突破先天後,自身的變化。
下丹田和中丹田,都是儲存能量的“倉庫”。隻是在分工上略有不同,下丹田主外,負責為運轉各種功法、戰鬥等,提供能量源泉。而中丹田,則是滋養肉身、經脈、穴位以及開發修煉資質潛力的能源中心。
突破先天後,若是武者,則真氣轉換為真元。而馬速一直修煉的是靈氣,現在較之前雖無本質區別,但丹田中的靈氣濃度,卻是更加稠密,甚至已有向液化轉換的趨勢。
一旦上下兩個丹田的所有靈氣都轉換為液化狀,就成為了築基期。若固化則是金丹期,這時才有破碎虛空的身體條件。
上丹田是人之神所在。位於天靈蓋眉心鬆果體處。又謂之識海、苦海、印堂、眉心,又稱泥丸。此丹田乃人之神魂所在,亦是神識之源,修此丹田,可得神通。
馬速現在內視能力尚無,他不知道,古玉此時就在上丹田裏沉浮,並對上丹田起到了保護作用。
或者說,古玉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護宿主的靈魂、神識不死不滅。穿越到這個世界,就是因古玉具有這種功能所致。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突破先天後,上丹田和中、下丹田產生了聯係。換言之,靈氣都烙上了精神印記。意味著修煉或戰鬥時,意動則氣動,大腦思維更加敏捷、動作反應速度更快。
單從馬速現在的腦域闊度分析,目前至少已達30。這是所有同級武者甚至修真者都無法比擬的。這將為馬速未來的潛力和感悟力的提升,帶來巨大的好處。
神識雖未生成,但感知力已十分靈敏。方圓百丈的螞蟻動作,都可清晰地知曉。為馬速構建了一個“預警雷達”。
最為明顯的變化,便是次元空間,平麵尺度擴大到了千丈方圓。此後,他幾乎不用擔心空間是否夠用的問題了。
馬速飛越出洞穴,在山穀中,開始試驗先天後的各種變化。
先打了一套平日修煉時最為耗費靈氣的《降龍二十八掌》,他發現已十分順暢,整套掌法下來,臉不紅、心不跳,氣也不喘。
煉氣期,或者說武道的先天期之前,所謂打通經脈,是用真氣溫養改造經脈,使之更加堅固柔韌,真氣或靈力運行更加順暢。但這個階段,僅僅是大小周天循環。戰鬥時,除武技外,還要拚個人儲備的真氣量。
而先天期,則構建了人體內外循環。可隨時隨地、生生不息,吸收外界元氣對馬速而言是更高層次的靈氣),減少、甚至無需消耗體內靈氣。
不僅如此,還能通過高級功法,使用武技時同時調動天地元氣靈氣),增強攻擊力或防護能力。
仔細感悟一番,之前一些不能運轉的法術,現在可以使用了。原來使用的功法,也再進一步。
如輕功《移步換景》而言,已初步脫離武功範疇,達到第二層次的《縮地成寸》成為了術法。目前最長距離可達千丈,幾乎是短距離瞬移了。而且,因內外溝通,運轉輕功時,幾乎不會消耗丹田中的靈氣,外界天地元氣靈氣)基本可以隨時補充運功的消耗。
其他攻擊性的武技,也大多升級為法術。《幻影劍訣》雖尚不能禦劍的程度,但如臂使指,心到劍到,劍芒可達30丈。
《北冥真經》的吸收範圍,居然擴大到百丈範圍,吸收速度也增加了10倍以上。這樣一個輔助修煉功法,演變成了一個具有實戰運用價值的功法。以後戰鬥時,完全不用將敵方擊傷,失去戰鬥力再吸收。隻要對方沒有跑出百丈範圍,其功力、生命力和精氣神,便可在無形中,漸漸被吸收一空。
想象一下,若兩人功力相當,但幾招之後,對方便沒有了真氣儲備,功力也直線下滑,全身無力,反應遲鈍……,這還怎麽打?
進入先天後,馬速全身氣息更加空靈飄逸,尤其是飽讀各種典藏,腦海中無時不刻在消化這些知識,自然而然,更加空曠澄澈、氣質內斂。
不過馬速並未滿足現在的功力,從修真角度看,煉氣期終究還隻是修真的基礎階段,隻有跨越先天之境、進入築基期,才算跨入修真門檻。
……
從奇蛇山穀出來,馬速對山穀入口做了一個陣法遮掩,出了森林。
出山後第一個目標已實現,突破到先天之境。這個時候,估計王重陽也還沒有突破先天,至少明麵的高手,都對自己沒有多大威脅。隻要自己不浪,安全基本得以保障。
下一步,是繼續南下,進入到中國曆史上,在全球範圍經濟也是最繁榮的南宋地區,還是掉頭返回金人統轄地,去體驗和探索這個亂世的殘酷與真相。襄陽城本就是戰略十字路口,馬速這時也正好麵臨下一步道路的選擇。
片刻茫然,他便有了結論。
弱冠之年,修煉剛有小成,若就去江南溫柔鄉,對於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人生觀形成,正向幫助較少。隻有到更廣闊的的北方,體會這個亂世,和大爭之地,才能磨礪心智,找準價值。甚至,通過遊曆,才可能突破到宗師境。
確定大方向後,馬速幾個瞬移,回到襄陽城的“隆中客棧”,洗漱一番,補充了一些熟食和生活用品。取回兩匹寶馬,往距離襄陽城西北方向奔馳而去。
一路沒有羈絆,300裏的路程,兩匹寶馬輪換乘騎,僅一天時間,馬速就抵達武當山下。
早在漢末,便有求仙學道者棲隱在這座原名太和山中。唐貞觀年間,唐太宗詔武當節度使姚簡到武當山祈雨而應。敕建“五龍祠”。乾寧年間,太和山列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唐代後,這裏就得到曆代封建皇帝的重視,並封號武當。由此,樹立了武當山的崇高地位、並聲名顯赫。
達先天境後,馬速運行起《淩波微步》已顯露修真功法的第二層,在這座大山裏,如履平地。他有更多的精力欣賞武當山之美。
這裏不僅有道教雄厚底蘊,還有風景奇險秀麗。天柱峰在眾山環擁中,滿目青山,雲霧繚繞,產生飄飄欲仙的意境。峰上怪石遍布,奇鬆極多,遊覽於山間便隨處可見青鬆巨石,峽穀幽深,空穀回響,山高而眼闊。
這個時代,還沒有出現太和宮、金殿、紫禁城、淨樂宮、玉虛宮、純陽宮、南岩……等明代建築或古跡。整個武當山,僅有隱仙岩等懸崖峭壁上,修建了一些石窟。
顯然,這些修道者,選擇這些常人無法到達的險峻位置,就是不喜有人打擾。馬速隻是途徑此地,也沒興趣去找這些清修者交流,感受了一下道家的福地後,便下了武當山,繼續往西北方向行進。
三天後,馬速來到了終南山山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