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蕭抱珍
字數:7276 加入書籤
太陽從地平線上露出半邊羞紅的臉,映射在馬速身上,一片金輝。
思索、修煉了一晚的馬速,緩緩收功。
下山回到重陽宮,正值早課結束。馬速拱手與王重陽及全真七子等人告辭,再度啟程。
此次行程,計劃一路向東到膠東半島頂端,再向北,到外興安嶺,去領略北極光的絢麗,還想去往西走一段,看看蘇武牧羊北海浩渺。
不過,馬速僅製定了初略的方向,除沿途要去拜訪道家的洞天福地外,行程並無什麽具體的規劃,隨心而動。
道教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大多分布在長江以南。此次北方之行,順路僅有為數不多的洞天福地。好在馬速沒有強迫症,這次能拜訪多少不重要,未來人生的路還很漫長,以後去到南方,有的是機會。
深秋的中原大地,樹葉大多落葉,景色十分單調。一人兩騎奔馳在鬆軟的泥土官道上,天氣幹燥,背後已黃土漫天。
地形逐漸平緩,田野裏要麽是枯黃的秸稈、茅草,要麽翻耕過的土地裏,已播下了冬小麥。偶爾可見幾株小麥長得著急,冒出了一寸綠色。在一片黃色中,十分顯眼。不知這些幼苗,是否能經得起漫長寒冬的摧殘。
陝西境內,因16年拉鋸戰,人口銳減,好似戰爭硝煙還未散盡。而剛進入到河南,好似換了一個朝代,覺得氛圍平和了不少,人煙驟然密集起來。
黃淮海衝積平原土地肥沃,成就了幾千年華夏文明,並成為最繁華的地區之一。這裏古時候也稱為中州,是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曆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先後有20多個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
故而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金人南侵後,得高人指點,實施了南遷北移政策。畢竟女真族在最鼎盛期,也僅約500萬人,還不到金朝轄地內5500餘萬人口的10。他們開始將大量的漢人,強製移民到東北苦寒地區。再將出自黑山白水的女真人,和其他附屬遊牧民族,移民到山東、河南等中原地區。
馬速一路走來,也看到了貧困,但沒有陝西路那麽混亂、破舊不堪。改朝換代20多年了,老百姓已不在意換了誰來當皇帝。隻要不兵荒馬亂,就是生存下去最大的希望。華夏人就是這麽堅韌樸實、勤奮耐勞,幾千年來,都是在艱難困苦中,繁衍生存,不斷壯大。
哪怕知道曆史,現在親身經曆,也更有體會。靠金朝內生混亂,自行亡國,短時間很難實現。外部的南宋,龜縮江南,全然沒有了奪回故土的雄心壯誌和勇氣。好戰的元蒙,部落還在爭鬥,暫時看不到統一的趨勢。
所以,夾在南北中間的金朝,還有段好的日子。當然,和平環境,並非代表了清廉。貪官汙吏、欺行霸市同樣存在,甚至更加泛濫。畢竟中原腹地,是原北宋經濟中心,可謂遍地黃金。
於是,馬速的“業務”更加繁忙起來。
一路上,不斷有官員、富豪“病亡”。馬速空間裏積攢的銀兩不斷增加,效率可比打劫匪巢還要高了不少。金人在官場上的貪汙、掠奪,沒有多少底線,肆無忌憚。入侵中原已20多年,每一個金人貴族,通過掠奪所積累的金錢,都不是小數目。
一時間,之前聽聞在陝西境內行走的“無名大盜”,現在蒞臨中原,讓不少官員、貴族們膽戰心驚。官府自然也加大了城鎮的巡查,對那些江湖人士,更是加強了監督。
而肇事者馬速,這時已來到了他的第一個目的地,距終南山東麵900裏外,位於河南府孟州濟源市轄地)的王屋洞府又稱“小有清虛之天”)。
王屋山東接太行,西依中條,北望太嶽,南眺黃河。因傳說中軒轅黃帝大破蚩尤,祭天於峰頂,而聞名天下。
馬速來此,則是因老子李耳曾在這裏隱居修道,並創立道教。可謂是道教第一聖地,且《愚公移山》的傳說故事,也發生在這裏。
登山過程中,馬速無聊中,開始猜想,愚公移山,可能是修真者的手筆。隻不過後人無法理解,才有了這樣的故事,並給王屋山,又增添了幾分凝重而神秘的色彩。
古人崇信天圓地方。王屋山主峰天壇峰為方山地貌,於是道家認為這裏是與上天溝通的最佳場所。故軒轅黃帝要到這裏設壇祭天,曆代朝廷也來濟源“嶽瀆同祭”。
天壇峰頂現在已很是繁華,有南天門、三清殿、虛皇殿、玉皇殿等。唐代又在二級台地,建了玉皇殿,旁邊有禦愛鬆、黃帝更衣亭。
馬速登頂後,暫時沒去道觀拜訪。找到一安靜的懸崖邊,盤膝而坐,細細感受道教聖地的修行氛圍。
一個晚上修煉下來,或許是心理暗示起了作用,先天之境,居然再度鞏固了幾分。尤其是精神力,強化了不少。
避開早課時間,馬速開始逐一拜訪各個道觀,請求借閱道藏。
王屋山的道觀眾多,出陽台宮沿途便小廟不斷,有山神廟、燕羅子祠、愚公洞、龍王廟、包公廟等。
在垂珠峰下建的迎恩宮、華蓋峰不老泉、白果樹旁設廣生老母殿,寓意生生不息、源遠流長。三官嶺下的中岩台,是王屋山三宮之首的紫微宮,司馬承禎早年自稱中岩道士,建築規製、祭祀神靈一如陽台宮無異。
遠塵溝十方院,相傳軒轅黃帝、浮丘公、王子晉、老子李耳、商山四皓、道君張良等都曾留住,千年白皮鬆下的司馬承禎寫經洞。
這是廟觀林立的人界,人們紀念的地方。
馬速在王屋山盤桓了十天,拜訪了二十座道觀,瀏覽了2000多本之前沒有看過的典籍。
心滿意足,下得山來,馬速繼續東行。
這天,路過衛輝路衛州衛輝市),馬速突然想起一個道家奇人,當即去了城東,尋找“太一道”的茅庵。
他知道太一道擅長救治病人,問了幾人,便打聽到了具體地方。
到了地方,果然見道觀其實就是幾間茅草房。但小院前,還有不少病患百姓正排隊侯醫。馬速給門口小道士遞上了拜帖,便退後一步,站在小院門側,靜靜等待。
馬速對這樣憂心憂民的道家,還是非常佩服。雖道教強調清靜無為,但也還是有很多流派,入世救苦救難,也是一種修行。
求醫隊伍陸續減少,約半個時辰,小道士招呼馬速進來。隻見一耄耋年齡的白須道人迎上前來。
“老道元升有禮了,讓小友久等。”
“貧道馬速,經重陽真人舉薦,冒昧來訪。”元升便是蕭抱珍的號。馬速這時突然反應過來,來到這個世界,就基本上是獨自一人,還是沿襲現代的習俗。入世以來,也沒來得及給自己取字號,每次自我介紹時,總有點格格不入。
一邊應酬著老道人,一邊轉動心思,給自己取一個道號。瞬間,他想到了莊子的一句“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
太陽從地平線上露出半邊羞紅的臉,映射在馬速身上,一片金輝。
思索、修煉了一晚的馬速,緩緩收功。
下山回到重陽宮,正值早課結束。馬速拱手與王重陽及全真七子等人告辭,再度啟程。
此次行程,計劃一路向東到膠東半島頂端,再向北,到外興安嶺,去領略北極光的絢麗,還想去往西走一段,看看蘇武牧羊北海浩渺。
不過,馬速僅製定了初略的方向,除沿途要去拜訪道家的洞天福地外,行程並無什麽具體的規劃,隨心而動。
道教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大多分布在長江以南。此次北方之行,順路僅有為數不多的洞天福地。好在馬速沒有強迫症,這次能拜訪多少不重要,未來人生的路還很漫長,以後去到南方,有的是機會。
深秋的中原大地,樹葉大多落葉,景色十分單調。一人兩騎奔馳在鬆軟的泥土官道上,天氣幹燥,背後已黃土漫天。
地形逐漸平緩,田野裏要麽是枯黃的秸稈、茅草,要麽翻耕過的土地裏,已播下了冬小麥。偶爾可見幾株小麥長得著急,冒出了一寸綠色。在一片黃色中,十分顯眼。不知這些幼苗,是否能經得起漫長寒冬的摧殘。
陝西境內,因16年拉鋸戰,人口銳減,好似戰爭硝煙還未散盡。而剛進入到河南,好似換了一個朝代,覺得氛圍平和了不少,人煙驟然密集起來。
黃淮海衝積平原土地肥沃,成就了幾千年華夏文明,並成為最繁華的地區之一。這裏古時候也稱為中州,是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曆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先後有20多個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
故而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金人南侵後,得高人指點,實施了南遷北移政策。畢竟女真族在最鼎盛期,也僅約500萬人,還不到金朝轄地內5500餘萬人口的10。他們開始將大量的漢人,強製移民到東北苦寒地區。再將出自黑山白水的女真人,和其他附屬遊牧民族,移民到山東、河南等中原地區。
馬速一路走來,也看到了貧困,但沒有陝西路那麽混亂、破舊不堪。改朝換代20多年了,老百姓已不在意換了誰來當皇帝。隻要不兵荒馬亂,就是生存下去最大的希望。華夏人就是這麽堅韌樸實、勤奮耐勞,幾千年來,都是在艱難困苦中,繁衍生存,不斷壯大。
哪怕知道曆史,現在親身經曆,也更有體會。靠金朝內生混亂,自行亡國,短時間很難實現。外部的南宋,龜縮江南,全然沒有了奪回故土的雄心壯誌和勇氣。好戰的元蒙,部落還在爭鬥,暫時看不到統一的趨勢。
所以,夾在南北中間的金朝,還有段好的日子。當然,和平環境,並非代表了清廉。貪官汙吏、欺行霸市同樣存在,甚至更加泛濫。畢竟中原腹地,是原北宋經濟中心,可謂遍地黃金。
於是,馬速的“業務”更加繁忙起來。
一路上,不斷有官員、富豪“病亡”。馬速空間裏積攢的銀兩不斷增加,效率可比打劫匪巢還要高了不少。金人在官場上的貪汙、掠奪,沒有多少底線,肆無忌憚。入侵中原已20多年,每一個金人貴族,通過掠奪所積累的金錢,都不是小數目。
一時間,之前聽聞在陝西境內行走的“無名大盜”,現在蒞臨中原,讓不少官員、貴族們膽戰心驚。官府自然也加大了城鎮的巡查,對那些江湖人士,更是加強了監督。
而肇事者馬速,這時已來到了他的第一個目的地,距終南山東麵900裏外,位於河南府孟州濟源市轄地)的王屋洞府又稱“小有清虛之天”)。
王屋山東接太行,西依中條,北望太嶽,南眺黃河。因傳說中軒轅黃帝大破蚩尤,祭天於峰頂,而聞名天下。
馬速來此,則是因老子李耳曾在這裏隱居修道,並創立道教。可謂是道教第一聖地,且《愚公移山》的傳說故事,也發生在這裏。
登山過程中,馬速無聊中,開始猜想,愚公移山,可能是修真者的手筆。隻不過後人無法理解,才有了這樣的故事,並給王屋山,又增添了幾分凝重而神秘的色彩。
古人崇信天圓地方。王屋山主峰天壇峰為方山地貌,於是道家認為這裏是與上天溝通的最佳場所。故軒轅黃帝要到這裏設壇祭天,曆代朝廷也來濟源“嶽瀆同祭”。
天壇峰頂現在已很是繁華,有南天門、三清殿、虛皇殿、玉皇殿等。唐代又在二級台地,建了玉皇殿,旁邊有禦愛鬆、黃帝更衣亭。
馬速登頂後,暫時沒去道觀拜訪。找到一安靜的懸崖邊,盤膝而坐,細細感受道教聖地的修行氛圍。
一個晚上修煉下來,或許是心理暗示起了作用,先天之境,居然再度鞏固了幾分。尤其是精神力,強化了不少。
避開早課時間,馬速開始逐一拜訪各個道觀,請求借閱道藏。
王屋山的道觀眾多,出陽台宮沿途便小廟不斷,有山神廟、燕羅子祠、愚公洞、龍王廟、包公廟等。
在垂珠峰下建的迎恩宮、華蓋峰不老泉、白果樹旁設廣生老母殿,寓意生生不息、源遠流長。三官嶺下的中岩台,是王屋山三宮之首的紫微宮,司馬承禎早年自稱中岩道士,建築規製、祭祀神靈一如陽台宮無異。
遠塵溝十方院,相傳軒轅黃帝、浮丘公、王子晉、老子李耳、商山四皓、道君張良等都曾留住,千年白皮鬆下的司馬承禎寫經洞。
這是廟觀林立的人界,人們紀念的地方。
馬速在王屋山盤桓了十天,拜訪了二十座道觀,瀏覽了2000多本之前沒有看過的典籍。
心滿意足,下得山來,馬速繼續東行。
這天,路過衛輝路衛州衛輝市),馬速突然想起一個道家奇人,當即去了城東,尋找“太一道”的茅庵。
他知道太一道擅長救治病人,問了幾人,便打聽到了具體地方。
到了地方,果然見道觀其實就是幾間茅草房。但小院前,還有不少病患百姓正排隊侯醫。馬速給門口小道士遞上了拜帖,便退後一步,站在小院門側,靜靜等待。
馬速對這樣憂心憂民的道家,還是非常佩服。雖道教強調清靜無為,但也還是有很多流派,入世救苦救難,也是一種修行。
求醫隊伍陸續減少,約半個時辰,小道士招呼馬速進來。隻見一耄耋年齡的白須道人迎上前來。
“老道元升有禮了,讓小友久等。”
“貧道馬速,經重陽真人舉薦,冒昧來訪。”元升便是蕭抱珍的號。馬速這時突然反應過來,來到這個世界,就基本上是獨自一人,還是沿襲現代的習俗。入世以來,也沒來得及給自己取字號,每次自我介紹時,總有點格格不入。
一邊應酬著老道人,一邊轉動心思,給自己取一個道號。瞬間,他想到了莊子的一句“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