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遊牧文明

字數:6266   加入書籤

A+A-


    “我們得做點什麽。楊鐵心是抗金名將楊再興後代,我們不能讓英雄家庭流血又流淚。”馬速心中清楚,若不幹預,任由包惜弱無底限的溺愛,還是會將楊康往邪路上推。
    楊再興原是曹成部將,後降於嶽飛,成為嶽飛部將,跟隨嶽飛抗擊金軍,曾試圖單槍匹馬衝陣擒獲金兀術,失敗後仍能單騎而還。
    紹興十年1140年),楊再興與金人在小商橋相遇,楊再興寡不敵眾,中箭無數,奮戰而亡。
    可就是這樣的英雄後代,在原著中卻落得一個莫名的下場。
    楊鐵心逃出牛家村,流浪十幾年尋妻兒。可最終還是被坑夫、坑子的包惜弱株連,最終自盡而亡。
    尤為可悲的是,不知什麽原因,包惜弱十多年來,從不給楊康透露半點身世,也不教育楊康樹立起正確的三觀,最終培養出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金朝王爺紈絝。
    更可恨的是,當知曉自己是漢人,更是抗金名將的後代,左右權衡,還是不願放棄十多年錦衣玉食的奢華生活,甘願認賊作父,最終不得善終。
    若非善良的穆念慈從小培養他兒子楊過,使其即使曆經苦難,還是成為了一代大俠,包惜弱可是斷了楊再興的傳承。
    這種行為在古代,可是滔天大恨。
    馬速前世看射雕時,就對這個離奇的悲劇,很是不平。這一世,他自然不願坐視不管。
    “和叔林大中的字號),你安排人手重點搜索楊鐵心的下落。至於楊、郭二人的夫人和兒子的下落,我已有大概的猜測,你可暫時不用多費精力。我會安排人去尋找。”
    這幾年馬速一直呆在廈門,坐鎮中華閣和書院,護衛嶽震、嶽霆、韓小瑩等人衝擊先天,爾後又升級作了父親。
    靜極思動,也該出去走動一下了。
    盤算了一下行程,還是決定兵分兩路,馬速叫來嶽震,吩咐道:
    “令尊有一英雄部下叫楊再興,他的後輩現落難到金朝,你把手裏的事情安排一下,親自去一趟燕京,找到完顏洪烈的王府……。對了,現在嶽武穆已平反昭雪,你可大量召集令尊那些受到株連的部下、親屬。一方麵,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另外他們大多忠誠度較高。”
    現在製約中華閣高速發展的,就是人口數量了。好在這些年一直持續在從金、宋轄地不斷移民。采石大戰後,迎來了一個高潮,目前屬地內總人口數量已達150餘萬,主要安置在廈門、金門、彎島等地。
    現在已開始海外戰略,人口需求量更大。
    好在南宋現在約有1240萬戶、6450萬人,金朝也有超5000萬,還有西夏、大理、西遼等王朝,中國在這個時代已有上億人口,中華閣從各地遷移千萬人,也不會太大困難。
    “弟子曉得了,本就有此意。”
    “移民的事宜,你們商量著處理就行,隻是要甄別不要混入金、宋的奸細。另外,可以聯係大理國段皇爺,那邊人多、山高。肯定有不少人願意遷移到土地較多的地方。”
    “嗯,我會安排好的,請師傅放心。”
    幾日後,馬速將各種事宜安排妥當,告別妻兒,啟程北方。
    禦劍翱翔在天空,鳥瞰蒼茫大地,山清水秀、大地似錦。馬速暗自下決心,如此大好河山,一定護其不遭戰火屠戮。
    馬速聯想浮翩。這次蒙古草原之行,意義重大,甚至可能確定射雕世界未來的曆史走向。
    來到這個世界,他心中就一直將蒙古地區,作為最重要的關注點。在20年前還專程深入蒙古草原,埋下一些伏筆。
    這麽些年過去,逍遙宗及旗下勢力逐漸壯大,原來一些設想便有了一些修正的可能。
    回顧前世史料,結合這些年來自蒙古草原的情報,馬速猛然有一個感覺,北方大草原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破壞源,總是給中原文明造成一種周而複始的衝擊和磨難。
    中原周邊的遊牧民族在沒有崛起之前,在部落之間,常年不停紛爭,好似上蒼有意識地在養蠱,最終留下最強悍的部落,統一草原後,再向外擴張,最終逐鹿中原。
    商周開始到明代,對於中原以農耕文明為主的王朝政權,威脅最大的一直都是來自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
    數千年來,遊牧和農耕文明之間,總是摩擦不斷,雖曾有過為數不多的幾次和平共處,但是仍然無法改變兩種不同文明之間的激烈碰撞和對抗。
    在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也有過北伐的經曆,如西漢霍去病封狼居胥、衛青直搗漠北王庭,曹魏大軍大敗烏桓,隋煬帝鐵甲騎兵重創突厥,李靖李勣橫蕩漠北瀚海,徐達、藍玉和朱棣橫掃北元和韃靼。
    但是此消彼長,萬物之理。一旦中原王朝衰落時,北方遊牧民族也會抓住時機,趁虛而入。這就導致了曆史上漢高祖白登之困、唐太宗渭水之恥、南宋紹興和議、大明王朝土木堡之變和己巳之變。
    在中原暗弱之時,北方遊牧民族便南下,掠奪土地人口和富饒的物產,甚至替中原政權改朝換代。
    西周末年,是華夏曆史上最大的低穀期。彼時,天下各諸侯各行其是,相互攻伐。南方的蠻族和北方狄人從兩麵不斷吞並華夏領土,白狄兵臨黃河,楚國染指河南,致使華夏文明命懸一線。
    而西周後期數代君王,都常年與狄人相抗爭,連年征戰不斷。
    周幽王時代,來自北方的威脅更大,犬戎已經突破了高平等地,可以在關中平原自由進出。隨著西周屢次征討西戎失敗,致使國家愈發式微。申侯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殺幽王於驪山之下,西周自此便宣告滅亡。
    西晉,被稱為引發曆史上著名的三百年大動亂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的罪魁禍首。這個朝代倡導遊牧民族內遷,由此帶來了禍害。經曆賈後亂政和八王之亂後,西晉羸弱不堪,國家難以為繼。
    “我們得做點什麽。楊鐵心是抗金名將楊再興後代,我們不能讓英雄家庭流血又流淚。”馬速心中清楚,若不幹預,任由包惜弱無底限的溺愛,還是會將楊康往邪路上推。
    楊再興原是曹成部將,後降於嶽飛,成為嶽飛部將,跟隨嶽飛抗擊金軍,曾試圖單槍匹馬衝陣擒獲金兀術,失敗後仍能單騎而還。
    紹興十年1140年),楊再興與金人在小商橋相遇,楊再興寡不敵眾,中箭無數,奮戰而亡。
    可就是這樣的英雄後代,在原著中卻落得一個莫名的下場。
    楊鐵心逃出牛家村,流浪十幾年尋妻兒。可最終還是被坑夫、坑子的包惜弱株連,最終自盡而亡。
    尤為可悲的是,不知什麽原因,包惜弱十多年來,從不給楊康透露半點身世,也不教育楊康樹立起正確的三觀,最終培養出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金朝王爺紈絝。
    更可恨的是,當知曉自己是漢人,更是抗金名將的後代,左右權衡,還是不願放棄十多年錦衣玉食的奢華生活,甘願認賊作父,最終不得善終。
    若非善良的穆念慈從小培養他兒子楊過,使其即使曆經苦難,還是成為了一代大俠,包惜弱可是斷了楊再興的傳承。
    這種行為在古代,可是滔天大恨。
    馬速前世看射雕時,就對這個離奇的悲劇,很是不平。這一世,他自然不願坐視不管。
    “和叔林大中的字號),你安排人手重點搜索楊鐵心的下落。至於楊、郭二人的夫人和兒子的下落,我已有大概的猜測,你可暫時不用多費精力。我會安排人去尋找。”
    這幾年馬速一直呆在廈門,坐鎮中華閣和書院,護衛嶽震、嶽霆、韓小瑩等人衝擊先天,爾後又升級作了父親。
    靜極思動,也該出去走動一下了。
    盤算了一下行程,還是決定兵分兩路,馬速叫來嶽震,吩咐道:
    “令尊有一英雄部下叫楊再興,他的後輩現落難到金朝,你把手裏的事情安排一下,親自去一趟燕京,找到完顏洪烈的王府……。對了,現在嶽武穆已平反昭雪,你可大量召集令尊那些受到株連的部下、親屬。一方麵,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另外他們大多忠誠度較高。”
    現在製約中華閣高速發展的,就是人口數量了。好在這些年一直持續在從金、宋轄地不斷移民。采石大戰後,迎來了一個高潮,目前屬地內總人口數量已達150餘萬,主要安置在廈門、金門、彎島等地。
    現在已開始海外戰略,人口需求量更大。
    好在南宋現在約有1240萬戶、6450萬人,金朝也有超5000萬,還有西夏、大理、西遼等王朝,中國在這個時代已有上億人口,中華閣從各地遷移千萬人,也不會太大困難。
    “弟子曉得了,本就有此意。”
    “移民的事宜,你們商量著處理就行,隻是要甄別不要混入金、宋的奸細。另外,可以聯係大理國段皇爺,那邊人多、山高。肯定有不少人願意遷移到土地較多的地方。”
    “嗯,我會安排好的,請師傅放心。”
    幾日後,馬速將各種事宜安排妥當,告別妻兒,啟程北方。
    禦劍翱翔在天空,鳥瞰蒼茫大地,山清水秀、大地似錦。馬速暗自下決心,如此大好河山,一定護其不遭戰火屠戮。
    馬速聯想浮翩。這次蒙古草原之行,意義重大,甚至可能確定射雕世界未來的曆史走向。
    來到這個世界,他心中就一直將蒙古地區,作為最重要的關注點。在20年前還專程深入蒙古草原,埋下一些伏筆。
    這麽些年過去,逍遙宗及旗下勢力逐漸壯大,原來一些設想便有了一些修正的可能。
    回顧前世史料,結合這些年來自蒙古草原的情報,馬速猛然有一個感覺,北方大草原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破壞源,總是給中原文明造成一種周而複始的衝擊和磨難。
    中原周邊的遊牧民族在沒有崛起之前,在部落之間,常年不停紛爭,好似上蒼有意識地在養蠱,最終留下最強悍的部落,統一草原後,再向外擴張,最終逐鹿中原。
    商周開始到明代,對於中原以農耕文明為主的王朝政權,威脅最大的一直都是來自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
    數千年來,遊牧和農耕文明之間,總是摩擦不斷,雖曾有過為數不多的幾次和平共處,但是仍然無法改變兩種不同文明之間的激烈碰撞和對抗。
    在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也有過北伐的經曆,如西漢霍去病封狼居胥、衛青直搗漠北王庭,曹魏大軍大敗烏桓,隋煬帝鐵甲騎兵重創突厥,李靖李勣橫蕩漠北瀚海,徐達、藍玉和朱棣橫掃北元和韃靼。
    但是此消彼長,萬物之理。一旦中原王朝衰落時,北方遊牧民族也會抓住時機,趁虛而入。這就導致了曆史上漢高祖白登之困、唐太宗渭水之恥、南宋紹興和議、大明王朝土木堡之變和己巳之變。
    在中原暗弱之時,北方遊牧民族便南下,掠奪土地人口和富饒的物產,甚至替中原政權改朝換代。
    西周末年,是華夏曆史上最大的低穀期。彼時,天下各諸侯各行其是,相互攻伐。南方的蠻族和北方狄人從兩麵不斷吞並華夏領土,白狄兵臨黃河,楚國染指河南,致使華夏文明命懸一線。
    而西周後期數代君王,都常年與狄人相抗爭,連年征戰不斷。
    周幽王時代,來自北方的威脅更大,犬戎已經突破了高平等地,可以在關中平原自由進出。隨著西周屢次征討西戎失敗,致使國家愈發式微。申侯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殺幽王於驪山之下,西周自此便宣告滅亡。
    西晉,被稱為引發曆史上著名的三百年大動亂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的罪魁禍首。這個朝代倡導遊牧民族內遷,由此帶來了禍害。經曆賈後亂政和八王之亂後,西晉羸弱不堪,國家難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