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失落的文明(3)

字數:6056   加入書籤

A+A-




    尤卡坦半島是瑪雅文明較為集中的地方,這個半島麵積僅有19.76萬平方公裏,在如此狹小地區,尋找起遺址來,想來更為容易。
    馬速改變了飛行線路,朝墨西哥東南側、加勒比墨西哥灣的南端飛去。
    一個時辰,便從墨西哥中部腹地,來到了尤卡坦半島上空。馬速先對半島的地形和資源進行了一番普測,還沒動用神識仔細探測,就已發現了6、7個部落,和3座廢棄的城池。
    尤其是還有正是繁華狀態的2座城池,對照前世資料,正是奇欽.伊查城和烏斯馬爾城邦。
    馬速在降落在奇欽.伊查城外一片樹林,開啟了幻影法術,隨著身著樣式十分簡單的麻衣人群,進入到城中。
    城池大約是前世國內一座小縣城大小,南北長3公裏,東西寬2公裏,有建築物400餘座。
    馬速信步漫遊在古城小巷中,努力從記憶深處,尋找這座城市的信息。
    “奇琴”是瑪雅語的音譯,意為“井口”的意思。估計瑪雅人正是看中這裏深達23米的天然水井,以及他們的認為的神聖泉眼。並以此為建城的基礎。
    奇欽.伊查城始建於公元5、6世紀之交,並陸續在這裏矗立起幾十座金字塔、神殿和堡壘建築,氣勢宏偉。
    即使沒有詳細資訊了解這座城池,馬速現在也能清晰分辨出城池分為新老兩部分。城池南側保留了5、6百年前的建築風貌,有精美的石雕裝飾,以及斑駁的老房子。這是古瑪雅人建造的奇欽.伊查老城。
    城池北側則屬於新奇欽.伊查,以稍微整潔一點的灰色建築物為主,具有托爾特克文化特色,以樸素的線條裝飾和羽蛇神灰泥雕刻為主。
    城池中,低矮、擁擠破舊不堪的民居,襯托出殿堂廟宇建築的宏偉。城池中最為顯眼的有千柱大廳殿堂、神廟、瑪雅人最大球場、市場和橢圓形天文觀象台、大祭司的陵墓等。
    親眼所見古老的城池功能如此齊備,還是有點驚奇。
    其中高達29米的“庫若爾甘金字塔”、“長著胡子的男人的神廟”、“米洲豹神廟”、“雄鷹和米洲虎的平台”、“千柱大廳”等,在前世介紹瑪雅文明的文章中,都是屢屢被描述。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經典的建築,讓奇欽.伊查成為了前世瑪雅文明遺址排名第一。
    奇欽.伊查城是瑪雅人心中的聖殿,對整個烏鬆布拉河盆地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典雅的建築、高超的技術以及輕巧的浮雕都說明了瑪雅人的神話,證明他們是這一文明的天才創造者。
    這座城市有一段奇特的故事,導致建築風格有了兩種不同的風格。
    公元987年,托爾特克國王奎查爾科特帶領軍隊,從中部墨西哥來到這裏,估計本是要對什麽城邦發動一場戰爭。但他們與本地瑪雅盟友匯合後,看中了奇欽.伊查這座城池,便停留在此再也沒有離開,雙方和諧地共同打造起自己的首都。
    於是,這座古老城市中的建築,一分為二,呈現出瑪雅和托爾特克混和風格。
    畢竟這裏是後瑪雅文明的政治中心,早已沒有了想象中瑪雅人那種富足的散漫感,封建主義的嚴苛氣氛,馬速深處其中,總感覺氛圍有些壓抑。
    沒有仔細去品鑒城市的風光,更沒有花費時間去琢磨這座古城的細節和背後的故事,隨意買了些工藝品、雕像等物件後,便匆忙結束了觀光遊覽,悄然出城而去。
    第二站是位於尤卡坦半島北部的烏斯馬爾城,這是被茂密的熱帶雨林所環抱的一座小城,人口僅約2.5萬人。
    前世考古學家認為,烏斯馬爾在瑪雅前古典時期已經存在,但在公元800年後,才開始逐漸成為一座重要的城市,成為瑪雅文明後期的巔峰形象和代表,而許多地處低地的瑪雅文明,此時已走向了衰落,甚至消失。
    城池大小東西約600米,南北1000米,規模遠遠小於奇欽.伊查城。卻已是一座商業與文化的要地。
    馬速進入人頭攢動的城池裏,熙熙攘攘的氛圍,反而讓馬速感覺很有煙火氣,之前的壓抑感也消失了。
    小城的主要建築物大多順南北方向的中軸線依次排開,有“占卜金字塔”、高官宮、四方修道院、烏龜宮、鴿子宮、球場……等,布局十分講究、具有宏大氣勢卻又有精美的細節。
    其中高官宮位於占卜金字塔以北,以打磨過的石灰石為主要材料,整個高官宮長98米,寬12米,沿著下層高台中央寬闊的台階,可以進入宮內。是烏斯馬爾甚至整個現存瑪雅文明遺跡中,最為宏大、精美的建築。
    高官宮外牆以雕有圖案的石塊拚成的羽蛇神麵具和其他麵具做裝飾,這些重複出現150多次的麵具未差絲毫,令人驚歎。高官宮前還俯臥著雙頭美洲豹石雕,這是曾經的祭壇遺留下來老物件。
    “烏斯馬爾”意即“重建三次之地”。
    其實,烏斯馬爾重建不止3次。前世考古學家們考證,“占卜金字塔”至少被覆蓋、重建了5次,多次修建的特征鮮明地反映於豐富多彩的建築風格中。
    高48米的“占卜金字塔”,坐落在烏斯馬爾城入口處東側。塔基為東西較長的橢圓形,完全迥異於常見的瑪雅方形金字塔。東麵即正麵的石階比較陡峭,共有121級,直通到頂端平台。西麵即背麵雖然也同樣陡峭,但是階梯分成了3段,每段有一個稍寬的平台緩衝。
    馬速如普通人一般,緩緩地拾級而上,平日裏都是飛行和輕功,今天難得入鄉隨俗,慢條斯理攀登,看著上方那陡峭的塔身,狹窄的石階。想象著祭司們在這高高的塔頂廟裏占卜星象福禍,預測未來。
    登頂後,視線頓時開闊,環顧四周,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視覺,比平常鳥瞰大地,是完全不同的視覺體驗。這種略高於周邊群山,可清晰發現烏斯瑪爾古城的整個布局起伏跌宕,環繞群嶺,十分有層次感。
    尤卡坦半島是瑪雅文明較為集中的地方,這個半島麵積僅有19.76萬平方公裏,在如此狹小地區,尋找起遺址來,想來更為容易。
    馬速改變了飛行線路,朝墨西哥東南側、加勒比墨西哥灣的南端飛去。
    一個時辰,便從墨西哥中部腹地,來到了尤卡坦半島上空。馬速先對半島的地形和資源進行了一番普測,還沒動用神識仔細探測,就已發現了6、7個部落,和3座廢棄的城池。
    尤其是還有正是繁華狀態的2座城池,對照前世資料,正是奇欽.伊查城和烏斯馬爾城邦。
    馬速在降落在奇欽.伊查城外一片樹林,開啟了幻影法術,隨著身著樣式十分簡單的麻衣人群,進入到城中。
    城池大約是前世國內一座小縣城大小,南北長3公裏,東西寬2公裏,有建築物400餘座。
    馬速信步漫遊在古城小巷中,努力從記憶深處,尋找這座城市的信息。
    “奇琴”是瑪雅語的音譯,意為“井口”的意思。估計瑪雅人正是看中這裏深達23米的天然水井,以及他們的認為的神聖泉眼。並以此為建城的基礎。
    奇欽.伊查城始建於公元5、6世紀之交,並陸續在這裏矗立起幾十座金字塔、神殿和堡壘建築,氣勢宏偉。
    即使沒有詳細資訊了解這座城池,馬速現在也能清晰分辨出城池分為新老兩部分。城池南側保留了5、6百年前的建築風貌,有精美的石雕裝飾,以及斑駁的老房子。這是古瑪雅人建造的奇欽.伊查老城。
    城池北側則屬於新奇欽.伊查,以稍微整潔一點的灰色建築物為主,具有托爾特克文化特色,以樸素的線條裝飾和羽蛇神灰泥雕刻為主。
    城池中,低矮、擁擠破舊不堪的民居,襯托出殿堂廟宇建築的宏偉。城池中最為顯眼的有千柱大廳殿堂、神廟、瑪雅人最大球場、市場和橢圓形天文觀象台、大祭司的陵墓等。
    親眼所見古老的城池功能如此齊備,還是有點驚奇。
    其中高達29米的“庫若爾甘金字塔”、“長著胡子的男人的神廟”、“米洲豹神廟”、“雄鷹和米洲虎的平台”、“千柱大廳”等,在前世介紹瑪雅文明的文章中,都是屢屢被描述。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經典的建築,讓奇欽.伊查成為了前世瑪雅文明遺址排名第一。
    奇欽.伊查城是瑪雅人心中的聖殿,對整個烏鬆布拉河盆地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典雅的建築、高超的技術以及輕巧的浮雕都說明了瑪雅人的神話,證明他們是這一文明的天才創造者。
    這座城市有一段奇特的故事,導致建築風格有了兩種不同的風格。
    公元987年,托爾特克國王奎查爾科特帶領軍隊,從中部墨西哥來到這裏,估計本是要對什麽城邦發動一場戰爭。但他們與本地瑪雅盟友匯合後,看中了奇欽.伊查這座城池,便停留在此再也沒有離開,雙方和諧地共同打造起自己的首都。
    於是,這座古老城市中的建築,一分為二,呈現出瑪雅和托爾特克混和風格。
    畢竟這裏是後瑪雅文明的政治中心,早已沒有了想象中瑪雅人那種富足的散漫感,封建主義的嚴苛氣氛,馬速深處其中,總感覺氛圍有些壓抑。
    沒有仔細去品鑒城市的風光,更沒有花費時間去琢磨這座古城的細節和背後的故事,隨意買了些工藝品、雕像等物件後,便匆忙結束了觀光遊覽,悄然出城而去。
    第二站是位於尤卡坦半島北部的烏斯馬爾城,這是被茂密的熱帶雨林所環抱的一座小城,人口僅約2.5萬人。
    前世考古學家認為,烏斯馬爾在瑪雅前古典時期已經存在,但在公元800年後,才開始逐漸成為一座重要的城市,成為瑪雅文明後期的巔峰形象和代表,而許多地處低地的瑪雅文明,此時已走向了衰落,甚至消失。
    城池大小東西約600米,南北1000米,規模遠遠小於奇欽.伊查城。卻已是一座商業與文化的要地。
    馬速進入人頭攢動的城池裏,熙熙攘攘的氛圍,反而讓馬速感覺很有煙火氣,之前的壓抑感也消失了。
    小城的主要建築物大多順南北方向的中軸線依次排開,有“占卜金字塔”、高官宮、四方修道院、烏龜宮、鴿子宮、球場……等,布局十分講究、具有宏大氣勢卻又有精美的細節。
    其中高官宮位於占卜金字塔以北,以打磨過的石灰石為主要材料,整個高官宮長98米,寬12米,沿著下層高台中央寬闊的台階,可以進入宮內。是烏斯馬爾甚至整個現存瑪雅文明遺跡中,最為宏大、精美的建築。
    高官宮外牆以雕有圖案的石塊拚成的羽蛇神麵具和其他麵具做裝飾,這些重複出現150多次的麵具未差絲毫,令人驚歎。高官宮前還俯臥著雙頭美洲豹石雕,這是曾經的祭壇遺留下來老物件。
    “烏斯馬爾”意即“重建三次之地”。
    其實,烏斯馬爾重建不止3次。前世考古學家們考證,“占卜金字塔”至少被覆蓋、重建了5次,多次修建的特征鮮明地反映於豐富多彩的建築風格中。
    高48米的“占卜金字塔”,坐落在烏斯馬爾城入口處東側。塔基為東西較長的橢圓形,完全迥異於常見的瑪雅方形金字塔。東麵即正麵的石階比較陡峭,共有121級,直通到頂端平台。西麵即背麵雖然也同樣陡峭,但是階梯分成了3段,每段有一個稍寬的平台緩衝。
    馬速如普通人一般,緩緩地拾級而上,平日裏都是飛行和輕功,今天難得入鄉隨俗,慢條斯理攀登,看著上方那陡峭的塔身,狹窄的石階。想象著祭司們在這高高的塔頂廟裏占卜星象福禍,預測未來。
    登頂後,視線頓時開闊,環顧四周,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視覺,比平常鳥瞰大地,是完全不同的視覺體驗。這種略高於周邊群山,可清晰發現烏斯瑪爾古城的整個布局起伏跌宕,環繞群嶺,十分有層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