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穩健發展

字數:6066   加入書籤

A+A-




    “如此甚好,東北可是全世界僅有的三個黑土地地區之一,不能浪費這寶貴資源呀。”往東北地區移民,是既定的重要人口結構調整策略,這裏不僅資源豐富、土地肥沃,而且還能讓南北均衡發展。馬速內心還有一個前世的願望,就是徹底鏟除一些禍害的根源。
    “下一個問題,紙幣發行的準備工作怎樣了?”
    “經過多年的攻關,特種紙張、特種印刷、防偽等技術儲備已完成,隨時可以印刷、發行。”財政大臣劉德秀匯報到。
    “很好,乘王朝新立,名正言順正式推廣紙質華幣。不過,要做好配套及宣傳工作,比如中華閣旗下所有商業機構,要對外宣布優先接收紙質華幣,且所有消費用紙質華幣支付,還可享受打折優惠等辦法,從而樹立紙幣的權威性。不過,在推廣紙質華幣的同時,也要讓安民告示,原來發行的金屬、貴金屬華幣允許過渡20年,讓民眾逐漸認同和接受新華幣的價值及便利。其他王朝的金屬幣,則禁止流通,並給予1年時間過渡、兌換。”
    馬速這一招,是堵死南宋王朝喜好濫發貨幣的路線,也是規範金融市場的必要手段,同時往金融壟斷方向繼續邁進。
    “中小學校的師資有預案了嗎?”
    ……
    大中華王朝進駐燕京城後,在中原及北方大地全麵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大量招募勞動力,以及移民優惠政策的宣傳,讓這片百年來稍顯沉寂的大地,再度呈現出一片生機。
    接下來的幾年計劃,馬速並未製定乘勝追擊,南滅南宋,西征吐蕃、西夏、西遼等王朝的戰爭方案。除正式開啟與大理國合並談判外,將所有國力和人力資源,全都安排在遍布原金朝全境基礎設施工程和民生工程上。
    時光茬苒,轉眼4個月過去,公元1181年的農曆新年到來前,原金朝轄區內,513個鎮市,以及人員較為集中的鄉村,共計3000多所中小學校校舍工程率先竣工。
    840餘萬戶百姓家庭,過完春節,900餘萬適齡少年、兒童便可入學,享受免費義務教育。與此同時,這些學校還開辦夜校,供400餘萬青壯年免費自願就讀。所需10多萬教師,從南方各地陸續增援過來。
    其中5萬是從儲備人才中調配而來,另有3萬是在校大學生臨時兼職一年,空缺的2萬,從各王朝尤其是原金朝境內的招募而來。
    這幾個月招募來的文人書生,經過中華書院老師們的集中培訓,初步掌握了小學、中學課程中語言類教程。對於這些老舊文人,大中華新朝不僅給予了豐厚的薪酬待遇,還承諾他們可通過考核,到大中華開辦的大學裏,繼續攻讀學業。
    起初還有些擔心這些老式文人們無法適應新教材、新觀念,可培訓後發現,在這些年《中華周刊》的熏陶下,文人們絕大多數對於接收新鮮事物的能力並不弱,培訓難度也不算大。
    而且,有統一的中小學教材,以及成熟的考核激勵機製,無需擔心這些老派文人書生,會將孩子們給教歪了。
    冰雪融化,春天即將到來,校園內孩子們的朗朗讀書、嬉鬧、歡笑聲,打破了寂靜的鄉鎮,百姓們途徑學校時,無不駐足,發自內心的欣喜。無論哪個時代,讓孩子們有書可讀,都是百姓們所向往美好日子。
    各個村子裏,陸續有原家庭勞動力不足的村民返鄉,準備春耕農忙。
    這些返鄉民工回到家,無不紅光滿麵。在工地上飲食管飽、營養充足,絕大多數都較離家時健壯了許多。行李中,不僅裝有足夠養活全家一年生活的4個多月薪金“巨資”,還帶回了各種新奇的禮物,以及以前對金朝範圍封鎖的高產糧食種子。
    他們務工這幾個月,眼界得以開拓。親口品嚐了美味的各種新鮮食物,了解到這些高產糧食不僅好吃,而且有匪夷所思的產量。即使家裏勞動力足夠,沒有返鄉的青壯年,也托老鄉帶回了高產良種、錢財。
    歡笑聲,在村莊的各個角落,不時響起。
    這樣歡樂的場景,在中原、東北、華北大地四處可見。土匪沒了,治安好了,稅賦免了,生活有了盼頭。
    中國百姓自古就很淳樸,能吃飽穿暖,就很滿足。他們不在乎誰當皇帝,隻要給百姓謀利益,他們就擁護。
    早在約1700年前公元前470餘年)戰國時,hd籍著名思想家荀況,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製》篇中就說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大中華王朝上下管理層,都懂這個道理。因此,新朝初立,所有工作都是圍繞民生在努力。
    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建設,一直維持到1189年,速度才逐漸放緩。
    不是新朝不願再投入,而是人力資源逐漸緊缺,對工程施工影響較大。
    若按規劃要完成公路鐵路幹網,估計還將需要10年以上。但因全國範圍完成了移民和土地分配後,很快從南方老區遷移過來了許多工廠,並因此帶動了更多的新辦工廠,這些工廠的興起,又帶動了農轉非的進程。而城市化加快的結果,伴隨著大量的城市建設工程,勞動力需求更加巨大。因而全國龐大的勞動力資源,從富裕變成了短缺。
    不過,這9年時間,巨大投入,建設還是取得了累累碩果。
    完成了東西向的從哈爾濱到蒙古最西側臨近西遼、直沽寨經燕京至京兆府、海州yg)經開封至京兆府等主要公路幹網,以及南北向的5條縱向幹網的水泥路麵建設,公路總裏程達到了6000餘公裏。
    鐵路也鋪設了2000餘公裏,並通車運營。這些道路網絡的建設,極大提升了對西遼、西夏、南宋三個方向的戰略投送和後勤補給能力。
    過去這9年時間,國力及百姓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變化。
    因疆域麵積擴大,尤其是集中在傳統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區,高產糧食的普及,讓百姓迅速擺脫了貧困,邁向富裕後,迸發出極大的消費需求。
    “如此甚好,東北可是全世界僅有的三個黑土地地區之一,不能浪費這寶貴資源呀。”往東北地區移民,是既定的重要人口結構調整策略,這裏不僅資源豐富、土地肥沃,而且還能讓南北均衡發展。馬速內心還有一個前世的願望,就是徹底鏟除一些禍害的根源。
    “下一個問題,紙幣發行的準備工作怎樣了?”
    “經過多年的攻關,特種紙張、特種印刷、防偽等技術儲備已完成,隨時可以印刷、發行。”財政大臣劉德秀匯報到。
    “很好,乘王朝新立,名正言順正式推廣紙質華幣。不過,要做好配套及宣傳工作,比如中華閣旗下所有商業機構,要對外宣布優先接收紙質華幣,且所有消費用紙質華幣支付,還可享受打折優惠等辦法,從而樹立紙幣的權威性。不過,在推廣紙質華幣的同時,也要讓安民告示,原來發行的金屬、貴金屬華幣允許過渡20年,讓民眾逐漸認同和接受新華幣的價值及便利。其他王朝的金屬幣,則禁止流通,並給予1年時間過渡、兌換。”
    馬速這一招,是堵死南宋王朝喜好濫發貨幣的路線,也是規範金融市場的必要手段,同時往金融壟斷方向繼續邁進。
    “中小學校的師資有預案了嗎?”
    ……
    大中華王朝進駐燕京城後,在中原及北方大地全麵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大量招募勞動力,以及移民優惠政策的宣傳,讓這片百年來稍顯沉寂的大地,再度呈現出一片生機。
    接下來的幾年計劃,馬速並未製定乘勝追擊,南滅南宋,西征吐蕃、西夏、西遼等王朝的戰爭方案。除正式開啟與大理國合並談判外,將所有國力和人力資源,全都安排在遍布原金朝全境基礎設施工程和民生工程上。
    時光茬苒,轉眼4個月過去,公元1181年的農曆新年到來前,原金朝轄區內,513個鎮市,以及人員較為集中的鄉村,共計3000多所中小學校校舍工程率先竣工。
    840餘萬戶百姓家庭,過完春節,900餘萬適齡少年、兒童便可入學,享受免費義務教育。與此同時,這些學校還開辦夜校,供400餘萬青壯年免費自願就讀。所需10多萬教師,從南方各地陸續增援過來。
    其中5萬是從儲備人才中調配而來,另有3萬是在校大學生臨時兼職一年,空缺的2萬,從各王朝尤其是原金朝境內的招募而來。
    這幾個月招募來的文人書生,經過中華書院老師們的集中培訓,初步掌握了小學、中學課程中語言類教程。對於這些老舊文人,大中華新朝不僅給予了豐厚的薪酬待遇,還承諾他們可通過考核,到大中華開辦的大學裏,繼續攻讀學業。
    起初還有些擔心這些老式文人們無法適應新教材、新觀念,可培訓後發現,在這些年《中華周刊》的熏陶下,文人們絕大多數對於接收新鮮事物的能力並不弱,培訓難度也不算大。
    而且,有統一的中小學教材,以及成熟的考核激勵機製,無需擔心這些老派文人書生,會將孩子們給教歪了。
    冰雪融化,春天即將到來,校園內孩子們的朗朗讀書、嬉鬧、歡笑聲,打破了寂靜的鄉鎮,百姓們途徑學校時,無不駐足,發自內心的欣喜。無論哪個時代,讓孩子們有書可讀,都是百姓們所向往美好日子。
    各個村子裏,陸續有原家庭勞動力不足的村民返鄉,準備春耕農忙。
    這些返鄉民工回到家,無不紅光滿麵。在工地上飲食管飽、營養充足,絕大多數都較離家時健壯了許多。行李中,不僅裝有足夠養活全家一年生活的4個多月薪金“巨資”,還帶回了各種新奇的禮物,以及以前對金朝範圍封鎖的高產糧食種子。
    他們務工這幾個月,眼界得以開拓。親口品嚐了美味的各種新鮮食物,了解到這些高產糧食不僅好吃,而且有匪夷所思的產量。即使家裏勞動力足夠,沒有返鄉的青壯年,也托老鄉帶回了高產良種、錢財。
    歡笑聲,在村莊的各個角落,不時響起。
    這樣歡樂的場景,在中原、東北、華北大地四處可見。土匪沒了,治安好了,稅賦免了,生活有了盼頭。
    中國百姓自古就很淳樸,能吃飽穿暖,就很滿足。他們不在乎誰當皇帝,隻要給百姓謀利益,他們就擁護。
    早在約1700年前公元前470餘年)戰國時,hd籍著名思想家荀況,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製》篇中就說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大中華王朝上下管理層,都懂這個道理。因此,新朝初立,所有工作都是圍繞民生在努力。
    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建設,一直維持到1189年,速度才逐漸放緩。
    不是新朝不願再投入,而是人力資源逐漸緊缺,對工程施工影響較大。
    若按規劃要完成公路鐵路幹網,估計還將需要10年以上。但因全國範圍完成了移民和土地分配後,很快從南方老區遷移過來了許多工廠,並因此帶動了更多的新辦工廠,這些工廠的興起,又帶動了農轉非的進程。而城市化加快的結果,伴隨著大量的城市建設工程,勞動力需求更加巨大。因而全國龐大的勞動力資源,從富裕變成了短缺。
    不過,這9年時間,巨大投入,建設還是取得了累累碩果。
    完成了東西向的從哈爾濱到蒙古最西側臨近西遼、直沽寨經燕京至京兆府、海州yg)經開封至京兆府等主要公路幹網,以及南北向的5條縱向幹網的水泥路麵建設,公路總裏程達到了6000餘公裏。
    鐵路也鋪設了2000餘公裏,並通車運營。這些道路網絡的建設,極大提升了對西遼、西夏、南宋三個方向的戰略投送和後勤補給能力。
    過去這9年時間,國力及百姓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變化。
    因疆域麵積擴大,尤其是集中在傳統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區,高產糧食的普及,讓百姓迅速擺脫了貧困,邁向富裕後,迸發出極大的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