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江山一統(2)

字數:5980   加入書籤

A+A-




    “西夏位於內陸、又是高原地區,以往我們依托海軍強大火力,實行諸兵種作戰模式,在接下來的戰役中已無法具現,我們的總體作戰能力幾乎減半。”
    “當然憑借我中華軍的軍事素養和先進武器裝備,還是能夠輕鬆獲勝。”
    “但因西夏地區人口結構十分複雜,不少是流動性極大遊牧民族。如何迅速讓民眾安寧、防止潰兵竄逃四方,形成無處不在的不穩定因素,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要素之一。並因賀蘭山、祁連山等複雜地形,其清剿難度不在滅金、滅宋戰役之下。”
    馬速微微點頭,心裏很是欣慰。嶽霆及樞密院參謀們還算清醒,沒有被之前的滅倭、平推東南亞地區、滅金和統一南宋、吐蕃地區等不菲的戰果,而驕傲自大。
    時光一瞬而過,當年的3歲小童,現在已近50歲,完全成長起來了。
    “不過,我們這20多年,都有針對性的專題研究和預案。總體來說,唯有騎兵才能對付機動性極強的騎兵。為此,我們整合蒙古地區時,持續在騎兵兵種上進行了巨額投入,不僅數量逐年增加,且通過這些年艱苦戰訓,大浪淘沙,已擁有20萬精兵鐵騎。還專門成立了良馬培育牧場,這些年陸續獲得了數萬匹好馬。平定吐蕃地區後,又整合進來了5萬及格線以上的新生力量,這些都是我們此番西征的重要力量。”
    “經過我們多次推演,除保留10萬鐵騎駐守吐蕃、蒙古與西遼邊境外。將派出15萬鐵騎及6萬陸軍和10萬輔軍,組成西征大軍。”嶽霆繼續講解到。
    “不會吧,對付西夏這個小國,還用這麽多的兵力?”一年輕將領狐疑到。
    “這是基於出現萬一的極端艱辛狀況,做出的戰役策劃。最為關鍵的是,我們此行的戰略目標並不僅是西夏。甚至為了最大發揮我們武器和戰術素養優勢,騎兵這個傳統兵種,也僅是執行誘敵、圍困、追逃等戰術任務。”
    “真正攻城拔寨、圍殲敵人,還是要采用步炮協同作戰方式,遠距離解決戰鬥。如此,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我方將士的傷亡。回到西夏戰役話題,我們設定的最理想的模式,是通過初期幾場大勝,威逼李家王朝坐到談判桌上來,最終和平收複塞上江南。”
    ……
    仔細研討了戰役預案後,馬速沒有猶豫,批準了嶽震他們的作戰方案。戰爭機器再度發動起來,各種後勤物質、裝備、兵力等,源源不斷通過火車往西方北方向輸送。
    各種動員和治理人才選拔,也在大中華各地開展。其中在原南宋地區,開始大力宣傳優惠移民政策。其中隻要遷移到塞上,便可獲得人均3畝的土地的政策,對地少人多的原南宋地區農戶,有極大的誘惑力。
    西征戰車,正式啟動。
    1193年3月,西北大地翠葉初露尖尖角,起伏不定的枯黃草原,已能偶見叢叢青草。
    打響第一槍的,是中華軍從西夏北側、東北側的蒙古地區,搶先攻占了賀蘭山銀川西北)赤木口三關口)、肅州酒泉)北的渾垂山等塞上重要關隘。武力懸殊之下,戰鬥沒有什麽懸念,中華軍迅速在這些關隘構建其防禦工事,牢牢掌控住塞北進出通道。
    距離興慶府最近的關隘僅50公裏,但中華蒙古方麵軍嚴格遵從總指揮部的命令,固守關隘,引而不發。保持對不遠處西夏都城興慶府的戰略威懾,並牽製住西夏軍主力不敢動彈。
    西南一側吐蕃地區方向的祁連山關口,也在中華軍收複吐蕃地區時,設立了關隘鎮守,阻止了西夏兵一旦戰敗逃往遼闊草原的可能。
    西北方向,則有一隊鐵騎借道西遼大漠,南下搶占了沙洲敦煌),並構築防線,形成了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防禦關隘。
    至此,針對僅300萬人口、10多萬兵力的西夏口袋陣完成構建。
    南路3萬步兵、5萬輔軍,以京兆府西安)為後勤基地,從東南往西北,朝河西走廊門戶涼州武威)方向推進。
    北路3萬步兵、5萬輔軍,依托太原為後勤基地,向綏州陝西綏德)、銀州榆林米脂一帶)方向挺進,並一路向西進攻前往興慶府銀川)。
    一路上的戰鬥不算多麽激烈,中華大軍的大炮一輪轟炸,再堅固的城門也都轟然倒塌。西夏兵哪裏見過如此陣仗,又見穿戴有輕質合金盔甲、頭盔的中華步兵,奮勇向前,無懼弓箭的攻擊,其氣勢和犀利的武器讓守城西夏兵很快潰敗、並跪地投降。
    每攻下一座城鎮,便立刻交付給一隊輔軍駐守維持治安,正規軍則馬不停蹄往西繼續推進。
    隨大軍前行有選派來的地方官吏候選團隊,大軍離去他們便按事先分配的城池,即刻接手管理。在這些地區暗中營運多年的情報機構,也配合這些地方官員們,對當地民眾身份鑒別,並發放身份證。
    普通百姓麵對這樣的城市治理,自然無憂無慮,留在原地如常生活。而一些成分複雜,甚至可能是不安定因素,則全部集中押送回內地,直接在建設工地、礦區進行勞動改造。
    這是樞密院在麵對極為遼闊的西部大地,製定的一種快刀斬亂麻策略,可有效防止大軍高速西征前行,已解放後的地區,混入一些別有用心的分子死灰複燃、製造動亂。
    與此同時,從原南宋地區招募來的移民,源源不斷通過運送至河西走廊安家落戶。
    如此,打下一片地區,就隨即安撫百姓、同時安置移民,啟動建設,西夏和內地聯係緊密的東部地區,很快安定下來。
    中華軍如此穩健的戰術和強悍的武力,讓李氏王朝十分惱火但卻無奈,每天朝會聽到的,都是一片片地區陷落的噩耗,關鍵是北側還駐紮著來自蒙古方向的鐵騎,好似懸著一把“鍘刀”隨時可能掉落。
    9月,西夏崇宗李乾順,見不可抗拒,便遵循先輩200年來的“外交理念”,派使團與大華軍談判。
    “西夏位於內陸、又是高原地區,以往我們依托海軍強大火力,實行諸兵種作戰模式,在接下來的戰役中已無法具現,我們的總體作戰能力幾乎減半。”
    “當然憑借我中華軍的軍事素養和先進武器裝備,還是能夠輕鬆獲勝。”
    “但因西夏地區人口結構十分複雜,不少是流動性極大遊牧民族。如何迅速讓民眾安寧、防止潰兵竄逃四方,形成無處不在的不穩定因素,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要素之一。並因賀蘭山、祁連山等複雜地形,其清剿難度不在滅金、滅宋戰役之下。”
    馬速微微點頭,心裏很是欣慰。嶽霆及樞密院參謀們還算清醒,沒有被之前的滅倭、平推東南亞地區、滅金和統一南宋、吐蕃地區等不菲的戰果,而驕傲自大。
    時光一瞬而過,當年的3歲小童,現在已近50歲,完全成長起來了。
    “不過,我們這20多年,都有針對性的專題研究和預案。總體來說,唯有騎兵才能對付機動性極強的騎兵。為此,我們整合蒙古地區時,持續在騎兵兵種上進行了巨額投入,不僅數量逐年增加,且通過這些年艱苦戰訓,大浪淘沙,已擁有20萬精兵鐵騎。還專門成立了良馬培育牧場,這些年陸續獲得了數萬匹好馬。平定吐蕃地區後,又整合進來了5萬及格線以上的新生力量,這些都是我們此番西征的重要力量。”
    “經過我們多次推演,除保留10萬鐵騎駐守吐蕃、蒙古與西遼邊境外。將派出15萬鐵騎及6萬陸軍和10萬輔軍,組成西征大軍。”嶽霆繼續講解到。
    “不會吧,對付西夏這個小國,還用這麽多的兵力?”一年輕將領狐疑到。
    “這是基於出現萬一的極端艱辛狀況,做出的戰役策劃。最為關鍵的是,我們此行的戰略目標並不僅是西夏。甚至為了最大發揮我們武器和戰術素養優勢,騎兵這個傳統兵種,也僅是執行誘敵、圍困、追逃等戰術任務。”
    “真正攻城拔寨、圍殲敵人,還是要采用步炮協同作戰方式,遠距離解決戰鬥。如此,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我方將士的傷亡。回到西夏戰役話題,我們設定的最理想的模式,是通過初期幾場大勝,威逼李家王朝坐到談判桌上來,最終和平收複塞上江南。”
    ……
    仔細研討了戰役預案後,馬速沒有猶豫,批準了嶽震他們的作戰方案。戰爭機器再度發動起來,各種後勤物質、裝備、兵力等,源源不斷通過火車往西方北方向輸送。
    各種動員和治理人才選拔,也在大中華各地開展。其中在原南宋地區,開始大力宣傳優惠移民政策。其中隻要遷移到塞上,便可獲得人均3畝的土地的政策,對地少人多的原南宋地區農戶,有極大的誘惑力。
    西征戰車,正式啟動。
    1193年3月,西北大地翠葉初露尖尖角,起伏不定的枯黃草原,已能偶見叢叢青草。
    打響第一槍的,是中華軍從西夏北側、東北側的蒙古地區,搶先攻占了賀蘭山銀川西北)赤木口三關口)、肅州酒泉)北的渾垂山等塞上重要關隘。武力懸殊之下,戰鬥沒有什麽懸念,中華軍迅速在這些關隘構建其防禦工事,牢牢掌控住塞北進出通道。
    距離興慶府最近的關隘僅50公裏,但中華蒙古方麵軍嚴格遵從總指揮部的命令,固守關隘,引而不發。保持對不遠處西夏都城興慶府的戰略威懾,並牽製住西夏軍主力不敢動彈。
    西南一側吐蕃地區方向的祁連山關口,也在中華軍收複吐蕃地區時,設立了關隘鎮守,阻止了西夏兵一旦戰敗逃往遼闊草原的可能。
    西北方向,則有一隊鐵騎借道西遼大漠,南下搶占了沙洲敦煌),並構築防線,形成了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防禦關隘。
    至此,針對僅300萬人口、10多萬兵力的西夏口袋陣完成構建。
    南路3萬步兵、5萬輔軍,以京兆府西安)為後勤基地,從東南往西北,朝河西走廊門戶涼州武威)方向推進。
    北路3萬步兵、5萬輔軍,依托太原為後勤基地,向綏州陝西綏德)、銀州榆林米脂一帶)方向挺進,並一路向西進攻前往興慶府銀川)。
    一路上的戰鬥不算多麽激烈,中華大軍的大炮一輪轟炸,再堅固的城門也都轟然倒塌。西夏兵哪裏見過如此陣仗,又見穿戴有輕質合金盔甲、頭盔的中華步兵,奮勇向前,無懼弓箭的攻擊,其氣勢和犀利的武器讓守城西夏兵很快潰敗、並跪地投降。
    每攻下一座城鎮,便立刻交付給一隊輔軍駐守維持治安,正規軍則馬不停蹄往西繼續推進。
    隨大軍前行有選派來的地方官吏候選團隊,大軍離去他們便按事先分配的城池,即刻接手管理。在這些地區暗中營運多年的情報機構,也配合這些地方官員們,對當地民眾身份鑒別,並發放身份證。
    普通百姓麵對這樣的城市治理,自然無憂無慮,留在原地如常生活。而一些成分複雜,甚至可能是不安定因素,則全部集中押送回內地,直接在建設工地、礦區進行勞動改造。
    這是樞密院在麵對極為遼闊的西部大地,製定的一種快刀斬亂麻策略,可有效防止大軍高速西征前行,已解放後的地區,混入一些別有用心的分子死灰複燃、製造動亂。
    與此同時,從原南宋地區招募來的移民,源源不斷通過運送至河西走廊安家落戶。
    如此,打下一片地區,就隨即安撫百姓、同時安置移民,啟動建設,西夏和內地聯係緊密的東部地區,很快安定下來。
    中華軍如此穩健的戰術和強悍的武力,讓李氏王朝十分惱火但卻無奈,每天朝會聽到的,都是一片片地區陷落的噩耗,關鍵是北側還駐紮著來自蒙古方向的鐵騎,好似懸著一把“鍘刀”隨時可能掉落。
    9月,西夏崇宗李乾順,見不可抗拒,便遵循先輩200年來的“外交理念”,派使團與大華軍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