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項目落地
字數:9392 加入書籤
“咦,他們全家都回國了?”柳母見到電視畫麵,不禁自言自語到。
剛才她還在想,利用假期,帶著柳一妃去拜訪蘇佳怡呢。嗯,既然回國了,明天電話問候一下吧,這不正是一個聯係的理由嗎。
馬速當然不知道,他無意之中關注別人的時候,別人也在關注他。
電視劇播放完畢後,馬速開始每日習慣性瀏覽各種新聞,尤其是經濟、科技領域的各種報道,順便也了解一下這幾天nba的戰況。
他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網絡新聞自己可以調節瀏覽速度,而非看電視那樣,隻能被動接收。
之後,他又從空間裏取出一台高性能工作站,開始每天必須的課程,學習軟件技術。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日常的勤奮才能擁有卓越的能力。
一夜無話。次日,馬速照例早早起來,修煉一番靜功後,換上一身沒有任何尼克斯印記,在國內看起來十分普通的運動服,出了賓館。
錦江飯店南側,便是府南河綠帶之一的濱江公園,他開始從內環線內側一路向東。
雖說是清晨,濱河綠帶公園裏,已經稀稀落落有一些市民開始了晨練。更有不少老人手提鳥籠,在公園裏散步、遛鳥。蓉城的悠閑生活狀態,從淩晨老年為主,到深更半夜的“鬼飲食”夜宵),幾乎是24小時無縫連接。
馬速非常喜歡這樣的生活,人們一生的努力和奮鬥,到底是為了什麽,不就是圖享有這樣的安寧、祥和嗎。
穿過九眼橋,馬速繼續往東,到興安橋這才往南過河,折返往西,沿著內環線外側濱河綠帶,繼續慢跑。
九眼橋東側是川大校園,濱河綠帶公園裏,已散落了不少晨讀的學生。
馬速僅在服飾上,做了一點偽裝。但樣貌上沒有采取任何掩飾。
但他高大、英俊的容貌,終於還是引起了一個路人的側目,其中就有一個喜歡籃球的川大學生周揚的注意。
周揚有點疑惑地看著馬速漸漸遠去的身影。
慣性思維下,誰也不會相信,馬速在這樣的一個清晨,從距離紐約近1萬公裏的地方,在進行晨練,且從他們身前跑過。
“剛才跑過去的,不會是馬博士吧?”另一位同學也是球迷,且看過昨天晚間新聞,不禁問到,周揚這才反應過來。
“啊,不是吧。常規賽不是還沒結束嗎?”不過他還是有點不確定。
“一看你就不是鐵杆球迷,尼克斯8號結束了與馬賽克隊比賽後,一直要到1月12號,才會有賽事。而且,昨天的晚間新聞,報道了一位從德國歸來的馬姓博士,來到蓉城投資。電視畫麵中,就有馬博士低調地站在那位中年男人的後麵,估計馬姓博士,就是馬速的父親,也是一位留德博士。所以,昨晚正是他們一家人。”
中等速度的長跑,馬速的速度十分恒定,無論是氣息、還是每一步邁出的距離,都好似鍾表一樣精準。雖說這個距離對他遠超常人的身體素質而言,強度極小,可精準和呼吸,卻不是其他運動員可以輕易做到的。這也是馬速一種動功的修煉方式。
可剛才兩位學生的輕聲議論,逃不過他敏銳的聽覺,步伐不自覺地就加快了許多。
他可不想被一群球迷圍觀,耽誤了今天的行程。
潛意識遠離川大校園範圍,馬速沒按原計劃在南河大橋返回,而是一直跑到了百花潭公園,才再度折返,回到濱江公園處的錦江飯店。
一圈下來,全程約10公裏的長跑,讓馬速全身的筋骨,基本活動開來,感覺極為舒坦。回到酒店洗漱後,他下樓到早餐廳用餐。
“馬總,這是今天的日程安排。”助理謝欣然已提前用過早餐,見馬速取了食物坐下後,遞給馬速一張行程表,同時口述道:
“上午8:30,蓉城市官府將來人,帶我們到城南的高新區規劃局,聽取新區規劃局新區總體規劃方案;10:30到我們意向中的地塊,去實地踏勘,期間有高新國土局領導陪同,便於當場了解我們對用地的需求;12點返回酒店,午餐時有……陪同並商談項目落地具體事宜。”
“上午的活動我可以參加,但午餐招待會,我需要單獨活動。你安排超級項目公司的負責人過來,一起用午餐,並討論一下超級項目近期的工作。下午2點我們出發到機場,返回紐約。你通知機組,並溝申請好航線。”
“好的,我去安排落實,並通知老馬總、蘇董。”謝欣然迅速記在筆記本上後,便起身離去。
上午,馬速作為父親的隨從,在高新區領導的帶領下,來到蓉城南郊的高新南區。
蓉城的高新區,最先實施的是西麵,位於三環路與繞城高速公路之間,起步區開發麵積10平方公裏,總麵積43平方公裏。
2001年,高新西區正式開發,這裏是聚集發展以電子信息為龍頭,及現代中藥等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短短2、3年時間,高新區便聚集了電子信息項目65個、現代中藥項目20個。
由於這些產業單個項目的廠區麵積都不小,很快,高新西區的土地,便捉襟見肘。加之,蓉城平原是天府之國的核心區,而蓉城西邊便是富饒的農田,更是都江堰流向蓉城平原的水源地,自然不可能超大麵積開發。
於是,高新西區按下了暫停鍵,轉向蓉城南部。
實際上,高新區最早的規劃起始於1988年。
1991年批準為首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0年批準為中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科技工業園區,2001年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個通過iso14001中國認證和英國皇家ukas國際認證的區域。
隻不過,高新西區先一步開發,反而成為了高新區的代名詞。今年,蓉城市才正式啟動南區的開發。從而形成了事實上的西區和南區兩個板塊。
高新南區規劃麵積87平方公裏,按照“現代商務中心、高端產業新城”的蓉城中央商務區(cbd)的定位,重點發展金融、商務、會展、研發、軟件及服務外包等高端服務業,建設宜業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城。
馬速聽到這些介紹,他結合20年後的城市發展,知道蓉城了的發展速度,在西部一直名列前茅。即使今天介紹的這些,都實在有些保守,用不了多少年,高新南區又將無法滿足城市的擴容速度。
最終隻得再度向南,重新規劃了天府新區,規模和蓉城市幾乎相等,達到了1578平方公裏。
所以,高新南區這一塊,未來將會是老城區和天府新區的樞紐節點,反而會成為城市的核心區,並從南部副中心的規劃定位,變更為南部新中心。
這個時候,南區尚未啟動,若將企業落地到這裏,不僅符合城市規劃,未來10多年,光地皮便可大幅度升值。
這也是馬速力薦父親馬躍華將公司到這裏來落地的初衷之一。
除踏勘地塊外,陪同的工作人員還專門帶馬速一行人,參觀了剛通車一年多的蓉城三環路若加上內環、中環則應該是事實上的5環路)。
三環路作為蓉城市城區重要快速通道,雙向8條主車道,準高速路布局,最高時速限定在每小時100公裏。通過立交橋或右側雙向6車道的輔路,進行左、右轉向分流。道路中間是寬闊的景觀綠帶隔離,道路兩側是180萬平方米的綠帶。
主、輔道共計14車道,在這個年代,是非常超前的規劃設計。
此時蓉城還不是第一世那超過500萬輛機動車保有量的城市,寬闊的三環路車跑起來十分順暢,兩側及中間綠化隔離帶,花團錦簇,賞心悅目。
蓉城從府南河改造工程的成功開發模式,嚐到了甜頭。三環路也是以類似的開發模式進行。開發商、建築公司想要承包一個標段的三環路建設工程,則需要自行墊資完成。
市官府補償給的,便是周邊的一塊土地。但開發商、建築商手中的土地,還需要按三環路的規劃,提前留出三環路所需的道路紅線、綠化紅線所包含的代征地。
其實,所有的開發土地,隻要臨路、臨綠化帶、或者河流,都要按規劃留出道路、綠化紅線。所以,早期的開發商,征用的土地,大多有巨大的用地折扣,用來為城市建設做貢獻。
現在,馬躍華的“華越科技”要落地在天府大道東側,征用土地本來也同樣麵臨著110米道路和綠化紅線。尤其是臨近三環路,還有一座大型立交橋。
這座名為天府立交橋,其實早在1999年7月便開建,2001年12月竣工。
這是蓉城市城市路網向南延伸的起點。站在寬闊的天府大道上遠遠望去,直插雲天的a形斜拉橋,位於塔頂的“太陽神鳥”標誌格外醒目,像是一隻眼睛,注視著蓉城的發展,眺望著蓉城未來。
蓉城如今城市格局的形成,天府立交是個關鍵節點。一路向南,它串聯起蓉城高新區和四川天府新區。
“咦,他們全家都回國了?”柳母見到電視畫麵,不禁自言自語到。
剛才她還在想,利用假期,帶著柳一妃去拜訪蘇佳怡呢。嗯,既然回國了,明天電話問候一下吧,這不正是一個聯係的理由嗎。
馬速當然不知道,他無意之中關注別人的時候,別人也在關注他。
電視劇播放完畢後,馬速開始每日習慣性瀏覽各種新聞,尤其是經濟、科技領域的各種報道,順便也了解一下這幾天nba的戰況。
他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網絡新聞自己可以調節瀏覽速度,而非看電視那樣,隻能被動接收。
之後,他又從空間裏取出一台高性能工作站,開始每天必須的課程,學習軟件技術。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日常的勤奮才能擁有卓越的能力。
一夜無話。次日,馬速照例早早起來,修煉一番靜功後,換上一身沒有任何尼克斯印記,在國內看起來十分普通的運動服,出了賓館。
錦江飯店南側,便是府南河綠帶之一的濱江公園,他開始從內環線內側一路向東。
雖說是清晨,濱河綠帶公園裏,已經稀稀落落有一些市民開始了晨練。更有不少老人手提鳥籠,在公園裏散步、遛鳥。蓉城的悠閑生活狀態,從淩晨老年為主,到深更半夜的“鬼飲食”夜宵),幾乎是24小時無縫連接。
馬速非常喜歡這樣的生活,人們一生的努力和奮鬥,到底是為了什麽,不就是圖享有這樣的安寧、祥和嗎。
穿過九眼橋,馬速繼續往東,到興安橋這才往南過河,折返往西,沿著內環線外側濱河綠帶,繼續慢跑。
九眼橋東側是川大校園,濱河綠帶公園裏,已散落了不少晨讀的學生。
馬速僅在服飾上,做了一點偽裝。但樣貌上沒有采取任何掩飾。
但他高大、英俊的容貌,終於還是引起了一個路人的側目,其中就有一個喜歡籃球的川大學生周揚的注意。
周揚有點疑惑地看著馬速漸漸遠去的身影。
慣性思維下,誰也不會相信,馬速在這樣的一個清晨,從距離紐約近1萬公裏的地方,在進行晨練,且從他們身前跑過。
“剛才跑過去的,不會是馬博士吧?”另一位同學也是球迷,且看過昨天晚間新聞,不禁問到,周揚這才反應過來。
“啊,不是吧。常規賽不是還沒結束嗎?”不過他還是有點不確定。
“一看你就不是鐵杆球迷,尼克斯8號結束了與馬賽克隊比賽後,一直要到1月12號,才會有賽事。而且,昨天的晚間新聞,報道了一位從德國歸來的馬姓博士,來到蓉城投資。電視畫麵中,就有馬博士低調地站在那位中年男人的後麵,估計馬姓博士,就是馬速的父親,也是一位留德博士。所以,昨晚正是他們一家人。”
中等速度的長跑,馬速的速度十分恒定,無論是氣息、還是每一步邁出的距離,都好似鍾表一樣精準。雖說這個距離對他遠超常人的身體素質而言,強度極小,可精準和呼吸,卻不是其他運動員可以輕易做到的。這也是馬速一種動功的修煉方式。
可剛才兩位學生的輕聲議論,逃不過他敏銳的聽覺,步伐不自覺地就加快了許多。
他可不想被一群球迷圍觀,耽誤了今天的行程。
潛意識遠離川大校園範圍,馬速沒按原計劃在南河大橋返回,而是一直跑到了百花潭公園,才再度折返,回到濱江公園處的錦江飯店。
一圈下來,全程約10公裏的長跑,讓馬速全身的筋骨,基本活動開來,感覺極為舒坦。回到酒店洗漱後,他下樓到早餐廳用餐。
“馬總,這是今天的日程安排。”助理謝欣然已提前用過早餐,見馬速取了食物坐下後,遞給馬速一張行程表,同時口述道:
“上午8:30,蓉城市官府將來人,帶我們到城南的高新區規劃局,聽取新區規劃局新區總體規劃方案;10:30到我們意向中的地塊,去實地踏勘,期間有高新國土局領導陪同,便於當場了解我們對用地的需求;12點返回酒店,午餐時有……陪同並商談項目落地具體事宜。”
“上午的活動我可以參加,但午餐招待會,我需要單獨活動。你安排超級項目公司的負責人過來,一起用午餐,並討論一下超級項目近期的工作。下午2點我們出發到機場,返回紐約。你通知機組,並溝申請好航線。”
“好的,我去安排落實,並通知老馬總、蘇董。”謝欣然迅速記在筆記本上後,便起身離去。
上午,馬速作為父親的隨從,在高新區領導的帶領下,來到蓉城南郊的高新南區。
蓉城的高新區,最先實施的是西麵,位於三環路與繞城高速公路之間,起步區開發麵積10平方公裏,總麵積43平方公裏。
2001年,高新西區正式開發,這裏是聚集發展以電子信息為龍頭,及現代中藥等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短短2、3年時間,高新區便聚集了電子信息項目65個、現代中藥項目20個。
由於這些產業單個項目的廠區麵積都不小,很快,高新西區的土地,便捉襟見肘。加之,蓉城平原是天府之國的核心區,而蓉城西邊便是富饒的農田,更是都江堰流向蓉城平原的水源地,自然不可能超大麵積開發。
於是,高新西區按下了暫停鍵,轉向蓉城南部。
實際上,高新區最早的規劃起始於1988年。
1991年批準為首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0年批準為中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科技工業園區,2001年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個通過iso14001中國認證和英國皇家ukas國際認證的區域。
隻不過,高新西區先一步開發,反而成為了高新區的代名詞。今年,蓉城市才正式啟動南區的開發。從而形成了事實上的西區和南區兩個板塊。
高新南區規劃麵積87平方公裏,按照“現代商務中心、高端產業新城”的蓉城中央商務區(cbd)的定位,重點發展金融、商務、會展、研發、軟件及服務外包等高端服務業,建設宜業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城。
馬速聽到這些介紹,他結合20年後的城市發展,知道蓉城了的發展速度,在西部一直名列前茅。即使今天介紹的這些,都實在有些保守,用不了多少年,高新南區又將無法滿足城市的擴容速度。
最終隻得再度向南,重新規劃了天府新區,規模和蓉城市幾乎相等,達到了1578平方公裏。
所以,高新南區這一塊,未來將會是老城區和天府新區的樞紐節點,反而會成為城市的核心區,並從南部副中心的規劃定位,變更為南部新中心。
這個時候,南區尚未啟動,若將企業落地到這裏,不僅符合城市規劃,未來10多年,光地皮便可大幅度升值。
這也是馬速力薦父親馬躍華將公司到這裏來落地的初衷之一。
除踏勘地塊外,陪同的工作人員還專門帶馬速一行人,參觀了剛通車一年多的蓉城三環路若加上內環、中環則應該是事實上的5環路)。
三環路作為蓉城市城區重要快速通道,雙向8條主車道,準高速路布局,最高時速限定在每小時100公裏。通過立交橋或右側雙向6車道的輔路,進行左、右轉向分流。道路中間是寬闊的景觀綠帶隔離,道路兩側是180萬平方米的綠帶。
主、輔道共計14車道,在這個年代,是非常超前的規劃設計。
此時蓉城還不是第一世那超過500萬輛機動車保有量的城市,寬闊的三環路車跑起來十分順暢,兩側及中間綠化隔離帶,花團錦簇,賞心悅目。
蓉城從府南河改造工程的成功開發模式,嚐到了甜頭。三環路也是以類似的開發模式進行。開發商、建築公司想要承包一個標段的三環路建設工程,則需要自行墊資完成。
市官府補償給的,便是周邊的一塊土地。但開發商、建築商手中的土地,還需要按三環路的規劃,提前留出三環路所需的道路紅線、綠化紅線所包含的代征地。
其實,所有的開發土地,隻要臨路、臨綠化帶、或者河流,都要按規劃留出道路、綠化紅線。所以,早期的開發商,征用的土地,大多有巨大的用地折扣,用來為城市建設做貢獻。
現在,馬躍華的“華越科技”要落地在天府大道東側,征用土地本來也同樣麵臨著110米道路和綠化紅線。尤其是臨近三環路,還有一座大型立交橋。
這座名為天府立交橋,其實早在1999年7月便開建,2001年12月竣工。
這是蓉城市城市路網向南延伸的起點。站在寬闊的天府大道上遠遠望去,直插雲天的a形斜拉橋,位於塔頂的“太陽神鳥”標誌格外醒目,像是一隻眼睛,注視著蓉城的發展,眺望著蓉城未來。
蓉城如今城市格局的形成,天府立交是個關鍵節點。一路向南,它串聯起蓉城高新區和四川天府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