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夜奔縣城總督府 千年漕運振淮揚
字數:2758 加入書籤
徐老爺連忙叫道:“快靠邊,快讓!”
轎夫們一聽趕緊向右邊靠,說時遲那時快,白馬從身邊一擦而過,那馬尾打在一個轎夫的臉上,他痛苦地叫喚著:“你這個畜牲,給你讓路你還給我一下。”
另一個轎夫過來一看同伴臉上明顯一道道血印,馬上安慰道:“你不要跟畜牲一般見識,趕路要緊。”
“沒打你臉上自然不曉得疼。”被馬尾甩到的轎夫心裏很不痛快,可不能讓徐老爺等著,於是他忍痛抬起了轎子……
話說沈少爺出了沈府向東,來到了白天特別熱鬧的東西走向的估衣街上,這裏是賣衣服的,平時最熱鬧了。大晚上不少生意人早已關門歇業,隻有少數住在店裏的做著晚飯開著門。
踏上小橋,過了南北方向的護城河,遠遠的就看到各家大紅燈籠高高掛起,街道上明顯亮堂了,酒館、客棧的小二正在路上招攬客人。
而此刻沈府裏沈老爺和夫人正在涼棚下乘涼,夫人笑著談起了未來兒媳婦:“他爹,徐家小姐真不錯,我們家祖墳冒青煙了。”
“是啊,我們就準備端午節辦喜事吧。”沈老爺白天到底累了,他洗過手臉睡了。
沈少爺此時此刻正和小龍逛著螺絲街,聞著周邊的店鋪裏散發出來的香味,小龍嘴裏流著哈喇著。
忽然遊興大發的沈少爺說:“走,索性去漕運府署那邊逛逛去。”
“少爺,那麽遠?”小龍一聽詫異了。
“怕遠啊,你回頭,我一人去。”沈煒少爺頭也不回直向前去。
“少爺你等等我。”小龍大驚失色,撂起蹶子攆了上去。
主仆二人趁著夜色從河下竹巷街出發,穿過了半個縣城終於來到了縣城中心所在。
“小龍你知道嗎?南有蘇杭,北有淮揚。我們淮安府很有名,山陽縣更有名。”
走累了的沈少爺坐在總督府對麵的條石上,他如數家珍講起了曆史,明朝時淮安興盛因運而來,因漕運而來。
隋朝開通大運河後,曆朝皆有利用大運河實施南糧北運,至永樂帝遷都北京,大量人口被裹扶至北方貧瘠之地,造成的巨大糧食缺口,隻得依量南方各省糧食主產區供應。
由此,漕糧運輸製度被確立,並設官治漕,勳貴平江陳煊任漕運總兵官,成為首任治漕官,而擔負漕運重任的大運河成為了明王朝的生命線。
山陽城南北中軸線上,鎮淮樓的北麵,一路之隔的是總督漕運部院遺址。漕起始,淮安並不是治漕官衙門所在地,直至明景泰二年(1451年),督察院右金者禦史玉站成為首任漕運總督,駐節淮安,開啟了文宮理漕的時代,淮安則迎來了四百多年興盛的開端。
漕運總督駐節淮安起始,後任漕運總督淩雲翼將其總督府遷至現址,自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建成起一直是曆朝淮安各級官府所在的建築群,也迎來了它的輝煌。此後曆代漕運總督不斷增修擴建,盛極一時。
據明天啟《淮安府誌》記載,彼時漕運總督署有“大堂五間,中廳五間,大樓五間,後廳五間,耳房東西各三間,門廚房七間,案房東西共六間,書吏房二十餘間,皂隸房東西五間,工字廳三間,中廳,東西花因耳房四間,花亭三間,亭東耳房四間,大堂西院一宅計十五間,東、西耳房廂房穿廓共三十間,水土神祠三間,黃賓館三間,儀門三間,腳門二間,大門五間,鼓亭二間,牌坊三座,中日‘重臣經理’,東、西日‘總供上國’,“專製中原’,司道府縣廳共九間,中軍旗鼓衛官廳共二十間,兵勇各房三十餘間,清美堂共十五間,今為軍門待客之所。”(以上部分摘自網絡)
“少爺,你看那獅子多威武啊!”小龍看著那對獅子直**。
眼前威嚴的總督漕運部院與路對麵三層譙樓東西呼應,麵前的石獅子沈少爺發現它們很特別。石獅子始建於明朝,距今已有140多年曆史。分別安放在大門的兩側,東側為雄獅,雄獅爪下為球,西側為雌獅,雌獅爪踩著幼獅。
高聳入雲的譙樓坐落在山陽縣中心,始建於南宋。大明朝修築山陽城時候把鍾鼓樓改建為譙樓,即用來打更、報時、報警的鍾鼓樓。
譙樓的下部是磚石高台,正中辟拱形門洞,台子由底至頂逐漸收小,略呈梯形,台子旁邊有磚砌梯道供上下行走,台頂四周設欄杆。台子的上部為木結構兩層樓閣,麵寬三間,重簷青瓦歇山頂,十分古樸。
“真想進順提一下後來清同治年間譙樓改稱“鎮淮樓”,因淮水經常泛濫,“鎮淮”之名,取其鎮壓水患之意,現存木構樓是清光緒七年(1881年)重建的。總督府裏看看啊。”
可沈少爺知道此地是重地,他這個素人沒有這種可能。但是,對麵的譙樓他一定另找時間登高望遠。
“少爺,將來小少爺出世就能進去逛逛了呀。”小龍不知怎麽冒出一句。
“嗯,會的,一定會的。”
沈少爺休息好了,他站起來說:“回家。”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gdbzkz.info。鬼吹燈手機版閱讀網址:m.gdbzkz.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