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問我誰是迪斯科[八零] 第451節

字數:7675   加入書籤

A+A-




    他隨手將資料放進包裏說:“行了,我回去再看,有了什麽決定,我直接給他們打電話,你也下班吧!”
    狄思科走出辦公樓,哼著小調開車回了家。
    進門時,郭美鳳還在廚房裏忙活,另外還有四哥這個場外指導在一旁指點。
    郭美鳳被他指點得腦袋裏亂糟糟,在廚房裏做了兩個鍾頭,晚飯還沒能出鍋呢!
    “行了,我不用你指點!”郭美鳳嫌棄地將他拱出廚房。
    四哥卻堅守陣地不肯離開,母子倆又因為醬骨配料的多少,在廚房裏嗆嗆了起來。
    狄思科看到醬大骨還沒上桌就放心了。
    去廚房打了聲招呼,就返回客廳,一邊等著開飯,一邊從包裏拿出了剛到手的那份資料,跟於童探討起那個《20年20人》的節目內容來。
    於童拿起資料認真翻閱了一陣,笑著說:“他們這個節目其實很新穎,屬於紀錄片和專訪相結合的形式,看介紹還挺不錯的,就是不知道成片怎麽樣。”
    狄思科肯定地點頭,“嗯,角度也挺好的,以前介紹改革開放的成果時,主要是介紹標誌性事件。像這樣專門介紹人物的,還是頭一回見到。”
    於童偏頭看著他勾起的唇角,揶揄道:“你心裏快美死了吧?”
    “沒有沒有!”狄思科故作謙虛,但上揚的唇角真是怎麽也控製不住。
    “嘖嘖,”於童羨慕道,“一共才選20人,而且還是從各行各業中挑選,你能被選中還真挺厲害的!”
    狄思科繼續謙虛:“沒有沒有,就是運氣比較好,趕上好時候了!”
    “他們這個節目是任務片,能保證質量,而且相對比較權威,我建議你接受采訪。”
    狄思科猶豫道:“能被選中確實很榮幸,但節目要全方位記錄我的生活,除了工作,還會記錄家庭生活,可能會來咱家取景拍攝,也有可能會讓家人出鏡。”
    於童瞪眼道:“怎麽,狄總覺得我們娘幾個拿不出手啊?”
    “那不能,我就怕節目播出以後,會影響你們的正常生活。”
    於童不屑地哼了聲:“現在咱閨女和咱媽都比你有名,你就別自作多情了。”
    要是哪天有人來采訪狄嘀嘀的生活,興許還能引起點關注。
    “爸爸,有人要來采訪我嗎?”狄嘀嘀坐在一旁問,“我能上電視嗎?”
    “不一定,記者同誌有可能來咱家取景,主要就是拍爸爸的日常生活。”
    狄嘀嘀很貼心地說:“那你可以讓他們去拍你在北大讀博士時,在學校裏的畫麵啊!到時候全國人民都知道你是狄博士啦!”
    也知道她有個博士爸爸!
    於童:“……”
    你可真是你爹的親閨女,太懂爹了!
    第218章
    得到狄思科的答複後, 《20年20人》欄目組很快就派人來跟他對接了。
    來人是個頭發有些稀疏的中年人,據說是欄目組的總編導。
    狄思科見了人以後就笑道:“周導怎麽還要親自來跟我對接?”
    “哈哈,”周峰與他握手說, “我對狄總這一期還挺有想法的, 兼任了您這一期的執行編導, 希望能拍出最好的效果。”
    《20年20人》一共分為20集,每個人的經曆就是一集。
    比如介紹狄思科的這期, 就叫《狄思科》。
    周峰是節目總編導和總策劃, 所有人物的拍攝內容都要由他過目,但他隻負責親自跟兩個人對接,一個是體操王子,另一個就是狄思科。
    這兩個人給了他很多靈感,他覺得自己這次一定能製作出好作品。
    狄思科問:“周導, 咱們從哪天開始正式拍攝?大致取景地點在哪裏?”
    “我們的攝像已經就位了,您要是方便,咱們隨時都可以拍。”周峰介紹了大致流程,“先在室內對您做個采訪, 然後我們會拍一些您日常生活中的畫麵, 以及一些重要的文獻資料,比如您能夠公開的工作筆記、工作日誌、日常隨筆、散文等等。”
    畢竟要給觀眾展示的是一個立體的人物, 生活中不能隻有工作。
    節目組還想通過一些生活細節,挖掘人物成功的深層次原因。
    狄思科聽了他的話就謙虛道:“我其實不算真正的成功,我的成長和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時代造就的,如果換個時代生存,我可能還是那個貪玩的胡同小子。”
    周峰覺得他似乎有了談興, 就問:“狄總,咱們現在可以開始嗎?您需不需要換身服裝?”
    “可以啊, ”狄思科在自己身上瞅瞅,襯衫加毛背心還算得體,也就不用換服裝了,“那咱們就先在我辦公室聊聊吧。”
    周峰示意攝像和燈光準備,而後又順著剛才的話題問:“您說自己是個胡同小子,能說說您的成長環境嗎?”
    “我其實跟這個時代的大多數北京青年一樣,出生在四合院,成長在胡同裏。家裏一共六個孩子,我是小子裏排行最末的,上麵還有四個哥哥,所以小時候除了吃喝,沒有別的煩惱,前麵有大孩子頂著呢,再前麵還有父母長輩,家裏有什麽事都不找我商量,我也不用操心。”
    周峰很感興趣地問:“我特意看過您的資料,您83年就以很不錯的分數考入了經貿大學,您小時候學習好嗎?”
    “不好啊,哈哈。小時候學習真不怎麽樣,以致於我現在都不敢太過苛求孩子的成績,畢竟我小時候也沒做到嘛。”狄思科很坦蕩地說,“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裏能供每個孩子上學,讓每個孩子健康長大就很不錯了。父母既要上班養家,又要收拾屋子做飯,根本沒有精力管孩子的學習成績。”
    他經曆過的這些周峰也經曆過,便讚同道:“確實,當年住在四合院裏,需要自己燒爐子,買煤、買柴火,春夏修屋頂、糊頂棚,秋天儲秋菜,都是不小的工程,家裏有幹不完的活。父母沒精力管孩子,都是讓大的管小的。”
    “對,我家也是大的管小的,不過我幾個哥哥學習跟我一樣,在學習成績這方麵沒人太苛求我。”
    “那是什麽原因讓您的成績突飛猛進,考上大學的呢?”
    狄思科歎息道:“一個人的成長總是需要契機的,我的契機就是父親的突然離世。當時我才十來歲,我妹妹更小。家裏的主要收入、住的房子和重體力活,以前都是由我父親支撐的,這個人突然不在了,對我們一家子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那會兒我還小,在家裏沒什麽話語權,也幫不了大忙。父親沒了,就聽母親和哥哥的話。”他笑了笑說,“我一直很感謝我的幾個哥哥。當時我大哥接了我爸的班,是家裏唯一拿正式工資的,三哥去體校當了運動員,由國家培養。他倆是我家發展最好的,要是按部就班過日子,把弟妹拉扯大就分家各過各的,他們也能過得很好。”
    周峰語氣篤定地說:“但您哥哥沒有。”
    “對,當時我大哥二哥三哥已經能頂門立戶拿主意了,正好那幾年國家恢複了高考政策,我們胡同裏有個叔叔考上了大學。當年的一個大學生,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因此,我三個哥哥就拿定了主意,供三個最小的弟妹讀書考大學。”
    “所以您就開始奮發圖強,認真讀書了?”
    “不然呢?成長就是一瞬間的事,父親沒了,母親一個人的工資養不起六個孩子。在嚐過了受窮和挨餓的滋味後,沒有其他改變現狀的辦法,那讀書就是我當時最好的選擇。”
    “為什麽說是時代造就了我呢?”狄思科笑道,“我要是早生幾年,國家還沒有恢複高考,那很可能剛成年就要進廠當臨時工了。當時還是接班製,我家沒有其他班可以接了,我就隻能當臨時工。”
    “現在看來,我三個哥哥的決定,跟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
    周峰問:“為什麽這麽說?”
    “都是先富帶動後富嘛!我們家是舉全家之力,支援三個弟妹的發展,而咱們國家當年也是舉全國之力支援沿海地區的經濟建設。我這個先考上大學的人,就好比經濟特區。我成長起來以後,也要找機會回報家人曾經的付出,讓大家共同成長。”
    周峰在筆記本上著重記了幾筆。
    他是中央台經濟部的,最近聽說國家有意花大力氣開發西部地區。
    支援西部建設,除了中央的支持,當然也需要一些經濟發達區域的支持。
    他覺得可以將狄思科這段話放在片頭或者片尾,引起大家的共鳴。
    “您上了大學以後,家裏的生活就好起來了吧?”周峰問,“在您這段成長經曆中,有哪些人對您有比較深的影響嗎?”
    “上了大學也沒好,”狄思科回憶起學生時代的事情,不由哈哈笑道,“我這人運氣時好時壞的,考上大學可能已經把我那段時間的好運氣用光了。剛入學就被通知,從我們這一屆開始,國家取消發放助學金了。”
    “以前的大學生,每月都有二十來塊的補貼,足夠夥食費了,所以人家可以一心隻讀聖賢書,但到我這裏就不行了,家裏給不了我經濟上的支持,我就得自己想飯轍,一邊上學,一邊打工賺生活費。”
    這部分內容倒是周峰沒有了解過的,他順勢問:“您當時在哪裏打工?能賺多少錢?”
    “最開始是在學校食堂摘菜打飯,每天都要上早中晚班,一個月有17塊錢。”
    “這些錢夠您的生活費嗎?”
    “平均下來一天五毛多,對我來說勉強夠吧,但我上了大學就是成年人了,要跟我三個哥哥一起養家,不可能自己吃飽就不管家裏了。我家當時還有兩個讀書的學生呢。”
    “那除了在食堂的工作,您又找其他兼職了?”
    “嗯,開過卡車,練過攤兒,端過盤子,在雅寶路賣過服裝,還當過導遊。我是學外語的,專業課成績很好,但也有短板,就是口語不好。正好內地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有好多外國友人來北京旅遊,我就給人家當導遊,一邊吭吭哧哧地練口語,一邊賺外匯。”
    周峰在心裏默默感慨這位的人生經曆豐富,“看來您當年沒少接待外賓,畢業後被分配去經貿部翻譯室工作,跟這個也有些關係吧?”
    “有一點,但並不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狄思科歎息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要是一直將時間花在打工賺錢上,可能就與經貿部的工作擦肩而過了。您剛才問我在這段成長時期有哪些人對我有比較深的影響,我覺得主要有兩個人,一位是我母親,她是個堅強又樂天派的老太太,在我的性格塑造方麵起了很積極的作用。另一位是經貿大學的甄校長,她當年是我們英語係的係主任,同時也給我們上專業課。”
    “我在學外語方麵是比較有天賦的學生,即使在校內校外有各種兼職,仍能保持在前三名的成績,而且還因為做導遊,自學了法語和日語。但甄教授跟我說,前兩年的課程內容是比較淺顯的,我使上三四分力就能掌握,等到後麵的知識越來越難,再這樣三心二意的話,我可能很快就會泯然眾人。”
    “那時我還在食堂兼職打飯,甄教授覺得我每天在食堂浪費的時間太多,就幫我申請了去圖書館當管理員的兼職,工作的同時還能兼顧學習。”
    “當時甄教授才教了我一個多月,我們其實還不太熟,老師願意無償幫我,完全是出於對學生的愛護。”
    當然,用甄教授自己的話說,她比較惜才,不希望人才因為經濟原因被耽誤了。
    狄思科不好在電視上自誇,表達得就相對含蓄了一些。
    “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終生的,我非常幸運地遇到了一位好老師,不但在學業上給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在生活上也給了我很多關照。而且據我所知,當年被甄教授關照的學生還有不少。”
    狄思科心裏一直很感激甄教授,但感激放在心裏是沒用的,咱得表達出來!
    趁著這次上電視的機會,他好好誇一誇甄教授,也能幫甄教授揚揚名。
    想到這裏,他趕緊跟編導商量,“我好不容易有個機會在電視上感謝一下老師,您可不能給我剪沒了啊!”
    一集的時長隻有半小時。
    節目組要搜集如此多的素材,顯然不可能全都放進正片裏,八成會挑選關鍵的內容剪。
    他這段求學經曆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還真不算是最關鍵的。
    周峰點點頭,又問:“您現在跟甄校長還有聯係嗎?我們能采訪一下甄校長嗎?”
    狄思科隨手就寫了一串電話號碼,“這是甄校長辦公室的電話,你們要是想采訪她,先提前電話聯係吧。”
    周峰收起紙條時暗忖,能隨手寫出電話號碼,看來平時聯係得還真挺勤的。
    他正想繼續接下來的話題,辦公室的房門卻在此時敲響了,周健將走進來說:“不好意思打擾各位,狄總,下午還要去市府開會,咱們得準備出發了。”
    狄思科看了一眼手表,已經到了午飯時間。
    “今天比較趕,咱們再另外約個時間繼續吧。”
    他以為今天隻是對接一下呢,沒想到這個周峰上來就直接開錄。
    後麵的行程提前一周就安排好了,他無法臨時取消。
    周峰就是因為知道老總們的時間都非常緊,才要有機會就趕緊錄的。
    他們采訪20人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一大半,采訪其他人時還好,總能約上時間,有些人的內容三四天就全錄好了。
    但是,輪到老總們,尤其是這種企業一把手的時候,想要爭取到比較充裕的時間,基本不可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gdbzkz.info。鬼吹燈手機版閱讀網址:m.gdbzkz.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