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問我誰是迪斯科[八零] 第40節

字數:6351   加入書籤

A+A-




    “你看好啊,電話機上聽筒的位置,有一個可以壓住的叉簧,”狄思科在叉簧上按了按,“長按是掛機狀態,你要是想打電話,就得連續不斷地按這個叉簧。比如前兩個數字是35,那你就要連續快速按三下,停頓一秒後,再連續快速按五下,以此類推。這個過程中,你要細心點,按錯了就要從頭來過了。”
    “你這辦法真的管用?”於童還是頭一回聽說能這樣打電話。
    “你試試不就知道了。”
    於童按照他教的辦法,打給了一樓傳達室,竟然還真的接通了!
    “這辦法真不錯!”於童像得到了什麽新玩具似的,又給家裏和表姐家打了電話。
    見她竟然還想去按叉簧,狄思科將手按上去說:“於隊,差不多就得了。給單位省點電話費。”
    於童學了一項新技能,心情很好地坐回了椅子,終於有心思跟他談談錄音帶的進展了。
    “你之前跟老黃合唱的小樣,以及你們的照片,我已經給幾家音像出版社和影音公司寄過去了。”
    狄思科眼巴巴地等著,“然後呢?”
    “有個天津的出版社有意向跟咱們合作,”於童抬手製止他的話,繼續道,“但是對出版費提出的要求比較苛刻,我還想再跟他們談談。”
    “他們提了什麽條件啊?”
    “對於新人,他們隻能首發二十萬張錄音帶,一次性買斷費是三千塊。”
    狄思科不了解行情,聽說可以發二十萬張,覺得也不少了。
    “剛才我幫陳玉嬌聯係的那個,首發可以發五十萬張。”
    如今音響市場發展迅猛,稍微有些名氣的歌手,出一張錄音帶,首發隨隨便便也能賣七十萬張。
    她很看好狄二狗跟老黃的這對組合。
    收到出版社發來的報價後,隻覺對方是在羞辱人,把她當成了傻子。
    心知狄思科不懂這些,她盡量簡單解釋:“他們的意思就是,三千塊徹底買斷,給你發二十萬張。至於之後人家再發多少張錄音帶,跟咱們就沒關係了。”
    “他們為什麽不多出版一些啊?”
    “怕你們是新人賣不出去。”於童攤手說,“人家不想承擔這個風險。如果想出版更多,那得咱自己掏錢。”
    狄思科對於童的眼光還是很信服的,他擰眉思考片刻問:“於隊,你覺得我們的錄音帶,真能賣得出去嗎?”
    “隻要你們配合默契,再配合宣傳,別說二十萬張,就是一百萬張也不是沒可能。”
    “如果,我是說如果啊,首發二十萬張,我們隻收一千塊的出版費。以後再有加印的話,讓出版社給我們銷售提成,加印多少張,就提多少錢,你說他們能同意嗎?”
    第28章
    狄思科提供的思路, 對歌手和出版社來說,算是雙贏的辦法。
    如今的正版錄音帶,國產盒帶售價五塊錢左右, 進口盒帶高達八到十塊。
    如果能跟出版社達成分成協議, 哪怕每盒錄音帶隻能提五分錢呢, 多賣十萬張,也有五千塊的分成收入了。
    狄思科的想法挺好, 但有點書生意氣, 實際操作起來有難度。
    “錄音帶的發行數量由出版社說了算,他發行了五十萬張,卻告訴咱們隻發了二十萬,你能拿他怎麽辦?”於童聳聳肩說,“工廠都是他們的, 每天從工廠走貨多少,隻有人家內部知道。咱不能跑去工廠和經銷部門口盯梢,又沒正經單位能監管他們,所以一口價是目前最劃算的。”
    而且他們都是音像出版業的新人, 即便是獲得了很多獎項的老黃, 在業內人士看來,也是資曆尚淺。
    新人沒有與出版社提條件的資格。
    音像出版社和唱片公司幾乎全是國企, 與歌手簽訂的出版發行合同都是製式的。
    狄思科和老黃還沒有讓人家為他們專門修改合同的麵子。
    於童覺得自己手下的所有女演員加到一塊兒,都沒有這倆男演員讓她操心。
    老黃是個事兒精,小狄太有主意,兩人組合到一起,威力也是雙倍的。
    不過, 對於給他倆灌錄音帶的事,於童還真挺上心。
    當天回家後, 她就找上了白主任。
    “奶,您手頭有沒有現成的曲子啊?”於童殷勤地給白主任捏肩。
    “你要幹嘛?”
    “我想給黃煒和小狄出錄音帶,一張錄音帶正反兩麵得有十七八首歌,不能讓他們全都翻唱別人的歌吧?”
    這個話題可真是正正好踩在了白主任的神經上。
    白主任譏誚道:“你們的流行音樂,不是流行‘扒帶子’嗎?你還是讓他們扒帶子去吧!”
    “扒帶子是因為沒有原創曲目,有您這位大作曲家在,我們哪用得著扒帶子啊?”
    所謂扒帶子,就是翻唱。
    港台的扒國外的,內地的扒港台的。隻要是有些名氣的歌曲,都可以被重新配器,找人翻唱。
    白主任見她態度還算端正,問:“他們要出什麽風格的錄音帶?”
    “跟市麵上的大多數錄音帶差不多,就通俗音樂唄。”
    按照於童的想法,他倆的第一張錄音帶,不用弄得太標新立異,翻唱些流行歌,再加一兩首原創新歌,也就可以了。
    一旦這張錄音帶發行,即使隻有兩首新歌,也會很快被別人“扒帶子”。
    音像市場就這樣,剛上市的新歌,立馬就會被人翻唱。
    這也算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後遺症了,頭二十年,像白主任這樣的作曲家,創作出來的歌曲都是公有的,並不存在私人所有的概念。
    所以市麵上翻唱抄襲成風,也沒什麽人覺得不對,大家都互相抄。
    正因如此,她並不想給這對新人組合投入太多。
    給多了都便宜別人了。
    白主任聽說他們要唱通俗歌曲,便沒了精神,“你找別人去吧,我寫的歌都老掉牙了,流行不起來。”
    她的存稿都是革命歌曲和群眾歌曲。
    “怎麽流行不起來呢!您之前寫的《送你一束玫瑰》,不是挺好嘛,還得獎了!”
    白主任隻覺那首歌是她的黑曆史,別人每提起一次,她就難受一次。
    原本想貼近年輕人的風格,做一次嚐試。
    結果寫出的東西,她自己都不樂意聽。
    也不知那獎項是怎麽評出來的,評委們真是毫無審美。
    “你去創編室找陳江飛吧,他年輕,創作出來的音樂適合你們。而且他早就在創編室待不住了,我聽說他想加入一個什麽樂隊,專門寫流行曲。”白主任隻想把這燙手山芋推出去,轉移話題問,“你們要跟哪家音像公司合作?什麽時候錄歌?”
    “天津那邊的,具體條件還沒談攏,他們壓價有點厲害。我想把歌單先確定下來,讓他倆提前練練。”
    白主任不讚同道:“小狄最近有了點名氣,但也隻是在北京市內,天津的音像公司又不了解他,當然要壓價的。你怎麽不在北京找?”
    “北京這邊壓得更狠,‘中唱’給開的條件是首發二十萬張,兩千塊買斷。”
    “第一次出錄音帶,經濟上吃點虧有什麽!”白主任對此頗有經驗,“中唱是老牌國企,編輯、錄音、技術都是最好的,還有自己的工廠,製作生產發行一條龍,這能給你減少很多麻煩!”
    有些小出版社,隻有出版權,沒有發行權,一張錄音帶製作出來,可能得半年才能發行。
    流行音樂的特點就是過時快。
    等他們這張錄音帶上市時,部分歌曲可能已經過時了。
    於童在出版界完全就是新手,白主任創作的歌曲被出版過幾首,有些經驗還是可以聽一聽的。
    於爺爺見她整天廢寢忘食地忙活出版錄音帶,不由好奇地問:“童啊,你們出錄音帶,能落袋多少錢?”
    “演員跟公司二一添作五。”
    “那你呢?”
    於童:“……”
    紮心了。
    除了固定工資和微末提成,她什麽也得不到。
    不過,麵子還是要維持的,於童大義凜然道:“我能得到豐富的出版發行經驗!”
    *
    雖然得不到切實的經濟利益,但於童對出版錄音帶的業務仍然非常上心。
    很快就跟創編室的年輕詞曲作家陳江飛,約了兩首他創作的新歌。
    作品從未被出版過的陳江飛,對此非常重視,把自己最滿意的兩份作品免費送給了於童。
    狄思科昨天剛給小六交了巨額培訓費,成功把妹妹送進了空中服務員培訓班。
    此時,被於童喊來辦公室的他,不但兜比臉還幹淨,還背了三百塊的外債。
    他以為於童又給他安排了什麽賺錢的工作,接到消息就顛顛兒地跑了過來。
    不成想,剛坐下就被告知,他跟老黃即將擁有自己的專屬歌曲了。
    聽到好消息的二人,頓時滿臉喜色,這可是原創歌曲!以前從未被人唱過!
    以後就是他們自己的歌啊!
    然而,當他們看清歌名後,竟然雙雙沉默了。
    這兩首大作,一首名叫《愛你愛你真愛你》,另一首叫《美麗的姑娘看看我吧》。
    狄思科問:“這位陳江飛同誌未婚吧?”
    老黃答:“二十八的大齡未婚男青年。”
    字裏行間有一種強烈渴婚的哀怨味兒。
    “那什麽,”狄思科嚐試提議,“於隊,咱把這歌名改一改吧?”
    “尊重原創一字不改就可以免費用,有了改動就得另算錢了。”於童安慰道,“這歌名也挺好的,一目了然嘛。”
    “這種歌我可唱不出口,”老黃長長地“咦”了一聲,“比靡靡之音還過分呢,也太沒格調了!”
    “你們別隻看歌名啊,其實陳江飛很有才華,這兩首歌還挺好聽的。”
    至少作為流行歌曲是合格的。
    http://www.gdbzkz.info/biewenwoshuishidisikebalin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gdbzkz.info。鬼吹燈手機版閱讀網址:m.gdbzkz.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