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柳老,能不能讓我試一下?

字數:4494   加入書籤

A+A-


    “老師,這裏還有一封信件!”育邦的聲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拆開看看!”柳學馳吩咐道。
    信件中是這麽描述的:
    南宋淳熙初年(1175年左右),小日子的一個將軍,名叫“平重盛”。
    他向杭州育王山布施了大量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了這隻龍泉窯青瓷茶碗。
    這隻茶碗後來傳到了室町時代(1年)的大將軍足利義政手中。
    他極為珍愛這隻茶碗,經常把玩,衝泡。
    有一天,他在使用時,不小心把碗磕碰出了幾道裂痕,這讓足利義政很是心痛。
    於是特意派使者將碗送回大夏國,希望大明永樂皇帝能再賜予一隻同樣的茶碗。
    可是時間已過去200多年,龍泉窯的燒造高峰期早已過去,工藝水平與南宋相比,大不如前,根本無法再燒製出同樣的瓷碗。
    無奈之下,隻好將這隻龍泉窯青瓷茶碗送回。
    直到最後,這隻茶碗徹底碎成幾瓣,足利義政隻好用寶盒,將其收藏起來。
    直到李麟花了一大筆錢,收回破碎的茶碗時,這隻龍泉窯青瓷碗才再次回到大夏國。
    ……
    育邦讀完後,所有人對於這隻碗的來曆,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
    【這麽算下來,這隻龍泉窯青瓷碗也有近900年的曆史了,那可夠珍貴的啊!】
    【我們大夏國的瓷器就是厲害,能讓那麽多國家所喜愛。】
    【居然是南宋時期的龍泉窯青瓷碗,這太難得了!】
    【龍泉窯青瓷碗是什麽概念?】
    當網友剛好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柳學馳直接叫了南夜一聲:
    “你既然這麽懂瓷,想必這茶碗也不陌生吧!”
    南夜點了點頭,回答道:“略知一二!”
    他不僅知道這個龍泉窯青瓷碗,還知道這隻碗在前世非常有名。
    雖然當時沒有找到相同的龍泉窯青瓷碗,但是最後被能工巧匠修繕了一下。
    足利將軍看到青瓷碗上那修補的六隻鋦釘,形似螞蟥,頗覺有趣,更加愛不釋手。
    於是就有了另一個名字,被稱為“螞蝗絆茶甌”。
    它可以說是陶瓷殘器中最有名的存在之一。
    隻不過,這隻碗在這個世界,不止是有裂痕,而是完全破碎。
    已經做不到“螞蝗絆”這種簡單程度地修繕。
    南夜隻能將這事憋在心裏,說出去反而麻煩……
    柳學馳便比了個請的手勢,讓南夜談一談。
    “大家且看,這隻龍泉窯青瓷碗,如同六瓣蓮花,所以它也叫青瓷花口碗。
    愛花賞花,是宋代文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環。
    歐陽修作有《示謝道人種花詩》:‘深紅淺白宜相間,先後仍須次第栽。我欲四時攜酒賞,莫教一日不花開’。
    從詩中就可以看出,賞花,已是市井生活中早已司空見慣的生活閑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序》中描繪北宋百姓賞花‘時節相次,各有觀賞’。
    可見宋代人的愛花的風氣,那是深入骨髓當中。
    這也就導致宋代瓷器也大多跟花有關。
    各類花卉特征的碗、盤、瓶、杯、盞及托具等陶瓷器,越來越多。
    其中就有五曲梅花形、五曲葵花形、六曲荷口形、八曲複瓣葵口形、十曲葵口形、十曲五瓣蓮花形、十二曲花口形、十六曲八棱菱花形、三十二曲、四十八曲等不同曲數的菊瓣形花口……
    其中六曲荷口形,最受大家喜愛。
    至於龍泉窯,這是大夏國製瓷曆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係。
    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明清,生產瓷器的曆史長達1600多年。
    而南宋時期的龍泉青瓷,更是發展至頂峰。
    風格獨特,釉色青翠,遠銷海外。
    所以說,這隻龍泉窯青瓷碗的珍貴程度,不言而喻……”
    南夜這一番話,再次將他豐富的知識儲備展現出來,引起網友的感歎:
    【也就是說,這個茶碗是青瓷的巔峰之作了,怪不得顏色如此好看。】
    【太強了吧,各種引經據典,對於那段曆史更是如數家珍,不知道的還以為南夜也是個考古學家呢!】
    【我覺得在瓷器方麵,南夜去做個專家應該沒有太大問題吧!】
    【我也覺得問題不是很大……】
    【……】
    當育邦繼續讀信封後麵的內容時,大家才知道:
    其實,當李麟收回這隻龍泉窯青瓷碗的時候,也曾經找人修繕。
    但是如今的修繕技術,已經大不如前,根本做不到無痕修複。
    由於茶碗已經破碎,銅釘需要內外都穿透,很有可能破壞其原來的韻味。
    李麟猶豫了許久,最終也沒有選擇修繕。
    現在,他將這個難題交給了柳學馳等人。
    殊不知,幾個老學究也是一籌莫展。
    若是這個茶碗可以早幾年拿過來,柳學馳還能去找一位鋦瓷大師劉泮溪。
    他那一手鋦瓷,出神入化,可以將鋦釘最小化,並且可以將碗麵完整保留出來。
    隻可惜,這位老匠,在半年就已經仙去了。
    不過這位老匠教有一徒弟,閆寶泉。
    就是不知道這個閆寶泉有沒有繼承師父的手藝。
    一群人沒有猶豫,很快找到閆寶泉的店鋪。
    閆寶泉知道這些人的來曆後,對著這些碎片看了看又看。
    最終隻是搖搖頭:“這碎得太厲害了,如果我師父他老人家還在世的話,或許可以將鋦釘做到最小化。
    可惜我還沒學到家,很難做到那種地步,可能會破壞原來的韻味。”
    在這一點上,閆寶泉確實不敢打包票。
    再者說了,這可是非常重要的文物啊,閆寶泉可不敢隨便嚐試。
    這要是最後的效果不好,豈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
    所以他必須先陳述利害,讓幾位老學究先考慮考慮也不遲。
    柳學馳幾人也陷入了兩難境地。
    比閆寶泉厲害的鋦瓷師傅,不是沒有。
    但是比他也厲害不到哪裏去了。
    這就是傳統手藝漸漸失傳的悲哀。
    南夜見狀,稍微思考一下,便跟係統兌換了瓷器修繕技能。
    不說賺情緒值之類,單單是這個瑰麗的龍泉窯青瓷碗,就已經有足夠的理由。
    “柳老,能不能讓我試一下?”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