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軍功爵製

字數:5043   加入書籤

A+A-




    陳景恪說道:“其實軍製沒必要弄的太複雜,也沒必要想太多新花樣。”

    “縱觀曆史,不論王朝初期使用的是何種兵製,都會變成單純的募兵製。”

    “我們隻需要尊重客觀事實,就足夠了。”

    朱元璋失望的道:“直接采用募兵製嗎?”

    “倒也不是不行,隻是募兵的容易吃空餉,且戰鬥意誌都不甚強。”

    陳景恪說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但募兵製勝在靈活,出了問題更容易調整。”

    “隻要出一個有軍事才能的將領,就可以確保朝廷擁有一支十萬人左右的精銳。”

    “能不能力挽狂瀾不好說,至少能幫朝廷維持住局麵。”

    當整個係統全部爛掉,那就是真的沒辦法了。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製度都沒什麽用。

    朱元璋也不得不認同,這話確實有道理。

    朱標也是同樣的想法,既然早晚都要進入募兵製,幹脆從一開始就這麽搞。

    免得給後人留下一個不可收拾的爛攤子。

    這時,福清公主疑惑的道:“隻要獎賞足夠,募兵的戰鬥力也可以很強呀。”

    “漢朝不就是靠著募兵,打出了大漢天威嗎。”

    朱元璋愣了一下,好像確實如此。

    朱標也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咳。”朱雄英幹咳一聲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露出一口白牙道:

    “秦漢初唐的軍隊戰鬥力強,與軍製並無太大關係,而是因為軍功爵製。”

    “立了功就有相應的封賞,自然是人人奮勇殺敵。”

    “初唐時期唐軍戰力冠絕天下,以少勝多的案例數不勝數。”

    “但因為唐高宗好虛榮,大肆封賞導致勳爵泛濫。”

    “而朝廷手中的土地也越來越少,沒有足夠的土地來封賞功臣。”

    “所以從那時開始,除了少數精銳,大部分唐軍戰力就開始下滑。”

    “到了安史之亂以後,戰鬥力就更低下了。”

    “甚至出現了,和藩鎮一起演戲給皇帝看的事情。”

    “究其原因還是軍功爵製徹底崩壞的結果。”

    “當兵打仗不再是改變身份的途徑,僅僅是為了吃餉銀而已。”

    “餉銀才幾個錢,值得拚命嗎?”

    “況且死了連餉銀都沒了,朝廷許諾的撫恤金,能不能兌現都是未知。”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還能奢望他們奮勇殺敵。”

    “所以咱們在這裏討論軍製毫無意義,不如想想怎麽建立一套可行的軍功爵製。”

    說完得意的看著眾人。

    朱標很是驚訝,這話是我兒子說出來的?

    朱元璋挑了挑眉頭,對陳景恪說道:“這是你教他的?”

    陳景恪也同樣很驚訝,搖搖頭道:“我隻和他說過秦朝軍隊為何強大,後麵還沒來得及說。”

    沒說過,那就是他自己總結出來的。

    得到這個答案,老朱心中狂喜:“哈哈……好好好,咱的乖孫果然聰明。”

    “這一番分析太有見地了,超過了大多數人。”

    福清公主也很意外的看著這位大侄子,知道他聰明,沒想到竟然聰明到這種程度。

    這一番認識和剖析,就沒有幾個人能比的上的。

    朱標見不得兒子得意,說道:“小聰明罷了,若無景恪提點,你能發現這些?”

    朱元璋不樂意的道:“放屁,你怎麽就沒想到呢?”

    朱標被噎得好半天說不出話來。

    不是,您老人家這麽溺愛孩子,真的好嗎?

    朱元璋笑嗬嗬的問道:“乖孫,伱方才也說了,唐朝就是因為爵位泛濫。”

    “又拿不出足夠的土地封賞有功將士,才導致唐軍戰力下滑。”

    “若我大明也采用軍功爵製,如何杜絕這個問題呢?”

    朱雄英攤手,道:“為何要杜絕?再好的製度,都經不住不屑子孫敗壞。”

    “唐太宗何等英明神武,給子孫留下了深厚的家底。”

    “可才駕崩幾年啊,就被唐高宗給破壞的七七八八了。”

    “要不是張柬之等人,恐怕就此亡國也不無可能。”

    “一代人就做一代人的事情,隻要我們自己堅守好這些製度就可以了。”

    “至於以後軍功爵製會不會崩,那就看兒孫自己的怎麽折騰了。”

    “再說就算崩了也無所謂,不是還有募兵製在嗎。”

    “最多就是軍隊戰鬥力低一點,不至於全部崩壞。”

    “關鍵是,軍功爵製崩了之後,直接廢除就好了,不會變成毒瘤持續禍害國家。”

    陳景恪不禁在心裏為朱雄英豎起了大拇指。

    其實他想的是使用初唐的府募結合,以府兵為主,需要發動大型戰役的時候再招募募兵。

    李世民征高句麗就是這麽做的。

    薛仁貴也是在這個時候,以募兵的方式加入唐軍序列,開啟了傳奇一生。

    府兵製為何強大?

    除了軍功爵製的激勵之外,還在於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公平交易。

    朝廷明碼標價,用四百到五百畝地,買下你這個人的命。

    入伍那天開始,土地劃到你的名下。

    不用擔心死了就沒餉銀可拿,也不用擔心撫恤金被吞沒。

    因為根本就沒有軍餉,死了也沒有撫恤金,甚至糧草裝備都需要自備。

    一切都都含在了那四五百畝地裏。

    當然,如果真戰死了,朝廷還是會象征性的給一點的。

    府兵沒有後顧之憂,作戰自然就勇猛,往往能以一敵十。

    不過曆史已經證明,這套製度早晚都會崩潰。

    土地兼並導致府兵失去土地,國土擴張之後人員得不到修整等等,都是崩潰的因素。

    而這些東西,曆史已經證明沒有辦法阻止。

    那麽在使用府兵製的時候,就必須要做好舍棄的準備。

    而這,必然會造成一定的混亂和麻煩。

    朱雄英的辦法確實更加的合適。

    軍功爵製加募兵製,足以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等朝廷無力兌現軍功爵的時候。

    直接廢除就行了,隻保留募兵製,朝廷也不用再考慮設置新的軍製。

    這個過渡更加的順滑,不會引起什麽動蕩。

    最多就是軍隊戰鬥力下滑。

    朱元璋顯然也被說服了,不過並未直接表態,而是問道:

    “景恪你怎麽看?”

    陳景恪盛讚道:“太孫此法堪稱絕妙,軍功爵製隻需要維持五十年,就足以讓大明掃平八方之敵。”

    “之後就算軍功爵製崩壞,軍隊戰力下滑,守成還是能做到的。”

    “若有名將誕生,靠募兵製一樣可以百戰百勝。”(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