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皇權不下縣?
字數:5804 加入書籤
朱元璋為何如此關注,藍玉的子嗣問題呢。
照理說,勳貴沒有子嗣豈不是更好。
人死爵除,直接少了一個掣肘。
然而並非如此,勳貴的存在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掣肘皇權,但也是皇權最有力的武器。
朱元璋對軍功集團,依然是以拉攏為主的。
徐達的女兒嫁給了朱棣,常遇春就更不用說了。
李善長的長子李祺,是臨安公主的駙馬。
傅有德的長子娶了壽春公主,他的女兒嫁給了朱棡的兒子朱濟熺。
馮勝的一個女兒嫁給了周王朱橚,一個女兒嫁給了常茂。
梅思祖的侄子梅殷,是寧國公主的駙馬。
藍玉唯一的女兒,嫁給了蜀王朱椿。
諸王的正妃,基本都是勳貴之女。
勳貴之間也相互聯姻——很多都是朱元璋主持的賜婚。
可以說,朱元璋通過聯姻,將皇室與功勳集團牢牢的綁定在了一起。
既安撫了功勳集團,又確保了國家的穩固。
藍玉沒有兒子,這是個不穩定的因素.
在古人的觀念裏,沒有兒子就沒有未來。
任你家財萬貫,兩腿一伸都是人家的。
藍玉也因此沒少被人嘲笑。
你英勇善戰,戰功赫赫?
可你沒兒子啊。
當一個人沒有了未來,是很可怕的。
他做事情會更加的肆無忌憚。
藍玉越來越驕縱,和沒有兒子有很大的關係。
對於朱元璋來說,沒有兒子的藍玉,是難以掌控的不穩定因素。
如果藍玉有了兒子,以他對子嗣的重視程度,這個孩子將會是他最大的軟肋。
到時候朱元璋就可以通過這個孩子,隨意拿捏藍玉。
而有了未來的藍玉,也將更加有動力去拚搏。
為大明創造更大的價值。
所以,朱元璋是希望他能有子嗣的。
老朱的這種想法和布局,不可謂不實用。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朱標沒了。
朱元璋所有的計劃,所有的布局,都是圍繞朱標來做的。
朱標的死,可以說徹底打亂了他所有的計劃。
之前的種種布局,反而成了隱患。
朱允炆威望不足,壓不住下麵的人。
馮勝是周王的老丈人,藍玉是朱椿的嶽父,傅有德和朱棡是親家……
很多藩王的嶽父,都是軍中大將。
一旦局勢有變,想想都知道會是什麽後果。
不讓朱允炆當太孫,傳位給兒子呢?
給誰?
朱樉拉倒吧,老朱又沒瘋。
朱棡?他確實有才,可性格太傲不適合當皇帝。
雖然經過朱標勸說有所收斂,但骨子裏的傲氣,不是那麽容易就能改的。
朱棣?確實還不錯,可朱樉和朱棡都不服他。
尤其是朱棡,估計秒秒鍾就能造反。
別的兒子?
別鬧了,除了他們仨,選誰這仨貨都會造反。
隻有選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其他人才不會說什麽。
更何況,當時朱允炆表現的確實很優秀。
但朱允炆當太孫的壞處就是,之前通過聯姻建立的關係網,就成了隱患。
怎麽辦?
隻能一個個清理掉。
優先清理和藩王有聯姻的大將。
反而是沒有聯姻關係,平時又比較低調的,保住了一命。
隻是老朱又一次失算了。
他幫朱允炆創造了一個有利條件,可架不住這孫子不當人啊。
他用命告訴了世人,飛龍騎臉是怎麽輸的。
一番騷操作,將皇位送給了朱老四。
不過不管咋說吧,最後皇位還是他老朱家的。
就是可憐了那一幫子打天下的老臣。
但反過來說,其實朱元璋也是希望,能和大家善始善終的。
他也不願意背上,‘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的罵名。
這一點,從他特意安排的,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就可以看出。
然而,萬事不由人。
朱標的死,不但打亂了他的計劃,也徹底將他推向了深淵。
但這一世,嫡長孫朱雄英沒死,馬皇後也還活著。
朱標……額,雖然身體出了點‘小’問題,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好的。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可以放心大膽的布局。
不用再擔心前世碰到的難題。
所以,他很希望藍玉能有子嗣,對此事也非常上心。
幾次叮囑陳景恪,一定要想辦法幫幫永昌侯。
“以藍玉對子嗣的重視,若他真能生出兒子,必視伱為大恩人。”
陳景恪打趣的道:“他的大恩人應該是太孫才對,畢竟太孫可是用國運龍氣,替他擋了天譴的。”
提起那一番操作,朱雄英也很是得意。
當時他並未多想,下意識就說出了那番話。
現在想想,確實是神來之筆。
看著得意洋洋的二人,朱元璋心中非常的欣慰。
才這麽大,就能聯手將藍玉這樣的悍將,耍的團團轉,大明後繼有人啊。
尤其是兩人的關係,更是讓他滿意。
這不禁讓他想起了徐達和常遇春。
徐達有帥才識進退,能明了自己的心意。
很多時候倆人隻需要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對方的意思。
這也是他最信任徐達的原因。
這種信任包含兩方麵,一是忠心,二是能力。
相信他不會背叛自己,更相信他出手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常遇春則是他最喜歡的部下。
胸懷大誌,性情直爽,不改初心。
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後,往往會變的比較惜身。
唯有常遇春,即便身居高位,依然每戰身先士卒衝鋒陷陣。
而且也同樣不爭不搶,很少惹事。
說起來,兩人相識的過程也算是一件趣事。
常遇春帶著老婆、小舅子藍玉來投,朱元璋一看這貨拖家帶口,就覺得他造反的態度不端正。
造反是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買賣,你應該將老婆和小舅子安排好再來。
現在一看就知道,是為了混口飯吃才來的。
再加上之前常遇春是當土匪的,就更看不上了。
這種人,俺老朱不要。
常遇春也不是一般人,你不要都不行,我非跟著你不可。
就死乞白賴的跟在朱元璋後麵。
老朱也是第一次碰到這種狗皮膏藥。
攆又攆不走,說了也不聽,殺了又怕亂了人心。
那是真無奈。
沒多久朱元璋發動渡江戰役,在攻打采石磯的時候,被守備森嚴的元軍數次擊退。
這時常遇春駕駛一艘小船衝入敵陣,以一己之力站穩腳跟,為後續大軍登陸創造了條件。
老朱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頓時就知道自己看走眼了。
於是常遇春成功入夥。
而這一番誤會,反而讓兩人的關係增進更快。(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