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
字數:5784 加入書籤
俗話說,平生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
李善長是做過虧心事的。
雖然他不認為自己有錯,可心裏比誰都清楚,這事兒一旦爆發,會引起什麽樣的後果。
所以他怕了。
心中沒少後悔,為什麽當初沒有檢舉揭發胡惟庸呢?
他更恨,恨胡惟庸拖自己下水,恨他造反竟然失敗。
否則哪有今天的事情。
但不論他怎麽想,事情都已經發生了。
現在他隻能祈禱,知情人不多,口供也沒有落到皇帝手裏。
盡管這種可能性不大。
人,總是會抱著僥幸心理的。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他心中的僥幸也越來越大。
都這麽久了,皇帝還沒有動靜,且太孫依然每日都來跟隨他學習。
雖然太孫身邊多了幾個護衛,可理由也很充分,防備毛驤餘黨報複。
這一切無不表明,皇帝還未發現真相。
盡管覺得不可思議,可他懸著的心也慢慢放了下來。
而且他還給自己找了一個很完美的理由。
自己是文官第一人,位高權重,深受皇帝信任。
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毛驤也不敢輕易動自己。
所以他抓丁斌的事情,很可能就隻有幾個人知道。
進京抓自己的事情,更是嚴格保密,沒有告訴其他人。
當時圍捕毛驤的時候,當場就殺死了數十人。
很可能知道真相的人,也一起被殺了。
如此一切就解釋的通了。
知道真相的全死了,皇帝自然也就無從知道真相。
如此腦補了一番,李善長心中的擔憂減去了不少。
現在就剩最後一個隱患,口供在哪。
毛驤肯定是錄了口供的,且被圍捕的時候也沒有帶在身上,否則早就被搜出來了。
那麽他將口供放在了什麽地方?
會不會被別人查到?
又擔驚受怕了許多天,依然沒有什麽動靜。
毛驤及其黨羽全都被抄家,口供也沒有出現。
錦衣衛被清洗後重建,對毛驤查辦的案件進行複查,依然沒有發現口供。
太孫照常來自己這裏學習……
漸漸地,他的擔心也放了下來。
雖然口供不知道在哪,但知情人應該都已經死了,口供也應該找不到了。
再說,就算找到了又如何?
人證都已經死了,隻要自己咬死不承認,誰又能拿我怎麽樣?
皇帝也不會僅憑一份不知道真假的口供,就定自己的罪。
大不了自己辭官回家。
想通了這些,李善長徹底放下心來,再次投入了工作中去。
陳景恪一直在關注他的動靜,自然知道他的變化。
雖然不知道他的心理路程,卻也能猜到,他大概率是認為自己安全了。
老李啊老李,你確實有點不地道了啊。
老朱雖然刻薄了點,但對你是真夠意思。
你這麽做,著實有點讓人齒冷。
算了,就先讓他再蹦躂幾天吧,一切等這一輪變革完成再說。
——
關於錦衣衛,本來朱元璋的計劃是,等時機成熟,讓朱標清算毛驤,收獲一波人心。
然後再進行改組。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隻能自己親自動手收拾了。
至於改組錦衣衛之事,也不提了。
“李善長之事告訴咱,背地裏隱藏著許多見不得人的勾當。”
“現在朝廷變革不斷,很容易為人所趁。”
“所以,錦衣衛還是有其存在必要的,改組之事以後再說吧。”
對此,陳景恪也隻是歎息,並未反對。
革新,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大政府。
最怕的就是上麵的人勾心鬥角,下麵的人陽奉陰違。
所以,錦衣衛確實有其存在的價值。
僅僅是震懾力,就足夠讓很多人不敢生出小心思。
雖然改組之後依然能刺探情報,但震懾力會下降許多。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朱元璋的主觀意願。
發生了這件事情,恐怕沒有人能勸的動他了。
就在陳景恪準備再次投入學習的時候,又一個好消息傳來。
《華夏簡史》定稿了。
這個消息,讓老朱的心情好轉了不少。
將陳景恪喊來,一起審核書籍內容。
陳景恪自然也很想知道,這書的成品到底是怎麽樣的。
翻開第一個故事,盤古開天,第二個故事,女媧造人。
兩個神話故事之後,就進入了遠古時代。
燧人氏、有巢氏、神農氏等等,人類先祖篳路藍縷,帶領人類走向富強。
然後就是人皇軒轅登基為帝,開啟了人類的新紀元。
也是黃帝曆的起始點。
從這一天開始,往前的時代,稱之為史前。
從這一天開始,往後的時代,稱之為黃曆。
也正是從這時期開始,重點就變了。
除了講華夏文明的發展史,還花了許多語言,去講述華夏族群是如何分散遷徙的。
有的是主動外遷,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比如匈奴的祖先,就是主動外遷去草原謀生。
有的是在內部爭鬥中失敗,被迫外遷。
比如蚩尤兵敗南下,演變出了百越。
總之就是,在這片大地上,所有族群都是華夏人演變而成的。
留在中原的華夏主體,演變成了現在的漢人。
所以,大家都是一個祖先,伱們都是分出去的支脈。
漢人是主脈。
主脈統治支脈,是天經地義之事。
而你們不服從大明的管理,是違背禮法的,需要狠狠的教訓。
如果支脈在外麵混的不如意了,也可以選擇重新回歸融入主脈。
看完之後,陳景恪還是相當滿意的。
朱元璋也很是滿意,大明宗主國的地位更牢固了。
但也有他不滿意的地方:“將儒家和孔子抬的太高了,置諸多先賢於何地?”
陳景恪自然知道,老朱這不是為先賢打抱不平,而是對孔家多有不滿。
當初他就曾下令,祭孔止於曲阜。
隻可惜,讀書人根本不聽,此令也就作罷了。
可這事兒他是真沒辦法:
“編寫此書的是儒生,會抬高儒家和孔子的地位也正常。”
朱元璋說道:“咱不管,今日你必須出個主意,讓咱出出心中的惡氣才行。”
陳景恪苦笑不已,再過五十年,和儒家對著幹他都敢。
可現在,那就是自找不痛快。
不過……要說惡心一下儒家,也不是沒有辦法。
這個想法,還是來自於前世看過的一本。
仔細回想那本書中所說的辦法,他心中漸漸有了主意:
“辦法倒是有一個,就看陛下願不願意了。”
朱元璋本來隻是想發發脾氣,沒想到他竟然真的有辦法,馬上就來了精神:
“快說,是什麽辦法?”
陳景恪說道:“建立聖賢廟,由國家祭祀,地位高於文武二廟。”(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