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什麽重要?

字數:5166   加入書籤

A+A-




    路上,陳景恪將藍玉的佩刀給了徐允恭,這把刀在他手裏,比在自己手裏更有作用。

    此時他代表的是魏國公和永昌侯二人。

    徐允恭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毫不猶豫的就接了過來。

    看著他把刀掛在自己腰上,陳景恪笑了,笑的很大聲。

    他接過的是一把刀,也是和永昌侯府結盟信號。

    意味著魏國公府和永昌侯府,會在很多事情上保持一致。

    考慮到藍玉太子黨的身份,也意味著徐達在向太子靠攏。

    以前徐達誰都不支持,包括朱標。

    他是標準的皇黨,隻支持朱元璋。

    朱元璋讓做什麽,他就做什麽。

    讓效忠誰,他就效忠誰。

    不論那個人是朱標,還是別的什麽人。

    但在朱元璋沒有開口之前,他效忠的隻有朱元璋一個人。

    徐允恭雖然沒有辦法全權代表徐達,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的態度。

    他是認可朱標這個太子的。

    雖然有沒有徐達的支持,朱標的地位都穩如泰山。

    但多了軍方第一人的認可,會讓他行事更加方便。

    作為太孫伴讀,陳景恪自然很樂於見到這一幕。

    更何況,徐允恭還是他好兄弟,更是雙喜臨門。

    站在甲板上,看著越來越小的應天城,徐允恭忽然開口道:

    “我知道你一向很大膽,但聽說你要剃發的時候,還是感到很震驚。”

    陳景恪笑道:“是不是覺得頭發很重要?”

    徐允恭收回目光,說道:“頭發被儒家賦予了多少意義,我不說你也知道,難道還不重要嗎?”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有些時候很重要,但也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重要。”

    “最開始我也以為,發型很重要。”

    “不但儒生反對剃發,就連百姓也會反對。”

    “直到我想起了一些事情,才醒悟過來。”

    “很多東西都是我們以為它很重要,實際上也不過如此。”

    徐允恭好奇的道:“哦,伱想到了什麽?”

    陳景恪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道:“你說短發和臉上刺字,天下人更在乎哪個?”

    徐允恭毫不猶豫的說道:“肯定更在乎刺字,剃發幾個月就長出來了,刺字那是一輩子都洗不掉的屈辱。”

    陳景恪臉上浮出一抹笑意:“那你可知為何會有‘賊配軍’這個稱呼?”

    徐允恭回道:“唐末朱溫怕自己的手下的軍卒逃跑,就強令在所有將士臉上刺字……”

    說到這裏,他突然停住了,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陳景恪看著滔滔江水,開口把他沒說的話接了下去:

    “其他軍閥也紛紛效仿朱溫,給手下的將士們臉上刺字。”

    “按照道理來說,如此奇恥大辱,將士們應該群情激憤。”

    “將朱溫和效仿他的人亂刀砍死,維護自己的尊嚴才對。”

    “可事實上是,這件事情就這樣順利的推行了下去。”

    “沒有人站出來反抗,至少沒有任何反抗的記載。”

    “等宋朝建立,也並未將這羞辱人的法令改掉,繼續在人臉上刺字。”

    “所以,宋朝的軍人臉上都是刺了字的。”

    “自古以來,隻有罪犯,還是那種罪行非常嚴重的罪犯,臉上才會刺字。”

    “再加上宋朝重文輕武,軍人地位低下,於是就有了賊配軍這樣的蔑稱。”

    “可是麵對這種**裸的羞辱,也同樣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抗。”

    徐允恭也不得不承認,確實如此。

    如果不知道那段屈辱史,有人告訴他,給所有軍人臉上都刺字。

    他肯定會認為那個人瘋了。

    你這樣羞辱軍人,大家肯定站起來造反啊。

    然而事實是,沒有。

    從唐末朱溫開始,一直到宋朝滅亡。

    三百多年間,從未有軍人因為反對臉上刺字造反。

    這個對軍人極致羞辱的法令,還是被元朝廢除的。

    所以,短發長發真的很重要嗎?

    恐怕隻是大家以為的很重要。

    陳景恪又問了他一個問題:“你以為姓氏重要嗎?”

    徐允恭想回答很重要,但嘴巴剛張開又合上了。

    重要嗎?

    改姓這種事情,在普通人中間經常發生。

    主人要求奴仆跟自己姓。

    很多奴仆為了討好主人,也主動改姓。

    大戶人家的家生子是哪來的?

    都是父祖輩改姓,然後世世代代為奴,才成為家生子。

    權貴豪強、讀書人就很重視姓氏嗎?

    曆史上姓氏更換最頻繁的,恰恰是高門大戶。

    有的是避禍,有的是跟隨的君主賜姓,有的是在某地定居而改姓。

    理由有很多,但最終的結果都是改姓了。

    姓氏,按照禮法來說,應該用生命去捍衛的東西。

    可事實上,隻是一個籌碼足夠,就可以隨意更換的東西。

    陳景恪笑道:“所以,你懂了吧。”

    “很多東西,其實並不重要。”

    “是我們把它想象的很重要。”

    “尤其是和利益、生命比起來,更是無足輕重。”

    “頭發很重要嗎?”

    “和生命健康比起來,又有幾個人會在乎?”

    “以前沒人剃發,隻是沒人告訴他們,長發的危害。”

    “現在,就由我們來告訴他們這一切。”

    “他們自然會做出,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

    徐允恭重重點頭,說道:“我明白了,你果然從不打無準備的仗。”

    “看似衝動,實則將一切都考慮進去了。”

    陳景恪搖搖頭,歎道:“其實這件事情,我也有失算的地方。”

    他就將鼓動役夫剃發,卻沒有想好後續保護措施的事情,說了一遍。

    “應該先宣傳剃發的好處,然後再找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率先剃發,從而帶動百姓剃發。”

    自上而下的改良叫變法,自下而上的改良叫革命,而革命就意味著流血犧牲。

    “還好,方孝孺幫兜了底,否則恐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惡果。”

    徐允恭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波折,心中不禁為他感到慶幸,對方孝孺也多了幾分好感。

    “你吃虧在太年輕,沒有經驗。”

    “經曆過此事,以後你做事就會更加周全。”

    陳景恪點點頭,如果經曆過這件事情,還沒有任何成長。

    那他也不用想別的了,一輩子躲在幕後當個幕僚吧。

    不過宣揚剃發,確實不是衝動為之,而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