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徐家要出皇後啊

字數:5784   加入書籤

A+A-




    經過那些大臣的宣傳。

    陳景恪出關,以琉璃製作之法為聘禮娶公主,此事在極短的時間就傳遍應天府。

    等著看笑話的人,都感覺比吃了那什麽都難受。

    但除了在心裏酸溜溜的罵幾句敗家子,也不敢再說別的了。

    大多數人還是表示了震驚和羨慕。

    當然,也有人覺得不過如此。

    市麵上賣的就有琉璃,價格也不算太貴啊。

    然後有人給他們科普,市麵上那些琉璃品質都非常差。

    真正的精品琉璃,每一件都價值千貫,萬貫都有可能。

    據親眼見過的大臣所說,那陳伴讀製作的琉璃非常精美,每一件都堪稱精品。

    朝廷光靠賣琉璃,每年的收入就不低於稅入了。

    是每年都能有這麽多收入,不是一次性的。

    頂大明一年的稅入?這一下眾人終於有了清晰的概念。

    無不感到咋舌。

    大手筆,真是大手筆啊。

    果然是獨一無二的聘禮。

    我要是會燒琉璃就好了,富可敵國,誰還娶什麽公主啊。

    於是,陳景恪在送子伴讀、神醫之外,又多了兩個標簽:

    敗家子、視金錢如糞土。

    而且是無可爭議的那種。

    陳景恪得知之後,也是哭笑不得。

    徐允恭卻有不同的見解:“日後誰都沒有辦法,再用貪腐來汙蔑你了。”

    陳景恪一想,還真是如此。

    隻能說,意外之喜吧。

    聘禮有了,婚禮的流程繼續進行。

    本來欽天監算的吉日是五月二十,因為聘禮的事情錯過了。

    這次去問,最近的黃道吉日是六月十六。

    眼瞅著不到二十天了,趕緊準備吧。

    大宗正院對這個婚禮,可是非常上心。

    陳景恪都拿出這樣的聘禮了,皇家也不能丟了臉麵不是。

    然後他們就發現,公主府還沒建呢。

    這一下事情可麻煩了。

    禮部的官員也麻了,沒見過這樣的事兒啊。

    其實這事兒怪皇帝和皇後,一般都是提前一年下旨,為即將出閣的公主修建府邸。

    可輪到福清公主,皇帝和皇後都像是把此事給忘了。

    他們兩個不開口,下麵的人能說啥。

    現在怎麽辦?

    自然不能指責帝後,隻能自己背鍋。

    於是大宗正院和禮部的官吏,就上書請罪。

    本以為皇帝會拿他們問罪,誰知並沒有。

    宮裏就傳出一句話:女子出嫁,相夫教子乃天經地義。

    能坐到這個位置的人都不傻,自然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出嫁,相夫教子。

    這不是尚駙馬,這是嫁公主啊。

    再回過頭看整件事情,皇帝和皇後並不是把公主府的事情給忘了,而是壓根就沒打算建。

    也就是說,從頭到尾都是嫁公主,而不是尚駙馬。

    這是何等的殊榮啊。

    如果是以前,他們肯定會稍微反對一下。

    這有違陛下您定下的規矩啊。

    但現在嗎……

    算了,破例一次又咋了。

    等這個消息傳出去,群臣也沒說什麽。

    相反,大家都覺得很正常。

    在琉璃製作法麵前,一個女兒算得了啥。

    要不是年齡不允許,親娘也不是……

    咳,這個還是需要考慮一下的。

    陳景恪的婚事就這麽定了下來。

    大宗正院派人,將馬皇後賜給陳家的府邸,給緊急翻修了一下。

    如此六月十六,大婚順利舉行。

    值得一提的是,這天福清公主穿的是鳳冠霞帔。

    這是皇後冠冕。

    大明建立後,馬皇後特賜天下女子出嫁當天,可以穿鳳冠霞帔。

    從此,漢家女兒出嫁穿鳳冠霞帔,成了風俗習慣。

    陳景恪當了好幾天的牽線木偶,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將新娘子給娶回家。

    一夜省略十萬字……正式告別單身。

    畢竟是新婚,老朱給他批了個無限期的假。

    啥時候想上班了,再來上班。

    陳景恪自然是美美的享受,老丈人給的假期。

    福清公主也很清楚自己的情況,從來不擺公主的架子。

    依足了民間媳婦的禮節,來侍奉公婆。

    什麽早晚請安問好,飯前詢問想吃什麽……

    陳景恪看的都替她累的慌,讓她不要如此。

    禮太多反而顯得生疏。

    民間沒有那麽多規矩,一般隻有刻意刁難媳婦的惡婆婆,才會這麽做。

    福清卻說,這是她娘親教給她的,不會錯的。

    陳景恪想到鄭安妃在宮裏的情況,確實要處處依足規矩,也不好再說什麽。

    沒幾天陳遠和馮氏就受不了了,私下找陳景恪。

    這禮節太多公主難受,他們也不自在,還是正常過日子吧。

    陳景恪沒有勸說,而是帶著福清去別人家串了幾次門,讓她和別人家的媳婦接觸一下。

    果然,效果非常好。

    她逐漸恢複了正常。

    請安問好也不再是刻意做,飲食方麵,沒有特別的要求,就正常來。

    如此,家庭氛圍反而更加的和睦。

    在宮裏,將閨女嫁出去的朱元璋,又動了別的心思。

    他找到馬皇後說道:“乖孫十二歲了,也該給他物色一個媳婦了。”

    “先選入宮中,讓他們培養感情,待年齡到了可以直接成婚。”

    馬皇後說道:“也好,免得夫妻感情不睦,影響後宮安寧。”

    曆史上,明朝前幾任皇帝,差不多都是這種情況。

    皇後都是幼年就被選入宮中,和皇儲生活在一起,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夫妻感情非常好。

    朱標的太子妃常氏,是訂的娃娃親,常妃也是早早就被馬皇後帶在身邊。

    隻可惜夫妻倆都英年早逝。

    朱棣和徐皇後,其實也是一樣的情況。

    徐皇後也是從小就進宮,和朱棣感情甚篤,年齡到了直接成婚。

    前世影視劇裏,倆人女追男逃什麽的,不過是為了劇情需要改編的罷了。

    朱高熾的皇後張氏,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朱瞻基的皇後孫氏,也就是朱祁鎮的母親。

    家嘴裏的一代妖後孫若微。

    她十歲就被張皇後帶在身邊,和朱瞻基感情深厚。

    應當是朱棣不太滿意孫若微,最後另立胡氏為朱瞻基的妃子。

    但朱瞻基喜歡她,繼位後沒幾年,就以無子為由,將胡皇後廢除。

    改立孫若微為後。

    別的且不說,大明通過這種方式為皇儲選妃,確實解決了很多後宮問題。

    至少帝後的感情都比較深。

    這種親自培養兒媳婦的規矩,就是從老朱這裏定下的。

    所以,此時他想給朱雄英找個媳婦,讓馬皇後帶在身邊培養,也不奇怪。

    夫妻倆立即就讓錦衣衛,把勳貴家所有十歲左右的女孩信息,都統計上來。

    然後就開始挑選。(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