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力學

字數:5158   加入書籤

A+A-




    接下來一段時間,陳景恪就開始對那些倭寇俘虜進行調教。

    對鬆下純太郎他們的教育就比較簡單,學習華夏簡史。

    然後告訴他們大明的先進文明,什麽科舉改變命運啊,軍功爵製改變命運啊。

    還有什麽均田製啊,攤丁入畝啊。

    帶著他們到繁華的地方遊曆,見識各種美好。

    還帶著他們參觀軍隊,了解大明的強大。

    從文化、製度、軍事上,讓他們羨慕大明。

    然後給他們畫大餅,做大明的狗可以獲得那些好處。

    除了畫餅,還要有一些實際好處。

    分地,在大明給他們每個人,都劃分了一塊土地。

    但這塊地暫時還不完全屬於他們,要立下功勞才能拿到。

    還許諾他們,可以將在日本的家人接到大明入籍。

    然後沒多久,這些還未入籍大明的倭寇,就紛紛以大明子民自居了。

    嗷嗷叫著要回日本,為大明立功。

    對這個效果,陳景恪非常滿意。

    同時感歎一聲,老美培養殖人的辦法真是太好用了。

    而朱雄英和朱棡,則忙著做筆記。

    這種教化方法很好很經典,要學習總結,以後在更多的地方使用。

    那十三個落魄貴族,就沒那麽簡單了。

    他們雖然落魄了,但身為貴族,還是接受過一定教育的。

    對日本這個國家擁有一定的感情。

    想要改造他們,並沒有那麽容易。

    陳景恪給他們找來了老師,專門教授朱理學和華夏簡史。

    有些人暗地裏抵觸,學的一塌糊塗。

    陳景恪什麽都沒說,過上一段時間進行考核,將成績最差的三個人殺掉。

    剩下的人都才開始用心學習。

    朱棡提出了疑問:“他們心有怨言,將來放回去恐怕也很難為我所用。”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對於他們這種人,忠誠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利益才是。”

    “隻要大明保持強大,跟著我們能獲得好處,他們就會一直屈服於我們。”

    “更何況他們已經沒有退路可言,隻能和我們合作。”

    “而且,我們的目的是讓他們攪亂日本,隻要做到這一點就足夠了。”

    “至於他們是否忠心,其實無所謂的。”

    他們忠心,表現的足夠好,還能讓他們活下來。

    不夠忠心,利用完正好一起殺了。

    朱棡點點頭,確實是這個道理,自己想的太多了。

    像這種貴族,連自家君主都能賣,又怎麽可能會效忠大明。

    不需要問他們心裏想什麽,隻看他們做什麽就可以了。

    既然說到了這裏,陳景恪就決定多說幾句:

    “我們真正要教化的,是他們的後人和普通百姓。”

    “讓他們的後人從小接受大明教育,他們就是大明人。”

    “至於普通百姓,本就沒有什麽家國概念。”

    “他們隻關心,誰能讓他們吃飽穿暖。”

    “隻要大明做到了,他們就是大明子民。”

    “而且大明教化四夷,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這個優勢可以確保,我們勢弱的時候難以被敵人教化。”

    “我們優勢的時候,可以更加方便的教化別人。”

    曆史上類似的例子不要太多。

    某人類燈塔國,靠著自由大旗,在輿論陣線教化別國年輕人。

    然後靠著這些年輕人,演變了許多國家。

    但這一招,最終在中國麵前碰了壁。

    有那麽幾十年,中國的年輕人確實迷茫過,不少人在互聯網上當過美分。

    但他們很快就清醒過來,更多的人成了戰狼。

    那些人又開始汙名化‘戰狼’這個詞。

    然而,中國還是一天天變強。

    中國的年輕科學家們層出不窮,將殖人嘴裏的明珠一顆顆摘下。

    更多的中國年輕人,重新拾回了自信。

    雖然國家還有很多缺點,但這是我們的國家。

    我想怎麽罵就怎麽罵,但你一個外人罵,就是不行。

    這就是文化底蘊帶來的優勢。

    即便我們深處穀底,也能靠著優勢完成振興。

    而這種獨一無二的優勢,將會一直存在下去。

    又在南方停留了兩個多月,時間進入十一月份。

    朱雄英才在朱元璋的一再催促下,啟程返回應天。

    這次他享受到了真正的君主待遇,群臣出十裏相迎。

    國君是三十裏,太子是十五裏。

    為了孝道,不能在禮儀上超過父親,所以迎接他的標準定在了十裏。

    這並非固定的禮儀,屬於實際操作中形成的潛規則。

    以前群臣是不會考慮這些問題的。

    不過是太孫罷了,你爹都還沒登基呢,你要什麽禮儀規格。

    樣子上過得去就行了。

    正是因為他此行,在南方發出了屬於自己的聲音,樹立了威信,收獲了人心。

    群臣才會如此鄭重其事的,製定這套禮儀規格。

    藍玉本不用親自出迎,但為了給自己的外甥孫捧場,他還是帶著一票部下來了。

    見到群臣如此恭敬他就知道,太孫已經化龍,不用自己搭台了。

    心中無比的開心。

    太子妃,伱在天上看到了嗎。

    你的兒子長大了,已經有了君威。

    想必你在天之靈也很高興吧。

    皇宮裏,朱元璋急的團團轉,不時的催促人去打探:

    “太孫怎麽還沒到呢?”

    朱標在一旁勸道:“爹,他都是大人了,您別總將他當小孩子看。”

    “您這樣,他不更無法無天了。”

    朱元璋懟道:“放屁,咱的乖孫乖的很,怎麽會無法無天。”

    “瞅瞅哪有你這樣當兒子的,整天都不讓咱和乖孫親。”

    朱標暗自懊悔,怎麽就管不住自己這張嘴。

    這種事情不知道發生多少次了,這老頭見到他大孫子就會失去理智。

    教導別人子孫,那都是一套一套的。

    棍棒之下出孝子都能給整出來。

    輪到他的寶貝大孫子,就全忘了,那叫一個溺愛啊。

    這孩子沒長歪,真是奇跡啊。

    終於,孫福氣喘籲籲的跑過來:“陛下……陛下……太孫進皇城了。”

    朱元璋大喜,就想去迎接。

    腳步剛抬起,似乎想到什麽,又收了回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