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師徒談心

字數:5204   加入書籤

A+A-




    鎮撫司衙門那場會議結束,佛道各流派的話事人卻並未離開洛陽。

    會議是結束了,麻煩事情卻才剛剛開始。

    這次朝廷明顯是動真格的了,佛道兩家不給出具體的方案,是過不了這一關的。

    問題是,該怎麽配合朝廷做教化工作。

    這不是派幾個人去傳教就可以的了。

    一個不好,說不定會弄巧成拙壞了朝廷的大事。

    而且佛道各有自己的小算盤,佛道內部各派係也都有自己的想法。

    但隨即又有一個疑惑生出:“可一直拿不出章程,他們就不怕朝廷生氣嗎?”

    “裏麵悶得慌,出來透透氣。”來人正是劉淵然,他走到張宇初旁邊,說道:

    “不過都是我道教一脈,我還是希望各派都能平穩渡過這次風波。”

    佛道兩家怕的是被別的宗教取代。

    這些東西,也是被發配雲南之後才領悟到的。

    “各家都在等朝廷的動作,來調整自己的態度。”

    “如果人人都能保持理智和情緒,天下早就太平了,哪還有如此多紛爭。”

    老師麵前,張宇初也沒有隱瞞,說道:

    “肥差你敢亂碰,即便是好心,也會被認為是爭權奪利。”

    劉淵然歎道:“敲打來了,沒想到一出手就如此的猛烈。”

    “況且,其他各派的態度您也看到了,他們不會服我的。”

    劉淵然搖頭道:“我哪會認識他,但我知道他認識伱,且應該對你很有好感。”

    想到這裏,他忍不住歎道:“哎,難,難,難。”

    他就是朝廷推舉出來的教化百姓的表率,怎麽可能會將他留在洛陽。

    張宇初點點頭。

    宗教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為百姓需要,當權者再反對都沒用。

    話才出口,就見一名年輕道士急匆匆的跑進來:

    “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他們自然也在關注道教那邊,對道教的進展很了解。

    消息靈通點的,基本都知道他才是大明政策的製定者。

    劉淵然搖搖頭,說道:“不過是多走了幾年路而已。”

    打壓佛道,必然也是出自他的手筆。

    張宇初愣了一下,說道:“老師您……”

    劉淵然卻笑道:“官場有很多規矩,其中一個叫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被朝廷打壓,被無視,現在又被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騎在頭上。

    並以此為鞭,驅使佛道兩家為朝廷效力。

    他們心中自然積累了很多的不滿。

    如果真如劉淵然所說,對方對自己比較欣賞,那事情就好辦了。

    劉淵然說道:“人心本……”

    陳景恪的事情已經漸漸傳開。

    那時候他是何等意氣風發,以為自己可以開創一番不弱於前人的功業。

    “可現在情形不同啊,朝廷將道教視為一家,不會管哪個派係……”

    而且他們還覺得很無辜。

    劉淵然繼續說道:“而且朝廷就算心有不滿,也不會直接下狠手,大概率是先從旁敲打一下。”

    “如果敲打之後還是拿不出章程,才會出手懲戒。”

    張宇初恭敬的道:“還請老師指點。”

    “比起在宗教司為道教出力,我更想回雲南傳道。”

    而且他還能借助這個機會,試探一下陳景恪對自己的態度。

    然後朝廷的板子確實落下來了。

    想要拿出一個統一的章程,是非常困難的。

    劉淵然笑道:“你之前就受命掌管道教事務,現在去也算是熟門熟路。”

    就算猜測是錯的,問題也不大。

    劉淵然說道:“他們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當前形勢,之所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不過是在發泄心中的不滿罷了。”

    以前有多風光,此時就多狼狽。

    就算不屑於親自出馬,派人送點藥過來也能起到效果。

    “很多你認為很愚蠢的行為,在別人看來卻是理所應當。”

    劉淵然嗤笑道:“這種事情,什麽時候輪到他們發表意見了?”

    自認為才華橫溢,又得皇帝器重,真的是意氣飛揚。

    “這……”

    畢竟佛教教義要求普度眾生,不傳教怎麽普度?

    為了心中的理想,為了大義而不顧一切。

    張宇初疑惑的道:“老師何意?”

    朝廷的態度如此強硬,你們還敢消極抵抗,等著被收拾吧。

    這個道理,道教很多人到現在都看不明白,還在勾心鬥角……

    顯然,這個弟子現在還不明白這個道理。

    劉淵然苦笑道:“你以為陛下為何要敕封我為大真人?除了雲南我哪都去不了。”

    當時為了逃避見麵,他假裝生病,到現在都還被人拿來嘲笑。

    果不其然,在他當眾表示要去求見陳伴讀,打探情報的時候。

    而當今朝廷顯然是明白這一點的。

    劉淵然搖頭說道:“你很聰明,學識也很淵博,卻不懂官場。”

    然後就被殘酷的現實給打醒了。

    說完,那名道士見兩人不再說話,就拔腿往大堂跑去。

    張宇初眼神裏閃過一絲掙紮,許久才說道:“謝老師指點。”

    這是個丟人的活兒,自然沒人願意去。

    “即便是革新,也希望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成果。”

    聞言,張宇初也隻能放棄了這個念頭,說道:

    “那我就恭祝老師大道長存。”

    莫非那陳伴讀真如老師所言,是對自己有好感,才下的貼?

    “他不是為了分化我們嗎?”

    張宇初疑惑的道:“老師是否弄錯了,我與他從未打過交道,他怎會對我有好感?”

    劉淵然欣慰的道:“子璿果然胸襟開闊,足以擔當我道教在宗教司的代表。”

    這次不用解釋,張宇初也明白了其中的用意。

    “真正決定人選的,是那位太孫伴讀。”

    張宇初恍然大悟,我就說能成為各派話事人的,應該不會這麽蠢,原來如此。

    劉淵然點點頭,說道:“對了,等會兒進去,你就對大家說準備去求見陳伴讀,解釋此事。”

    張宇初沉默了,雙方實力相差太大,確實沒必要搞那麽多小動作。

    肯定是回雲南,繼續搞教化工作。

    劉淵然說道:“你又糊塗了,如果他對你沒好感,為何要下那張請帖?”

    “正如陳伴讀那天所言,我若想將自己的道傳下去,就必須獲得一塊屬於我的道場。”

    多操心沒人會體諒,反而會認為他想爭奪話語權。

    嘲笑之餘,也在等著看笑話。

    現在板子下來了,打的很疼很致命,就需要有一個人去表示服軟。

    兩人心中一驚,連忙攔住那名道士,詢問發生了什麽事情。(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