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無題

字數:9976   加入書籤

A+A-




    陳景恪了解了一下鍾樓的大致情況,在他的接連追問下,鄔秉讓終於給出了一個確切的時間。
    “半年……五個月,最少也要五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工。”
    “再快就會影響質量,也會勞民傷財,這是你竭力避免的。”
    陳景恪倒也沒有多想,他並不多建築,自然要聽專業人員的。
    所以隻能遺憾的道:“五個月嗎?哎,本來還想找你……算了算了,我去找別人吧。”
    “等等。”鄔秉讓猛然喝道:“你想找我做什麽?”
    “一驚一乍的嚇我一跳。”陳景恪瞪了他一眼,沒好氣的道:
    “太上皇命我建了個研究院,這事兒你應該聽說了吧。”
    鄔秉讓點點頭,這麽大的事兒他自然聽說了。
    還有小道消息傳出,說是研究實用型發動機。
    這讓不少人都產生了興趣。
    溫差發動機出現已經很多年,許多人都琢磨過怎麽實用化。
    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至今最大的作用,依然是帶動扇葉當風扇。
    不少人懷疑,或許還有其它關鍵結構,陳景恪藏起來了沒有和大家說。
    找到這個結構才能實用化。
    隻是陳景恪身份特殊,他們也不敢追問。
    現在陳景恪親自出手,大家都以為自己猜對了,他之前確實有所隱瞞。
    有人因此嘲諷他敝帚自珍。
    不過立即就被人打臉了:“陳伴讀無償傳授給世人的知識還少嗎?”
    “醫術、算學、自然科學……哪一樣求過回報?”
    “且不說這一切都隻是猜測,就算他真的在發動機上藏了私又能如何?”
    “那是人家的學問,愛傳授給誰就傳授給誰。”
    “更何況現在朝廷組建研究院,他不是把技術拿出來了嗎?”
    “不知你為世人做過什麽貢獻,敢在這裏狺狺狂吠?”
    周圍人都紛紛讚同,可以指責任何人自私,唯獨不能指責陳景恪。
    他無償拿出來的東西太多了。
    “對啊,不能因為別人胸懷天下,就要求別人把所有東西都公布出來吧?”
    “這就是嚴於律人,寬以待己……”
    眾人的話,把那人說的滿臉漲紅,灰溜溜的離開了。
    剩下的人猶如打了大勝仗,別提多高興了。
    大家坐在一起開始討論發動機的事情,不知道這個研究院是不是研究發動機的。
    如果是,那麽實用型的發動機又應該是什麽樣子的。
    外麵的輿論大體如此,大多數人都對他藏私沒什麽意見。
    更多的注意力還是放在了發動機本身。
    鄔秉讓曾經和陳景恪有過合作,自己也研究過發動機,他甚至嚐試過把發動機和錄音機結合在一起。
    隻是效果並不理想。
    但他對陳景恪的一舉一動,都非常的關注。
    相比起外人,他知道更多內幕。
    比如,他就知道,這個研究院是用來研究一個叫蒸汽機的東西的。
    陳景恪說找他和研究院有關,他馬上就想到了這件事情。
    莫非是找我一起研究蒸汽機?
    雖然他不知道什麽叫蒸汽機,但不妨礙他知道一個道理。
    陳景恪出手沒有小事兒。
    更何況太上皇一口氣調撥了一百名能工巧匠,工部尚書和工部侍郎都快哭了。
    足可見,這玩意兒是個了不得的東西。
    必須要參與進去。
    陳景恪繼續說道:“研究院缺一個懂技術,懂行政,又德高望重人來擔任院監。”
    “我想來想去,就隻有你鄔監正最合適,所以想……”
    鄔秉讓都不等他說完,就迫不及待的道:“我幹了。”
    “嗯?”陳景恪有些詫異的道:“你要負責欽天監,還要負責鍾樓,還有精力去當院監?”
    鄔秉讓毫不猶豫的道:“欽天監監正我不幹了,等會兒就去找陛下請辭。”
    “啊?”陳景恪驚訝不已,連忙道:
    “使不得,使不得啊。”
    “欽天監監正如此重要,非你莫屬啊。”
    鄔秉讓爆粗口道:“重要個屁,就是個背黑鍋的。”
    “這些年多虧了有你在,很多天災都沒人往天意上聯想了,否則老夫腦袋早就搬家了。”
    陳景恪連忙安撫道:“不至於不至於,陛下是知道你辛苦的,辭官的事情你可別衝動。”
    鄔秉讓正色道:“你以為我真是臨時起意?就算沒有你邀請,等鍾樓修好我也會請辭的。”
    “我當了二十年欽天監監正,是時候離開了,也必須要離開了。”
    “至於接班的人,你不用擔心。”
    “像我們這樣的衙門,都會專門培養接班人的,一代傳一代。”
    “接替我位置的人早就有了。”
    陳景恪頓了一下,說道:“我先去問一下陛下,看他是什麽意見。”
    鄔秉讓說道:“問吧,這樣大家都心安了。”
    陳景恪點點頭,就準備轉身離開。
    餘光掃過鍾樓,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又收回腳步,上上下下打量著鄔秉讓。
    鄔秉讓莫名其妙的問道:“怎麽了?”
    陳景恪譏諷道:“五個月完工呢?太快了影響質量呢?現在不怕嗎?”
    鄔秉讓臉都不帶紅的,若無其事的道:
    “我剛算錯了,三個月就可以了,最多三個月。”
    “保證耽誤不了研究院的事兒。”
    陳景恪無語了,這老頭難怪能當二十年欽天監監正,還能全身而退。
    就這臉皮,一般人都比不了。
    不過不管怎麽說,鄔秉讓加盟確實能省他不少事兒。
    至少以後不用一直在研究院呆著了。
    ――
    之後他就去皇宮找到朱標,將鄔秉讓的事情說了一下。
    朱標頷首道:“鄔監正這些年勞苦功高,就這樣讓他辭官是朝廷的損失。”
    “既然他願意去當院監,那就讓他去吧。”
    “欽天監的事情你不用擔心,已經有合適的人選了。”
    事實上,欽天監一直都有四五個監正候選人。
    至於原因嗎,懂的都懂。
    有了朱標點頭,陳景恪徹底放下心來。
    鄔秉讓的動作也很快,第二天早朝就以年老體衰為由請辭。
    朱標挽留一番就批準了。
    不過鍾樓還是由他監工,等修建好再說後續安排。
    實際上就是留個緩衝期。
    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人事變動,沒有人覺得奇怪,也沒有人說什麽。
    辭職後,鄔秉讓立即找到陳景恪,詢問研究院的具體情況。
    陳景恪也沒有隱瞞,拿出厚厚一摞資料。
    展開最上麵的一張圖紙,為他做了詳細介紹。
    蒸汽機,利用水蒸氣推動動輪做功……
    這個道理並不複雜,至少對鄔秉讓來說很簡單。
    try{ggauto;} catc101nove.come="margin: 0px auto;">
    他跟著陳景恪學過一些物理知識,還自學過洛下書院的自然教科書。
    知道很多新名詞,也知道很多自然現象產生的原因。
    熱脹冷縮的道理他是懂的。
    隻是他沒想到,這個原理竟然還可以如此利用。
    關鍵是這個結構圖看起來非常簡單,每一個環節單獨拿出來,他都能明白是什麽意思。
    可組合在一起……他從來都沒有想過,這些東西可以組合在一起。
    越看他就越是激動,最後忍不住說道:
    “若此物真能造出來,將改變整個世界。”
    陳景恪肯定的道:“它的用處隻會比你想象的更大。”
    然後他又抽出一張圖紙,上麵是一列火車和一段鐵軌。
    “這是蒸汽列車……可以拖動百萬斤重物。”
    “就算每個時辰走四十裏,隻白天走晚上休息,一天也能走二百多裏。”
    “從南到北隻需要不到一個月,從此地域再也無法限製大明的腳步。”
    陳景恪又抽出幾張圖紙:“這是蒸汽船,從此四海皆坦途。”
    “這是抽水機,可以源源不斷的將地下水抽出來,百姓就有了更多手段應對旱災。”
    “這是蒸汽織布機……不過我對這玩意兒並不了解,這隻是一個概念。”
    “具體能不能實現,還要看你們研究。”
    鄔秉讓已經激動的隻會說一個字:“好,好,好……”
    陳景恪很滿意他的表現,忍住笑說道:
    “鄔院監,大明的未來,華夏的未來,就交到你手裏了。”
    鄔秉讓卻絲毫都沒覺得這話有問題,鄭重的道:
    “放心,老夫就算死,也要先把這些東西造出來。”
    之後,他一邊督造鍾樓,一邊研究蒸汽機的原理。
    時不時就跑去找陳景恪,詢問其中的細節。
    有些陳景恪能解釋,有些解釋不了的,隻能讓他慢慢研究。
    半個月後,鄔秉讓拿出了一遝圖紙,去機械研究院讓人嚐試打造一台迷你版蒸汽機。
    “有了樣品,很多事情就簡單了。”
    隻是很多東西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這台樣品並沒有那麽好打造,期間出了種種問題。
    比如密封問題。
    他們用了麻繩、各種布、各種動植物膠等等,效果都不理想。
    最後陳景恪告訴他們,用銅。
    然後果然解決了。
    銅墊密封圈就此問世。
    說起密封圈,陳景恪不禁想起了橡膠。
    這玩意兒應該還在大洋彼岸,是時候派人去尋找了。
    還有土豆、紅薯、玉米、南瓜、長絨棉等等。
    這些高產作物,有助於解決人類溫飽問題,解放更多人力用於工業發展。
    而工業又反過來促進百業興盛,幫助人類進入一個物資前所未有充沛時代。
    隻可惜,橡膠這東西據說生長周期很長,要五六年才能割膠。
    算上尋找的時間,十年內能用到橡膠製品就不錯了。
    如果有橡膠樹的替代品就好了。
    這不禁讓他想起穿越前看過的一個報道。
    我國科學家從一種草裏提取出了橡膠。
    後來經過培育,這種草橡膠含量有所增加。
    已經在新疆進行小批量試種。
    隻能說,感謝那些科研工作者,正是他們日複一日的努力,才有了大家美好的生活。
    隻可惜,他不知道這種草叫什麽名字,否則倒是可以去找一找。
    就算橡膠含量低也沒關係。
    不計成本的弄一點做研究也好啊。
    哎,找知道就多留意一點了。
    陳景恪隻能遺憾的放棄了這個念頭。
    不過這更加堅定了他派人去尋找美洲的想法。
    想到就做,他立即放下手頭的活兒,去東宮找朱雄英商量一下這件事情。
    自然不能直接說去尋找新大陸。
    就說極北一直沒探查清楚,是時候派人去好好看看了,說不定就有新發現呢。
    剛到東宮,他還沒開口,朱雄英就先說道:
    “你來的正好,我正有事要找你。”
    陳景恪好奇的道:“什麽事?”
    朱雄英沉吟了一下說道:“去年我就說準備去一趟南方,親自見一見土民首領。”
    南洋事件發生後,大明的很多政策都做了調整。
    尤其是教化方麵,從原本的鼓勵學習,變成了現在的強製學習。
    很多土民部落對此都有意見。
    朱雄英計劃親自去一趟南方和西南,與那裏的土民首領見一見。
    以他在那裏的威望,能更好的處理這些問題。
    “隻是因為接二連三的事情,行程一推再推。”
    “現在事情總算是解決了,我準備趁此機會去一趟。”
    陳景恪卻建議道:“目前大分封千頭萬緒,陛下的身體你也知道,要不明年開春吧。”
    “到那時分封的事情應該忙的差不多了,你也能放心出發。”
    哪知朱雄英卻搖頭說道:“明年就要打西域,還要開發炎洲,事情也不少。”
    “現在有皇爺爺在,可以幫忙分擔一些政務。”
    “等明年說不定皇爺爺又要外出巡查,我就更離不開了。”
    “現在出發,一來一回也就三四個月時間,正好不耽誤回來過年。”
    陳景恪想想確實如此。
    現在大明朝廷的運轉模式是,朱標在朝中主持改革,老朱在地方巡查監督執行情況。
    如此才能保證在激進的改革下,不至於出大亂子。
    今年為了大分封的事情,老朱一直在洛陽沒動彈,明年大概率要去巡視。
    朱雄英必然要留下協助朱標,很難脫得開身。
    所以,目前確實是最好的時間。
    想到這裏,他點頭說道:“也好……你和太上皇、皇上說了嗎?”
    朱雄英說道:“我先和你商量下,你要是不反對再去找他們。”
    “對了,你來找我有什麽事情嗎?”
    陳景恪就說道:“我對極北一直很好奇,想派人探索一番,看看能不能有什麽發現。”
    朱雄英不在意的道:“這事兒啊,我給你寫一道手續,你自己找人去吧。”
    這確實不是大事兒,以朱雄英的身份就能獨立決定。
    陳景恪拿到手續,當即就去找船和人,準備去探索新大陸。
    一想到美洲,他就忍不住有些激動。
    一個新的大時代即將開啟啊。
    隻是還沒等他準備好,就接到一個消息。
    鬆下純一郎進京了。
    這讓他非常生氣,敢違反命令,翅膀硬了是吧。
    必須敲打一下。
    隻是,當他看到陳永和一行的時候,震驚的一度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