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無題

字數:9988   加入書籤

A+A-




    “嘿嘿……哈哈……”陳景恪時不時的發出古怪的笑聲。
    朱雄英一開始還假裝聽不到,時間長了終於受不了了,一拍桌子惡狠狠的道:
    “給我閉嘴,再發出這種怪聲,我把你嘴給縫起來。”
    陳景恪故作害怕的道:“哎呀,太子殿下生氣了,太子殿下饒命啊,小的再也不敢了。”
    朱雄英:“……”
    勞資不就娶個媳婦嗎,你要不要一天取笑八百次?
    不過等陳景恪出去排洪的間隙,牛二虎悄悄的說道:
    “殿下,您真生氣了?”
    朱雄英本來沒生氣,但被他這麽一問,確實有點生氣了。
    陳景恪和我是啥關係?
    他嘲笑我就算了,你牛二虎是什麽身份自己搞不懂嗎?
    也想來打趣我?
    你配嗎?
    牛二虎天天在他身邊,自然能看出他臉色不對,連忙解釋道:
    “其實吧……民間成婚,新郎的好友都會打趣他的。”
    “不隻是新郎官,新娘子也是一樣的。”
    “沒人打趣,就說明他們人緣不好。”
    朱雄英沒想到還有這一茬,好奇的道:
    “哦?民間竟然還有這樣的規矩?”
    牛二虎見他不生氣了,放下擔憂,繼續說道:
    “可不是嗎,有些地方還會刁難新郎,嚴重的地方還有那荊條抽的。”
    朱雄英更是好奇了,說道:“打趣就算了,為什麽還要抽?”
    牛二虎回道:“說是為了讓新郎官記住疼痛,以後好好過日子莫要胡來。”
    “想胡來了,就想想今日的疼痛。”
    朱雄英恍然大悟,說道:“也是,成婚後也是一家之主了,如果還和以往那樣任性可不行了。”
    “必須要承擔起一個家庭的責任,這樣才是一家之主。”
    “民間很多風俗,還是有很深的現實道理的。”
    牛二虎兜了半天,終於說道:
    “所以陳伴讀打趣您,也是……嗯,出於風俗習慣,您沒必要生氣。”
    朱雄英沒想到他在這裏等著自己,失笑道:
    “沒想到你牛二虎還會替人打圓場了,讓我刮目相看。”
    牛二虎腆著臉說道:“臣也就是知道您和陳伴讀關係莫逆,不會真生他的氣,所以才想來討個好。”
    “換成別人敢這樣,我早就拔刀砍過去了。”
    朱雄英大笑道:“你啊你啊,好,這一樁算你辦的好。”
    “賞你點什麽好呢,我想想。”
    牛二虎連忙道:“臣不是……”
    朱雄英壓根就沒理他想說什麽,自顧自的說道:
    “有了,你孫子今年也十七八歲了吧?”
    “先讓他到東宮鍛煉鍛煉,過幾年在找個合適的機會外放。”
    牛二虎‘噗通’就跪下了:“臣……叩謝殿下洪恩。”
    朱雄英很滿意這個效果,說道:
    “起來吧,你在我身邊多年一直盡心盡職,些許獎勵也是應該的。”
    牛二虎心裏很清楚,什麽應該的,誰信了誰就是傻瓜。
    他跟在朱雄英身邊十年了,以前為啥沒見太子想起提攜一下自己孫子?
    今天隻是替陳伴讀說了幾句好話,馬上就變成勞苦功高了,孫子的前途問題也解決了。
    所以說,做人呐,還是得有眼色一點。
    同時他也很慶幸,還好當初太上皇交代的任務,自己偷奸耍滑了。
    否則……不敢想太子掌權以後,自己會是什麽下場。
    嗯……當年老朱讓他時刻盯著陳景恪,不要做出逾越之事。
    牛二虎最初確實提醒了幾次。
    陳景恪倒是沒說什麽,朱雄英先不開心了。
    他能看得出來,是真的不開心。
    麵對這種情況,他整個人都麻了。
    執行老朱的命令,那太子指定不會給自己好果子吃。
    不執行命令,老朱的小鞋更不好穿啊。
    就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卻發現老朱自己都忘了這回事兒了。
    所以,就慢慢的把當眾提醒,變成了私下溝通。
    到後來幹脆兩眼一閉啥也沒看到,甚至還經常在朱雄英麵前,說陳景恪的好話。
    直到今天,他終於收獲了想要的結果。
    與此同時,他也暗暗驚歎於陳伴讀和皇家的關係。
    這是真不拿他當外人啊。
    很快陳景恪就回來了,繼續以各種方式打趣朱雄英。
    然而很快他就發現,不論他怎麽做,朱雄英都表現的毫不在乎。
    甚至還有點開心。
    反倒是把他給嚇到了,這孩子不會是被弄出心裏毛病來了吧?
    觀察許久發現一切正常,才放下心來。
    朱雄英自然也發現了他的心理變化,心中暗笑不已。
    ――
    對於這場婚禮,最高興的除了朱雄英,當屬徐達了。
    閨女在宮裏養了十年,終於要正式成為太子妃了。
    天知道,這兩年他的壓力有多大。
    前幾年還好,孩子年齡小,大家都不會說什麽。
    後來隨著年齡增長,就不停的有人私下問,什麽時候大婚啊?
    尤其是太子妃嬪生下了長子朱文圳,隔一年又一個嬪妃生下次子朱文坤。
    這種非議就更多了。
    嗯,朱元璋給每個兒子都留下了單獨的字輩,朱標一係的是:
    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且還要根據金木水火土為偏旁進行排序。
    朱雄英的兒子正好是文字輩土字旁,周歲的時候一個取名為朱文圳,一個取名朱文培。
    女子十四五歲就成婚的多了去了,為啥你家徐妙錦非要等到十六歲及笄?
    莫不是有什麽變故?
    雖然明眼人都知道,徐妙錦的太子妃之位穩如泰山,可總有不開眼的傳謠。
    類似的八卦,在民間很有市場的。
    徐達是個聰明人,自然不會被這些流言所影響。
    可聽得多了,總是一件煩心事。
    而且隨著朱文圳一天天長大,也必然會吸引到朱雄英更多注意。
    長子總是有一些特殊感情在的。
    未來真的很難說啊。
    他也希望自家女兒早點大婚,早點產下嫡長子,這樣所有的爭議就都沒了。
    現在,終於熬到這一天了,他自然開心。
    很難得的一反低調態度,大開中門招待八方來客。
    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民間清流,隻要登門的都是客。
    對於他的高調,大家自然知道是為什麽。
    說白了,奉旨高調。
    和皇家結親,你要是不高調一點,人家還以為皇家多難伺候呢。
    況且,今天不高調,以後可就沒機會了。
    try{ggauto;} catc101nove.come="margin: 0px auto;">
    以至於,去他家送禮的隊伍,從城北排到了城南。
    徐達幾乎每天不是在應酬,就是在應酬的路上。
    就連陳景恪幾次去他家,都沒能單獨見上麵。
    徐妙錦也是一反常態,變得深居簡出起來,除了父母兄長外人根本就見不到他。
    就連陳景恪這個當師父的,都不太方便在這個時候,去見她了。
    不過還好,有福清在。
    有什麽事情,都可以通過她傳達。
    總的來說一切順利,大家都在等待著三月十二的到來。
    ――
    太子大婚,自然是舉國歡慶。
    大赦天下是必然的。
    不過徐妙錦主動提議,大赦天下隻赦免輕微罪行,重罪改成流放南洋可免罪。
    此舉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讚同。
    這姑娘培養的好啊,眼界開闊,有政治頭腦。
    關鍵是懂得因勢利導,這才是最難得的。
    這還不算完,老朱還從內帑裏拿出了一筆專款,給所有六十歲以上五歲以下的幼童發了喜錢。
    僅此一項,就支出了百萬貫之巨。
    卻沒有人指責老朱奢侈亂花錢之類的。
    倒不是因為太子大婚他們破例,而是這本身就是善政。
    況且這個錢還是內帑出的,何樂而不為呢。
    文武百官自然要有所表示,不論身在何地,都要送一份禮回京。
    然後妖魔鬼怪也冒出來了。
    不少地方,借此機會進貢了很多奢侈品。
    如果不是大明命令禁止上祥瑞,估計他們會直接弄一些祥瑞出來。
    即便如此,看到這些奢侈品名單,朱雄英也是大怒。
    “這是試探,如果我收下了,恐怕下一步進貢奇物就會成為常態。”
    “再下一步就是上祥瑞了。”
    陳景恪讚賞的道:“殿下英明,確實如此。不過畢竟是你大婚期間,也不好懲處太過。”
    朱雄英也有些猶豫:“我自己倒是不在乎什麽喜慶不喜慶的,而是怕妙錦覺得晦氣。”
    事實上,陳景恪也是同樣的顧慮。
    他也很討厭這種試探,換成別的時候,必然是狠狠的斥責。
    甚至派錦衣衛去查一查那些人的老底。
    可畢竟這是太子大婚,講究的是喜慶,不宜大張旗鼓。
    這事兒就連朱元璋、馬娘娘、朱標,也是差不多的態度。
    不能破壞了大喜的氛圍。
    就算要算賬,也要等到大婚過後。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很快徐妙錦那裏就傳來了一張紙條。
    上麵內容很簡單,大意是:
    今日姑息養奸,明日就會有無數百姓因此家破人亡。
    她怎能因為一己之私,連累百姓受苦呢?
    看到這張紙條,朱雄英有多高興可想而知,老朱、馬娘娘、朱標也開心不已。
    這媳婦,果然選對了啊。
    然後朱雄英在早朝的時候大發雷霆,宣布所有進獻奇物的官吏,考核一律下等。
    還派出錦衣衛去調查他們的老底,若有不法行為從重處罰。
    同時還警告所有官吏,要清正廉潔,不要試圖走歪門邪道。
    並擲地有聲的說道:“隻要我還在一日,這大殿之上,就容不得那些奸佞。”
    群臣皆汗流浹背,然後山呼太子英明。
    朱雄英沒有獨享榮譽,還將徐妙錦的紙條拿出來,表示是太子妃勸他這麽做的。
    這一下,群臣對徐妙錦也有了直觀的認識。
    這必然也是一代賢後啊。
    此時大明統治集團還沒有腐化,大多數臣子對此都非常高興。
    都說大明三代興旺,目前來看此言不虛啊。
    ――
    太子大婚固然重要,朝廷也不可能因此就停擺,很多事情該做還是要做的。
    比如,朱就準備按照原計劃出兵西域。
    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見帖木兒攻打脫脫迷失,反而等來了他生病的消息。
    朱幾乎是瞬間就得出了結論:“他在裝病。”
    至於原因,和朱分析的差不多。
    為了觀察清楚局勢,也為了給自己找個台階下。
    察覺到這個變故之後,朱毫不猶豫的下令撤軍。
    對他來說,打西域都不急於一時。
    今年打有打的好處,不打也有不打的好處。
    幾個月前剛和斡亦剌決戰,將士們都疲憊了,正好借此機會休息。
    而且斡亦剌的地盤也需要時間來消化。
    留一年的空白,也是一件好事。
    於是,他讓各軍輪番休息,讓將士們趁機回家探親。
    當然,他也沒忘了還派人去和朱溝通,看他那邊有什麽打算。
    同時還將此事上奏朝廷。
    等朝廷接到這個情報的時候,離朱雄英大婚已經隻剩下不到一周時間了。
    老朱對此的評價是:“帖木兒不愧是安西霸主,還是有點頭腦的。”
    朱標頷首道:“他裝病確實把死局盤活了,現在大家都不敢輕舉妄動了。”
    朱雄英不屑的道:“再厲害也不過是我大明的籠中囚徒,現在不過是讓他多活一年。”
    這一點眾人倒是都沒有反駁。
    不論帖木兒作何選擇,最終大明都會對他動手的。
    區別是,如果他主動去攻打別人,大明可以趁虛而入,撿個便宜。
    現在他不動手,那等大明騰出手來,他一樣是死。
    要說破局的方法也不是沒有,打敗朱,就能破了大明的計謀。
    然而此時的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處於半包圍之中。
    就算他想打,也不一定能打得過朱。
    況且,他在安西四麵皆敵,大家可都在等他露出破綻呢。
    所以,別看他表麵上依然處於主動地位,實際上已經陷入了死局。
    朱標最後說道:“今年不打西域也好,正好全力經略草原,徹底將蒙古納入大明統治範圍。”
    “永絕草原後患。”
    ――
    三月十二日很快到來,朝廷為太子和太子妃舉辦了隆重的婚禮。
    東宮也終於迎來了它真正的女主人。
    婚後朱雄英連續三天沒離開後宮,最後還是被徐妙錦給轟出來的。
    又惹的眾人對他嘲笑不已。
    尤其是陳景恪,一天到晚不停地念叨白居易的詩: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朱雄英臉皮也厚了,全當沒聽見。
    反正老子媳婦娶到家了,你愛咋說咋說。
    不過作為實權太子,他並沒有多少時間耽於新婚之樂。
    很快就被政務包圍了。
    這第一樁大事,就是諸侯王就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