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糧(一)

字數:3627   加入書籤

A+A-




    度韶華!
    崔渡低頭,手中炭筆在紙上飛舞,炭筆和紙張摩挲發出細微的聲響。
    薑韶華耐心等著,沒有出聲。
    書房裏一片安靜。這份安靜,半點都不局促,格外安寧。甚至有一絲淡淡的溫馨。
    過了片刻,崔渡笑著將紙送到薑韶華手中。薑韶華低頭細看,就見紙上畫了許多種類不一高矮不同的青苗。這些青苗都生得肥壯,一看就養得極好。
    薑韶華忍不住抿唇笑了起來“我走之前,你在選種培育。這是已經培育出產量高的新苗了?”
    崔渡先搖頭,又點頭。這樣實在表達不清楚,他隻得用粗噶的聲音說道“這才第二批選種。想培育高產量的麥種粟種,還得繼續試驗。”
    這聲音確實難聽,像砂紙在耳邊摩擦一般。
    薑韶華強忍住抓抓耳朵的衝動,溫聲笑道“那就慢慢試驗,等到培育出真正的優良糧種來,再開始推廣。”
    崔渡點點頭“是。今年的糧種最多提高三成產量……”
    話沒說完,一個身影已經閃到眼前,一把抓住他的手腕“你說什麽?提高三成?”
    郡主聲音又急又快,甚至還有些顫抖。
    崔渡手腕都快被捏斷了,困難地張口“郡主!我的手!”
    薑韶華這才發現驚覺自己失態,迅疾放下手。崔渡鬆口氣,用袖子擦了一把汗,順便用右手揉著被捏出了清淤的左手腕“這是個大概數字。到底能提高多少,得等明年收了冬麥再算。”
    薑韶華雙目熠熠閃光,看著崔渡就如看著稀世奇珍,聲音溫柔極了“能提高三成,已經很了不起了。不用等,明年就開始推廣。日後有產量更高的糧種了,繼續再推廣就是。南陽郡裏,本郡主說了就算。”
    崔渡第一次見薑韶華這般喜形於色,情難自禁地揚起了嘴角“好,都聽郡主的。”
    薑韶華眉眼彎彎,實在高興“這半年,我巡了十四縣。見多了窮苦百姓。尤其是雉縣和舞陰縣,百姓們整日忙碌,卻連飯都吃不飽。我這個郡主,看在眼裏,心裏實在難受。”
    “今年收了糧種,先供給雉縣舞陰縣,還有酈縣。”
    崔渡如今也有些見識了,知道這三個縣是南陽郡裏排名倒數最窮困的,點點頭附和“郡主說的是。”
    薑韶華呼出一口氣,歎道“酈縣還好,匪禍已經平了,蔡縣令勤勉能幹。農忙閑暇的時候,就組織百姓進山采果子打獵,還有采藥。酈縣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過了不少。”
    “雉縣和舞陰縣才是大問題。這兩個縣都常年幹旱缺水,百姓整日在地裏勞作,收成如何,卻得看老天。”
    崔渡接了話茬“幹旱缺水的地方,可以種紅薯玉米或是高粱。”
    薑韶華深深看了崔渡一眼“高粱我知道,紅薯和玉米是什麽?”
    崔渡掏出筆,在紙上畫了起來。
    薑韶華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直接將頭湊過來。
    一股淡淡的香氣飄進鼻息間。
    崔渡依舊專注作畫,沒有抬頭。耳尖處卻悄然紅了一紅。
    薑韶華一腔心思都在崔渡筆下,壓根沒留意。待崔渡畫出紅薯和玉米後,迫不及待地追問“如果種這些,一畝地能產多少?”
    崔渡在心裏估算了一下,粗噶著聲音答道“不會少於二十石。”
    手腕驟然一緊,又被郡主抓住了。
    不過,這一回郡主控製了力道,溫柔多了,一雙明亮的眼眸似閃出光來“真能有二十石?”
    要知道,時下一畝上等田,精心伺候著,最多也就產四石糧食。如果是中等田或是下等田,產量就更低了。
    崔渡一張口就是二十石以上的糧食,這就意味著一畝地產出能翻五倍!如果崔渡說的是真的,這可是能改變南陽郡缺糧能活無數人命的天大喜事!
    崔渡點頭“我這還是往少了說。玉米可以當做主食,玉米杆可以喂牛羊。紅薯的用處更多,紅薯葉也同樣可以吃。”
    “而且,這兩樣糧食適合幹旱地區。如果明年後年真如王爺托夢那樣,南陽郡會遇到大旱。改種玉米和紅薯,就是最好的選擇。”
    薑韶華眸光燦燦“到哪兒能尋來紅薯玉米?”
    崔渡攤攤手“這我就不清楚了。”
    薑韶華“……”
    薑韶華也沒惱怒,先鬆開崔渡的手“你言之鑿鑿,可見這世間定然有這兩種糧食。我們這裏沒有,就派人出去尋糧種。”
    “郡主最好派人去沿海的地方找一找。”崔渡想了想建議道“隻要能尋來糧種,我就能種出紅薯和玉米。”
    沿海的地方啊……薑韶華思忖片刻,去書架邊拿了一張折疊好的紙過來,展開後細看,竟是手繪的大梁地圖。
    “這地圖,是祖父當年離開京城的時候,從宮裏帶出來的。”薑韶華輕聲道“祖父閑著的時候,經常翻看,後來被磨損了不少。”
    地圖確實有些破舊,紙張泛黃,墨跡也有些模糊。
    薑韶華細白的手指在地圖上滑動,最後落在一處“這裏是廣州,沿海有南海郡新會郡高粱郡。南海郡有碼頭有海商,我派人去一趟。”
    郡主麾下有忠心的文臣武將,有實力有人手。要辦這麽一樁事,不算為難。
    崔渡嗯一聲。
    薑韶華下定決心後,半刻沒有拖延,親自去開了書房的門“銀朱,荼白,你們兩人立刻去請陳長史和馮長史過來,就說本郡主有要事相商。”
    ……
    陳馮兩位長史今晚各自喝了一些酒,正昏然欲睡,被郡主緊急相召,睡意頓時飛走大半。
    兩位長史各自出了院子,結伴而來。
    進書房後,陳長史不動聲色的瞥一眼和郡主獨處的崔渡“郡主召臣和馮長史前來,不知有何要緊事?”
    薑韶華挑眉而笑“是一樁事關新糧的大事!”
    大梁以農耕為國本。百姓填飽肚子是頭等大事。
    新糧二字一入耳,陳長史和馮長史最後一點困意不翼而飛。
    “崔渡,你來說。”